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美丽,旖旎而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支流淌出旖旎文字的笔,是属于德富芦花的。

看看下面几行文字,让我们一探德富芦花文字之美,体验一种独特的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古寺,梅树三两株。有月,景色愈佳。此时,夕阳落于函岭,一鸦掠空,群山苍苍,暮色溟溟。寺内无人。唯有梅花两三株,状如飞雪,立于黄昏之中。徘徊良久,仰望天空,古钟楼上,夕月一弯,淡若清梦。

春星如影,迷蒙地点缀着夜空。微茫的月色,映在花上。茂密的树枝,遮掩住月光,一片灰茫。独有疏朗一枝,伸向月亮。闪现着白光,那风情难以言表。薄光淡影,铺洒在落花点点的庭院,在大地行走宛如行于天上。

绿叶扶疏,片片树叶搪着日影。绿玉、碧玉在头上织成翠盖。自己的脸孔也变得碧青了,倘若假寐片刻,那梦也许是绿的。

……

太多这样的例子。上面几个,如碧潭之中几片微波,将德富芦花笔下清澈的白描画卷投影一点在我们心里。

将这样的白描画卷,近百幅集结起来,就组成了一本薄而淡雅的小书——《自然与人生》。

整部书除了极个别篇目,绝大部分篇什精短。篇篇笔墨灵秀,音韵和谐。与其说是散文,不如说那是没有分行的诗歌。如若试着将这些新巧的句子分行,会发现,它们不仅拥有诗歌的内蕴,连诗歌的质感也兼具无缺。无怪乎百年以来,《自然与人生》被尊为日本近代散文随笔文学典范之一。

正如德富芦花自己所说那样,书名虽谓“自然与人生”,但并不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证大地和人类的关系,只不过将几页关于自然界以及人生的写生文字公布罢了,都是耳闻目睹之后心中所感,随手直录下来。

这里当然有德富芦花自谦之辞,但是,正因为是“写生文字”、“随手直录”,所以他笔下的自然,并无特别宏大之物,无非昆虫、落花、淡月、疏影、晨霜、杂木、炊烟……

他以一颗温柔而慈悲的心,用他清澈的眼神,与手中那支精准地描摹美丽的笔,让一百多年以来的读者,沿着他的文字,走进一幅幅悠远宁静的山水画里。

德富芦花喜欢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喜欢华兹华斯说的:我学会了如何看待自然,我经常听到那平静而悲伤的人生的音乐,它并不激越,也不豪放,但却具有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

德富芦花深深感受到了自然那种“纯化和征服灵魂的浩大力量”,所以他用自己清淡而纯真的笔触,让全世界的阅读者由他的文字里触摸到一种东方自然的美。

德富芦花的文字意境,颇似中国的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字潜于画,画隐于字。

然而,德富芦花并不像王维那样在受到现实打击后逐渐消沉。他的一生,虽然也屡受波折,但他在将自然之语译成人类之语的陶然过程中,从未忘却社会与人生真实的一面,他以清醒的头脑和犀利的目光,洞察现实的缺憾和悲哀。

《自然与人生》里“写生帖”一辑,他以悲悯的笔触写下了江湖艺人的萧凉、失母孩子的哀伤、失夫孤儿寡母的凄然……这种感受,是一个完全避入桃源之境的人所体会不到的。

除此之外,德富芦花的小说,几乎每部都以剖析与鞭笞社会的阴暗面为己任。虽然他崇仰托尔斯泰“晴耕雨读”的生活并用行动去实践,但他没有停止过以冷澈的目光洞察现实的流弊。在日本“大逆事件”中,24名日本社会主义者被以“无政府主义”的罪名判处死刑,德富芦花义愤填膺,两次上书天皇并写下了著名的《谋叛论》。他何尝不知,这种举动可能会招致杀身之祸,但他仍然用生命捍卫正义。

本名德富健次郎的他,将自己的笔名取为“芦花”。虽然芦花清清淡淡,似乎难媲诸多千娇百媚之花,就连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清少纳言都说“芦花没什么看头”。可是,德富芦花“独

爱这没有什么看头的芦花”,因为芦花的卑微与渺小,正如被上层统治者所蔑视的底层劳动人民一样。他甘做一株芦花融入茫茫如雪的芦花丛中。

他在《自然与人生》的《芦花》一文中说:忽听远处响起了枪声,不一会儿,鹬鸟、百劳等鸟类失魂落魄地鸣叫着,倏忽飞入芦花丛中。然后一片沉寂,惟有无边无际的芦花在风中萧萧而鸣。

危难时刻,平素所谓的“高尚人等”噤若寒蝉,却只有“卑微”的无数底层劳动人民在萧萧而鸣,这就是劳动大众的力量。

德富芦花甘为他们之中卑微一员,在乡村落脚,自建住宅,亲手辛劳耕种,耕种余暇欣赏与谛听日落、月升、寒星、芦花、泉鸣……再化为笔下流淌而出旖旎的美。

德富芦花用手中的一管笔为自然画像,那份对自然的专注与深情,让所有由他的文字走入他心灵的人们感悟到,其实我们可以将一直紧盯功利的视线稍稍移开,去看看周围的自然,会感到,那里有许多被我们忽略了的亲切和美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