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人际交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人际交往
----大学生的朋友与友谊关系
问题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2、谁会成为朋友?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 4、友谊是万能的吗?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一)
1、生存的需要
依附行为:对付敌人的生存价值 实验:将受到严重/温和电击 ---- 2/3(1/5)结伴等候 → 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以共渡难关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有朋友及社会支持的受害者。
4、友谊是万能的吗?

任何社会关系均包括 报偿和成本两部分

在过去的半年内,朋友协助你解决问题了吗? 在与友人的分享活动中,哪些是你衷心喜欢的? 你是否告诉友人你的秘密,而他又告诉了不该告诉 的人? 在一周内,你是否有宁愿独处亦不愿与友人相处的 时候? 你的朋友是否曾要求你办到你认为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不喜欢朋友的作为,你是否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们?
2、谁会成为朋友?(一)
1、空间上的接近
表现:物理距离越近,相遇并相互喜欢的可能性越大
→ 邻居 → 房屋的设计与集结方式会影响人们相识的机会 → 感觉上的距离:越过一户去找朋友会觉得太远
原因:如果第一次接触很愉快,如果住得近,进一步交往并相
互喜欢的概率就很高; 两个人属于同一类别(邻居)时,更容易相互喜欢; 对某人有再次见面交谈的预期时,更容易喜欢对方; 多与人交往接触,会增加彼此的社会吸引力。
• 女性:情谊更肝胆相照;更多身体上和情绪上的表达;
较能分享彼此的忧郁与快乐,分享秘密、洞悉弱点; 更容易相互信赖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七)
5、害羞(一)
表现:公共场合退缩、缄默、尽可能避开别人; 心跳加快,脸红,冒冷汗; 私下对别人的看法极度敏感,怕留下坏印象; 40%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害羞的;3/4的人不喜欢害羞; 90%已克服害羞的人认为,害羞是有害的。 后果:结识他人与交友的困难; 忧郁、孤单; 难以恰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难以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实力; 容易予人错误印象(不友善,或孤傲); 与他人会面时,难以清晰思考及有效沟通; 过分关注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六)
4、同性间的友谊
很多人花在同性身上的友谊远胜于异性朋友的交情,但同性朋友的重要性 对男女而言是不同的。
• 男性:绝少情绪上的接近;通常是花时间在一起活动;
较少向同性朋友谈论个人决定; 较少信赖同性朋友; 较少向同性朋友披露个人情感秘密 → 男性之间的竞争;担心是同性恋
例外Leabharlann Baidu
感情稳定后,情侣间会更相似:人们倾向于选择具有相似外表 吸引力的人作为伴侣;挑选同性朋友亦如此(担心被拒绝)
2、谁会成为朋友?(三)
3、物以类聚(一)
态度上的相似会带来彼此的喜欢
认知上的一致性会带来心理上的舒适。特别在重要的事情上达 成一致,会使彼此喜欢; 社会比较:别人的态度与我们相同,会增强我们的信心;反之, 会威胁到我们的信念; 对未来酬赏的预测:与跟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感觉比较快乐--如果喜欢相同的活动或相同的馆子,可以同享乐趣; 隐含的喜欢:一旦与相似的人深入认识,他们将会喜欢我们。
经验的独立个体
→ empathy: 了解朋友的内心感受,并能交流
• 细心倾听对方的所言所感; • 交流 • 朋友会感到你是关心他/她的
→ self-disclosure: 彼此袒露的程度决定了朋友关系的深度
• 是否愿意冒被伤害的危险去信赖别人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五)
6、“如何克服寂寞”
• 改变寂寞者的特性 → 情境性寂寞:生活的戏剧性变化引发的暂时性经验(上大学) → 长期性寂寞:自尊低,轻看自己。认为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 → “并非只有完美的人才能交朋友!!!” • 改善社交技巧 → 社交训练:关注别人的话题焦点;适度的自我袒露 • 建立朋友网 → 花心思交朋友,建立朋友网络 • 处理丧失亲友的情绪反应 • 作好独处时的安排 → 发展独处的技巧(reading or cooking, ect)
在人际交往的不同阶段,影响友谊发展的 因素是不同的
1、初识阶段 2、社会交换理论 3、自我揭露:关系成长的指标 4、同性间的友谊 5、害羞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二)
1、初识阶段
George Levinger 的友谊三阶段模型 • 知晓(awareness):尚未交谈;至少有一方(因外表、距离 等)开始评估彼此是否和得来; • 表面接触(surface contact):以表面的方式彼此应答,很少 自我揭露,双方开始收集对方的反应等信息; • 相互倾诉(mutuality):开始揭露个人情感,并因对方的存 在而举止自在,学会满足对方的兴趣与需要。 外表在第一次接触中占有重要的分量。稍后开始注意能否顾虑 他人的需求,能否付出等-------促使人们最初相聚的因素并不足 以维系叫身的关系。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三)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总 是努力追求最具报偿性的成果,因而人际交往追求的是提高酬 赏而降低成本(问题)。酬赏→ 他人以满足我们需求的方式对 待我们;成本→ 关系中不愉快的层面(拒绝、丧失尊严、无聊 等);关系的成果→ 酬赏与成本的差异。 决定人们是否追求某种关系的两个因素: • 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衡量个人满意度的先前社会经 验。满意的关系 → 成果超过比较标准 • 替代物的比较水平(comparison level for alternatives):衡量 可用的替代物时,能接纳的最低的满意度。夫妻不和→ 离婚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四)
5、个人成长的需要
友谊:帮助我们完成独立和自我实现的要求。 “互相接纳、彼 此探索‘了 解 情感和经验”对个人成长极为重要 健全的友谊关系的四个特征:
→ genuineness: 忠于自己的感觉,不否认、不隐瞒 → warmth: 温暖地彼此接受,无任何附加条件;将对方视为有自己思想、感情、
2、谁会成为朋友?(二)
2、美(漂亮)的是好的
外表的吸引力是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特别是初识
看照片或见面,外表漂亮者会被认为更可爱,更易成为约会对象; 成人对儿童的评价也是这样:讨人爱的孩子,调皮会被找借口; 否则就是“坏品质”;三岁的孩子就懂选择漂亮的同伴。
为什么
外表有吸引力的人生活更刺激、更成功、更快乐、更有趣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三)
4、社会比较或获得确认的需要
→ 通过与别人的坦诚交谈以更多了解自己、更好处理问题。 Festinger, L. :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人们为了获得 回馈而交朋友,并由此减少不确定感。 · 与他人的经验比较,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判断 · 面对不确定时,人们需要社会比较: → 了解有关的信息 → 了解别人的应对经验 → 了解有关的应付方法以及有关的事宜
2、谁会成为朋友?(四)
3、物以类聚(二)
例外:互补假设
有时候也会结交与我们不同的朋友:老与意见相似的人在一起 会乏味,新朋友令人欣喜,但要冒风险; 躲避:对那些与我们有着相似特征但有威胁的人,人们倾向于 躲避(避开有相似问题的人) 最佳的关系:双方的需求是可以互补的。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一)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四)
3、自我揭露:关系成长的指标
人们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程度会决定他拥有朋友的多寡,以及拥有友 谊的深浅。 注意: • 广度与深度应相互协调。只在有限范围内的“深入”是很危 险
的,如“夏日恋情”、“网恋”等。 • 关系深入时,关系浅时具有杀伤离的信息也可以交流。 → 诚 实表达愤怒、苦恼等问题,谈论关系中的冲突等。 • 亲密关系有时也会逆转,信息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会缩小。 • 自我揭露的程度会影响心理健康。不能自我揭露的人→ 对自 己也不诚实;无法洞悉自己的全貌;别人也会忽视你的需求 与情感;过多和过少的自我揭露都是情绪困扰的指标。
情绪性隔离(emotional isolation)所致的寂寞 因缺乏亲密关系而起。 → (失恋) 人们需要维持彼此相知、相互关怀的深度关系 焦虑、空洞感、失落感、被抛弃感,易误解别人的好意。 解决:提高社会关系的品质,而不是数量。
3、获得赞同的需要
朋友可以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Rogers: need for approval) → 害怕遭拒绝、不被喜欢(对团体的妥协) → 自信不足的人易受影响 赞同增加自尊,但要付出代价(价值条件,worth condition) → 修正自己(形象、信念),以符合别人
3、友谊是任何发展的?(八)
5、害羞(二)
如何克服: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模式,从人际交往中获得酬赏 (积极的体验)。
→ → → → → → → → → → → 观察自己的行为。不满意什么? 记录自己曾表现活泼外向的场合; 想象自己克服害羞时的感觉; 考虑外向与害羞行为的区别在哪儿; 观察行为合适的人的言行,也可以向他请教如何应对社交场合; 想象处理社交场合的不同方式; 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练这些行为; 想象自己在社交场合成功,想象自己是活泼外向的; 对自己的表现评分,外向行为的成果如何? 将新的行为模式搬入现实进行演练; 将这个程序演练为更复杂的行为。
2、避免寂寞
因需要同伴造成 → 只靠接近人群并不能解除寂寞 75%的大学生至少有时会感到寂寞;40%较严重 → 寂寞和孤独是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性隔离(social isolation)所致的寂寞 由于缺乏朋友造成。边缘感、枯燥无聊、无目标感 慌慌乱乱,急于寻求团体而加入(往往未果)
1、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