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单病种诊疗常规资料
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脑卒中【概述】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7、心、肺功能检查.(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
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康复科诊疗常规病例目录
康复科诊疗常规病例目录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康复科诊疗常规病例目录,以供参考和使用。
康复科是一个专门研究和处理康复治疗的科学领域,涉及多种疾病和病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科病例,包括其诊断和治疗建议。
目录1. 脑卒中后遗症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影响下,出现语言障碍和肢体活动受限等问题。
- 诊断:脑卒中后遗症- 治疗建议:语言治疗、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2. 骨折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经历了骨折,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骨骼功能和活动能力。
- 诊断:骨折- 治疗建议:物理治疗、康复性训练、疼痛管理等3. 脊髓损伤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经历了脊髓损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功能。
- 诊断:脊髓损伤- 治疗建议:物理治疗、康复性训练、辅助器具使用等4. 运动损伤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在运动中受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运动能力和预防再次受伤。
- 诊断:运动损伤(如扭伤、拉伤等)- 治疗建议:物理治疗、康复性训练、康复性运动指导等5. 呼吸系统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患有呼吸系统疾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改善呼吸功能和肺活量。
- 诊断: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治疗建议:呼吸训练、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6. 心脏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患有心脏疾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心肺耐力。
- 诊断: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脏衰竭等)- 治疗建议:心脏康复训练、生活方式调整、心理支持等7. 肌肉萎缩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出现肌肉萎缩症状,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功能。
- 诊断:肌肉萎缩症- 治疗建议:肌肉训练、物理治疗、营养支持等8. 神经病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患有神经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减轻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 诊断:神经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等)- 治疗建议:物理治疗、康复性训练、辅助器具使用等9. 关节炎康复- 病例描述:患者患有关节炎,需要进行康复治疗以减轻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
第八章、康复医学诊疗工作常规
第二节 康复医学科门诊、 治疗室工作常规
一、门诊接待工作常规
二、治疗室工作常规
一、门诊接诊工作常规(1)
1.康复医学科门诊医师接受门诊或转诊患者, 应认真询问病史、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实 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经过分析作出明确诊断后, 确定康复治疗方案。按上述的步骤在门诊病历上书 写和记录,包括处置方法和本科治疗项目。然后填 写治疗单、治疗证,请患者交费后到相关治疗室进 行治疗。需要住院的患者予以办理相关手续收入病 房。对不适宜进行本科治疗的患者应介绍可就诊的 其他相关科室。
第一节 康复医学科的病历和治 疗处方书写常规 一、病历书写 二、治疗处方 三、康复治疗记录
一、病历书写
(一)康复病历的特点
1.以功能障碍为中心 2. 以功能评定为中心 3.注重综合评估 4.重视三期评定
一、病历书写
(二)康复病历的分类
按医疗部门分为 住院康复病历 门诊康复病历 社区康复病历 按病历性质分为 综合康复病历 分科康复病历
二、治疗室工作常规(2)
4. 小儿治疗注意事项: (1)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患儿安静,取得合作,必要 时先示范诱导。 (2)电极大小适宜,并用固定带或绷带固定。 (3)操作细致,注意患儿表情。 (4)小儿治疗剂量略小于成人。
二、治疗室工作常规(3)
5.严格执行各种治疗操作常规,防止医疗事故 或医疗差错的发生。 6.患者治疗结束后,作好各种治疗记录。 7.工作完毕、下班前,应关好仪器设备,切断 电源,并注意关好门窗、水电等设施。 8.对各种仪器与设备、用品、、药品应分工负 责管理,定期检查、领取、更换、维修与保养、报废 等。
4.治疗师签名。
附:PT治疗记录
姓名:张×× 性别:男 年龄:70岁 职业:干部(退休) 婚姻:丧偶 文化程度:大专 电话: ×××××× 床号:16 住院号:×××××× 单位: ×××××× 住址: ×××××× 2009年10月6日 首次记录 病情摘要: 脑出血后左侧肢体活动受限4月,伴左肩部疼痛2月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 头部CT报告“右基底节出血”。 临床诊断: 脑出血(右基底节)恢复期
【免费下载】康复科诊疗常规
康复科诊疗常规脑卒中【概述】康复住院标准经急性期临床药物治疗和/或手术治疗(一般约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但有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或出现影响功能活动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自理和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神经学症状不再恶化;2、不出现需手术处理的病情变化;3、无其它重要脏器的严重功能障碍;4、CT等影像学检查未见病情变化。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
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脑栓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和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一般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1、脑脊液检查适应症: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功能障碍等情况。
需要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察颅内压力变化时。
2、TCD检查适应症:需要了解颅内血管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变化等情况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地形图检查适应症:(1)需要明确癫痫诊断时,(2)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和颅内感染诊断时,(3)出现意识障碍时,(4)需协助鉴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和MRI检查适应症:(1)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2)病情发生变化,有加剧或再次出血、梗死等迹象时,(3)合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4)其它情况需要CT和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5、诱发电位检查适应症:需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时。
6、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适应症: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适应症:疑有心、肺功能减退时,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况,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最新康复科单病种()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灵枢.刺节真邪》篇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
”西医称之为脑卒中,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
一、疾病诊断(一)病名诊断:中风有外风和内风之分,外风因感受外邪(风邪)所致,在《伤寒论》名曰中风(亦称桂枝汤证);内风属内伤病证,又称类中风,脑卒中,卒中,风痱。
现代一般称中风,多指内伤病证的类中风,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疾病。
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之特点的疾病。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
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
(二)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等,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面瘫面瘫(口涡,口癖)是指颈乳突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属西医的面神经炎。
一诊断标准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两侧)周围性面瘫,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
㈡体征:本病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特点。
急性发作,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眼睑闭合不全,额纹减少或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症。
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出现面肌痉挛,形成“倒错”现象。
(三)鉴别诊断:本病需与中枢性面瘫相鉴别,中枢性面瘫表现为一侧口角歪斜,而眼睛及其以上不受影响,多伴有一侧肢体偏瘫。
二,治疗取穴:①主穴:攒竹、阳白,丝竹空、太阳,四白,地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
②配穴:抬眉困难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
恢复期加足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
操作:面部腧穴均行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可加灸法;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法且手法宜重;在恢复期,合谷行平补平泻法,足三里施行补法。
⑵电针:取阳白、丝竹空、顴髎、地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
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性最强的治疗手段之一,早期可改善血循环,控制炎症发展,消除局部神经水肿;后期可改善神经营养,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
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面部应避免风寒,戴口罩,注意保暖;忌食辛、香、燥、辣之品;因眼睑闭合不全,必要时应戴眼罩,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自我锻炼:如湿毛巾热敷、表情动作及咀嚼练习等。
二中风中风,又称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蹇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有中青年发病率逐渐增高的趋势。
康复医学诊疗工作常规
临床诊断: 脑出血(右基底节)恢复期
PT治疗记录
主要问题:
1.左上下肢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级均3级,手指 功能3级,辅助手B; 2.左肩关节半脱位(2度), 左肩关节ROM受限,左肩 部疼痛; 3.左侧肢体感觉减退; 4.站立位平衡差,左下肢负重能力差,行走障碍;
PT治疗记录
5.ADL小部分依赖。
功能诊断: 左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左侧肢体感觉障碍,
ADL障碍(移乘、更衣、器具使用等不能自理)
PT治疗记录
康复目标:
短期目标:纠正肩关节半脱位,扩大肩关节活动 范围、减轻疼痛,ADL大部分自理(能独立完成床椅 转移)。 长期目标:独立行走,ADL基本自理,回归家庭。
PT治疗记录
治疗计划:
1.矫正肩胛骨的位置、刺激肩周围稳定肌的张力 和活动、增加感觉刺激(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牵拉 反射、快速刺激、关节挤压等)以纠正肩关节半脱位, 肩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2.物理因子(TENS、微波、磁疗等)减轻疼痛;
4:言语疗法处方
9:假肢、矫形器、支具处方
5:心理疗法处方
10:轮椅处方
治疗处方 治疗处方的内容
1:患者一般情况 2:病史特点 7:治疗方法 8:治疗剂量
3:诊断与康复评定的结果 9:治疗时间、频率、次数和疗程
4:治疗目的
5:治疗种类 6:治疗部位
10:注意事项
11:签名和日期
第一节:康复医学科的病历和治疗处方书写常规
第二节 三、 治疗室安全规范(2)
康复医学科工作常规
5.治疗前检查机器工作是否正常,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6.高、中频电疗仪应分设治疗室或分设电路,大功率高频电疗
康复医学科单病种诊疗常规
康复医学科单病种诊疗常规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单病种诊疗常规一、脑卒中偏瘫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其预后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瘫、智能减退、眩晕、失语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脑卒中患者要尽早采取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在减轻脑卒中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A、康复训练计划应按照如下方法进行:1.脑卒中患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健侧肢体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卧床期间在床上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运动训练。
2.循序渐进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耐力持久、起立、站立平衡、步行、慢跑、日常生活作业,逐步加大强度,为重新恢复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康复组进行6-7周训练,训练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具体如下:(1)由康复医生指导患者家属按摩腿部肌肉,做床上肢体伸展运动,一日2~3次,每次10分钟。
(2)利用下肢功率车及骑马训练器进行患侧下肢肌力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3)利用平衡板与肋木或平行杠配合使用,用于训练患者的平衡功能,时间视患者的忍耐力而定。
(4)利用复式墙拉力器或肩关节回旋训练器或滑轮吊环训练器进行患侧上肢肌力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5)利用阶梯完成上下楼梯训练,或进行户外行走,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左右。
脑卒中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同时还可做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脑梗塞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
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康复科诊疗常规病例目录
康复科诊疗常规病例目录为了提供高效、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本目录详细列出了康复科常见的病例及其诊疗常规。
一、病例目录1. 脑卒中康复- 偏瘫- 失语症- 认知功能障碍- 情感与心理障碍2. 脊髓损伤康复- 颈髓损伤- 胸髓损伤- 腰髓损伤3. 骨折与关节置换康复-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置换术4. 神经康复- 周围神经损伤- 脑瘫- 格林-巴利综合征5. 慢性病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心脏病- 糖尿病6. 老年病康复- 骨质疏松症- 帕金森病- 老年性痴呆7. 疼痛康复-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 关节炎8. 言语与吞咽康复- 失语症- 构音障碍- 吞咽困难9. 心理康复- 焦虑症- 抑郁症- 应激相关障碍10. 康复评定与治疗- 康复评定- 物理治疗- 职业治疗- 言语治疗二、诊疗常规1. 接诊与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全面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如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 确定康复诊断2. 康复计划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 设定康复目标- 康复治疗周期与疗程安排3. 康复治疗执行- 实施康复评定与治疗计划- 定期调整康复方案- 监督患者康复训练4. 康复教育与培训- 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康复知识与技能- 指导患者进行家庭康复训练- 提供心理支持与鼓励5. 康复疗效评估- 定期进行康复疗效评价- 针对问题进行调整- 反馈患者康复成果6. 随访与关怀- 定期随访患者康复状况- 及时解决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问题- 提供延续性康复服务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和医生建议进行调整。
康复科单病种诊疗常规之欧阳文创编
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诊断依据】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后,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症状。
多发于壮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20-50岁占90%以上。
约70%的病人有腰部受伤史。
正常椎间盘弹性很大,可承受巨大的压力而不致破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常受到挤压、扭转等应力作用和轻微损伤的积累,在30岁以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使纤维环破裂,引起椎间盘病变。
多位于腰4、腰5和腰5、骶1两间隙。
临床表现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疼痛剧烈,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方向放射,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后部和小腿外侧,甚至足跟和足背外侧,随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或弯腰而加剧,休息时好转,整个患病过程有明显间歇性。
2.局部压痛,在腰4.5或腰5骶1的棘突间中线旁或中线有深部压痛,并常沿坐骨神经支配区放射。
3.腰部僵直,生理前凸平直,可出现脊柱侧凸,骶棘肌痉挛,腰椎活动受限。
4.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5.下肢的感觉,肌力和腱反射有改变,严重者有肌肉萎缩。
诊断依据1.腰痛伴坐骨神经痛。
2.局部压痛,并向下肢放射。
3.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压试验均阳性。
4.腰部生理曲度平直,脊柱侧凸,腰椎活动受限。
5.下肢感觉,肌力与腱反射有改变。
6.X线检查显示椎间隙变窄。
7.椎管造影显示脊髓有压迫。
8.CT扫描显示椎间盘突出。
9.核磁共振影像(MRI)显示椎间盘突出。
治疗原则1.完全卧床休息。
2.骨盆牵引。
3.推拿按摩。
4.封闭疗法。
5.药物治疗(消炎痛等)。
6.手术治疗。
用药原则1.早期症状轻病例,以保守疗法为主。
2.有明显神经根受压症状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非手术疗法无效或中央型突出有马尾神经受压,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应行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1 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工作。
2 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
3 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二、颈椎病疾病简介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里瘫之阳早格格创做里瘫(心涡,心癖)是指颈乳突里神经的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慢性周围性里瘫.属西医的里神经炎.一诊疗尺度㈠症状: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量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痛痛或者里部没有适等前驱症状.慢性或者亚慢性收病,出现一侧(奇为二侧)周围性里瘫,陪舌前2、3味觉障碍,少量可有耳鸣,听觉过敏等.㈡体征:本病以心眼正斜为主要特性.慢性收火,患正里部表情肌瘫痪,眼睑关合没有齐,额纹缩小或者消得,鼻唇沟变浅或者消得,心角下垂正背健侧,病侧没有克没有及皱眉、蹙额、关目、露齿、饱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痛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者消得,听觉过敏或者耳部疱疹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暂,可果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心角反牵背患侧,甚则出现里肌痉挛,产死“倒错”局里.(三)鉴别诊疗:本病需与中枢性里瘫相鉴别,中枢性里瘫表示为一侧心角正斜,而眼睛及其以上没有受做用,多陪随一侧肢体偏偏瘫.二,治疗与穴:①主穴:攒竹、阳黑,丝竹空、太阳,四黑,天仓,颊车,颧髎,下关,健侧合谷.②配穴:抬眉艰易加攒竹;鼻唇沟变浅加迎香;人中沟正斜加火沟;颏唇沟正斜加启浆.回复期加脚三里补益气血、濡养经筋.支配:里部腧穴均止仄补仄泻法,回复期可加灸法;正在慢性期,里部穴位脚法没有宜过重,肢体近端的腧穴止泻法且脚法宜重;正在回复期,合谷止仄补仄泻法,脚三里真止补法.⑵电针:与阳黑、丝竹空、顴髎、天仓、颊车等穴通电30分钟.物理治疗:是最主要、针对于性最强的治疗脚法之一,早期可革新血循环,统造炎症死少,与消局部神经火肿;后期可革新神经管养,普及神经镇静性,促进神经功能回复,防止肌肉萎缩.注意事项:治疗功夫里部应防止风热,戴心罩,注意保温;忌食辛、香、燥、辣之品;果眼睑关合没有齐,需要时应戴眼罩,每日面眼药火2—3次,以防止熏染.自尔锻炼:如干毛巾热敷、表情动做及咀嚼训练等.二中风中风,又称脑卒中,多果气血顺治、脑脉痹阻或者血溢于脑所致.以突然昏仆、半身没有遂、肢体麻木、舌蹇没有语,心舌正斜,偏偏身麻木等为主症,并具备起病慢、变更快、如风邪擅止数变的特性,佳收于中老年人,连年去有中青年收病率渐渐删下的趋势.中风是中医教对于慢性脑血管徐病(常常包罗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统称.(一)诊疗:根据其典型临床表示、起病形式、收病年龄、诱果、先兆症状等特性多可搞出精确的诊疗.1、以神志恍惚、迷受、以至昏迷或者昏愦、半身没有遂、心舌正斜、舌强止蹇或者没有语,偏偏身麻木为主症.2、多慢性起病.3、病收多有诱果,病前常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强等先兆症.4、佳收年龄以40岁以上多睹.5、脑脊液查看、眼底查看、颅脑CT、MRI等查看,有帮于诊疗.(二)症状:本病具备神志障碍、半身没有遂、偏偏身麻木、心眼正斜、止语蹇涩等特定的临床表示.(三)治疗:主症:半身没有遂:调战经脉、疏通气血处圆:大肠、胃经腧穴为主,辅以膀胱、胆经穴位.与穴:上肢:肩髃、直池、中关、合谷,可轮换与肩髃、肩贞、臂蠕、阳池等穴.下肢与环跳、阳陵泉、脚三里、太冲,三阳接,昆仑,可轮换与风市、绝骨、腰阳关等穴.兼症加减:中风没有语及吞吐艰易:廉泉、翳风、风池等;认知障碍、痴呆:与穴百会、四神聪、四关穴等(体针+头皮针协共使用);心角流延:与穴天仓、迎香、启浆面刺金津、玉液等;尿得禁、尿储留:与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等;肌痉挛——肌弛力较下患者针刺阳经为主,阳经战阳经对于刺——落矮肌弛力.三眩晕由于风、火、痰、真瘀引起浑窍得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称为眩晕,沉者关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转动没有定,或者陪随恶心、呕吐、汗出、里色惨黑等症状,宽重者可突然仆倒.眩晕是新颖医教中神经系统徐病的一个症状,罕睹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下血压、脑动脉硬化及贫血等.(一)诊疗:1、头晕目眩,视物转动,沉者关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可陪随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里色惨黑等.3、缓性起病,渐渐加重,或者反复收火.4、查血黑蛋黑,黑细胞数,测血压、做心电图、电测听、脑搞诱收电位、眼震电图、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谱勒等项查看,有帮于精确诊疗,有条件者可做CT、MRI查看.5、应注意排除颅内肿瘤、血液病等.(二)症状:头晕目眩,视物转动,沉者关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可陪随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里色惨黑等.缓性起病,渐渐加重,或者反复收火.(三)针刺疗法与穴百会,四神聪、颈夹脊,风池、翳风、太阳,太冲、脚三里、三阳变.四漏肩风(肩周炎)本病多果营卫健壮,筋骨衰颓,复果局部体验风热,或者劳乏闪挫,或者习惯偏偏侧而卧,筋脉受到少暂压迫,遂至气血阻滞而成肩痛.以单侧或者单侧肩枢纽痠重痛痛,疏通受限为主症.患处爆收沉度肿胀,甚则枢纽僵直,肘臂没有克没有及活动.(一)诊疗:(1)肩部痛痛;(2)肩枢纽活动受限;(3)患肩怕热;(4)肩枢纽周围可触到明隐的压痛面,压痛面多正在肱二头肌少头腱沟;(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早期可爆收兴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便当,后直不利等典型症状,此时痛痛症状反而减少;(6)X线及化验室查看:惯例摄片,大多仄常,后期部分患者可睹骨量疏紧,但是无骨量益害,可正在肩峰下睹到钙化阳影.真验室查看多仄常.年龄较大或者病程较父老,X线仄片可睹到肩部骨量疏紧,或者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二)症状:以单侧或者单侧肩枢纽痠重痛痛,疏通受限为主症.患处爆收沉度肿胀,甚则枢纽僵直,肘臂没有克没有及活动.(三)治疗要领:与穴:肩贞、肩髃、肩髎、肩前、肩井、天宗、风池、条心、启山等穴.五截瘫截瘫是由于间接支配(如火器、刀刺伤等)战间接支配(脊椎骨合、脱位等)脊髓所致.脊柱支配可做用到肌肉渐渐萎缩、丧得有关的感觉战知觉、某些器官功能受益(如膀胱得控等)或者得去某些活动本领等,宽重的有死命伤害.所以,中伤性截瘫者应主动早期举止抢救与合理治疗,分离健管家的病愈指挥,加强照顾护士处事,争与脊椎骨合、脱臼达到复位战脊髓功能早期最大极限天回复.(一)诊疗:结核类徐病普遍的患有本有的脊柱结核史或者有结核中毒症状的患者,他们普遍的去道病变多爆收正在胸椎战颈椎.1、中伤所致截瘫:脊柱骨合或者骨合--脱位所伤及脊髓或者马尾神经,神经支到益伤,无法仄常运做.2、结核所致截瘫:本有脊柱结核史或者有结核中毒症状,病变多爆收正在胸椎或者颈椎.病程缓缓,多表示为痉挛性瘫痪,四肢或者单下肢无力、收硬、收挺,患处可有后凸或者侧直畸形,棘突间隙没有删宽,X线片示椎体有溶骨性益害,椎间隙变窄或者消得,椎体可有相互嵌进,椎旁有脓肿阳影.血重删快.3、肿瘤所致截瘫:多睹于椎体血管瘤、椎体巨细胞瘤.①椎体血管瘤:多睹于年龄较大的妇女,佳收于胸腰段单个或者多个椎体.早期症状为局部钝痛或者束戴状痛痛,感觉非常十分,病程缓缓.X线片示椎体呈纵止排列的删细骨量,间有条状稀度减矮区,呈栅栏状或者多囊压缩状.②椎体巨细胞瘤:多睹于中青年,初期局部有间歇性隐痛,渐渐出现局部压痛,活动受限而致截瘫.X线片示椎体呈黑泡状阳影或者溶骨性改变,骨小梁残破没有齐.4、变化瘤所致截瘫:有本收肿瘤治疗史(子宫颈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等).截瘫症状渐渐出现,病程缓缓.线片示椎体疏紧呈前后普遍性挤压,有溶骨或者虫蚀样益害,有成骨型乌面战块状硬化影,或者有成骨战溶骨型的混同影像.上下椎间隙普遍无明隐变更.(二)症状:脊柱支配可做用到肌肉渐渐萎缩、丧得有关的感觉战知觉、某些器官功能受益(如膀胱得控等)或者得去某些活动本领等,宽重的有死命伤害.(三)治疗与穴主穴:分2组.1、百会、前顶、夹脊(从受伤脊柱上2椎体至第5骶椎,旁启2寸)、环跳、肾俞、启扶、殷门、启山、昆仑;2、百会、前顶、肩、直池、中关、合谷、大肠俞、阳陵泉、脚三里、三阳接、太冲、八风.配穴:小便得禁加关元、气海、八髎,大便得禁加天枢、支沟.六痛痛临床罕睹的颈、肩、腰、腿痛,中医教多称之为“着痹(痛痹)”、“热痹”、“干痹”、“筋痹”等.那些痛症多由慢性或者缓性益伤,或者有受干润风热之邪所引起的硬构造无菌性炎性粘连.纤维构造删死,炎性构造变性战挛缩等所致.正在诊疗圆里应最先思量临床症状战体征.而应仅凭X光片上的骨性改变动做诊疗的要害依据,而应以触诊查看,准确推断病变部位的压痛面更为要害.其治疗准则应是通经活络、舒筋活血,紧解挛缩战与消炎性粘连,排除痛痛为其脚法.一、针刺镇痛的与穴准则局部与穴战近端与穴相分离:“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常采用痛痛局部及循止所过经脉上的相关输穴,即分为近与战近与二种.如牙痛可近与颊车、下关等,近与合谷,内庭等;剖背产可局部采用戴脉、近端与三阳接等;又如偏偏头痛可局部与率谷、太阳、风池、角孙等,近端与中关、阳陵泉等;背面痛痛常局部采用络却、玉枕、风府、风池等,近与昆仑、后溪等.别的,正在局部与穴中除经穴中还格中注重阿是穴的使用,正在病痛的局部“以痛为输”与穴,可博得较为明隐的镇痛效力.如肩周炎、肱骨中上髁炎常采用压痛面举止针刺.1,肢体痛肢体痛主要指上下肢肌肉、枢纽的痛痛.痛痛本量有多种表示,如串痛、重痛、掣痛、肿痛、刺痛等.治疗时仍要注重经络辨证,按部分经,以循经与穴为主.根据痛痛范畴、部位、特性分歧,与穴也有辨别.2,头里部痛头里部痛指五官徐病以及其余百般本果所致痛痛.根据净腑经脉器官相关表里,头里五官均与特定的净腑经脉有死理病理上的稀切关系,所以治疗时除与局部穴、阿是穴中,要注重依部辨经而循经近与.普遍多用肘膝枢纽以下的输穴,共时应调治净腑,多与背俞穴或者夹脊穴.其余,宜正在分部循经与穴的前提上分离辨证与穴.3,躯搞部痛躯搞部痛指胸胁背部、背腰部痛痛.应注重经络辨证,按部分经,近近协共与穴.如胁痛当责之于肝胆二脉,故宜近与太冲、阳陵泉、支沟,近与章门、大包.其余,慢性痛应以近与为主,缓性痛应以局部与穴为主.。
康复医学科诊疗工作常规概要
距发生器3m以外。 7.高频电治疗时工作人员不得停留在辐射区内。工作人员定期(0.5~1年)轮换,定
位,输出导线有无破损。
5.向患者交待治疗中应有的感觉反应及注意事项。 6.治疗时患者保持体位舒适,尽可能做到定床、定机治疗。 二、治疗室工作常规(2) 7.治疗时工作人员不得离开治疗室,并经常询问患者感觉,观察仪
器工作状况。
8.治疗时应严格执行医嘱和操作规程。 9.根据医嘱要求定期复查,治疗结束前一次告诉患者复诊时间。 10.结束治疗按顺序关闭仪器,随即整理,保持整洁。 11. 治疗后详细记录治疗方法、剂量及反应,发现意外及时处理。 12. 体腔治疗应注意无菌操作,传染病员所用物品应隔离消毒。
二、治疗室工作常规(3) 13. 小儿治疗疗注意事项: (1)消除患儿恐惧心理,使患儿安静,取得合作,
必要时先示范诱导。
(2)电极大小适宜,并用固定带或绷带固定。 (3)操作细致,注意患儿表情。 (4)小儿治疗剂量略小于成人。 14.患者治疗结束后,作好各种记录。 15.工作完毕、下班前,应关好仪器设备,切断
康复医学科的诊疗对象主要是有功能障碍需要全 面康复的残疾人或(和)具有功能障碍的慢性病、 老年病患者,康复病历与其他临床科室的病历不 同,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强调以功能障碍和功 能评定为中心。
康复病历的特点
1.以功能障碍为中心 2.重视功能评定 3.注重综合评估 4.强调三期评定
二、病历书写 (一)住院病历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病历书写与要求应符合卫生部病历
最新医院管理精品-康复科脑梗塞恢复期单病种诊疗规范
1、康复科脑梗塞恢复期单病种诊疗规范一、诊断依据1、临床表现:突然起病;脑局灶性症状和体征;2、有TIA、卒中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颈动脉狭窄、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脑栓塞有原发病症状和体征;3、头颅CT和MRI异常改变;二、中医辨证分型1、风痰瘀血,痹阻脉络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诊断依据: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运化失司,痰浊内生,遇阳盛之体,痰郁化热,痰热互结,借风阳之鼓动,上犯于脑,或壅滞脑脉,或血溢脑外,故半身不遂,口舌斜,舌强眼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痰热中阻,中焦气机阻滞,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上见头晕目眩,下有腹胀便干便秘,甚则数日不解;痰浊内蕴则见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均为痰热腑实之证。
2、气虚血瘀主症:苔薄白,脉沉细、细缓或细弦亦为气虚之证。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口角流涎,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觥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诊断依据:气虚不能鼓动血液运行,血滞脑脉而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亦为气虚之象;脾气不足,运化失司则便溏,口流涎;心气不足则心悸,气虚水液运行不畅则可见手足肿胀,苔腻;舌质黯淡,3、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言謇,或手足重滞,甚责半身不遂等症。
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诊断依据:先天肾阴亏虚,阴不制阳,内风旋动,上犯于脑,脑脉壅塞而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謇或不语,偏身麻木;肾精不足,髓海不充则见眩晕耳鸣;水不济火,心火扰乱,则烦躁失眠;手足心热,舌红绛或黯红,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细弦数,均为阴虚有热之象。
本证病位在脑、肝、肾,病性属虚实相夹。
三、中医鉴别诊断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涎、言语不清。
康复科单病种诊疗常规之欧阳数创编
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诊断依据】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 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痹证(腰椎间盘突出症)【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破裂、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
本病好发于30-50岁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以腰4-5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最为常见。
中医将本病归属于“痹证”,多因过劳损伤经脉、或肝肾不足,气血瘀滞,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诊断依据】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腰痛常发生于腿痛之前,也可二者同时发生;大多有外伤史,也可无明确之诱因。
疼痛具有以下特点:1、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
2、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
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
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二、脊柱侧弯畸形:主弯在下腰部,前屈时更为明显。
侧弯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躯干一般向患侧弯。
三、脊柱活动受限: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使腰肌呈保护性紧张,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由于腰肌紧张,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
脊柱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制,前屈或后伸时可出现向一侧下肢的放射痛。
四、专科检查1、腰部压痛伴放射痛: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患侧棘突旁有局限的压痛点,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沿坐骨神经通路有压痛。
2、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直腿抬高加压试验阳性。
3、挺腹闭气试验阳性。
4、神经系统检查: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或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足拇指背伸力及第2趾肌力减退;或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第3、4、5趾肌力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5、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鞍区感觉减退,或有小便失控,湿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五、X线片常可见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腰椎CT扫描和磁共振可明确诊断及突出部位,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六、中医证候诊断1、气滞血瘀型: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舌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风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淡苔白,脉沉紧或濡缓。
3、风湿热型:腰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型: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阳虚者舌淡脉沉细,阴虚者舌红少苔,脉细数。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1、痿证:肢体筋脉弛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活动,或伴有肢体麻木、肌肉萎缩,一般无疼痛。
2、腰痛:以腰部疼痛为主症,一般无下肢痛。
西医鉴别诊断1、梨状肌综合症:症状与椎间盘突出症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无腰痛和脊柱侧弯等表现,疼痛主要在臀部及下肢,检查梨状肌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在60°以前疼痛明显,超过60°后疼痛反而减轻,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2、腰椎后关节紊乱:此病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
但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3、增生性脊柱炎:本病发病年龄大,病程缓慢,腰腿痛受寒湿、劳累后加重,疼痛点广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腱反射无异常。
X线检查可见椎间盘变窄,椎体前后缘有明显的骨质增生。
4、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
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
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CT或MRI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5、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扫描对X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6、椎体转移瘤:疼痛进行性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
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7、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
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
CT 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一、一般治疗1、休息:卧硬板床休息可以减轻炎症、避免损伤加重,活动时可以佩戴腰围。
2、缓解期逐步开始腰腹肌训练,注意避免腰椎过度屈曲或过伸。
每日2~3组,每组10~15次,每次持续5~10秒。
(1)半桥训练:仰卧位,以头和双足为支撑点,使得臀部抬离床面。
力量不足时,还可辅以双手支撑。
(2)背飞训练:俯卧位,以腹部为支撑点,上肢背与身后,胸和双下肢同时抬起离床,形如飞燕,也称为“飞燕式”。
(3)后伸训练:俯卧位,双下肢自然伸直,交替向上尽力抬起。
二、中医治疗1、针灸治疗:治以通经止痛,以足太阳、足少阳经穴为主。
取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针刺得气后加电,连续波,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每次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2、一般推拿治疗:治以舒经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理经整复。
取穴及部位: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阳陵泉、绝骨、丘墟及腰臀和下肢后外侧。
操作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膀胱经及臀部和下肢后侧施术3-5分钟,以腰部为重点。
然后医者用双手掌重叠用力,沿脊柱有上至下按压腰骶部,反复2-3遍。
再用拇指或肘尖点压腰阳关、肾俞、居髎、环跳、委中及阿是穴,以解痉止痛。
然后在助手配合拔伸牵引的情况下,用拇指顶推或肘尖按压患处(与突出物方向相反)。
患者侧卧位,医者用腰部斜扳法,左右各一次。
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滚、拿、揉、弹拨手法沿腰部及患侧坐骨神经分布区施术3-5分钟,然后擦热患处。
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3、对于针灸或一般推拿治疗效果不佳的青壮年患者,选用多方位牵引下手法复位或硬脊膜外麻醉下大推拿治疗。
4、中药熏蒸治疗:(药物为科内协定处方)每次30分钟,1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3日,再行下一疗程。
5、中药治疗:(1)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祛瘀,行气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0克红花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10克独活12克玄胡20克土鳖6克甘草6克上方一剂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2)风寒湿型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方药:加味独活寄生汤加减(科内协定处方)独活10克寄生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生地10克牛膝15克杜仲12克甘草6克细辛3克上方一剂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3)风湿热型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药:四妙散加减:黄柏10克苍术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赤芍15克茯苓15克牛膝10克杜仲15克甘草6克苡仁20克上方一剂加水500ml,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4)肝肾亏虚型治法:补益肝肾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12克杜仲15克牛膝10克山药15克茯苓15克丹皮12克泽泻10克续断15克枣皮10克巴戟12克上方一剂加水500,文火煎至200ml,每服100 ml,1日2次,1日1剂。
三、西医治疗:1、牵引治疗:根据病情选用持续或间断电动牵引。
2、物理治疗:可选用超短波、红外线、中频、低频电等。
3、可选用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如尼美舒利0.1口服,一日二次、维生素B1 100mg、B12 0.5mg各1支肌肉注射,一日一次,连续10天,辅助治疗。
4、局部封闭:对局部压痛点以泼尼松龙25mg加VitB12 0.5mg 注射治疗,每周1次,3次为一疗程。
5、经正规系统非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或中央型突出压迫脊髓引起大小便障碍、下肢瘫痪者,应作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度以上,能恢复原工作2、好转:腰腿痛减轻,直腿抬高50-70度,腰部功能活动改善。
3、无效:腰腿痛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直腿抬高50度以下。
【调护宜忌】1、针灸科二级护理。
2、卧硬板床休息,垫高下肢以减轻脊柱应力,早期不宜行走及久坐,并注意局部保暖。
3、疼痛较甚者,可作局部热敷。
4、正常饮食,早期不宜饮酒,少食酸辣。
住院天数20天。
费用4000元。
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为中老年人的多发疾病,多见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中医“痹证”之范畴,多因年老体衰、肝肾不足,或感受风寒湿邪、经脉痹阻,或跌仆扭挫,瘀血阻滞所致。
【诊断依据】一、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刺痛为主要症状。
二、受到刺激或压迫的颈脊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麻感。
三、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如咳嗽、打喷嚏时,上述症状会加重。
四、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
五、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落地。
六、专科检查1、在颈椎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其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
2、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
3、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结节状或条索状反应物。
4、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七、X线片、CT、MRI可见颈曲度或椎间隙改变、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等。
排出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嗜伊红细胞肉芽肿等疾病。
八、中医证候诊断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麻疼痛,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白,脉弦或紧。
2、气滞血瘀型: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肝肾不足型:上肢麻木隐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诊断】中医诊断:痹证西医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鉴别诊断】中医鉴别诊断1、落枕:颈项强痛,无手指症状,起病突然,以往无颈肩症状。
2、漏肩风:以肩部疼痛功能障碍为主,一般无颈部症状,也无上肢麻木。
西医鉴别诊断1、颈部风湿病:有颈肩上肢多部位疼痛,无放射痛,无反射改变,与天气变化有明显关系。
2、颈部扭伤:有外伤史,有颈部疼痛,无手指发麻。
3、前斜角肌综合征:颈项部疼痛,患肢有放射痛及麻木触电感,肩部下垂时症状加重,肩上举时症状可缓解,前斜角肌痉挛发硬,深呼吸试验阳性。
【治疗】一、一般治疗:低枕平卧休息,注意局部保暖,病情缓解后可指导病人作颈部前俯、后仰、左旋、右旋、侧屈、旋转等功能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