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人教版初中地理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地势和地形》——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
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及其影响。
4、教学难点:是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1)讲学稿授课法(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三、学法指导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地形地势说课稿人教版
地形地势说课稿人教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中关于“地形地势”的单元。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与反思六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教材分析本单元位于人教版地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地势类型及其特征。
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球表面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形地势知识,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形类型的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和解释地形地势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地形地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特征。
2. 难点:地形地势图的识别和解读,以及地形地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本单元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地形地势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知:详细讲解各种地形地势的特点和分布,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地势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周边环境的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地形地势特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地形地势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简易的地形地势图,并标注出不同的地形类型。
评价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提问、讨论和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我也会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总结地形地势作为地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和地势 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3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分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阐述。
说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亚洲的地形和地势,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属于中国地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学习中国地理的其他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说学情:七年级学生,个性普遍突出,思维活跃且富有好奇心,在心理上,他们渴望自主探究和发现,对感兴趣的知识充满热情,具有一定的团结协助能力,同时,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但是,也存在着地理空间分析能力较差等问题。
说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结合新课标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掌握我国路上主要山脉的分布认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世界气候的过程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总结,概括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重,难点。
说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正确分析山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难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我国的地形地势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从而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下面,为了讲清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达到本节课预定的教学目标,我再说说教法,学说教法,学法:采用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灯方法进行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2023年《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2023年《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023年《地形和地势》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__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__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础。
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思想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学习的思想。
3、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形的整体特征,因此中国地形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而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这样一个特点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因为学生年龄偏小,对一些日常生活和所经历的现象不能很好的与理论知识相连接,因此对于这些问题需要老师进行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总结出来。
二、说教法1、教学方法“读图—讨论—讲解”结合法图表分析、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剧初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
《地势和地形》说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人教版八年级地理说课稿
人教版初二地理说课稿:关于地势和地形的说课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势和地形。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第八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同时本节内容又是本章重要的基础性部分,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大下了基础。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形图,让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能确认几条重要的山脉走向,并能解释重要山脉所起到的“骨架”作用。
(3)通过阅读统计图,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地势和地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地势和地形”是初中地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位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也对理解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农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有着关键作用。
教材首先通过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直观地展示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接着,介绍了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分布情况。
此外,教材还强调了地势和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深远影响。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空间思维能力。
但对于地势和地形这种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观察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并能在地图上指出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2)能够识别我国主要的地形类型,说出其分布特点。
(3)理解地势和地形对我国气候、河流和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2)地势和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1)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地理位置及名称。
(2)理解地势和地形对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运用地图、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地势和地形的特点及分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难点: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2、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二、说教法我的设计指导思想是:创设一个民主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协作、动手、动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习地理的基本技能。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一、说课背景地形与地势是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地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涉及的内容是地形与地势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通过学习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掌握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地形和地势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了解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3)能够辨别和描述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图片展示、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2)通过实地考察和场地观察,加强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地球多样性的尊重和欣赏;(2)激发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三、教学内容1. 地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河谷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2)地形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壳构造、水力和风力等作用的影响。
2. 地势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地势是指地球表面的坡度和起伏程度,包括高起伏地势、平缓地势、阶地地势等不同类型。
(2)地势是地形形成和演化的结果,与地球表层物质的运动与分布密切相关。
3. 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1)山地:地势高,地形陡峭,常见于板块边界带,对气候和水文等环境因素有显著影响。
(2)平原:地势平坦,地形平缓,是农业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3)高原:地势较高,地形相对平坦,是世界上许多大陆性气候区的主要特征。
(4)丘陵:地势较低,地形较为起伏,常见于砂质和黏土质的岩石地层。
(5)盆地:地势低,地形相对平坦,是许多内陆湖泊的分布区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探究:分组讨论不同地形和地势类型的特征和地理意义,并向整个班级汇报。
3. 理论总结:老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和总结,澄清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当地的地形和地势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
地形与地势说课稿1、说教材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具体教材版本地理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地形与地势的知识,是后续学习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重要基础。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和分布,理解地势阶梯的划分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112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地势阶梯的特点。
难点:地势对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2、说教法21 直观演示法运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展示我国地形与地势的特点,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11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1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3、说学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基础知识。
311 读图分析法指导学生读图、析图,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提高读图能力。
312 归纳总结法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4、说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壮丽山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411 讲授新课展示中国地形图,介绍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结合地势剖面图,讲解地势阶梯的划分及特点。
分析地势对气候、河流等的影响。
41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探究地形与地势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开展读图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413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重点知识。
414 布置作业布置书面作业,如填图、简答题等,巩固所学知识。
让学生收集有关地形与地势的资料,拓展知识面。
5、说板书设计51 主板书标题:地形与地势我国主要地形区分布地势阶梯的划分及特点地势的影响511 副板书学生回答问题的要点补充的知识点以上说课稿仅供参考,您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补充。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2.1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是本学期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势则主要指地表形态的高低与险峻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分类和特点,认识地形和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知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形的分类、特点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地形的分类、特点,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我国地形地势特点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及作用。
2.知识讲解:讲解地形的分类、特点,地势的概念,以及地形和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如山脉、高原、平原等地形地势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地形和地势对人类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地形地势优势发展经济。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地形和地势”在地理学科中扮演着基础而关键的角色。
它不仅是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地形与地势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基本认识,理解不同地形地势对自然环境、人类社会以及区域发展的影响。
(1)作用与地位地形和地势是地理学的基础概念,是理解和分析各种地理现象与问题的基础。
在初中地理课程中,本节内容位于地理知识框架的初步阶段,起到承接前期地理常识,开启后续复杂地理环境分析的作用。
它是从简单的地理事实认知向抽象的地理规律理解迈出的重要一步。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涉及地形的定义、分类以及地势的特点与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 地形的定义及其与地势的区别;- 常见地形的分类,如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 地势对气候、水文、生物多样性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 理解地形和地势的基本概念;- 掌握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了解地势对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地形地势对区域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的作用;- 能够运用地图、模型等工具识别地形地势;- 能够通过实例说明地势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地理环境变化的情感;- 增强学生对我国地理多样性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 地形与地势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不同类型地形的特征及其对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2)难点- 地形地势对气候、水文等自然现象的复杂影响;- 我国地势特点及其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对重点内容的深入讲解,以及针对难点内容的逐步引导与化解。
通过生动的案例、形象的比喻、互动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关键知识点。
四、说教法在教学“地形和地势”这一课时,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以及深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人教版地形说课稿
人教版地形说课稿一、说课背景本次说课的内容为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地形”单元。
该单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特征,掌握基本的地形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吸收较为复杂的地理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和识别常见的地形类型,了解地形的形成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单元共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1. 地形的概念及其分类(2学时)2. 地形的形成(2学时)3. 地形图的识别与应用(2学时)4. 地形与人类活动(2学时)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形的分类及其特征,地形的形成机制。
2. 教学难点: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图的解读与应用。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地理知识。
2. 实例分析:结合具体的地形案例,分析地形特征及其形成过程。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周边环境的地形观察,增强实践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地形特征和形成过程。
六、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不同地形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 提问学生对地形的基本认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
2. 地形的概念及其分类- 讲解地形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地形是地表形态的总称。
- 介绍常见的地形类型,如山脉、平原、高原等,并举例说明。
-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各类地形的特征。
3. 地形的形成- 讲解内外力作用对地形形成的影响,如地壳运动、风化作用等。
- 分析具体案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过程。
- 通过实验或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形的形成过程。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文(精选4篇)《地形和地势》范文篇1你们好!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选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
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与其它章节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
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气候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影响到农业的分布、人口的分布、城市规模和分布、交通、贸易以及旅游等人文地理知识的学习。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材从结构上分为三个标题,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宏观到微观,由形象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地形复杂多样则需要学生在阅读地图的基础上加以分析,进而认知地形特征,这样的安排不仅能锻炼学生阅读地图、使用地图的能力,也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渡。
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势和地形》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地理《地势和地形》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在讲授新课之前,我先就我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重点难点的确立等方面的内容作简单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地形和地势》是初中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认识过世界不同区域、国家,对所涉及的地区和国家的地形地势已有所研究,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一般来讲,我们在研究一个地区和国家时,都会先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因为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形成的基础,有什么样的自然环境,才会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环境。
中国地形和地势知识不仅是组成中国地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认识和学习其它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
可见,中国的地形地势这一内容在中国地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研究,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它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地图去认知地理环境。
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节是中国自然环境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势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
它初步揭示了地形因素对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利于学生掌握中国的地势特征,并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研究这种地势特点对中国气候、河流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3、我对教材的处理明确了教学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内容体系后,我结合自身的业务素养、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境的特点等条件,对教材进行如下的处理:1)确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根据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心智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的特点;能结合自己认知,谈出我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地形和地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形和地势》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的一节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地形的分类及其特点,地势的概念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地形和地势,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在教材中,还穿插了与之相关的人文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不同地形和地势背后的人文历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地理学习中,往往过于依赖死记硬背,缺乏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和作用为主,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掌握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学生能分析地形和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形和地势的概念,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难点:地形和地势对我国的影响,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例,分析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和作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地形和地势的实例,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地形和地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2.讲解:详细讲解各种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地形和地势的概念。
3.分析:让学生观察实例,分析地形和地势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地形和地势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高低差异地形和地势的作用:•影响生产和生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
地形和地势说课稿(实用6篇)地形和地势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 教材内容本节的内容是这样安排的:首先通过活动来认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学生从地形剖面图上可以形象地看出来;接着展示大量不同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并设计了认识山脉网格中地形区位置分布的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地形复杂多样”的特征;最后通过学生阅读扇形统计图表,计算得出“山区面积广大”。
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本节的知识点有三个:分别是地势特点及影响,地形种类与分布以及地形特点及影响。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
在这个基础上学习本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就顺理成章了,教材把本节作为中国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来讲,充分体现了本节的重要性。
它是学习第二节气候、第三节河流的基础。
同时为今后学习高中自然地理打下了基础。
3.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征。
(2)尝试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4)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分析山区开发、利用有利和不利条件。
过程与方法:(1)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
(2)通过讨论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以及对生产生活影响的过程。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2)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观念;(3)通过认知地势、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加强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运用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势、地形特点。
2、认识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人教版初二地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地形和地势说课稿范例,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二课时,本节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与学的活动应重视对学生如何从各种地理图像中总结出我国地势、地形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其他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主要方法指导。
本节内容共分为三部分:地势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表面上看起来平行的三个特点,但在结构上有着递进的关系。
上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势呈阶梯状的内容,这一节课是在建立了地势西高东低的系统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地形复杂多样的微观知识,因此在设计教与学活动内容时应围绕这种关系步步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
2、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参与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求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上册
《地势和地形》——说课设计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第一课时。
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本节课,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地势和地形》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中国地形特征对中国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2、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引导学生总结出我国地势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
识记各级阶梯分界线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读图分析、总结规律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培养合作精神,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3、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清中国地势的整体特征,及其影响。
4、教学难点:是中国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交通等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已有了一些基础,但水平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培养、锻炼。
在地理学习中仍然好动、好奇、好表现,因此要抓住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能力。
三、教法分析
教无定法,教学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应注重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采用的教学方法:
(1)讲学稿授课法(2)小组合作学习(3)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
三、学法指导
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现代教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教知识,更要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学习方法:以导学案为载体,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读图观察、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为主。
经过观察思考、交流探究、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以上的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是想让学生在教学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四、教学程序(我这节课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刚才大家看到的美景,知道在祖国的哪些地方吗?它属于哪个地形区?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顺利地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最熟悉的图片入手,然后提出问题:首先让学生对地形有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
2、读图分析,探索新知
我国的地势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如何突出重点呢?我主要运用了三步:
第一步:引出地势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地势的内涵。
第二步:学生根据预习案中的教材助读。
第三步:读图分析,用地理的手法去求证,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册P10-11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和“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并让学生参照课本图2.1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帮助学生建立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模型。
然后让学生在预习案上画一幅简略示意图,请几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其他同学做出纠正与评价。
这样的认知过程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通过读图、画图会很顺利地得出中国地势另一特征―阶梯状分布。
3、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我国地势呈阶梯分布,那么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学生读我国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让学生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把三级阶梯的界线填在教材23页空白图上,并请两名同学在屏幕上指出三级阶梯的界线。
这样边做边记忆,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明确了阶梯的界线,阶梯内部是什么样状况呢?学生继续“读中国地形图”,通过对三级阶梯的海拔、地形的对比,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合作交流,突破难点
以上分析了我国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一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其它方面以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这是本节的难点,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讨论四个问题:
A、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对气候的影响,让学生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的图片,便于学生理解。
B、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这个问题不难理解,我让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歌曲入手,想想哪些诗或歌词里面有描写我国江河向东流的,激发学生在兴奋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思考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
C、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有什么变化?有什么利用价值?对于这个难点的突破,我给学生展示我国几座大型水电站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水电站的位置,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枯燥的知识生动化,降低了难度。
得出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我国地势对东西部之间交通往来有什么影响?关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同学会想到自西向东的大江大河,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联系,这时就要告诉同学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阶梯之间是高大的山脉,这些山脉就成为东西方陆路交通的巨大障碍。
E.地形地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这一问题需要学生综合分析,在讨论时老师应作必要的指导,最后得出结论:东部多平原、丘陵,地形平坦宽阔,降水丰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西部多高原、山地,地面崎岖,干旱少雨,土地贫脊,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5、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征对气候、河流流向、交通等等都产生重要影响。
让我们再想一想,如果我国的地势不是这样,比如“东部高,西部低”那会是怎么样的情况呢?(引导学生沿着上面各题的思路反向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其发散思维的能力)(参考答案:气流难以深入内陆,干旱面积扩大;河流自东向西流;交通不便,不利对外交流;)
最后完成导学案的训练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转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