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
(上)
李金华
2012-12-28 11:28: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京)2009年1期第84~98页
内容提要: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2003)》(SEEA),对构建各国的环境核算理论体系和指导各国的环境核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按照SEEA 的构架,可以设计出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的范式。
CSEEA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学、经济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环境资源的存流量、资源消耗、自然灾害、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投入以及环境资产重估价等是CSEEA的重要核算内容;账户、核算表、指标体系是CSEEA的主要核算工具。
关键词: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
作者简介:李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732)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已成为现代发展观的核心因子,经济增长必须连带环境保护。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问题。
因此,单一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指标已不能再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考核指标,污染物的排放、资源的消耗、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应被列入考量体系,这已成为大众的共识。
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或者重构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以测度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
同样地,我国政府统计部门也在不
断探索包容经济、环境的新核算体系,以满足新形势下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变化。
事实上,为指导和协调世界各国的环境经济核算活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与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于2003年联合推出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2003)》①(简称SEEA)。
此前,联合国还向世界各国推荐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s,简称MPS)②以及《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ystem of Social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简称SSDS)。
③
同SNA一样,SEEA一面世就被各国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视为国民核算理论的圭臬,受到热烈追捧。
这也使得SEEA在世界各国的统计核算实践中占有了重要地位,特别是对成员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产生了积极影响。
现在,不少国家已将其作为范本,积极构造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规划局编制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卫星体系”,并对本国1970-1995年间的环境资源状况进行了试估计;菲律宾国家统计协调委员会(NSCB)开发了菲律宾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PSEEA),通过编制环境账户和环保支出调查,进行了自然资源的存流量核算;④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已按照SEEA的框架进行了自然资源的核算,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资料和核算经验;欧盟则建立了5个成员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账户、3个成员国的森林账户,并正在积极利用绿色国民统计和建模程序(Green Stamp)开发环境账户;欧洲统计所支持的绿色核算研究计划(GARP)正尝试编制一个基于成本损害和污染越境转移的跨15个成员国的可比货币账户,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类似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理查德·J.埃斯蒂斯(R. J. Estes)教授于1984年提出了社会进步指数(Index of Social Progress,简记为ISP),它从教育、健康状况、妇女地位、国防、经济、人口、
地理、政治参与、文化、福利成就等10个领域,选择了36个指标,整合成ISP。
4年后,埃斯蒂斯在《世界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书中又提出了加权社会进步指数(Weighted Index of Social Progress,简记为WISP),用以评价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在环境核算技术方面,中外专家也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
Verbruggen⑥对可持续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经济增长与环境测度理论进行过研究,取得了有影响的成果;Meyer和Ewerhart⑦运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对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作出了解释,该模型按产业进行了分解,并把碳排放许可销售作为实现排放削减目标的工具,模型成果的应用,为决策者提供了有用信息;Kulshreshtha⑧分析了SEEA的框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进行环境核算的实践,提出了环境核算的新工具;Glenn-Mare Lange⑨则论述了环境核算的政策应用问题。
类似的研究,大大丰富了环境核算的理论和方法。
在中国,如何在SEEA的框架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现环境核算数据的国际对比,一直是一些学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力主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核算实践方面,中国国家统计局为实现环境核算的目标对现行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以下简称CSNA)⑩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环境损失方面的核算内容。
然而,即便如此,学术界对CSNA的功能、范围的质疑仍然没有停止。
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体系的范围,二是体系的核心指标。
许多学者认为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范围过窄,体系中的核心指标GDP没有反映经济活动成果的环境成本,不是理想的测度全社会一定时期新创造价值成果的指标。
故不少学者提出要拓展现今CSNA的范围,加强对环境资源的全面核算,构造中国的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笔者主张,可依据联合国SEEA的框架,构造一个中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作为CSNA的附属体系,对中国的环境资源以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计量分析。
新构造的体系既自成一体,又与CSNA保持密切联系;既对CSNA作补充,又能对环境资源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核算。
本文旨在对所构想的这一体系的范式及相关的若干重大问题展开研究。
二、联合国SEEA的启示
(一)SEEA与SNA
联合国最早推出的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而SEEA是作为SNA
的卫星账户形式出现的。
SNA的雏形可追溯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理查德·斯通(John Richard Nicolas Stone)(11)教授于1947年提交的一份《关于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与计算》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推荐了一套含有9张反映国民收入统计资料的表格来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基本交易,这些表格是计算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
1950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从41个国家的原始资料中进行了国民收入的估计核算,而这一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公布了一套由其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机构编制的账户,该套账户可描述整个经济活动和经济交易,并能促进各国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对比,这成为195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文本的基础。
此后,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联系,朝着制定一个统一核算标准的目标推进。
至1952年,联合国专家组在纽约召开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并于1953年正式公布,此即1953年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1953)。
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初成文版,标志着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成员国十余年核算实践的检验,联合国决定对SNA1953进行扩展和修订。
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了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1968。
SNA1968包含20个账户、26张标准辅助表和补充表。
较之SNA1953,它做了两方面的扩展:一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开发,扩展了账户内容,更多关注了不变价的估计,如将生产账户扩充成投入产出账户,将收入与支出账户分解成反映机构部门活动的多个账户,增设了资产负债表和新的分类等;二是建立了总量分解经济模型,用以进行经济分析和政策分析。
但是,对SNA的扩展和完善并没有就此终结。
从1975年开始,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经验进行总结,着手SNA的进一步修订。
专家组经过数十次会议的讨论、咨询,“一本拥有582页的SNA临时修订草案于1991年提交给统计委员会”,(12)1992年夏,专家组对各章和附件草案作了进一步的加工和整理,1993年正式成文。
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认为:“修订后的SNA是对1968年SNA的极其重大的改进,一致建议采用1993年SNA”。
而且,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也敦促其成员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采用1993年SNA(简称
SNA1993)。
SNA1993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的巅峰之作,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代表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最高水平。
它不仅在核算内容、核算范围上大大宽于SNA1968,而且在核算方法、核算工具方面,也远远优于前面的版本。
特别地,它首次将环境与资源纳入了SNA框架,关注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卫星账户(13)(Satellite Account,简称SA)和社会核算矩阵(14)(Social Accounting Matrix,简称SAM)的编制方法,
为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在不断发展和完善SNA的过程中,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也很早开始关注环境与资源的核算。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就开始了环境资源核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至90年代,联合国统计署、欧盟、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为实现环境资源核算框架和方法的标准化,推出了《环境核算临时手册(1993)》。
而后,经各国环境核算实践,于1998年开始修订,最终于2003年推出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2003)》(SEEA)。
SEEA的目标是:“探讨如何编制可以研究和分析经济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账户,(因为)唯有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才能检查不同生产与消费模式对可持续性的意义,或者研究保持给定的环境标准的经济后果”。
(15)因此,从一开始,SEEA就被定位为SNA的一个卫星账户体系,用以对SNA核算的结果进行延伸和补充。
(二)SEEA解读
联合国2003年推出的SEEA,是一部系统完整阐述环境资源核算准则、规范以及方法的核算体系,是环境核算理论和方法之集大成。
其性质和地位在其“引论”中得到明确阐述:“SEEA是SNA的一个卫星体系,由四个类别的账户构成……SEEA的最后一个类别的账户考虑的是如何对现行的SNA进行调整,以说明经济对环境的影响”。
(16)特别地,SEEA的附录9,则专门论及其与SNA的联系:“SEEA 被设想为1993年SNA的一个卫星账户……本附录的目的是说明SEEA核算体系如何与SNA核算体系相互联系起来,说明这两个体系的概念与定义、核算准则与估价方法之间的联系。
”(17)
SEEA有11章9个附录,含表157个,图48幅,框图27幅。
SEEA的第一、二章介绍的是体系的理论基础、核算工具和结构框架。
第三章至第十章是体系的主体,分别论及的是实物流量账户、复合流量账户、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产品的核算、与环境有关的交易的核算、资产账户、具体资源账户、退化计量的估价技术、流量账户的环境调整等,这部分详细论述了环境资源的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
结尾篇第十一章和附录部分介绍的是政策用途和一些重要的分类,如环境产业分类、资产分类以及残余物的分类等。
一个不容忽视的信息是:SEEA中的第一章讨论了“将SNA总量指标扩展以核算资源耗减、防护性支出和退化”,(18)第二章讨论了“SNA的流量账户、SNA 账户在SEEA中的相关性、识别SNA账户内的环境交易、SNA的资产账户”,第六章讨论了“经济手段在SNA中的定位”,第七章讨论了“SNA1993的环境资产、SNA与SEEA的资产分类、SNA的资产估价”。
其附录6和附录9则分别讨论了“SNA 的功能分类、SEEA与SNA1993的关系”。
可见,SNA与SEEA几乎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了。
对SEEA结构、内容、特点的分析和解读,为我们探索建立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hinese System of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Accounting,以下简称CSEEA)的范式、主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一,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的建立,其目标亦可定位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CSNA)的附属体系,它与CSNA密切联系但又相对独立。
它服从于CSNA,但自身又有独立的核算对象、核算主体;它的核算结果,一方面是对环境
资源状况的描述,另一方面又是CSNA结果的补充、延伸和细化,且其重要的核算指标应能与CSNA中的相关指标衔接、一致。
第二,CSEEA的核心内容应该是环境资源的存流量、环境资源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一定时期经济活动成果的环境成本。
SEEA的诞生是因环境与资源问题而引发,环境活动以及可持续发展实践为环境资源核算提供了丰富的核算内容,环境资本的存流量、生产活动中的资源消耗、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环境保护成果等都应是其核算对象。
特别地,分析生产成果新创造价值的环境成本,分析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应成为体系的重要核算内容。
这是体系自身的要求,也是CSNA目标的需要。
第三,资源估价方法、环境活动价值量核算方法等应是CSEEA的主要技术设计目标。
SEEA中有许多账户和表式用以进行环境资源实物量的核算,但是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计量又有着特别的意义。
因为,价值量是保证核算结果国际对比的前提和基础,如环境资产存量价值、资源退化估价、资源耗减价值、防护性支出等都必须是价值指标。
否则,就无法实现总量的综合分析和国际比较。
因此,价值量的测定方法是体系的重要技术难题。
三、CSEEA的范式设计
(一)CSNA与CSEEA的逻辑关系
用什么理论、按什么思路来构造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框架,这是设计CSEEA范式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前文对联合国SNA的分析和对SEEA的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CSNA承袭了联合国SNA的基本思想,它包括五大核算:生产核算、投入产出核算、资金流量核算、国民财富核算和国际收支核算,此外还附有价格核算、经济循环账户和社会再生产核算补充表。
这一体系中,账户是主要核算工具,是连接各核算主体的媒介,而生产账户、收入分配与支出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国外部门账户和资产负债账户等六大账户则构成了整个体系的骨架,它们能清楚地反映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消费、积累以及对外交易经济活动状况,描述国民经济的总流量和部门流量,展示国民经济循环运动中的实物流和价值流。
尽管CSNA被不断修订和完善,但对其功能、意义等的争议却一直没有停息。
特别是近年,伴随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环境和资源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对CSNA的质疑也更加激烈。
这些学者在批评GDP的同时,主张在核算全社会新创造价值的时候,要考虑扣除环境和资源成本,即计算绿色GDP(GGDP)以取代GDP。
总之,学者们认为CSNA没有全面反映环境资源的消耗,没有对实物型自然资源、环境成本,以及环境与经济活动的关系进行核算。
据此,一部分人主张:设计环境账户,并将其以卫星账户的形式并入到CSNA,形成所谓的“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另有人主张:构造一个全新的核算体系——“环境核算体系”,用以描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存、流量,核算人类社会的环境活动。
第一种主张把环境活动纳入经济核算中,其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利用“大体系”来计算经济活动成果的环境成本,计算“绿色GDP”。
在这种思路下,由于环境数据和资料是以卫星账户的形式融入在经济核算体系中,其融入量的多寡就取决于经济核算对环境数据的需求。
因此,它对环境、资源的存流量,特别是对环境资源的变动描述可能不充分、不全面。
因为,这种核算本质上是经济核算,而不是独立的环境核算。
第二种主张把环境活动与经济活动并列起来,自成体系,故对环境核算的内容较之前者丰富全面。
但是,它有可能忽视环境资源对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影响的核算,忽视环境资源与经济之间联系的分析,而这又恰恰是当今人们所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
根据如上分析,我们主张:依据联合国SEEA的范式和结构,从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出发,构造一个全新的核算体系——“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即CSEEA,以实现对环境以及环境与经济关系的核算。
CSEEA的目标定位于CSNA的卫星体系,它服务于CSNA,补充CSNA对环境资源与经济活动定量分析的不足和缺憾,同时又自成体系。
其功能在于:以环境资源为中心,全面描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自然环境、资源的存量、流量及其变动,计量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互动关系和作用状况。
需要强调的是其以下特征。
第一,CSEEA是中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其核算对象是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它是与CSNA密切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新核算体系,它不是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子系统,也不是只核算环境与经济活动数量关系的子体系。
第二,CSEEA以环境科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为理论基础,它以自然环境为中心,以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环境的静态和动态变化为主线构造体系框架。
它核算经济,但只是核算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人类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成果;它核算社会,但也只是核算与自然环境有关的人类社会活动和社会活动成果。
即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纳入该体系的内容及其数量服从于其目标的需要。
第三,CSEEA关于经济活动的核算内容服从于CSNA对环境数据信息的要求,其重要目标指向是:环境资产存流量和经济活动成果环境成本的计量,环境与经济、环境与社会数量关系的分析,环境资源代际分配理论、方法、准则的研究。
(二)CSEEA的范式
根据CSEEA的定位及其与CSNA的逻辑关系,我们将CSEEA的范式展示如下(见图)。
为清楚展示CSEEA的内生机制,特别是两个体系中若干账户的内在联系,我们将CSNA的范式也一并绘于图中。
图CSEEA范式及与CSNA逻辑联系框图
上图显示了CSEEA的内生结构及其与中国SNA的逻辑联系。
实线表示的是体系内的结构,虚线表示的是CSEEA与CSNA间的联系,即主体系与附属体系,或主账户与卫星账户之间的联系。
图中的下半部分是CSNA的结构,起点是全社会期初资产存量,经过生产活动,创造出增加值,通过收入的分配、使用、消费和积累,形成了储蓄、固定资本,表现为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的变化;通过对外交易活动以及服务业活动,
最终产生期末资产存量的变化。
图中的上半部分是设计的CSEEA范式,起点是环境资源期初存量,由于环境活动中的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产生环境资源的保护投入,由于环境的保护,形成资源的再生,最终产生环境资源重估价,形成期末环境资产存量。
CSEEA与CSNA的逻辑联系由上图的虚线表示出来。
CSNA中的生产要消耗资源,这会影响初始资源存量,生产活动过程又要排放废弃物,产生环境污染,所以CSEEA中的“环境资产存量账户”和“环境污染账户”成为CSNA中“生产账户”的卫星账户;由于将CSEEA定位于CSNA的卫星体系,所以CSNA中的期初资产存量账户中,资产的核算可加入环境资产,这样CSEEA中的“环境资产存量账户”,可直接成为SNA中“期初存量账户”的卫星账户;而经过一系列环境活动后的“环境资产重估价账户”自然就成为“期末资产存量账户”的卫星账户。
由于资源再生也会引起环境资产的变化,所以,CSEEA中的资源再生账户也可直接成为CSNA中“期末资产存量账户”的卫星账户。
如上的范式,在实际操作和应用层面上是客观的、现实的。
其一,CSNA已是一个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体系,各部分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可对被研究的总体进行较全面的描述,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卫星体系,对其扩展和延伸,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就可以通过两个体系清楚地描述出来;其二,联合国SEEA的定位是SNA的卫星账户体系,基本功能就是对SNA所未涉及的环境、资源、经济环境成本进行核算,这也为CSEEA的范式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现实可能;其三,由于两个体系之间的主附关系,使得体系之间的某些重要指标可以互换使用,易于数据的采集,也易于经济、社会、环境活动和交易流向、流量分析脉络的展现。
而且,这种范式用于实际,操作方便,分析容易,核算成本低,也利于核算结果的国际对比。
四、CSEEA范式的理论阐释
(一)理论基础及核算范围
环境学、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是CSEEA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决定了体系的核算范围。
环境学的基本范畴是环境、自然资源,其重要的研究内容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结构、变化,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方法,新能源、可替代能源的开发技术等。
在人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的今天,环境学还研究人类社会活动,如国家环境行为、国家环境政策等。
现在,不少环境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环境意识应由环境损失的事后补偿转变至环境状况的预先防护,故主张环境学要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冲突。
特别地,由环境问题而引发的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及相关理论,如Robinson和Tinker(20)的可持续发展“三支柱论”,Golley(21)的可持续发展“生态论”,Daly和Cobb、(22)Pearce和Turner(23)的可持续发展“资本论”等,(24)对CSEEA范式的形成和核算范围的划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经济学的有关理论也构成CSEEA的理论基础。
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活动的主体,离开了人,也就无所谓环境,无所谓资源,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集中体现在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方面,核算与环境有关的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需要运用相关的经济学范畴和理论,如生产、(25)生产成本、消费、投资、国民财富,社区、政府政策、公共安全、贫困、疾病,食物安全等,这些也都是CSEEA不可或缺的理论依据。
统计学、数量经济学、模糊数学为CSEEA提供方法论基础。
环境核算体系要对环境现象、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描述分析提供方法、准则,而描述、推断方法是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特别是统计学中的指标、标志、变异、变量、变量值,统计表、统计图、矩阵、账户等基本范畴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其抽样推断、时间序列分析、相关分析等更是CSEEA中极为有用的分析方法。
因此,它与数量经济学中的模型构建以及有关的模糊评价方法等一起构成了CSEEA的方法论主体。
CSEEA的目标定位、范式和理论基础框定了其核算范围:1.环境资产资源的存流量:土壤、植被、地表结构、气候、极端气候、动植物、生物等,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物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以及其他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能源、再生能源、新能源、可替换能源、最优能源结构等。
2.环境活动的实物量与价值量:风灾、水灾、旱灾、雹灾、雪灾、虫灾、雾灾、火山、地震,由于环境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灾害等自然灾害,灾害损失的价值量等;水污染、大气污染、地表污染,污染损失的价值量等;环境要素保护、环境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产出,环境保护成果的实物计量,环境保护成果的价值计量等。
3.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生产活动及其环境成本,投资活动及其环境成本,经济活动量的环境资源成本,扣除环境成本的纯国内生产总值(或绿色GDP)等。
4.与环境有关的社会活动及其他:生活消费所致的环境污染,社会因素所致的环境损失,环境政策,人口与环境,食物安全与环境,零污染交通,设施建设对环境的影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