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考古所6名工作人员2年修复21件青铜器解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考古所6名工作人员2年修复21件青铜器,他们说——
修复出土文物如同一台复杂大手术
来源:辽宁日报2016年09月25日版次:A04
建昌东大杖子墓地文物出土时情形。
绘制病虫害图是青铜器修复中很重要的一环。
战国文物混在泥土中难以分辨
文物碎片的最薄处仅0.41毫米
9月2日,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楼的文物整理间的陈列架上,铁器、青铜器、陶器、石器整齐摆放着,它们或古朴或精美,仿佛在诉说一段段尘封的历史。
在中间的架子上,出自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的青铜环耳盘尤为引人注目。这件刚被修复好的青铜器浑然天成,内部的纹饰清晰可见,很难想象它刚被发掘出来时是如何的破败不堪。
省考古所文物保护部主任肖俊涛告诉记者,目前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包括建昌县在内的今辽西地区,在西周初期时为燕国故地,战国时期则为燕国所设的右北平郡所辖。然而,因史书相关记载和考古发现不多,所以,右北平郡的郡治在哪儿一直是考古悬案。
考古人员认为,东大杖子墓地的年代处于右北平郡的设置时间范围之内,从出土文物判断,墓葬规格较高、分布面积较大,有可能是一处与郡治有关的公、侯一级的墓地。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因此被列为“2011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作为东北地区关于青铜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东大杖子墓地出土的青铜器融合了中原地区东周文化和北方地区土著文化等多种青铜文化特色,是学界研究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证。
然而,如此重要的物证却因墓地封石塌方和严重腐蚀,导致破碎、变形甚至是缺失,几乎可以说是面目全非,毫无价值,其中损坏最严重的青铜环耳盘,最厚的部位不超过1毫米,最薄的地方只有0.41毫米,一些部位已经完全锈蚀,余下的部位也已十分酥脆,混在泥土中难以分辨。
“我从事文物修复工作近20年,很少见到被腐蚀得像这件青铜环耳盘那么严重的。”肖俊涛说。他告诉记者,文物保护修复分为现场初步保护和实验室科技保护修复两个环节,青铜环耳盘因为腐蚀严重,在发掘现场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清理和保护,他们只好将之连带四周的泥土整体套箱提取到实验室。
拍X光片、用手术刀
清理附着物的过程如同一台复杂手术
“青铜器物的修复是金属器物修复中较难的一种,但也是辽宁省考古所文物保护部最拿手的修复门类。”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吴炎亮这样告诉记者。
在省考古所文物保护部,80后小伙柏艺萌虽然年纪相对较小,但功底扎实,他和部门里的另一位师傅许正雄负责青铜环耳盘的修复工作。
柏艺萌说:“我刚看到环耳盘时,就已经感觉到修复这件青铜器比较难,到了实际操作环节,更是感到棘手。”
尽管工作人员保留了青铜环耳盘周围的原生态,将之和周围的泥土一并带了回来,但是进入实验室后,柏艺萌和同事却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当时,我们用肉眼只能看到泥土上面有一层绿色的铜锈,并不知道这是哪种器物,也不知道内部情况究竟怎么样,所以我们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首先给它拍X光片,查看内部结构。”柏艺萌说。
在拍出的X光片中,他们发现这件环耳盘断裂、穿孔、缺失、矿化,严重腐蚀,这给接下来的清理工作增添了难度。文物表面的清理要求极为严格,不能直接放在水中清洗,更不能滥用化学试剂。柏艺萌他们要在不伤害青铜器本体的前提下,有选择地清除表面的腐蚀产物及表面硬结物、瘤状物、泥土等附着物。然而,青铜环耳盘因为年代久远、受侵蚀严重,本体十分脆弱,甚至还不如外面包裹的泥土坚硬,要做到不损伤文物本体十分困难。
经过仔细斟酌之后,柏艺萌他们自制了竹刀、木刀以及雕刻刀,一点点地将青铜环耳盘外面的泥土剥离掉。在一些部位的清理中,他们甚至还用上了手术刀,在显微镜下轻轻挑去青铜器上的附着物。个别地方就连刀头非常小的手术刀也用不得,只能用棉签一点点地擦拭。
清理到最后,他们得到了一堆碎片,数数有100多块,其中最小的不及手指甲大。
吴炎亮曾对记者说,修复一件青铜器如同医生进行一台复杂的大型手术。记者在听完柏艺萌的讲述后,体会到这台“手术”之大,大到需要工作人员经年累月的坚持,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小心和足够的信心。
核心
提示
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荣获首届考古资产保护金尊奖。全国仅有4个项目入选。
青铜器修复原本就是金属器类文物修复中最难的一种,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因为墓地封石塌方等原因,已经面目全非,有的文物如青铜环耳盘不仅腐蚀严重,更是碎成了100多块,混在泥土中难以分辨。
要修复这些残缺不全的文物,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仅需要化腐朽为神奇的高超技术,更需要经年累月的坚持。
好几天也拼不上一块
耗时一个月终于拼出了青铜环耳盘
在一般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是不可能修复的。
“其实,在看到这些碎片时,我们也感到无从下手,甚至绝望,这种破碎程度已经超过了我们的想象。”肖俊涛说,“但是我们深知每件文物都携带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放弃一件器物等同于丢掉一段历史,我们最终决定全力以赴将它修复好。”
为了更加透彻地了解这件青铜环耳盘,省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将碎片放在扫描镜、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本体合金、历史信息、腐蚀产物,并用X射线衍射对腐蚀产物进行分析,看
其是否为有害锈。一旦存在有害锈,则需要将其立即清除,否则将给文物本体更大的伤害。
检测结果可想而知,深埋于地下2000多年的器物,不可避免地存在有害锈,其中的氯离子尤其多。
为谨慎起见,他们对有明显病害和特征明显部位的碎片进行了局部拍摄,并绘制了文物病害图。接下来才开始着手将有害锈转变成无害锈或直接将其去掉,并且采用便携式能谱仪、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无氯存在为止,然后再对这些碎片进行脱盐等处理。
做完上述工序后,便是将碎片进行拼对、焊接,使其恢复原本形态。
“这一环节看上去有点像小孩玩的拼图,貌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困难最大,可以说是整个修复过程中最难攻克的一关。”肖俊涛说,由于器物变形严重,大多数碎片的边缘特征不是很明显,有时候好几天也拼不上一块。
柏艺萌等人和这些小碎片较上了劲儿,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青铜环耳盘的拼对。
如果说拼对只是考验人的耐心,焊接则完全依靠传统技艺。在焊接过程中,要对青铜环耳盘的局部进行整形,但这件文物器壁很薄,本体强度不高,操作不当极容易造成损坏。
今年61岁的许正雄经验丰富,他根据青铜环耳盘的特征,拟定了从小到大的操作顺序,并在断面做了一层干预层,以保证文物修复的可逆性。
此后,又经过缓蚀、矫形、补全、封护、做旧等一系列工序,青铜环耳盘才算正式修复。
修复完毕后,许正雄和柏艺萌将封护后的青铜环耳盘放入实验箱,如果发生新的腐蚀现象还要进行补充处理。
此次和青铜环耳盘同一批进行保护修复的青铜器共有21件,6位修复人员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修复完毕。“在保证修复质量的前提下,这种速度已经很快了。”肖俊涛说,这批青铜器仅是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物中的一小部分,除此外,他们还要对其他类文物进行修复。
也正因如此,柏艺萌和他的同事们完成青铜环耳盘的修复后,又投入了下一件文物的修复,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享受、品味修复一件文物所带来的成就感。
青铜环耳盘
修复工序
①碎片剥离
因墓地封石塌方和严重腐蚀,青铜环耳盘破碎、变形严重,大小碎片有100多片,最小的还没有指甲大,更棘手的是,碎片最厚的部分不超过1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