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理论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产权:
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2、共有产权:是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资产负债表左方的资产,即:共有产权=个
别产权之和。
3、个别产权:是指债权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权利,就是资产负债表右方相
关权利人的权利;
4、会计假设:
亦称会计的前提,是指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中,根据以往的会计的实践和理论,对会计领域中尚未肯定的事项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假说或设想。
5、会计对象:
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6、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
7、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8、权责发生制:
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的一项原则。内容:凡是当期己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9、会计环境:
影响会计系统的外部因素。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
10、会计要素:
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按其性质非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11、受托责任论:
受托方管理委托方交付的资源并向其报告所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同时受托方要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12、决策有用论:
会计报告应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供评估未来的信息、提供资源变动的信息.
13、会计信息:
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系统中经过加工处理后产生的、提供相关管理和决策所需要的经济信息)
14、会计原则导向:
原则导向就是定下一些很灵活的规则,落实到具体业务上,只要会计人员不违反这些原则就好了,是宏观性,指导性,比较简略的。
15、会计准则:
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二、简答
经济业务与产权变化类型?
会计要素的产权含义
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即:资产是产权的载体,是一种法人财产权。负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即:负债是债权人权益,债权人拥有债权求偿权。所有者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即: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资本一种求偿权。收入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润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会计主体面临的产权关系
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
3、明确会计主体,事实上等于界定了一个企业法人资产的权益范围。会计主体一方面明确了某一主体(如一家企业)所能控制或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它所作出的承诺与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又要求必须将该主体的法人资产财务收支与其他主体的法人资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将该主体的法人资产和财务收支与该主体的所有者个人的资产和财务收支区分清楚。显而易见,如果没有会计主体这一概念,市场环境中每一家企业的法人资产就无法界定;企业法人所应承担的义务,如还本付息、确保资本保值增值等,就无法落实;对企业资产的各种要求权和主张权-权益,也就无法在清晰界定的前提下加以俣理的保护;企业本身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也就无法得到恰当的衡量。
会计环境与会计对象的关系
1、会计环境影响会计系统的外部因素。它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会计环境会影响会计信息的需求,影响会计程序与方法,乃至影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意愿等。
2、会计对象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资金及其资金运动。
3、两者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会计基本职能的认识
会计基本职能是和会计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的总称。会计监督是对、、和其他经济组织等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察和督促的一项管理活动。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同时又是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项基本
职能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保障,没有会计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目标的认识
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会计目标是关于会计系统所应达到境地的抽象范畴,是沟通会计系统与会计环境的桥梁是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纽带,是会计理论基本结构的最高层次,是会计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或者说是会计系统所期望达到的境地。
各种会计模式下会计目标的具体差别可归结为会计环境不同所致。关于会计目标,理论界有“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之争。决策有用观依存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而受托责任观立足于直接往来形成的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西方各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受员会都认可决策有用观。比较而言,受托责任观所依存的会计环境与中国现阶段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更加吻合。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因为从时间上看,受托责任观主要不是面向未来,而是面向过去和现在。而在会计确认和计量基础的取舍方面,立足过去和现在要比立足未来更加容易,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更加贴近目标的要求。
受托责任论的简要评价
受托责任论是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委托代理关系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受托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观。即:受托方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的各项资源,定期向委托方报告所受托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向社会报告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受托责任论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在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上只确认企业实际已发生的事项;其次,在上,由于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
受托责任论缺点:历史成本模式削弱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没有体现潜在投资者的利益和要求;较少考虑资源委托者以外的信息需求。
决策有用论的简要评价
决策有用论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从会计确认方面来看,决策有用认为会认人员在会计上不仅应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还要确认那些虽然尚未发生仅对企业已有影响的经济事项,以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从会计计量方面来看,决策有用论认为会计报表应反映和经营成果的动态变化,在会计计量上主张以历史成本为主,并鼓励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多种的并行;在会计报表方面,决策有用论认为会计报表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性,因此,在会计报表上强调对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一视同仁,不存在对某种会计报表的特殊偏好。
决策有用论缺点多种计量模式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未来不确定信息进入会计报告,提供会计造假机会;提供信息基础不明确,可能会损害某关系人利益。 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有哪些?
1、可靠性(客观性):指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