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实验二报告
图像通信实验报告
![图像通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7a1dd8d02d276a200292e9b.png)
图像通信实验二—全电视信号构成及频谱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数字电视中全电视信号的构成2. 熟悉全电视信号频谱分析方法3. 掌握RGB 和YUV 颜色空间的转换二、实验原理在彩色电视广播中,为了兼容黑白电视信号传输模式,不能直接将三基色矩阵作为三路信号传送,而需要将三基色信号(R;G;B)转换为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U 和V,转换方程为:Y=0.3*R +0.59*G +0.11*BR0=R-YB0=B-Y在接收端,又将解调得出的亮度信号Y和两个色差信号R0和B0 恢复为三基色信号(R;G;B) ,最后分别送入彩色显像管的R 、G 、B 三个电子枪。
为了避免过调制,实际传输时还需要对两个色差信号进行压缩,得到压缩色差信号V 和U为:V = 0.877 R0U = 0.493B 0彩色全电视信号波形如图1。
在一个扫描行中,由行同步脉冲、消隐脉冲、色同步脉冲以及图像信号波形构成。
行频率为15625KHz,对应的行周期是64s 。
其中,消隐脉冲约占15 s ,相对电平为0.75 ,行同步脉冲位于消隐脉冲之中,宽度是4.7 s ,相对电平为1,色同步脉冲位于行同步脉冲的后肩上,由具有一定相位的十个周期左右的副载波组成,其振幅的相对电平大小约0.12。
其余约49 s 时间用于传送一行图像,即图像矩阵中的某一行。
图像信号相对电平范围在0.125到0.75 之间,其中,0.125为白信号电平,0.75为黑信号电平。
彩色全电视信号中的图像信号由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组成。
其中,两个色差信号使用正交平衡调制后与亮度信号叠加。
由于电视图像信号是以行(64 s)为周期的近似周期信号,在频谱上看,其信号能量集中在以行频率(fH= 15625Hz )为间隔的谱线附近。
这样,如果选择正交平衡调制载波频率为fc = (n + 0.5) fH ,n为正整数,则色差信号经过平衡调制后输出信号频谱谱线刚好插入在亮度信号的频谱谱线间隙的中间,称为半行频间置,这样就能够避免相互干扰。
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试验报告
![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0c6b42e58fb770bf78a5597.png)
北京联合大学《数字电视广播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学院:信息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2013年6月2日实验一: 离散余弦变换实验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目的了解并掌握DCT离散余弦变换原理及实现方法三、实验环境Windows xp、MATALAB 7四、实验代码Xs=[139 144 149 153 155 155 155 155;144 151 153 156 159 156 156 156;150 155 160 163 158 156 156 156;159 161 162 160 160 159 159 159;159 160 161 162 162 155 155 155;161 161 161 161 160 157 157 157;162 162 161 163 162 157 157 157; 162 162 161 161 163 158 158 158]Xd=Xs-128C=[0.3536 0.3536 0.3536 0.3536 0.3536 0.3536 0.3536 0.3536;0.5*cos(1*pi*(2*0+1)/16) 0.5*cos(1*pi*(2*1+1)/16) 0.5*cos(1*pi*(2*2+1)/16) 0.5*cos(1*pi*(2*3+1)/16) 0.5*cos(1*pi*(2*4+1)/16) 0.5*cos(1*pi*(2*5+1)/16) 0.5*cos(1*pi*(2*6+1)/16) 0.5*cos(1*pi*(2*7+1)/16);0.5*cos(2*pi*(2*0+1)/16) 0.5*cos(2*pi*(2*1+1)/16) 0.5*cos(2*pi*(2*2+1)/16) 0.5*cos(2*pi*(2*3+1)/16) 0.5*cos(2*pi*(2*4+1)/16) 0.5*cos(2*pi*(2*5+1)/16) 0.5*cos(2*pi*(2*6+1)/16)0.5*cos(2*pi*(2*7+1)/16);0.5*cos(3*pi*(2*0+1)/16) 0.5*cos(3*pi*(2*1+1)/16) 0.5*cos(3*pi*(2*2+1)/16) 0.5*cos(3*pi*(2*3+1)/16) 0.5*cos(3*pi*(2*4+1)/16) 0.5*cos(3*pi*(2*5+1)/16) 0.5*cos(3*pi*(2*6+1)/16) 0.5*cos(3*pi*(2*7+1)/16);0.5*cos(4*pi*(2*0+1)/16) 0.5*cos(4*pi*(2*1+1)/16) 0.5*cos(4*pi*(2*2+1)/16) 0.5*cos(4*pi*(2*3+1)/16) 0.5*cos(4*pi*(2*4+1)/16) 0.5*cos(4*pi*(2*5+1)/16) 0.5*cos(4*pi*(2*6+1)/16) 0.5*cos(4*pi*(2*7+1)/16);0.5*cos(5*pi*(2*0+1)/16) 0.5*cos(5*pi*(2*1+1)/16) 0.5*cos(5*pi*(2*2+1)/16) 0.5*cos(5*pi*(2*3+1)/16) 0.5*cos(5*pi*(2*4+1)/16) 0.5*cos(5*pi*(2*5+1)/16) 0.5*cos(5*pi*(2*6+1)/16) 0.5*cos(5*pi*(2*7+1)/16);0.5*cos(6*pi*(2*0+1)/16) 0.5*cos(6*pi*(2*1+1)/16) 0.5*cos(6*pi*(2*2+1)/16) 0.5*cos(6*pi*(2*3+1)/16) 0.5*cos(6*pi*(2*4+1)/16) 0.5*cos(6*pi*(2*5+1)/16) 0.5*cos(6*pi*(2*6+1)/16) 0.5*cos(6*pi*(2*7+1)/16);0.5*cos(7*pi*(2*0+1)/16) 0.5*cos(7*pi*(2*1+1)/16) 0.5*cos(7*pi*(2*2+1)/16) 0.5*cos(7*pi*(2*3+1)/16) 0.5*cos(7*pi*(2*4+1)/16) 0.5*cos(7*pi*(2*5+1)/16) 0.5*cos(7*pi*(2*6+1)/16) 0.5*cos(7*pi*(2*7+1)/16)]Q=[16 11 10 16 24 40 51 61;12 12 14 19 26 58 60 55;14 13 16 24 40 57 69 56;14 17 22 29 51 87 80 62;18 22 37 56 68 109 103 77;24 35 55 64 81 104 113 92;49 64 78 87 103 121 120 101;72 92 95 98 112 100 103 99]C'Y=C*Xd*C'Yq=Y./QYQ=round(Y./Q)Yr=YQ.*QXq=C'*Yr*CXr=Xq+128e=(Xr-Xs)./Xse=abs(Xr-Xs)./Xs五、实验过程及其数据原始矩阵:下拉后得矩阵:变换矩阵:量化矩阵:变换矩阵的逆矩阵:DCT变换后得到的矩阵:量化后得到的矩阵:取整:反量化:反变化:重构的矩阵:原始矩阵和重构后的差别:取绝对值:六、实验结论及小结通过这次试验我对离散余弦变换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7418a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1.png)
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实验实验报告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RF)技术是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的重要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无线电、卫星通信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索射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相关理论。
实验一:射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在射频实验中,射频信号发生器是一种常用的设备,用于产生射频信号。
我们首先学习了射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操作。
通过调节频率、幅度和波形等参数,我们成功地产生了不同频率的射频信号,并观察到了其在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
实验二:射频功率放大器的性能测试射频功率放大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放大射频信号的功率。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功率放大器,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输入信号的频率和幅度,我们测量了输出信号的功率,并绘制了功率-频率和功率-幅度的曲线图。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功率放大器具有较好的线性和功率放大效果。
实验三:射频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射频滤波器是射频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滤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保证系统的性能。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并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了滤波器的设计与验证。
通过调整滤波器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特定频率范围的滤波效果,并对滤波器的频率响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实验四:射频天线的性能测试射频天线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用于发送和接收射频信号。
我们在实验中使用了一款射频天线,并测试了其性能。
通过调节天线的位置和方向,我们测量了信号的接收强度,并评估了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
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天线具有较好的接收性能和方向选择性。
实验五: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应用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射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用于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进行传输。
我们在实验中学习了射频调制与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应用效果。
通过调节调制信号的参数,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不同调制方式的射频信号传输,并观察到了解调后的信号波形。
广电数字电视工作总结报告
![广电数字电视工作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5f2b5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b.png)
广电数字电视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电数字电视行业也在不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广电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电视工作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在数字电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在此,我将对我们的数字电视工作进行总结和报告。
首先,我们在数字电视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我们不断引进先进的数字电
视技术,提升了数字电视的画质和音质,让观众能够享受到更加清晰、更加丰富的节目内容。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数字电视的互动功能,推出了更多的互动节目和服务,让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地参与其中,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其次,我们在数字电视内容方面也有了一些突破。
我们加大了对优质内容的采
购和制作,推出了更多受欢迎的节目和栏目,丰富了数字电视的节目内容,提升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对内容的监管和管理,确保了数字电视内容的质量和健康性,保障了观众的权益和利益。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数字电视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变化快速,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同时,数字电视技术和内容的更新换代也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满足观众的需求和期待。
总的来说,我们在数字电视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需要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推动数字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为广大观众带来更加优质的数字电视服务。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施工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南邮广播电视工程施工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9483bff59eef8c75ebfb30b.png)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16 / 2017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模块名称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专业广播电视工程学生班级B130114学生学号B13011413学生XX超指导教师锡林日期:2016 年11 月21 日摘要本次课程设计利用软件premiere进行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
本文首先就本次实验主题归纳总结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方法,接着对此次课程设计主要软件工具进行系统介绍,主要涉及实验相关借本操作的详细阐述;接下来两大章节部分先从取材、构思角度详细分析此次课程设计所做的主题容与规划,并以此为指导再从具体操作上分步骤、多角度实现视频序列的制作;最后对本次课程设计的体味与收获进行思考。
此次作品《再次出发》电影鉴赏是将导演约翰卡尼的一部经典音乐影视作品利用premiere软件,在制作的过程中添加了转场特效,关键帧,字幕,音频等功能,并运用多种素材,重新删减编辑,形成一部情节连贯,容完整、主题明确的电影鉴赏短片。
短片的片长时间为9分40秒,大小为720*576,AVI格式,PAL 制式(48Khz)。
关键词: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premiere;视频制作;目录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流程与方法11.1 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11.1.1 前期制作流程11.1.2 后期制作工作流程21.2 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方法21.2.1 ENG方式21.2.2 EFP方式21.2.3 ESP方式3第二章Premiere的功能介绍及操作方法42.1 Premiere概述42.1.1 概述42.1.2 基本操作界面42.2 Premiere的基本操作52.2.1 新建项目52.2.2 新建序列62.2.3 导入素材62.2.4 基本的视频编辑操作6第三章电视节目素材的准备及节目构思103.1 节目构思103.1.1 概念103.1.2 具体构思103.1.2.1 选题103.1.2.2 构思113.2 素材的准备12第四章电视节目具体的制作过程134.1 特技处理134.2 设计字幕144.2.1 打开字幕窗口设置对话框144.2.2 设置绘图区域尺寸154.2.3 显示字幕安全区设置154.2.4 建立文字对象164.3 音频处理184.3.1 添加音频的方法184.3.2 音频素材的剪辑方法184.3.3 编辑音频素材184.3.4 使用“调音台”面板194.3.5 应用音频转场194.3.6 使用音频特效204.4 序列实现20第五章课程设计小结21参考文献22评分表格23第一章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流程与方法1.1 电视节目制作一般流程1.1.1 前期制作流程第一阶段:构思创作(1)节目构思,确立节目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草拟节目脚本。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调研报告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46d101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28.png)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调研报告在当今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的定义与范围数字媒体应用技术是指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媒体创作、传播和处理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和方法。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图像和视频处理、动画制作、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多媒体交互设计、数字音频处理等。
二、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的发展现状1、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在数字媒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图像的高清化、色彩校正、特效添加等,使得图像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此外,图像识别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安防、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了重要支持。
2、视频制作与传播随着网络带宽的提升和移动设备的普及,视频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媒体形式之一。
视频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从高清到 4K 甚至 8K 的分辨率,以及慢动作、延时摄影等特殊效果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视频的表现力。
同时,视频分享平台的兴起,让用户能够轻松地创作和传播自己的视频作品。
3、动画产业动画制作技术不断创新,从传统的二维动画到三维动画,再到如今的计算机生成动画(CGI),动画的质量和逼真度越来越高。
动画不仅在影视娱乐领域大放异彩,还在教育、广告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4、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在游戏、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VR 和 AR 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5、多媒体交互设计用户对于数字媒体的交互性要求越来越高,多媒体交互设计成为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触摸屏、手势识别、语音控制等技术,用户能够更加便捷地与数字媒体进行互动。
三、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的应用领域1、影视娱乐在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领域,数字媒体应用技术用于特效制作、后期剪辑、动画合成等,为观众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
2、广告营销数字广告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精准地定位目标受众,通过创意的表现形式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提高广告的效果和转化率。
数字模拟转换器实训报告
![数字模拟转换器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2b2083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a4.png)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作为电子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广泛应用于音频、视频、通信等领域。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数字模拟转换器实训。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 掌握数字模拟转换器的类型及其特点。
3. 学会使用数字模拟转换器进行信号转换。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基本原理2. 常见数字模拟转换器类型及其特点3. 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应用4. 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四、实训过程(一)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基本原理1.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是离散的、有限的,而模拟信号是连续的、无限的。
数字模拟转换器的作用就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2. 转换原理:数字模拟转换器主要分为两类:并行转换器和串行转换器。
并行转换器采用并行方式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转换速度快;串行转换器采用串行方式转换,转换速度较慢。
(二)常见数字模拟转换器类型及其特点1. 并行转换器:并行转换器包括并行二进制转换器和并行梯形转换器。
并行二进制转换器转换速度快,但电路复杂;并行梯形转换器电路简单,但转换速度较慢。
2. 串行转换器:串行转换器包括串行二进制转换器和串行梯形转换器。
串行二进制转换器转换速度快,但电路复杂;串行梯形转换器电路简单,但转换速度较慢。
(三)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应用1. 音频信号处理:数字模拟转换器可以将数字音频信号转换为模拟音频信号,广泛应用于音频播放器、收音机等设备。
2. 视频信号处理:数字模拟转换器可以将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模拟视频信号,广泛应用于电视、显示器等设备。
3. 通信领域:数字模拟转换器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满足通信设备的需求。
(四)实验操作与结果分析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实际应用。
电视摄像采访实验报告(3篇)
![电视摄像采访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7eef97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b9.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媒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视摄像采访作为电视新闻制作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整体效果。
为了提高电视摄像采访的技巧,我们组织了一次电视摄像采访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电视摄像采访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电视摄像采访的基本流程,了解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2. 掌握摄像机操作技巧,提高摄像水平。
3. 学习采访技巧,提高采访效果。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采访主题:根据新闻价值、受众需求等因素,确定采访主题。
(2)选择采访对象:根据主题,寻找合适的采访对象。
(3)制定采访提纲:提前准备好采访问题,确保采访内容充实、有条理。
(4)安排采访时间:与采访对象沟通,确定合适的采访时间。
2. 摄像机操作技巧(1)摄像机架设:学会使用三脚架,确保摄像机稳定。
(2)摄像机调整:熟悉摄像机各项功能,如白平衡、曝光、聚焦等。
(3)画面构图:掌握画面构图原则,如三分法、黄金分割等。
(4)拍摄技巧:学习拍摄技巧,如推拉、摇摄、跟摄等。
3. 采访技巧(1)开场白:礼貌问候,介绍自己及采访目的。
(2)提问技巧:掌握提问技巧,如开放式提问、封闭式提问等。
(3)倾听技巧:认真倾听采访对象回答,适时给予回应。
(4)应变能力:面对突发状况,灵活应对,确保采访顺利进行。
四、实验步骤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采访任务。
2. 确定采访主题和对象:各组根据实验要求,确定采访主题和对象。
3. 制定采访提纲:各组根据主题,制定采访提纲。
4. 采访实践:各组按照采访提纲,进行实地采访。
5. 摄像机操作:各组学会使用摄像机,进行拍摄。
6. 采访技巧:各组掌握采访技巧,提高采访效果。
7. 后期制作:各组对采访素材进行剪辑、配音等后期制作。
8. 实验总结:各组分享实验心得,总结经验教训。
影像技术揭秘实验报告(3篇)
![影像技术揭秘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5d8b6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2f.png)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影像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医疗诊断到日常娱乐,从科学研究到工业检测,影像技术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揭秘影像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深入了解影像技术的奥秘。
二、实验目的1. 理解影像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流程。
2. 掌握影像设备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像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4. 了解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三、实验内容(一)影像技术原理1. 成像原理:通过实验,我们学习了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基本光学原理,以及如何将这些原理应用于影像成像中。
例如,我们研究了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成像等不同成像技术的原理。
2. 信号处理: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图像信号的采集、处理和传输等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图像增强、滤波和压缩等基本图像处理技术。
(二)影像设备操作1. 光学显微镜:我们学习了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显微图像,了解了光学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2. 电子显微镜: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观察样品的电子图像,了解了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中的应用。
3. X射线成像:我们学习了X射线成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通过实际操作X射线成像设备,了解了X射线在医学诊断和工业检测中的应用。
(三)影像技术应用1. 医疗诊断: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影像技术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如X射线、CT、MRI等成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2. 工业检测: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影像技术在工业检测中的应用,如无损检测、缺陷检测等。
3. 安防监控:我们了解了影像技术在安防监控中的应用,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等。
(四)影像技术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成像: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分辨率成像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超高分辨率CT、MRI等成像技术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多模态成像:多模态成像技术结合了不同成像技术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影像信息。
绵阳长虹实习报告最新
![绵阳长虹实习报告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ae923849c850ad02de804133.png)
这次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实习的地点是长虹培训中心。
长虹公司斥巨资建造的人才培养基地——长虹培训中心,位于绵阳市圣水风景区,校园林木葱浓,芳草茵茵,红花绿叶,碧水涟漪。
中心占地五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具有完备的教学、训练、实验、实习、体育、生活等设施,拥有先进的语音室、微电脑室、图书馆、实习工厂和大型电教馆与讲座室,可容纳2000余人培训基地。
是学习、实践、深造的理想之地。
中心拥有一支包括博士、专家教授在内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并广泛聘请国内外教授、专家,形成了一流的师资网络体系。
开设了电子产品维修、机械加工、市场营销、机电一体化、经营管理、财务会计、英语、日语、计算机、塑压、油漆、喷涂等专业课程。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匆匆地流过了四个春秋,大学四年晃眼而过,几分欣喜,几分伤感,再加上几分激动,我们和老师一起踏上了开往绵阳毕业实习的K390列车,那天是2009年3月4号。
坐在列车上,喧哗过后我的心变得平静下来,盘点这四年来的大学生活,发现我的被誉为人上中最美好的时光——大学生活有滋有味。
从江安河畔的江岸西园七舍到府南河边的望江东园四舍,从新一教C座的自习室到基础教学楼的空调大教室,从现代化的借阅综合图书馆到充满了书香味的工学馆,从熙熙攘攘的文星镇到物欲横流的春熙步行街,从农家乐到休闲水吧,每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我的足迹……我们下榻于长虹宾馆,还是很舒适的。
一、长虹长虹始创于1958年,公司前身国营长虹机器厂是我国“一五”期间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是当时国内唯一的机载火控雷达生产基地。
历经多年的发展,长虹完成由单一的军品生产到军民结合的战略转变,成为集电视、空调、冰箱、IT、通讯、网络、数码、芯片、能源、商用电子、电子部品、生活家电等产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型跨国企业集团,逐步成为全球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3C信息家电综合产品与服务提供商。
2005年,长虹跨入世界品牌500强。
电视机工作原理实训(部分)
![电视机工作原理实训(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b89aaf2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50.png)
电视画面的形成与显示
电视画面的形成
经过处理后的电视信号在显像管中转换为电子束,这些电子束按照信号的强弱 在显像管屏幕上扫描,形成图像。
电视画面的显示
电视机屏幕上的荧光物质受到电子束的激发,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形成可见的 图像。
电视声音的录制与播放
电视声音的录制
通过话筒等设备将现实世界中的声音转化为电信号,这些电 信号携带着声音信息。
智能电视的应用与普及
智能电视
智能电视是指搭载了操作系统和应用 程序的电视,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视 实现多种功能,如浏览互联网、观看 在线视频、玩游戏等。智能电视的应 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普及情况
随着人们对智能家居和数字化生活的 需求增加,智能电视的普及率也在逐 年上升,成为现代家庭必备的电子产 品之一。
电视声音的播放
电视机内部扬声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通过电视机扬声器 播放出来。
03
电视机实训操作
电视机的基本操作与使用
开机与关机
按下电源键,等待电视机启动,显示正常画面后 即可正常使用。关闭时再次按下电源键即可。
遥控器操作
熟悉遥控器按键,包括频道切换、音量调节、菜 单设置等功能。
信号源选择
根据接入的信号源,如HDMI、AV等,使用遥控 器切换至相应的信号源。
电视机工作原理实训(部分)
目录
• 电视机概述 • 电视机工作原理 • 电视机实训操作 • 电视机常见故障与排除 • 电视机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电视机概述
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机械电视
20世纪初,机械电视开始出现,其原 理是使用摄像机拍摄图像并通过机械 扫描的方式传输到接收端。
数字电视
21世纪初,数字电视逐渐普及,其图 像质量更高、功能更丰富。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的开题报告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ec40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e.png)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数字电视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数字电视TS码流的监测则是数字电视广播发射和接收的关键技术之一。
TS码流监测可以帮助电视台和电信运营商及时发现、定位和解决数字电视中的技术问题,提高广播和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还可以保障观众的视听体验。
因此,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研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探讨数字电视监测技术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中的关键技术,如信号质量检测、错误码检测、故障定位等,针对数字电视TS码流异常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和技术。
三、研究内容1.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概述2.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现状分析3.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在广电领域中的应用4. 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法,搜集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并对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纳;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数字电视TS码流异常情况的监测和分析方法;其三,通过实验研究法,采用实际数字电视广播数据进行测试和实验,验证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最后,采用统计分析法,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总结。
五、研究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到以下成果:1. 对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索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关键技术和方法;2. 提出一系列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的有效方法和技术,为数字电视广播发射和接收提供技术保障;3. 在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领域中为国内外研究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参考启示;4. 通过数字电视TS码流监测技术的优化和应用,提高数字电视广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视听体验。
完整word版数字电视试验一报告
![完整word版数字电视试验一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209a18f376baf1ffd4fad78.png)
数字电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视频A/D,D/A实验 &音频A/D,D/A实验姓名:文婉滢(20105356)班级:电子1002 指导老师:龙惠民时间: 2013年4月11日一、视频A/D,D/A实验实验一视频源的参数调整记录不同参数值时图像的变化,并分析结果。
1.答:改变基本设置的亮度、对比度、色饱和度、色调各参数值时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表1图像变化改变后的值改变项原来参数变暗 128 64 亮度变得不鲜艳 64 32 色度变亮64 32 色调对比不明显64 32 对比度当其它值不变,只把色度只把亮度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图像会变暗;当其它值不变,只把色调值变为原来的当其它值不变,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图像的颜色会变得更不鲜艳;一半时,图像会变亮;当其它值不变,只把对比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时,图像的色彩差(即对比性)变得不明显了。
场信号模式、场信号标识以及行有电视制式、改变高级的设置的相关参数:输入信号、所示:效像素值时的变化情况如表22表图像变原来参改变后的改变项 ,颜色变少 Composite S-Video 变暗输入信号 NTSC 图像变大电视制式 PAL 无明显变化不用场信号场的顶端为低电平场信号模拟设置场的顶端为高电平场信号标识02/04 变模糊 00每行有效项720 变宽 676当其它图像会变暗且颜色会变少;S-Video时,当其它值不变时,只把输入信号改变为时,图像会变大;当其它值不变时,只把场信号模拟NTSC值不变时,只把电视制式改变为高电平时,图像无明显变化;当其它值不变时,只把场信号标识/设置改变为场的顶端为低时,会变宽。
图像会变模糊;当其它值不变时,只把每行有效项改变为720改变为02/04时,解释行有效像素值与图像水平宽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2.表示信号有效像素值等于单行像素和分辨率的乘积,前一个数表示单行图形构成点数,答:的精细程度。
分辨率实际上是纵向分辨能力,所以当单行像素一定时,图形水平宽度越宽,行有效像素越多。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01d984ec3a87c24028c40b.png)
《电视摄像》实验指导手册教研室:数字媒体技术教研室编订人:张哲文学与传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目录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一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3)松下DV摄录一体机(AG-DVC63MC)使用手册 (4)一、使用注意事项 (4)二、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4)1.部件及按钮说明 (4)2.电源相关 (6)3.盒式磁带 (9)4.寻像器 (11)5.LCD监视器 (12)6.设置手动或自动操作模式 (12)7.音频输入选择和电平调节 (17)8.显示 (19)9.菜单操作 (26)10.开机拍摄 (29)11.播放 (29)12.将摄录一体机安装到三角架上 (34)实验二摄像机的景别及构图 (35)实验三固定镜头拍摄 (36)实验四推拉镜头拍摄 (37)实验五移摇跟镜头拍摄 (38)实验六摄像综合运动拍摄训练 (39)实验七摄像机综合训练 (40)实验八电视空间构成 (42)实验九电视专题片拍摄(选做) (43)实验十DV作品拍摄(选做) (44)实验十一电视短剧拍摄(选做) (45)附:电视摄像十八忌 (46)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视摄像英文名称:TV Photography设置形式:非独立设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性质:专业实验课程编号:0104704课程负责人:张哲大纲主撰人:张哲大纲审核人:张哲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64实验学时:16课程学分:4二、适用专业及年级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二年级三、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电视摄像实验,是在学生学习掌握电视摄像课程的基本理论之后,将电视摄像理论与基本应用技能融合在一起的一门配合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基础课《电视摄像》非独立开设的专业实验课程。
实验内容包括主要包括技术操作与艺术创作两个方面。
通过对电视摄像技能与技巧的训练,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摄像机及其附属设备的调整和使用方法以及基本的拍摄技术,能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培养学生的画面创作思维,独立完成电视节目的摄像任务。
南邮课程实验报告
![南邮课程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fad348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d2.png)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技术已成为现代广播电视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的制作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南邮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一门课程——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制作。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 Premiere 软件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流程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内容包括:(1)电视节目制作的一般流程与方法(2)Premiere 软件的使用及基本操作(3)视频素材的采集、剪辑、转场、特效等处理(4)音频的剪辑、混音等处理(5)视频输出的设置与输出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了解数字视频非线性编辑的基本概念和流程,熟悉 Premiere 软件界面和功能。
(2)素材采集:从网络或光盘等途径获取所需视频素材,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3)剪辑处理:根据剧本和创意,对视频素材进行剪辑,包括删除多余片段、调整顺序等。
(4)转场特效:在剪辑过程中,适当添加转场特效,使画面过渡更加自然。
(5)音频处理:对音频进行剪辑、混音等处理,确保视频播放时音画同步。
(6)视频输出:设置输出参数,包括分辨率、码率、格式等,将制作好的视频输出保存。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一部具有创意的短片《再次出发》。
该短片以导演约翰·卡尼的经典音乐影视作品为基础,运用 Premiere 软件进行剪辑、特效、字幕等处理,形成了一部情节连贯、内容完整、主题明确的电影鉴赏短片。
2. 实验分析(1)在素材采集阶段,我们充分考虑了素材的质量和适用性,确保了视频画面的清晰度和音质。
(2)在剪辑处理阶段,我们遵循剧本和创意,对素材进行合理剪辑,使画面更加流畅。
(3)在转场特效和音频处理阶段,我们运用了多种技巧,使视频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4)在视频输出阶段,我们根据需求设置了合适的输出参数,保证了视频的质量。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612804af45b307e871972b.png)
液晶电光效应实验报告——应物02陈忠旺一:基本要求1、了解液晶的特性和基本工作原理;2、掌握一些特性的常用测试方法;3、了解液晶的应用和局限。
二:实验原理:液晶是介于液体与晶体之间的一种物质状态。
一般的液体内部分子排列是无序的,而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其分子又按一定规律有序排列,使它呈现晶体的各向异性。
当光通过液晶时,会产生偏振面旋转,双折射等效应。
液晶分子的形状如同火柴一样,为棍状。
棍的长度在十几埃,直径为4~6埃,液晶层厚度一般为5-8微米。
列方式和天然胆甾(音同淄)相液晶的主要区别是:扭曲向列的扭曲角是人为可控的,且“螺距”与两个基片的间距和扭曲角有关。
而天然胆甾相液晶的螺距一般不足1um,不能人为控制。
扭曲向列排列的液晶对入射光会有一个重要的作用,他会使入射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顺着分子的扭曲方向旋转,类似于物质的旋光效应。
在一般条件下旋转的角度(扭曲角)等于两基片之间的取向夹角。
由于液晶分子的结构特性,其极化率和电导率等都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当大量液晶分子有规律的排列时,其总体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如介电常数、折射率也将呈现出各向异性的特点。
如果我们对液晶物质施加电场,就可能改变分子排列的规律。
从而使液晶材料的光学特性发生改变,1963年有人发现了这种现象。
这就是液晶的的电光效应。
为了对液晶施加电场,我们在两个玻璃基片的内侧镀了一层透明电极。
我们将这个由基片电极、取向膜、液晶和密封结构组成的结构叫做液晶盒。
当我们在液晶盒的两个电极之间加上一个适当的电压时我们来看一下液晶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根据液晶分子的结构特点。
我们假定液晶分子没有固定的电极。
但可被外电场极化形成一种感生电极矩。
这个感生电极矩也会有一个自己的方向,当这个方向以外电场的方向不同时,外电场就会使液晶分子发生转动,直到各种互相作用力达到平衡。
液晶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的变化,也将引起液晶合中液晶分子的总体排列规律发生变化。
当外电场足够强时,两电极之间的液晶分子将会变成如图2中的排列形式。
电视摄像实验报告
![电视摄像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4a2a6daf1ffc4ffe47ac7d.png)
《电视摄像》实验教案目录实验一: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一)实验二: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二)实验三: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三)实验四:各种景别、角度的拍摄实验五:电视画面构图实验六:电视固定画面的拍摄实验七:电视运动摄像(一):推、拉、摇实验八:电视运动摄像(二):移、跟摄、升降、综合运动摄像实验九:不同光学镜头的使用实验十:光线与色彩的应用技巧实验十一:电视场面调度实验十二:拍摄校园春色的短片电视摄像实验规则:1、实验之前应认真阅读实验讲义及教材有关章节。
2、实验室内禁止抽烟、禁止大声喧哗。
3、使用实验室仪器和器材,必须按规定登记。
4、严格按照规定操作所有仪器设备,如有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并根据情况进行赔偿。
5、节约使用消耗性材料。
6、注意保持场地清洁,实验完毕,主动协助指导教师清扫整理实验室。
《电视摄像》实验教案实验名称:一、摄录一体机的安装、调节、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SONY数字摄录一体机的结构及安装过程;2、初步掌握摄像机的结构、功能和使用;3、掌握麦克风、电池、录像带的安装;4、掌握彩条带的录制、DV格式和录音电平的设置实验仪器:SONY数字摄录一体机、电池、三角架、DV录像带实验步骤:(一)麦克风的安装和设置1、松开麦克风支架螺丝并打开盖板;2、将机型名称(ECM-NV1)朝上,将麦克风放入支架,关闭盖板,然后拧紧螺丝;3、将麦克风的插头连至INPUT1接口;4、将INPUT LEVEL选择开关设定为MIC或MIC ATT。
当设定为MIC ATT时,可减少音量约20db。
并将+48V开关设定为ON5、使用REC CH SELECT开关选择要使用的声道。
如果录制与INPUT1接口相连的麦克风输出的声音(信号),并且该声音仅位于声道1时,则将其设定为CH1。
如果同时在声道1和2上录制,则将其设定为CHI·CH2。
(二)充电式电池的安装和取下1、安装时,拾起取景器;2、安装充电式电池上的▼标志方向插入并推动充电式电池直至发出咔哒声;3、取下电池时,先拾起取景器,在按着BATT RELEASE的同时,使充电器电池由“先上至外”的方向取出。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实验室性能测试(二)
![地面数字电视传输系统实验室性能测试(二)](https://img.taocdn.com/s3/m/9a78446c48d7c1c708a14522.png)
刚 好 达 到 门 限 ,记 录 有 用 信 号 与 干 扰 信 号 功 率 比 C I / ,就 是 同 频 模 拟 对 数 字 的保 护率 。它 也 等 同 于 D U,即 欲 收 信 号 功 / 率 比非 欲收信 号功 率 。
( )不 完 全 同 频 。 2 根 据 IU的 建 议 ,不 完 全 同 频 的 情 况 应 作 1 k z 频 率 T H 的 0 偏置。 测 试 的信 号 电 平 c应 选 取 中 等 强 度 的 测 试 电平 ,即 信 号 的 平 均 功 率 为 -5 d m。从 大 到 小 改 变 干 扰 电 平 I 被 测 系 3B ,使 统 刚好 达 到 门 限 ,记 录 下 有 用 信 号 与 干 扰 功 率 比 C I / ,就 是
测 试 两部 分 。这 里 继 续 上期 开始 的对 实验 室性 能测 试
的 相 关技 术 与方 法的 介 绍 。
【 键 词 】 地 面 数 字 电视 实 验 室 性 能 测 试 关
7 同 频 保 护 率
由 于 无 线 频 率 的 重 复 使 用 在 地 面 数 字 电 视 的规 划 和 实 施 过 程 中不 可 避 免 地 会 存 在 同 频 、 频 数 字 电 视 信 号 以及 与 邻 模 拟 电 视 信 号 之 间 的 相 互 干 扰 。 频 保 护 率 就 是 用 来 衡 量 系 同 统 之 间 抗 同 频 、邻 频 干 扰 能 力 的 指 标 , 是 地 面 电视 规 划 的 也 重 要 参 数 。考 虑 到 模 拟 电 视 系 统 和 数 字 电 视 系 统 的 共 存 ,根 据 I — T 23 T R B 0 5报 告 ,在 制 式 或 工 作 模 式 选 择 时 关 注 的 u 同频 保 护 率 主 要 包 括 :数 字 对 数 字 和 模 拟 对 数 字 2 。 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电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MPEG视频编解码&音频MPEG编解码实验&H.264实验内容姓名:文婉滢(20105356)班级:电子1002 指导老师:龙惠民时间: 2013年5月16日第三章、MPEG视频编解码实验一节目码流和传输码流实验1.实验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
分析节目码流和传输码流这两种模式的基本作用,它们对画面质量有无影响。
答:(1)在编码模式为传输码流模式时,电视监视器上正常播放节目;将编码模式设置为“MPEG2 PS”,其它设置不变时,视频编码器工作在MPEG-2编码,节目码流模式,此时电视监视器上无信号。
因为此时的解码器只能解码TS码流,不能解码PS码流。
(2)节目流是用来传输和保存一个节目的编码数据或其它数据的,具有公共时间基准的一个或多个视频/音频PES复用而成的单一码流。
传输流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音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等信息组合或复用而成的具有一个或多个时间基准的一路或多路节目的多个视频/音频PES复用而成的单一码流。
(3)它们对画面质量有影响。
实验二包识别码(PID)实验1.实验结果:(1)将Video_PID的值改为187,其它选项不变,点击“确定”按钮后,画面暂停,声音继续正常播放,按“搜索”键后,图像、声音均正常播放,图像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2)将Audio_PID的值改为96,其它选项不变,点击“确定”按钮后,声音暂停,画面继续正常播放,按“搜索”键后,图像、声音均正常播放,图像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2.实验要求:说明包识别码PID的作用。
答:包之所以能被复用和解复用,就是靠特定的基本流和控制码流的包标识符(PID)。
PID表示当前TS包的净荷数据的类型。
电视信号MPEG-2标准压缩成PES包,再将PES包转换成长度为188字节的传送包(TP),它代表每帧画面的信息量。
在188字节中,用3B来表示包开始前缀,以1B来表示包标志,2B表示PES包的包长度,剩下的是实时压缩的活动图像声音等可变PES包,PID在传送包的包头上。
其中的传输流的包头是识别传输流的关键,由32bit组成。
在包头的32bit中,13bit的PID码特别重要,它是辨别码流信息性质的关键,是节目流的“身份证”,不同的电视节目和服务信息(SI)对应不同的PID码。
对于一台解码接收机而言,为了找到要接收的电视节目,它首先会通过PID码找到业务信息(SI)所对应的不同表格,然后通过这些业务信息表格查到所要接收节目的PID码和对应的时钟PCR,将节目进行解码还原。
实验三视频编解码延时实验1.实验结果:此时的时延差为14.70ms。
2.实验要求:(1)分析视频编解码器的输入和输出产生时延差的原因。
答:视频需要经过编码器进行编码然后再传输,然后再解码,最后输出,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会产生延时。
(2)如果要减小视频编解码延时,尽可能地实现视频信号实时传输,可采取什么方法?答:改变编码速率,加大速率可减小延时。
实验四视频帧结构实验1.实验结果:将系统模式设置为“MPEG2”,编码模式设置为“MPEG2 TS”,GOP模式设置为“IPPPPPPPP”,编码速率设置为“8”。
此时视频编码器工作在MPEG-2编码,传输码流模式。
只改变GOP模式,观察并记录电视监视器上的画面质量和编解码延时列于表1。
表1GOP模式画面质量编解码延时IPPPPPPPP 清楚11.70msIIIIIIIII 模糊17.60msIBIPBPBPB 更模糊 2.000msIBBPBBPBB 较清晰 5.000ms2.实验要求:(1)分析并比较在不同GOP模式下电视画面质量为何不同。
答:I帧编码图像为:帧内编码图像,延时最小;P帧编码图像为:前向预测编码图像,延时一般;B帧编码图像为:双向预测编码图像,延时最大;所以GOP模式中含有的I、P、B不同,画面质量也就不同。
(2)分析并比较在不同GOP模式下编解码延时为何不同,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写出你所知道的影响编解码延时的各种因素。
答:I帧编码图像为:帧内编码图像,延时最小;P帧编码图像为:前向预测编码图像,延时一般;B帧编码图像为:双向预测编码图像,延时最大;所以GOP模式中含有的I、P、B不同,编解码延时就不同。
除GOP模式外,编码速率也影响编解码延时。
实验五视频编码速率实验1.实验结果:将系统模式设置为“MPEG2”,编码模式设置为“MPEG2 TS”,GOP模式设置为“IPPPPPPPP”,编码速率设置为“8”。
此时视频编码器工作在MPEG-2编码,传输码流模式。
系统支持的编码速率为:n×256Kbps(n为从2到57的正整数),分别取n为2、4、8、16和32作为系统编码速率项的设置值,观察并记录监视器上的视频画面和伴音有何变化,结果如表2所示。
表2n的值画面质量伴音2 非常模糊、不流畅、卡正常4 较模糊、较流畅、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正常8 较清晰、流畅正常16 清晰、流畅正常32 非常清晰、非常流畅正常2.实验要求:(1)分析说明当编码速率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图像和伴音的质量是如何变化的,并说明其原因。
答:当编码速率从低到高变化时,图像质量变好,伴音质量没有明显变化。
因为编码速率越快,编解码延时越小,图像质量也越好。
(2)分析说明当编码速率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图像编解码延时有无变化,分析其原因。
答:当编码速率从低到高变化时,图像编解码延时变小。
因为编解码的速度变快了,延时自然就变小了。
实验六图像子采样模式实验1.实验结果:将编码模式设置为“MPEG2”,编码速率设置为“8”。
图像子采样模式设置为“4:2:2”,修改图像子采样模式,将图像子采样模式分别设为:4:2:2,4:2:0,4:1:1 ,4:1:0,观察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变化细微,几乎察觉不到,4:2:2模式应最清晰,4:1:0略微不清晰。
2.实验要求:分析当图像子采样模式变化时图像质量变化的原因,并说明图像子采样模式对视频信源编码的作用。
答:4:2:2模式中两个色差采样点数最多,因此这种采样模式图像信号质量最好,相对于4:1:0模式中两个色差采样点数最少,因此这种采样模式图像信号质量最差。
图像子采样模式不同,视频信源编码时所获得的数据量就不同,编码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实验七GOP实验1.实验结果:将GOP模式设为“IBBPBBPBB”,GOP长度设为“15”,Cov Filter设为“Half D1”,Filter Mode设为Standard,将GOP长度分别设为“10”、“20”、“30”、“40”,观察并记录不同GOP长度时的图像质量和相应的编解码延时,编解码延时如表3所示, 图像质量随GOP长度的变长而变清晰。
表3GOP长度15 10 20 30 40编解码延时9.200ms 13.40ms 17.40ms 22.20ms 25.00ms2.实验要求:分析GOP长度对编解码延时和图像质量的影响,并说明GOP长度对视频信源编码的作用。
答:通常认为MPEG-2的GOP长度越长,图像压缩效率越高,也即在同码流同编码格式前提下还原图像质量越高,延时越大。
实验八图像格式实验1.实验结果:将GOP模式设为“IPPPPPPPP”,GOP长度设为“15”,Cov Filter设为“Half D1”,Filter Mode设为Standard,将Cov Filter分别设为“D1”、“SIF”、“QSIF”、“Slice Screen”、“2/3D1”和“3/4D1”,观察并记录不同图像格式时的图像清晰度的变化。
如表4所示。
表4Cov Filter Half D1 D1 SIF QSIF SliceScreen2/3D1 3/4D1图像清晰度正常正常图像下移3/8图像下移3/8,模糊图像下移1/8正常更清晰2.实验要求:(1)分析不同图像格式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并说明图像格式在视频信源编码中的作用。
答:图像格式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如表4所示,不同的图像格式规定了不同的亮度分量和色度分量的像素数/行、行数/帧,适应于不同的编解码器。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图像格式适合于哪些应用,并举例说明自己所知视频产品所使用的图像格式。
答:QSIF用于可视电话,D1用于DVD。
实验九图像格式实验第四章、音频MPEG编解码实验实验一 MPEG音频层实验11. 实验结果:(1)将MPEG1音频设置为“Layer 2”,音频采样率设置为“44.1KHz”,音频比特率设置为“64kbps”,将MPEG1音频设置为“Layer 1”,其它设置不变,与“Layer 2”的音频质量进行比较,记录比较的结果。
改为“Layer 1”后,声音变低沉,变模糊。
(2)将MPEG音频设置为“Layer 2”,音频比特率设置为“64kbps”,音频采样率分别设为“32KHz”、“44.1KHz”和“48KHz”,收听不同音频采样率时的音频质量,同时用示波器测量音频采样时钟,在示波器观察音频采样时钟信号,测量并记录音频采样时钟信号对应的周期。
结果如表5所示。
表5音频采样率32KHz 44.1KHz 48KHz22.67us 22.67us 22.67us音频采样时钟信号对应的周期2.实验要求:(1)比较分析音频采样率对MPEG音频编码的作用和影响。
答:音频采样率对MPEG音频编码无明显的影响。
(2)将MPEG音频设置为“Layer 2”,音频采样率设置为“44.1KHz”,音频比特率分别设为32kbps、64kbps和96kbps,收听不同音频比特率时的音频质量。
比较分析音频比特率对MPEG音频编码的作用和影响。
答:音频比特率越大,音频质量更好,声音更悦耳、动听、清晰。
音频比特率越大,音频编码所收到的音频数据与本来的声音的误差更小,所以音频质量更好。
实验二 MPEG音频层实验21. 实验结果:(1)将ES模式设置为“STEREO”,PES标志设为“C0”,预加重分别设为“没有预加重”、“50/15us”和“CCITT J.17”,收听预加重时的音频质量。
相比没有预加重时,声音更清晰,噪声更少。
(2)将预加重设置为“没有预加重”,PES标志设为“C0”,ES模式分别设为“STEREO”, “JIONT STEREO”,“DUAL CHANNEL”,“SINGAL CHANNEL”,收听不同ES模式时的音频质量的变化。
STEREO:立体声,声音有立体感,方位感;JIONT STEREO:联合立体声,声音有立体感,方位感;DUAL CHANNEL:双声道,声音有立体感,方位感;SINGAL CHANNEL:单声道,声音有立体感,方位感。
2.实验要求:(1)分析预加重和ES对改善音频质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