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在教育改革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成为重要的议题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是真正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 也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 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讲, 学生听”, 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 而教学容也主要是靠一些描述性文字和补充说明的图片、图表, 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 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 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 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信息技术的介入, 为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带来了活力。信息技术能将抽象的原理公式, 微观的化学反应现象具体化, 并宏观地展现出来, 使晦涩难懂的容变得生动, 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
一、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涵
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结构、课程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 成为与课程容和课程实施自然和谐的有机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以提高学生对信息获取、分析、加工、交流、创新、利用的能力, 并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促使其掌握在信息社会中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目标
基于先进的工作手段、开放的服务理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 它必然承担起教育现代化的重担。这种担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它担负着教育发展之纲、社会进步之纲。因此,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 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归结起来,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 必须达到以下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打好文化基础。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 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 拓宽了教学视野, 丰富了教学容。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 将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容, 并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 融入网络时代, 利用信息能力解决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可打好扎实的文化基础。
(2)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时势可以铸造英才, 时势也可淘汰庸人, 现实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 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 迎合了时代的要求, 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上, 有独到工夫。这种有效整合, 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 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 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 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 能调控学习过程, 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 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变革。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甚至连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3)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新旧教学方式最根本的区别是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在信息时代, 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 频率加快、周期缩短, 同
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学科渗透、交叉, 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有效整合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 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三、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原则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课题。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一样, 不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是在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过程中, 又必须遵循以下若干共同的原则, 这是做好有效整合的前提条件。
(1)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 不仅仅是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 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 换句话说, 有效整合的过程是革命的过程, 既然是革命, 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2)创建“新型教学结构”。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有效整合, 将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设计中, 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将要进行的整合, 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了哪些改变, 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使得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 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归根到底, 看整合是否改善了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3)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必要前提。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展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程,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就落不到实处, 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自然落空。
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策略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 信息技术只是作为认知工具, 但教学的总体设计目标是一致的, 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于不同学科定位, 信息技术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要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1)运用信息技术, 解决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信息技术可使教学容多样化,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 信息技术主要用作演示工具, 师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从多媒体素材库中, 选择相关容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 围绕知识点揭示、阐述、展开、归纳、总结等环节, 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的容, 突破重难点, 有效地开展课程整合。
(2)多种感官并用, 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力求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氛围。充分让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口, 并通过动手实验操作、联想、练习来感知事物、领悟概念、掌握原理。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能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 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激发学习热情, 训练创造性思维。思维训练是教学的核心, 信息技术与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