顾恺之画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恺之画人

顾长康(即晋代大画家顾恺之)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眼珠),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美好丑恶),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

——《世说新语》

【译文】顾恺之画人物’有的几年不点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四肢的美丑,本来和美妙关系不大;画像要传神,正是在这眼睛里啊!”

欧阳修谈治学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闲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zhì挑剔),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苏轼《东坡志林》卷一

【译文】不久前,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在闲谈中请教为文之道。欧阳修说:“没有什么窍门,只有勤读书、多练习,文章自然就能写好。如今,人们常苦恼于自己的文章少,可是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文章,就要求超越古今,这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文章的毛病不必一定请人一一指谪,写的多了自己就不难发现。”欧阳公说的是亲身体验,所以听起来特别能够受到启发。

知人者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三十三章》

【译文】善于识别人的人,算做聪慧:对自己有正确认识的人,才是贤明。战胜别人的人,可谓富有勇力;战胜自己缺点、错误的人,才称得上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能感到自己富裕;能坚持力行的人,才称得上有志气。不离失应在位置的人,就能长久相安;身亡而精神不死的人,才叫做长寿。

【小议】作者在文章里强调: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有勇于克服自己弱点的毅力,这是积极的、可取的。但文中提出的“知足”、“不失其所”,则反映了没落阶级退守自保、以便常守高位的思想愿望。

作法自毙

自己作法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这个典故出在《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在秦国变法,对秦国的富强贡献很大。但他最后被反对派杀死。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慨叹道:“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后来,人们把这句话改为“作法自毙”,成为一个典故。

【原文】秦孝公卒,太子(名驷,即秦惠王)立。公子虔(太子驷的老师,太子犯了法,因为不能处罚太子,就处罚了他的老师,因此公子虔恨透了商鞅)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住)客舍。客人(指客店的主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留人住宿)无验(证件)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同弊,遗害、坏处)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旧,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商鞅的封地),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

徇(示众),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译文】秦孝公死了,太子驷即位。太子的老师公子虔一伙告发商鞅想要造反,秦惠王派人去逮捕商.鞅。商鞅逃到边境,打算住在客店里。客店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鞅,说:“商君有法令规定,留客人住宿,客人没有证件,客店主人要与客人受同样处罚。”商鞅无限感慨地叹道:“唉!真想不到制定法律的弊病竟到了这样的地步!”他就离开秦国到魏国去。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卬打败魏国军队,不同意接受他。他想离开魏国到其它的国家去。魏国人说:“商鞅,秦,国的罪人。秦国十分强大,秦国的罪人逃入魏国,魏国不送回去,很不好。”于是,魏国把商鞅送回秦国。商鞅回到秦国,逃到自己的封地商邑,发动邑兵向北攻打郑城。秦惠王发兵攻打商鞅,在黾池杀死了商鞅。秦惠王把商鞅车裂示众,说:“不要象商鞅那样造反!”于是,把商鞅这一家族全灭掉了。

义不反顾

义,指道义、正义;反顾,回头看。意思是在正义驱使下勇往直前,毫不犹豫,亦作“义无反顾”。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那是司马相如起草的一份谕告,形容将士闻警奋起英勇杀敌的。

【原文】夫边郡之士,闻烽举(白日告警,以草捆于长木之端举燃之)燧燔(黑夜告警,以薪聚而燃之),皆摄弓而驰,荷兵而走,流汗相属,唯恐居后,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仇。

【译文】守卫边疆的将士,一旦得到告警的信号,都抄起弓箭、带上兵器,立即向出事地点奔去,他们汗水互溅,个个争先,唯恐落在后面,即或碰着敌人的刀锋、冒着敌人的飞矢,为正义所驱使,勇往直前,也绝无后退的打算。人们心怀怒火,就象报自己的私仇一样(与敌人殊死搏斗,誓不两立)。

文子出亡

晋中行文子出亡,过于县邑,从者曰:“此啬夫,公之故人,公奚不休舍且待后车?”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佩,此人遗我玉环,是振我过也。以求容于我者,吾恐其以我求容于人也。”乃去之。果收文子后车二乘而献之其君矣。

——《韩非子·说林下》

【释文】晋国大臣中行文子外出逃亡,路过一个县城的时候,随从人员说,“这县城里有位官员,是你过去手下的熟人,为何不到他的寓所休息一会儿,以等待后面的车子呢?”文子说:“在我掌权的时候,我曾非常爱好音乐,这个人就送给我鸣琴;我很喜爱佩带装饰品,这个人就送给我玉环。这是投我所好,助我犯错误的小人啊!用这些东西来取媚于我的人,我担心他又会拿我的生命去向别人讨好呀!”于是赶忙离开那座县城。果然不出所料,文子刚走,那个官吏就带人来拦劫,抢走了后到的两架车子,把它献给了他的新主人。

【小议】这则小故事说明,那些趋炎附势、喜欢讨好卖乖的人,实在不可信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