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的礼仪法则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10篇)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10篇)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10篇)人际交往中的礼仪(10篇)人际交往中的礼仪1 1、“你吃了吗?”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比拟普遍的招呼语。

“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大多数劳动都求的就是可以吃饱肚子。

因此,问对方有没有吃饭便是对方的一种关心。

随着我国人民的生活程度的进步,吃饭问题已经得以解决,然而,“你吃了吗”这句问候语却流传了下来。

但是,如今的这句招呼语根本上没有了原来的意思。

它只是一种形式,不再包含原来的内容,问声“你吃了吗”也单单是一种招呼,表示“我看见你了,跟你打招呼呢。

”至于对方真得过且过吃饭没吃饭,都是无关紧要。

所以,在经济比拟兴旺的地区,“你吃了吗”的问话逐渐被新的招呼语所代替。

使用这保存招呼语时要特别注意场合,在卫生间打招呼,显得语言极其贫乏,彼此也显得为难。

2、“你干什么去?”这也是一种比拟原始的招呼语,与对方擦身而过,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以此语代替一切语言。

至于对方干什么却都无紧要,只是表示一种问候。

在西方兴旺国家,根本上没有这种招呼语,因为“自己干什么”是属于个人的隐私,他们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预自己的私事。

这句问候语出如今中国,也反映了国人的一种心态,随着经济的开展,这句话也将逐渐被新的招呼语代替。

3、“你在哪儿发财?”这是中国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问话。

在中国漫长历史中“君子重义不重利”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展和深化,“利”越来越被人们看重,“允许一局部人先富起来”的政策促使全国人民奔富裕,并以“发财”互相祝福。

所以,这句招呼语如实反映了近几年来从上到下以经济为中心奔富裕的文化心理,折射出初得温饱后人民的更高追求,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4、“你这段时间忙吗?”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都在为事业,金钱,生活而繁忙,奔波。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喜欢用“你这些时间忙吗”问候校友,同事,特别是年龄相当者。

觉得这一问候语,既表达了朋友之间的互相关心,又显得很文雅,不俗。

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集锦9篇)

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集锦9篇)

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集锦9篇)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11、别人发火时,需要逃离。

对方大发雷霆时,一定要保持冷静,此时说任何话都可能火上浇油。

不妨装作若无其事地出去躲一躲,让他一个人把坏情绪发泄出去。

等他精力用尽了,我们再帮着找办法。

另外要注意,在交谈中要对他表示高度尊重。

2、别人害怕时,需要追问。

有时候,一个人害怕的东西可能并非表面看起来的那样,而跟其潜意识有关。

不妨问几个问题:“你感觉自己失去了什么”、“这种失去是真实的还是推测的”、“你下一步打算做什么”。

帮对方找出恐惧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

3、别人尴尬时,需要启发。

有些人做错事或遇到糗事,难免会尴尬。

作为局外人,我们不要试图帮他打消尴尬,可以让他试着深呼吸。

等他的尴尬情绪缓和下来,再问他发现或学到了什么。

自我表达所学到的教训,能使一个人变强大。

4、别人哭泣时,需要陪伴。

此时不妨告诉对方,心里不舒服就哭出来,你会陪着他。

然后默默地坐在他身边,把纸巾递过去。

给哭泣的人一点恢复的时间,然后再给予安慰,效果更好。

大多数人想要被倾听和被理解,认真倾听能帮他们建立勇气。

人际交往的交际礼仪21、网络人际交往的隐匿性网络的最显著特征是它的隐匿性,在网络中可以轻易的隐匿自己的身份和身体,不再有现实交往中身份、外形、气质、语言表达能力、贫富的限制,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方式与他人进行交往,而不必担心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网络人际交往的开放性传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常受到很多限制,具有条块性。

比如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交往方式。

大家在交往中不自觉的形成了不同的小圈子,不属于同一圈子的人很难进入到另一领域的交往圈子。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进入一个交往圈子前,必须先具有某一种身份。

而网络则不需要这样,对所有有条件上网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是完全开放的,没有条块的限制,没有交往圈子的限制,只要你愿意就可以融入到另一群体中去。

3、网络人际交往的平等性网络上的所有信息、文化都是开放的,是大家可以共享的资源,所以网络上所有人在获取信息和交往的时候也是平等的。

人际交往中十条基本礼仪与十大潜规则

人际交往中十条基本礼仪与十大潜规则

人际交往中十条基本礼仪与十大潜规则
展开全文
一.人际交往中的十条基本礼仪:
1. 去别人家里玩不要空着手去,多少带点礼物。

2. 去别人家里玩时,如果发现主人事务繁忙,要速离去。

3. 客人来访,要起身迎接。

4. 去别人家里玩,不要坐在人家床上。

5. 给客人奉茶时要用双手。

6. 别人给你倒茶时,要双手扶茶杯以示感谢。

7. 给别人敬酒时要倒满,给别人敬茶时不要倒满。

8. 在酒店请别人吃饭时,点餐前要先问问对方喜欢吃什么有没有忌口的。

9. 在酒桌上跟长辈或领导碰杯时,自己的杯子要低于对方的。

10. 送客应送到大门外,等客人离去再离开。

二.人际交往中的十大潜规则:
1.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 来而不往,非礼也。

4. 没有爽快答应就是拒绝。

5. 未求证,勿轻信。

6. 你想让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要怎么对待别人。

7. 助人等于助己。

8. 好关系是相互麻烦出来的。

9.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10. 人际交往的本质是价值交换。

大学生人际交往礼仪

大学生人际交往礼仪

大学生人际交往礼仪1、培养自己的核心价值自己优秀了,优秀的人自然都会向你靠拢。

不要年纪轻轻,满脑袋都是人脉。

优秀的人看得懂你到底是真材实料,还是可以伪装。

2、学会适当拒绝。

没有人是万能的,哪里都需要你的身影。

习惯性地讨好别人,比人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3、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善意当成理所当然。

这个世界,除了你的亲人,没其它人有义务对你好,遇到善意,请一定知道珍惜和感恩。

4、刻意维护的关系长久不了。

人和人之间想要保持长久舒适的关系,靠的是共性和吸引,而不是压迫,捆绑,一味的付出以及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5、不要靠出卖一个朋友的隐私来取悦他人。

朋友信任你,才会表现出不愿为他人所知的一面。

作为朋友,应该珍惜这种信任,而不是有朝一日将这些作为谈资。

6、说话别那么大声。

有时候我们说话大声,即使说话内容是没有伤害的,也会给旁人带来一种凶巴巴、没礼貌、偏激的印象。

特别是对女朋友~7、切莫交浅言深对不熟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热情和嘴巴,适当有所保留。

尤其小心自来熟的人,他们很多只是出于习惯的热情,根本没有走心。

8、不要以为真心付出的,别人就该欣然接受。

无论是感情还是物质,如果对方不接受,那对他就是一种负担。

如果非要勉强,于己于人,都不是好事。

1.表达理解能力。

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

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证明其社会适应的程度。

2.人际融合能力。

表明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比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

3.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解决问题能力差。

要遵守人际交往的原则:平等原则、换位原则、以诚相待原则、礼貌原则、互利原则。

我认为,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老师以及与其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与同学交谈,可以探讨不同的学习方法,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

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

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首先,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礼仪准则。

无论与任何人交往,都应当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益。

尊重他人的意见、观点和价值观,不随意批评或贬低他人。

尊重他人也包括尊重对方的隐私和个人空间,不侵犯他人的私人领域和权益。

其次,待人真诚和善意也是必须的。

与他人交往时,应当真诚地对待他人,不推诿、不撒谎、不虚伪。

同时,也要保持善意的态度,不加以伤害或讽刺他人。

真诚和善意的表现不仅能够建立信任,还能够让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和友好。

第三,注意言行举止的得体。

人际交往中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的常规和规范。

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措辞,避免恶言恶语和粗鲁的行为。

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

在公共场合,应当注意自己的举止,保持端庄得体,不做过激或不适当的行为。

第四,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人。

人际交往中的关心和关怀对于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注意关心他人的生活、感受和成就,不仅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够建立相互的信任和支持。

第五,尽量避免争吵和冲突。

在与他人交往时,难免会出现意见的不合和冲突的情况。

但是,良好的人际交往礼仪要求我们尽量避免争吵和冲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分歧。

要学会妥协和理解对方的观点,尽量保持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在面对冲突时,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和的态度应对。

最后,要学会感恩和回报。

人际交往中,不能只是一味地索取,而应当学会感恩和回报。

要善于表达感激之情,对于别人的帮助和关心要表示真诚的谢意。

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也要主动帮助和回报他人,不计较得失,助人即是助己。

总之,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仪是人们交往的必备准则和规范。

通过遵守这些礼仪准则,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只要我们心怀礼仪之心,就能够在人际交往中展现自己的优秀素质和修养。

人际交往的谈话礼仪 如何正确交谈

人际交往的谈话礼仪 如何正确交谈
来一篇文章——人际交往的谈话礼仪如何正确交谈。
交谈的态度
在与人交谈时应当体现出以诚相待、以礼相待、谦虚谨慎、主动热情的基本态度,而绝对不能逢场作戏、虚情假意或应付了事。
一、要表情自然
第一,专注。交谈时目光应当专注,或注视对方,或凝神思考,从而和谐地与交谈进程相配合。眼珠一动不动,眼神呆滞,甚至直愣愣地盯视对方,都是极不礼貌的。目光东游西走,四处“扫瞄”,漫无边际,则是对对方不屑一顾的失礼之举,也是不可取的。如果是多人交谈,就应该不时地用目光与众人交流,以表示彼此是平等的。
三是倾泻式。指在谈话时对对方毫无保留,将自己的全部想法都全盘托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打开天窗说亮话”。
四是静听式。指与别人进行谈话时,自己主要是洗耳恭听。
五是启发式。指交谈中的一方主动帮助不善表达的另一方,在话题的选择或谈话的走向上给对方予以引导、支持、鼓励,以帮助对方在谈话中得以采用恰当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交谈的方式
与他人交谈,既要注意具体内容,又要注意表达方式。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谈话方式。
一是扩展式。指交谈双方就某些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讨论。
二是评判式。指在交谈过程中听取对方的观点以后,在适当的时刻,以适当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进行插话,来发表自己就此问题的主要看法。
第二,注意语态。与人交谈时,在神态上要既亲切友善,又舒展自如、不卑不亢。自己说话时,要恭敬有礼,切忌指手画脚、咄咄逼人。最佳的语态是平等待人、和缓亲善、热情友好、自然而然。当别人讲话时,则要洗耳恭听,最忌三心二意、用心不专。最佳的语态是积极合作、认真聆听、努力呼应、有来有往、专心致志。
第三,注意语气。在与别人交谈时,秘书的语气应当和蔼可亲,一定要注意平等待人、谦恭礼貌。讲话的速度稍微舒缓一些,讲话的音量低一些,讲话的语调抑扬顿挫一些。在交谈时既不要表现得居高临下,也不宜在语气上刻意奉迎,故意讨好对方,令对方反感。同时,在语气上一定要力戒生硬、急躁或者轻慢。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与沟通技巧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与沟通技巧

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与沟通技巧人类社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则是社会产生的基础。

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无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都需要有一定的礼仪和沟通技巧。

下面,本文章将会阐述人际交往中的礼仪与沟通技巧,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礼仪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尊重、尊严和礼貌等行为,是准则和规则的总和。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良好的礼仪不仅可以增进人们之间的情谊,而且还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社交能力。

1. 衣着得体、整洁在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是非常重要的,而一个人的衣着就是给人留下第一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就需要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

衣着要整洁得体,不要过于张扬和华丽,不要过于朴素和低调,要根据场合和自己的身份来选择适合的服饰。

2. 正确使用礼仪用语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是极为常见的,而这个过程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就需要用到正确的礼仪用语。

比如,在问候别人时,应该用“您好”“麻烦请问一下”等礼貌用语,而不是“你好”“你能不能告诉我”等语言不恰当的表达方式。

3. 尊重他人的隐私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管是朋友还是同事,都有自己的私人信息和一些私人空间,我们可以尊重他们,不要过多地干涉他们的私人生活。

同时,也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辞和行为,不要暴露别人的私人信息,不要给别人带来麻烦和尴尬。

二、沟通技巧沟通技巧是指在交流中运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它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听懂别人的话。

一个人的沟通技巧的好坏,关系到他在交往中能否顺利沟通和获得别人的支持和认可。

1. 倾听并表达同情在人际交往中,倾听别人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说的话,并且能够让别人更加受到重视。

同时,在倾听别人说话时,也要表现出同情,如“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我很能体会你的感受”等表达方式。

人际交往礼仪

人际交往礼仪
(1)让领导和客人先上,自己后上。 (2)要主动打开车门,并以手示意,待领导和客人坐稳后再关门。
一般情况下,车的右门为上、为先、为尊,所以应先开右门, 关门时切忌用力过猛。 (3)在乘车的座位上很讲究,我国一般是右为上,左为下。陪同 客人时,要坐在客人的左边。 (4)在乘坐巴士汽车时,身份低的要往后做!
❖ 第一个禁忌过分杂乱,乱穿。穿套装和套裙要配穿 制式皮鞋。制式皮鞋男的是指系带的黑皮鞋,女的 是指的黑色的高跟、半高跟的船形皮鞋,制度的制, 制式皮鞋,跟制服配套的。那这是非常重要的游戏 规则。过分杂乱不可以。
❖ 第二是过分鲜艳。
❖ 第三是过分暴露:不暴露胸部、不暴露肩部,不暴 露腰部,不暴露背部,不暴露脚趾,不暴露脚跟。
二)公务礼仪
1、当面接待礼仪 2、电话接待礼仪 3、引见时的礼仪 4、陪同领导或客人外出乘车的礼仪 5、会议礼仪 6、座次礼仪
1、当面接待礼仪
❖ 上级来访,接待要周到。 ❖ 下级来访,接待要亲切热情。
2、电话礼仪
2、电话礼仪
(1)电话铃一响,拿起电话机首先说声“你好”,然后 自报家门,接着再询问对方来电的意图等。
私人通话 :
除非万不得已,晚上10点之后,早上7点之前, 严格讲没有什么重大的急事别打电话,万一有急 事打电话,你第一句话要说的是抱歉,事关紧急, 打搅你了。 再者就餐的时间别打电话。节假日 不是重大事端不要打电话。
不能在公众场所打电话的 。电话三分钟原则。
(2)通话的态度,你的语言,你的表情,你的动作。
❖ “应己”,即要求所穿的衣服必须与自己的身份条 件相适应,不能因为自己的衣着、打扮成为与公众 交往的障碍。
服饰: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 即“应景”和“应己”原则
领带最合适的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际交往的礼仪法则——黄金法则、白金法则
黄金法则
“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这是一条做人的法则,又称为“为人法则”,几乎成了人类普遍遵循的处世原则。

其实,这条法则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孔夫子就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案例:
一日,小李在公司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办公,由于天气有些闷热,他便打开了办公室的门。

几分钟后,就在他专心致志地工作时,突然有个人没有敲门就闯了进来,径直走到他的眼前,大声地说:“先生,你好!”
小李当时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顿时被他吓得愣住了。

还没等小李开口说话,他马上抢先说道:“我是XXX公司的销售人员,主要销售办公用品,您看您是否需要······”
他不停地接受他的产品如何好,根本不给小李说话的机会。

小李二话没说,就把他请了出来。

那人莫名其妙地看着小李,居然说:“真没礼貌!”
分析:
商务拜访中,无论是有求于人,还是人求于己,都要从礼节上多多注意,不可失礼于人,损害自己的形象。

拜访要选择恰当的时间,不预约而临时拜访是不合适的。

面对突然拜访,对方可能正忙于工作,如果不接待会让对方失礼,也会让你难堪,而进行接待可能又会给对方带来不便。

显然那个推销员并不懂得这些,未敲门便直接闯入,已经失礼在先。

而在交谈过程中,推销员根本不给小李说话的机会,只是一味自顾自的推销产品,试问这样的方式,能被对方接受吗?也难怪小李直接将其请了出去。

而这时,在推销员眼中,小李却成了那个没有礼貌的人。

推销员并不懂得商务礼仪中的黄金法则:你想人家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

如果他在礼节上多注意一些,小李也不
会二话不说的将他请出。

“黄金法则”这一几乎适用于一切条件和场合的法则,作为一种个人价值的评判准则,“黄金法则”的公正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普通民众中获得了一致的认同。

你无法统计出世上有多少事是在“黄金法则”的指导下完成的。

而退一步想想,如果推销员在推销前,充分考虑到对方是否方便,尽量先预约,选对方方便和容易接受的时间,应该会使得拜访效果最大化。

这便是礼仪法则中的另一条法则:白金法则。

白金法则
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

——迈克尔·奥康纳
案例:
“空中客车”飞机推销人才贝尔纳·拉弟埃,从1975年受聘以来业绩非凡。

他成功地推销了230架飞机,价值420亿法郎。

他动用的是一种“情感推销法”。

拉弟埃来到印度推销飞机时,接待他的是印度航空公司主席拉尔少将,拉弟埃的第一句话便是:“正因为你,使我有机会在我生日这一天又回到了我的出生地。

”这句话直接向对方表明,感谢主人慷慨赐予的机会,使得他能在自己生日的日子里来到该国,而且最具意义的是该国乃是他的出生地。

同时他又谈到他与印度的世交,并掏出了一张拉弟埃3岁时与印度伟人圣雄甘地的合影。

这使拉尔少将大为感动,很快与之签订了合同。

分析:
贝尔纳就是成功运用了“白金法则”。

在现今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大家的喜好需求也随着千变万化,莫衷一是。

所以当我们在待人接物、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再从自己的观点出发:“我希望别人如何对待我,我就如何对待别人”时,往往只能达到“自已”猜测对方满意,而未必是“对方”真正的满意。

如果想要达成对方100%的满意,就必须从对方的立场来考量;“别人希望我怎么对待他们,我就怎么对待他们”,现今大家耳熟能详的“以客为尊”、“顾客满意”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黄金法则”似乎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所有的问题,夕阳西下的客观规律缓缓降落在它的头上。

毫无变通地遵照“黄金法则”行事——你喜欢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意味着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你首先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的。

其言外之意是,我们大家都是毫无差别的,我想要的或希望的也恰恰是你想要和希望的。

事实是,人们并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以对待这些人的方式去对待另外一些需求、愿望和希望都大相径庭的人,显然会遭到拒绝和排斥,甚至导致冲突。

白金法则的精髓就在于“别人希望你怎样对待他们,你就怎样对待他们”,从研究别人的需要出发,然后调整自己行为,运用我们的智能和才能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

简单地说,就是学会真正了解别人——然后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对待他们,而不是我们中意的方式。

这一点还意味着要善于花些时间去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人,然后调整我们自己的行为,以便让他们觉得更称心和自在。

这当然就使得他们更容易对你产生认同。

“白金法则”是建立在这样一种认识基础上的,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都有他或她自己审视世界的方式。

这些江山易改而本性不改的禀性,如果用一个相当概括性的语汇来描述,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行为模式或个性风格。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达个性风格的方式和途径,握手的方式,碰到不耐心的事时排解情绪的方式,办公室的布置方式,做决断的方式,打电话时或简捷利落或喋喋不休、絮絮叨叨的方式——以及诸如此类种种其他的方式方法,都可以传达出我们个性风格的信息。

学会“读”懂这些信息的“符号”,准确识别他人的个性风格可算得上是一种本事,其目的是据此调整我们的行为方式,减少和避免冲突及不快的发生。

在此基础上,“白金法则”指导你根据他人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采取相应的行动,使你的事业获得极大的成功。

用对方期待、喜欢、想要并能接受的方式去与对方交际(或爱对方),这便是白金法则的真谛。

11122557 葛奕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