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学-皮肤肿瘤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儿童期:稍隆起斑块,黄或褐色,有蜡样 光泽。 • 青春期:肥厚呈疣状,结节状,分瓣状。 • 老年期:呈疣状,质地坚实,呈棕褐色。
皮脂腺痣(sebaceous nevus)
• 10%~40%并发其他肿瘤(基地细胞上皮瘤、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结节状汗腺瘤、皮脂 腺腺瘤、皮脂腺上皮瘤、汗管瘤等)
• 极少数为“神经皮肤综合征”的表现,伴 发智力迟钝、抽搐、眼发育异常、骨骼畸 形等。
组织病理
• • • • • 倾向于巢状排列 1、透明痣细胞,位于表皮真皮交界处 2、上皮样痣细胞,位于真皮上部 3、淋巴细胞样痣细胞,位于真皮中部 4、纤维样痣细胞,位于真皮下部
治疗
• 多数暂观察,有恶变倾向者及早切除、做 组织病理检查。 • 若发生在掌趾、腰围、腋窝、腹股沟、肩 胛部等易摩擦或受伤部位应考虑切除
治疗
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采用电解法及液
氮冷冻治疗法逐个处理。
七、粟丘疹(milium)
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发性:新生儿即起,由未发育的皮脂腺或毳毛漏斗部 下端的上皮所形成,可自行消退。
继发性:发生于炎症后,常与汗管受损有关。
临床表现
原发性皮损好发于颜面,特别是眼睑周围。典型皮损为黄 白色、坚实性球样丘疹,表面光滑,直径1~2mm,上覆极 薄表皮,可挤压出坚实的角质小球。皮损发展缓慢,可持
鲜红斑痣
• 治疗:较困难,可选585nm或595nm脉冲 染料激光,反复、长时间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是静脉先天畸形, 出生时即可存在或出生后数周发生。
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 皮损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真皮及皮下肿块, 圆形或不规则型,高处皮面呈结节或分叶 状,边界不甚清楚,表面光滑,皮损可呈 鲜红、暗红及蓝紫色,常可压缩、状如海 绵,单个或多个。
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缓解,但难 以完全消退。
海绵状血管瘤
1、Maffucci综合征,可和并有软骨发育不良和 骨化不全所致畸形,骨软骨瘤或软骨肉瘤。 2、蓝色橡皮大疱痣,血管瘤亦可累及肠道或 其他器官,引起慢性出血和贫血。
海绵状血管瘤
组织病理 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内存在不规则腔隙, 充以红细胞及纤维样物质,腔壁为单层内 壁细胞;较大血管腔隙可见外膜细胞增生, 管壁增厚。
临床表现
• 无自觉症状或轻痒 • 皮损发生部位多有明显的日光损伤,表现 为干燥、皱缩、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也 常伴发老年性雀斑样痣 • 未经治疗,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非黑素瘤皮 肤肿瘤,但通常不发生转移
组织病理学
• 可分为肥厚型、萎缩型、苔藓型、皮肤原 位癌样型、棘刺松解型和色素型6型。 • 表皮有广泛性角化过度伴境界明显的角化 不全,基底层非典型细胞常呈芽状增生, 伸向真皮上部;真皮呈明显的弹力纤维变 性,并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 异常表皮与邻近正常表皮相互交替存在, 界限清楚,为本病组织病理学。
混合痣
• 临床特点
– 通常是丘疹,其表皮色素增加 – 有时可轻度隆起,取决于真皮成分的深度 – 皮损有时呈疣状增生或含有毛发
临床表现
先天性:大小不一,从数毫米~~~覆盖身体大部分 后天性:面积较小 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包括头皮外阴、口唇、结膜、甲
床等。
皮损为扁平、略隆起的斑疹、丘疹、乳头瘤状、疣状、结节、 带蒂的损害,其表面可光滑、可有或者无毛发,数目不等。 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无色(皮色)等。 发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鲜红斑痣
草莓状血管瘤
组织病理学
•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大,聚集成实体性 索团,仅可见少数小的毛细血管腔。 • 成熟皮损则表现为血管腔增大或显著扩张, 而内皮细胞扁平。
草莓状血管瘤
治疗
等待自然消退 若生长较快或者泛发者,可治疗: 1、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口服泼尼松 2、585nm或595nm脉冲染料激光 3、放射性核素磷或锶或X线照射 4、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
临床分型
• 1、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
• 2、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 3、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鲜红斑痣
• 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
• 出生时即可存在 • 组织病理为真皮中上部毛细血管扩张,但 血管内皮细胞不增生。
第二十七章 皮肤肿瘤
皮肤肿瘤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 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病 第三节 恶性皮肤肿瘤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
一、痣细胞痣 二、皮脂腺痣 三、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 四、瘢痕疙瘩 五、脂溢性角化病 六、汗管瘤 七、粟丘疹
一、痣细胞痣(nevus cell nevus)
又称色素痣、细胞痣或黑素细胞痣,由痣细胞 组成的良性新生物,是人类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 多累及经常日晒的中老年人,男性较女性 多见,白种人发病率较高。 • 好发于暴露部位,头部秃发处、面部、下 唇、颈部、前臂、手背多见。 • 皮损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的圆形、不规则形 角化性丘疹,直径0.5~1cm,境界清楚,呈 单发或多发,表面覆盖干燥粘连性鳞屑, 厚薄不等,不易剥离,周围有红晕,偶见 角化明显、增生呈疣状。
续多年,偶可自行脱落。通常无自觉症状。
治疗
局部消毒后用针挑拨表皮,剔出黄白色小
颗粒,或用细针作轻度电干燥法。
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肿瘤
一、光化性角化病
二、皮角
一、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
• 又称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
• 是长期日光暴露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 电离辐射、热辐射、紫外线、沥青及煤焦 油产物等也可引发本病,患者易感性也起 一定作用。
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
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仅部分有效 对皮损深或面积较大者不理想
草莓状血管瘤
• 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内发生 • 增长迅速,1年内长到最大,此后逐渐消退 • 70%~90%患者在5-7岁可完全消退
草莓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
• 好发于颜面、头颈部或肩部 • 皮损呈高起皮面柔软分叶状鲜红色肿物, 边界清楚,大小在2~4cm之间,压之不易 退色。
好发于颜面、手背、胸、背等处,亦见于四肢等其他部位。 起初损害为一个或数个淡黄或浅褐色界限清楚的扁平丘疹,
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表面呈天鹅绒样至
轻度疣状,缓慢增大,覆有油腻性鳞屑,直径从1mm至数 厘米。随年龄增长而扩展增多,通常难以自行消退。 呈良性经过,恶变者极少。
治疗
• 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用液氮冷冻治 疗,激光或电灼疗法或手术切除。
组织病理学
• 儿童期:不完全分化的毛囊结构,皮脂腺 发育不良。 • 青春期:大量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皮脂腺, 皮肤呈乳头瘤样增生。
治疗
• 建议青春期前烧灼、激光或手术等方法祛 除。
三、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
• 先天性血管畸形(congenital blood vessel malformation)和血管瘤(hemangioma)由 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所 致。
鲜红斑痣
临床表现 • 好发于颜面、颈部 • 淡红或暗红色斑疹或斑片,形状不规则, 压之完全或部分退色。 • 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变深,可高出皮面, 或发生结节状皮损。
鲜红斑痣
1、Sturge-weber综合征 合并脑膜血管瘤,引起脑瘫,眼部血管瘤, 引起青光眼、视网膜剥离。
2、Klipple-Trenaunay 综合征 又称骨肥大静脉曲张综合征,合并软组织 及骨肥大、静脉曲张及动静脉瘘。
治疗
• 数目较少:液氮冷冻、电烧灼、激光等。
• 数目较多:局部外用0.1%维A酸霜, 1%~5% 5-氟尿嘧啶软膏或溶液,光动力疗 法或口服阿维A酸。
二、皮角(cutaneous horn)
• 为形态学描述 • 继发于脂溢性角化、寻常疣、角化棘皮瘤、 汗孔角化病、毛根鞘瘤或早期皮肤鳞状细 胞癌等皮损,其上重叠发生角化过度。
• WHAT?
四、瘢痕疙瘩
• 是一种皮肤内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引起的 良性皮肤肿瘤。 • 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部分由家族史,常 继发于皮肤损伤。
临床表现
瘢痕疙瘩
• 组织病理:真皮内增生粗大的胶原纤维排 列,后期可呈玻璃样变。 • 鉴别诊断: 肥大性瘢痕:皮损在原损害范围内,生长数 月后停止,可消退,无蟹足状改变。
二、皮脂腺痣(sebaceous nevus)
• 又称先天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错构瘤,
• 是一种以皮脂腺为主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 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 好发于头面部 • 皮损呈圆形、卵圆形或带状斑块,边缘不 整齐,常为单个,偶可多发,皮损处部分 或完全秃发。
临床表现
发展过程经过发展、成熟及衰老等几个阶段,
伴随年龄增长逐渐由表皮移入真皮;
根据痣细胞在表皮内位置的不同, 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及皮内痣三型。
交界痣
临床特点:
– 境界清,对称,色素均匀的斑疹,通常1-2mm大小
皮内痣
临床特点:
– 由于没有表皮内成分,通常是肤色的丘疹。 – 可有轻度的色素,是因为真皮内成分的浅层内有色素 沉着。
瘢痕疙瘩
治疗
• 皮损内多点注射糖皮质激素 • X线放射治疗 • 手术切除后配合局部治疗
五、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
又称老年疣(senile wart)、脂溢性疣、 基底细胞乳头状瘤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 病因:不明,可能与日晒、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多累及中老年人,男性多见。 • 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躯干、前臂和 手背等曝光处。 • 皮损单发,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角质增生性 皮损,可高达数厘米,呈笔直、弯曲或扭 曲状,表面粗糙不光滑,呈淡黄、褐色或 褐黑色,质硬。无明显自觉症状。 • 如基地部出现潮红、出血及浸润时,因注 意恶变的可能。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中老年人境界清楚的孤立皮损,主要位于 日光暴露部位,病程缓慢,病理活检可确 诊。
• 本病应与基底细胞癌、斑状银屑病、体癣、 神经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
• 首选手术切除。
• 可外用咪喹莫特霜或5—氟尿嘧啶软膏。 • 电烧灼、冷冻或激光治疗。 • 光动力疗法。 • 分布广泛的较多皮损可采用放射治疗。
临床表现
• 可累及任何年龄,中老年较多。 • 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如颜面、头颈和四 肢远端),亦可累及口腔、鼻咽、女阴和 肛门等黏膜。
• 皮损为孤立性、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或 斑块,圆形、匍行型或不规则形,大小为 数毫厘米至十余厘米不等。 • 缓慢增大,表面常有鳞屑、结痂和渗出, 除去鳞屑和结痂可露出暗红色颗粒状或肉 芽状湿润面,很少出血或者不出血。 • 少数亦呈多发性,可散在、密集或互相融 合,又是亦可呈不规则隆起或结节状,如 形成溃疡则提示侵袭式生长。
诊断及治疗
• 手术切除为好,病理检查不可缺,如结果 提示恶变则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第三节 恶性皮肤肿瘤
一、Bowen病 二、Paget病 三、基底细胞癌 四、鳞状细胞癌 五、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癌 六、黑素瘤
一、Bowen 病
• bowen病亦称原位鳞状皮肤癌,为发生于皮 肤或粘膜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 • 可能与长期接触砷剂、慢性日光损伤及免 疫功能抑制有关,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二、Paget 病
• 又名湿疹样癌
• 临床为湿疹样皮损 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有大而淡然的异常细胞
• 病因 起源于乳腺导管及顶泌汗腺导管开口部原位癌
组织病理 表皮内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Paget细胞,疱体 大,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间桥,细胞内含一个大 的疱核,胞质丰富而淡染,甚至呈空泡,PAS反应 阳性,耐淀粉酶;Paget细胞增多时可将周围细胞 挤压成网状,还可将表皮基底细胞膜带挤压成细线 状;真皮内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 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瘙痒和疼痛感。
• 约5%患者可演变为鳞状细胞癌。
组织病理学
• 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呈现高度非典型增 生,伴角化不全、角化不良、棘层肥厚, 表皮突增宽,真皮乳头被压缩成细带状, 常见瘤巨细胞(单核或多核巨大表皮细 胞),表皮基底膜带完整,若破坏则提示 为浸润癌;真皮上部炎症细胞浸润。
六、汗管瘤(syringoma)
为表皮内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一种腺瘤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本病常见,多见于青年女性。
临床表现
• 常对称地分布眼睑周围,亦见于前额、两 颊、颈部、腹部和女阴,偶见单侧分布者。 • 呈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半球形或扁平丘 疹,直径1~3mm。密集而不融合。常无自 觉症状。很少自行消退。
皮脂腺痣(sebaceous nevus)
• 10%~40%并发其他肿瘤(基地细胞上皮瘤、 乳头状汗管囊腺瘤、结节状汗腺瘤、皮脂 腺腺瘤、皮脂腺上皮瘤、汗管瘤等)
• 极少数为“神经皮肤综合征”的表现,伴 发智力迟钝、抽搐、眼发育异常、骨骼畸 形等。
组织病理
• • • • • 倾向于巢状排列 1、透明痣细胞,位于表皮真皮交界处 2、上皮样痣细胞,位于真皮上部 3、淋巴细胞样痣细胞,位于真皮中部 4、纤维样痣细胞,位于真皮下部
治疗
• 多数暂观察,有恶变倾向者及早切除、做 组织病理检查。 • 若发生在掌趾、腰围、腋窝、腹股沟、肩 胛部等易摩擦或受伤部位应考虑切除
治疗
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采用电解法及液
氮冷冻治疗法逐个处理。
七、粟丘疹(milium)
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潴留性囊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原发性:新生儿即起,由未发育的皮脂腺或毳毛漏斗部 下端的上皮所形成,可自行消退。
继发性:发生于炎症后,常与汗管受损有关。
临床表现
原发性皮损好发于颜面,特别是眼睑周围。典型皮损为黄 白色、坚实性球样丘疹,表面光滑,直径1~2mm,上覆极 薄表皮,可挤压出坚实的角质小球。皮损发展缓慢,可持
鲜红斑痣
• 治疗:较困难,可选585nm或595nm脉冲 染料激光,反复、长时间治疗。
海绵状血管瘤
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是静脉先天畸形, 出生时即可存在或出生后数周发生。
海绵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 皮损为大而不规则、柔软的真皮及皮下肿块, 圆形或不规则型,高处皮面呈结节或分叶 状,边界不甚清楚,表面光滑,皮损可呈 鲜红、暗红及蓝紫色,常可压缩、状如海 绵,单个或多个。
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缓解,但难 以完全消退。
海绵状血管瘤
1、Maffucci综合征,可和并有软骨发育不良和 骨化不全所致畸形,骨软骨瘤或软骨肉瘤。 2、蓝色橡皮大疱痣,血管瘤亦可累及肠道或 其他器官,引起慢性出血和贫血。
海绵状血管瘤
组织病理 真皮下部和皮下组织内存在不规则腔隙, 充以红细胞及纤维样物质,腔壁为单层内 壁细胞;较大血管腔隙可见外膜细胞增生, 管壁增厚。
临床表现
• 无自觉症状或轻痒 • 皮损发生部位多有明显的日光损伤,表现 为干燥、皱缩、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也 常伴发老年性雀斑样痣 • 未经治疗,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非黑素瘤皮 肤肿瘤,但通常不发生转移
组织病理学
• 可分为肥厚型、萎缩型、苔藓型、皮肤原 位癌样型、棘刺松解型和色素型6型。 • 表皮有广泛性角化过度伴境界明显的角化 不全,基底层非典型细胞常呈芽状增生, 伸向真皮上部;真皮呈明显的弹力纤维变 性,并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 • 异常表皮与邻近正常表皮相互交替存在, 界限清楚,为本病组织病理学。
混合痣
• 临床特点
– 通常是丘疹,其表皮色素增加 – 有时可轻度隆起,取决于真皮成分的深度 – 皮损有时呈疣状增生或含有毛发
临床表现
先天性:大小不一,从数毫米~~~覆盖身体大部分 后天性:面积较小 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黏膜,包括头皮外阴、口唇、结膜、甲
床等。
皮损为扁平、略隆起的斑疹、丘疹、乳头瘤状、疣状、结节、 带蒂的损害,其表面可光滑、可有或者无毛发,数目不等。 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黑色、无色(皮色)等。 发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鲜红斑痣
草莓状血管瘤
组织病理学
• 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增大,聚集成实体性 索团,仅可见少数小的毛细血管腔。 • 成熟皮损则表现为血管腔增大或显著扩张, 而内皮细胞扁平。
草莓状血管瘤
治疗
等待自然消退 若生长较快或者泛发者,可治疗: 1、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或口服泼尼松 2、585nm或595nm脉冲染料激光 3、放射性核素磷或锶或X线照射 4、口服普萘洛尔(心得安)
临床分型
• 1、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
• 2、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 3、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鲜红斑痣
• 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
• 出生时即可存在 • 组织病理为真皮中上部毛细血管扩张,但 血管内皮细胞不增生。
第二十七章 皮肤肿瘤
皮肤肿瘤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 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病 第三节 恶性皮肤肿瘤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
一、痣细胞痣 二、皮脂腺痣 三、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 四、瘢痕疙瘩 五、脂溢性角化病 六、汗管瘤 七、粟丘疹
一、痣细胞痣(nevus cell nevus)
又称色素痣、细胞痣或黑素细胞痣,由痣细胞 组成的良性新生物,是人类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
临床表现
• 多累及经常日晒的中老年人,男性较女性 多见,白种人发病率较高。 • 好发于暴露部位,头部秃发处、面部、下 唇、颈部、前臂、手背多见。 • 皮损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的圆形、不规则形 角化性丘疹,直径0.5~1cm,境界清楚,呈 单发或多发,表面覆盖干燥粘连性鳞屑, 厚薄不等,不易剥离,周围有红晕,偶见 角化明显、增生呈疣状。
续多年,偶可自行脱落。通常无自觉症状。
治疗
局部消毒后用针挑拨表皮,剔出黄白色小
颗粒,或用细针作轻度电干燥法。
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肿瘤
一、光化性角化病
二、皮角
一、光化性角化病(actinic keratosis)
• 又称日光性角化病、老年性角化病
• 是长期日光暴露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 电离辐射、热辐射、紫外线、沥青及煤焦 油产物等也可引发本病,患者易感性也起 一定作用。
海绵状血管瘤
治疗
激光治疗或手术切除仅部分有效 对皮损深或面积较大者不理想
草莓状血管瘤
• 出生时或出生后数月内发生 • 增长迅速,1年内长到最大,此后逐渐消退 • 70%~90%患者在5-7岁可完全消退
草莓状血管瘤
临床表现
• 好发于颜面、头颈部或肩部 • 皮损呈高起皮面柔软分叶状鲜红色肿物, 边界清楚,大小在2~4cm之间,压之不易 退色。
好发于颜面、手背、胸、背等处,亦见于四肢等其他部位。 起初损害为一个或数个淡黄或浅褐色界限清楚的扁平丘疹,
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境界清楚,表面呈天鹅绒样至
轻度疣状,缓慢增大,覆有油腻性鳞屑,直径从1mm至数 厘米。随年龄增长而扩展增多,通常难以自行消退。 呈良性经过,恶变者极少。
治疗
• 一般不需要治疗,必要时可用液氮冷冻治 疗,激光或电灼疗法或手术切除。
组织病理学
• 儿童期:不完全分化的毛囊结构,皮脂腺 发育不良。 • 青春期:大量成熟或近于成熟的皮脂腺, 皮肤呈乳头瘤样增生。
治疗
• 建议青春期前烧灼、激光或手术等方法祛 除。
三、先天性血管畸形和血管瘤
• 先天性血管畸形(congenital blood vessel malformation)和血管瘤(hemangioma)由 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形或原有血管扩张所 致。
鲜红斑痣
临床表现 • 好发于颜面、颈部 • 淡红或暗红色斑疹或斑片,形状不规则, 压之完全或部分退色。 • 随着年龄增长,颜色变深,可高出皮面, 或发生结节状皮损。
鲜红斑痣
1、Sturge-weber综合征 合并脑膜血管瘤,引起脑瘫,眼部血管瘤, 引起青光眼、视网膜剥离。
2、Klipple-Trenaunay 综合征 又称骨肥大静脉曲张综合征,合并软组织 及骨肥大、静脉曲张及动静脉瘘。
治疗
• 数目较少:液氮冷冻、电烧灼、激光等。
• 数目较多:局部外用0.1%维A酸霜, 1%~5% 5-氟尿嘧啶软膏或溶液,光动力疗 法或口服阿维A酸。
二、皮角(cutaneous horn)
• 为形态学描述 • 继发于脂溢性角化、寻常疣、角化棘皮瘤、 汗孔角化病、毛根鞘瘤或早期皮肤鳞状细 胞癌等皮损,其上重叠发生角化过度。
• WHAT?
四、瘢痕疙瘩
• 是一种皮肤内结缔组织过度增生所引起的 良性皮肤肿瘤。 • 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部分由家族史,常 继发于皮肤损伤。
临床表现
瘢痕疙瘩
• 组织病理:真皮内增生粗大的胶原纤维排 列,后期可呈玻璃样变。 • 鉴别诊断: 肥大性瘢痕:皮损在原损害范围内,生长数 月后停止,可消退,无蟹足状改变。
二、皮脂腺痣(sebaceous nevus)
• 又称先天性皮脂腺增生、皮脂腺错构瘤,
• 是一种以皮脂腺为主的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 发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 好发于头面部 • 皮损呈圆形、卵圆形或带状斑块,边缘不 整齐,常为单个,偶可多发,皮损处部分 或完全秃发。
临床表现
发展过程经过发展、成熟及衰老等几个阶段,
伴随年龄增长逐渐由表皮移入真皮;
根据痣细胞在表皮内位置的不同, 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及皮内痣三型。
交界痣
临床特点:
– 境界清,对称,色素均匀的斑疹,通常1-2mm大小
皮内痣
临床特点:
– 由于没有表皮内成分,通常是肤色的丘疹。 – 可有轻度的色素,是因为真皮内成分的浅层内有色素 沉着。
瘢痕疙瘩
治疗
• 皮损内多点注射糖皮质激素 • X线放射治疗 • 手术切除后配合局部治疗
五、脂溢性角化病(seborrheic keratosis)
又称老年疣(senile wart)、脂溢性疣、 基底细胞乳头状瘤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良性表皮增生性肿瘤。 病因:不明,可能与日晒、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 多累及中老年人,男性多见。 • 好发于面部、头皮、颈部、躯干、前臂和 手背等曝光处。 • 皮损单发,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角质增生性 皮损,可高达数厘米,呈笔直、弯曲或扭 曲状,表面粗糙不光滑,呈淡黄、褐色或 褐黑色,质硬。无明显自觉症状。 • 如基地部出现潮红、出血及浸润时,因注 意恶变的可能。
诊断和鉴别诊断
• 中老年人境界清楚的孤立皮损,主要位于 日光暴露部位,病程缓慢,病理活检可确 诊。
• 本病应与基底细胞癌、斑状银屑病、体癣、 神经性皮炎等进行鉴别。
治疗
• 首选手术切除。
• 可外用咪喹莫特霜或5—氟尿嘧啶软膏。 • 电烧灼、冷冻或激光治疗。 • 光动力疗法。 • 分布广泛的较多皮损可采用放射治疗。
临床表现
• 可累及任何年龄,中老年较多。 • 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如颜面、头颈和四 肢远端),亦可累及口腔、鼻咽、女阴和 肛门等黏膜。
• 皮损为孤立性、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或 斑块,圆形、匍行型或不规则形,大小为 数毫厘米至十余厘米不等。 • 缓慢增大,表面常有鳞屑、结痂和渗出, 除去鳞屑和结痂可露出暗红色颗粒状或肉 芽状湿润面,很少出血或者不出血。 • 少数亦呈多发性,可散在、密集或互相融 合,又是亦可呈不规则隆起或结节状,如 形成溃疡则提示侵袭式生长。
诊断及治疗
• 手术切除为好,病理检查不可缺,如结果 提示恶变则进一步治疗和观察。
第三节 恶性皮肤肿瘤
一、Bowen病 二、Paget病 三、基底细胞癌 四、鳞状细胞癌 五、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癌 六、黑素瘤
一、Bowen 病
• bowen病亦称原位鳞状皮肤癌,为发生于皮 肤或粘膜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 • 可能与长期接触砷剂、慢性日光损伤及免 疫功能抑制有关,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二、Paget 病
• 又名湿疹样癌
• 临床为湿疹样皮损 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有大而淡然的异常细胞
• 病因 起源于乳腺导管及顶泌汗腺导管开口部原位癌
组织病理 表皮内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Paget细胞,疱体 大,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间桥,细胞内含一个大 的疱核,胞质丰富而淡染,甚至呈空泡,PAS反应 阳性,耐淀粉酶;Paget细胞增多时可将周围细胞 挤压成网状,还可将表皮基底细胞膜带挤压成细线 状;真皮内伴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 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瘙痒和疼痛感。
• 约5%患者可演变为鳞状细胞癌。
组织病理学
• 表皮细胞排列不规则,呈现高度非典型增 生,伴角化不全、角化不良、棘层肥厚, 表皮突增宽,真皮乳头被压缩成细带状, 常见瘤巨细胞(单核或多核巨大表皮细 胞),表皮基底膜带完整,若破坏则提示 为浸润癌;真皮上部炎症细胞浸润。
六、汗管瘤(syringoma)
为表皮内小汗腺末端导管分化的一种腺瘤
部分患者有家族史。 本病常见,多见于青年女性。
临床表现
• 常对称地分布眼睑周围,亦见于前额、两 颊、颈部、腹部和女阴,偶见单侧分布者。 • 呈肤色、淡黄色或褐黄色半球形或扁平丘 疹,直径1~3mm。密集而不融合。常无自 觉症状。很少自行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