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理群谈鲁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理群谈鲁迅:

“我对中国人的内情看得太清楚”

往深处看,仔细看

鲁迅说过,我看事情太仔细,我对中国人的内情看得太清楚。

一个太仔细,一个太清楚,这大概就是鲁迅看事情不同寻常之处。他要关注的,也是杂文里要揭示的,是人的最隐蔽的心理状态,而且是人自己都未必自觉,即无意识的隐蔽心理。他有一种特殊的眼光,在一般人看来没有什么问题的地方,一眼看出内情,揭示出问题,让大家大吃一惊。

这就是发给大家的一篇千古奇文《论“他妈的!”》。“他妈的”堪称中国国骂,每个中国人都会骂,即使不在公共场合骂,私下也会暗骂。文章里就讲到一个农村趣闻:父子一同吃午饭,儿子指着一碗菜说:“这不坏,妈的你尝尝看!”父亲说:“我不要吃。妈的你吃去罢!”这里“妈的”就变成“亲爱的”的意思了。

问题是,中国人全这样骂,却从来没有人去认真想想,这样的“国骂”背后,意味着什么,隐藏着什么,更不用说写成文章。在人们心目中,“他妈的”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人们忽略之处,正是鲁迅深究之处;人们避之不及,鲁迅却偏要大说特说,要“论”。“论”什么呢?一论国骂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国民心理;二论造成这种国民心理的社会原因。于是,鲁迅就做了国骂“始于何代”的考证。这样的考证,也是非鲁迅莫为的,现在的学者是不屑于做,也想不到要做的。但鲁迅做了,而且得出了很有意思的结论。

他发现,“国骂”从古就有,但“他妈的”作为国骂,却始于晋代。因为晋代是讲门第、讲出身的。人的地位、价值不取决于你的主观努力和才能,而取决于你的出身。出身大家族就可以当大官,这就是“倚仗祖宗,吃祖宗饭”,这样的遗风于今犹存:过去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是“有个好爸爸,走遍天下都不怕”。仗势欺人,就是仗着父母、祖宗的势力欺负人。当一个人他出身寒门,受到仗势欺人的人的欺负时,他心中充满了怨气,想反抗,又不敢反抗,怎么办?就走一条“曲线反抗”的道路:你不是靠着父母吃祖宗饭吗?那我就骂“他妈的”,好像这一骂就出气了,心理就平衡了:这是典型的阿Q心理。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反抗,但却是靠骂脏话来泄愤,骂一个“他妈的”就心满意足了,就忘记一切屈辱,还是眼睛一闭,天下太平了。鲁迅说,这是卑劣的反抗。

你们看,鲁迅对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国骂”看得多细,多深,他看出了内情:一个是中国无所不在的等级制度,一个就是中国人一切倚仗祖宗、不思反抗、自欺欺人的国民性。而且鲁迅说:“中国人至今还有无数‘等’,还是依赖门第,还是倚仗祖宗。倘不改造,即永远有无声的或有声的‘国骂’。”不知道同学们对鲁迅这样鞭辟入里的分析,有什

么感觉?至少以后再说“他妈的”,就会考虑考虑,有所反省和警戒吧?鲁迅这双“看夜的眼睛”实在太厉害了,他把我们社会制度的毛病,国民心理的弱点,都看透了。

再看一篇《晨凉满记》,这是分析张献忠杀人心理的。大家知道,中国农民起义领袖中,最喜欢杀人的就是张献忠。他到处杀人,见人就杀,不需要任何理由。鲁迅说,他就像为艺术而艺术一样,为杀人而杀人。

很多人都把张献忠杀人归结为他性格的凶残;鲁迅却不满足于这样的肤浅之论,而要深究其内在的心理动因。于是他发现,张献忠刚开始和李自成争天下的时候,并不随意杀人:有一天他当了皇帝,人都杀光了怎么办?只有到了竞争失败,不可能当皇帝的时候,他怀有一种失败的报复心理,就开始乱杀人:反正将来天下不是我的,人都杀光了才好。——鲁迅就这样揭示了一种普遍的隐蔽的社会心理: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处在没落的地位的时候,它会有一种疯狂的报复心理。鲁迅说有些书香门第,当家族败落的时候,他会将原来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字画在一怒之下全都烧毁:这就是一种失败者的心理。

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认识一些社会现象:当你看到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在疯狂报复和破坏的时候,你就要想到,他们看起来很强势,内心却是虚弱的,实际上已经败落了。

但这些隐蔽的心理,都是人们(特别是当事人)不去想、不敢想,更不说出来,不愿说、不便说、不敢说的。鲁迅却一语道破,就让人很尴尬,很不舒服,于是说鲁迅“毒”,有一双“毒眼”——实际就是“看夜的眼睛”,更有一支“毒笔”——不过是写出了被着意隐蔽的黑暗的真相与内情。

钱理群CFP 图

正面文章反面看

鲁迅说:“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这一疑心,就有了一个了不得的发现。在《推背图》这篇杂文里,他提出了一个中国人“想”“说”“做”分裂的问题:“有明说要做,其实不做的;有明说不做,其实要做的;有明说做这样,其实做那样的;有其实自己要这么做,倒说别人要这么做的;有一声不响,而其实倒做了的。然而也有说这样,竟这样的。难就在这地方。”

为什么会这样?由此而引发了对中国国民性的反思。鲁迅说,中国是一个会做戏的民族,所谓“剧场小天地,天地大剧场”。为什么要做戏?就因为中国人没有真正的信仰,有迷信,有狂信,但就没有坚信。中国人很少“信而从”,更多的是“怕而利用”。“利用”就是“演戏”。所以中国人是“做戏的虚无党”。

“做戏的虚无党”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这就影响到中国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鲁迅又有了一个概括:中国是一个“文字游戏国”。全世界没有一种语言像中国汉语这样具有灵活性,富有弹性。同样一件事情换一个说法就是另一个样子。比如说全世界都有失业的现象,但是中国不叫“失业”,叫“待业”,仿佛一叫“待业”就有希望“就业”了,内心的不满、焦虑就自然减缓了,这就有了“心理慰藉”的功能。

这样的弹性语言,就最容易造成“说什么”与“想什么”“做什么”分离。也就是说,中国的语言是独立于人的思想和实际生活之外的。一般来说,语言是思想的反映,但在中国语言不受思想制约;一般来说,语言要变成行动,影响于实际生活,但在中国语言可以和实际生活不发生任何关系。说中国是“文字游戏国”,就是因为在中国,语言不是用来表达思想,也不准备实行,完全是为了游戏,说说、玩玩而已,这就是“话一句耳”。

鲁迅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看到某个人,头头是道,冠冕堂皇地大说一气,你如果真的相信他所说的一切,你就是一头“笨牛”。如果你不但相信,还要按着他说的去做,那你就不知道是什么了。最可怕的是,大家都知道是胡说八道,谁都不相信,其实说话的人自己也未必相信。但是大家(说话的人,听话的人)都做出一副相信的样子。这就是说,明知语言的虚伪性,还要维护这种虚伪性。因为已经形成了游戏规则。

如果有一个人把话说穿,指出说的一切都是假的,那他就是安徒生童话里的那个孩子,就会群起而攻之,轻则说你幼稚、不懂事、扫兴,重则视你为公敌,把你灭了。因为你破坏了游戏规则,大家玩不下去了,就不能容你。

面对这样的文字游戏国里的做戏虚无党,我们怎么办?

鲁迅教给我们的办法,是“正面文章反面看”。他说,这是中国所谓的“推背图”的思维方式:从反面来推测未来或现在的事情。

用这样的方法,去看报纸上的文章,有时会有毛骨悚然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