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宣纸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卢一葵
摘要:宣纸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有了很大的差别,两种工艺所制作的纸质也有很大差异,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是宣纸制造业的紧迫课题,也是民族文化瑰宝得以生存的基础。
本文对宣纸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从实践的角度阐述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宣纸传统工艺现代工艺传承创新发展
1 概述
宣纸的传统工艺是指完全凭手工操作、不掺杂化工原料来制作宣纸的工艺,造纸原料是檀皮与稻草,辅助材料是杨桃藤,通过石灰浸泡、呕制、洗涤、晾晒等自然氧化法获取纸浆,制作过程基本为物理变化过程,历史段落在汉至民国初年。
在这个历史段落内,宣纸的传统工艺也分三个阶段,汉末至明初为宣纸制作工艺的发明阶段,在此阶段内,曹大三及其子孙选中檀皮为原料、杨桃藤为辅料造纸,并逐步研究出其制作的工艺方法,使中国的文化用纸触须了优良品种。
明初至清朝末,是宣纸制作工艺的发展和成熟阶段,在此时段内,由于檀皮原料的紧缺,通过优化筛选,增加了沙田稻草的材料,使宣纸的类别从特净皮扩展到特净皮、净皮和棉料三大类,品种上升到50 多个花色、规格。
宣纸的现代工艺是在传统工艺采用烧碱后的基础上增加了高温蒸煮、氯碱漂白、机械加工等过程,大大地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
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但原料受到化学腐蚀的作用更大,使宣纸的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纸的纯白度虽然大大提高,可纸中的纤维长度变短、宽度变窄,帚化、起毛现象降低,水分减少,质地的柔韧性变差,耐老化能力下降,使纸的寿命大大缩减。
2 宣纸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的比较
很明显,宣纸的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比,除所采用的原料相同外,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即传统工艺以手工制作为主、不掺杂化工原料和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而现代工艺是增加机械制作、掺入化工原料,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其主要区别列入下表:
3 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宣纸的比较
从日本东大研究所试验结果得知,传统工艺宣纸的寿命可逾千年,而现代工艺宣纸的寿命却大为缩减,寿命老化试验有的宣纸已经不超过600年,最可惜的是有的宣纸作品在30年后就出现皴裂、霉变、破损,虽然在吸附性、润墨性、变形性、防蛀性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在白度、防蛀性上还有所提高,但现代宣纸的品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宣纸千年寿纸的优良特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其主要特性区别见下表:
4 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末,宣纸的生产逐步由小作坊走向工业化,对制作工艺进行了部分改良,增加了氯碱漂白、机刀打浆、机械搅拌、泵流过滤、管道输送、浆液化验、试验检测等方法,生产效率有较大的提升;70年代后,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宣纸的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量,迫使宣纸企业努力在提高生产率上下功夫,尤其对燎皮和燎草制作周期的缩短提出了改进的迫切要求。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宣纸骨干企业又进行了工艺革新试验,采用了烧碱加压蒸煮和氯碱漂白的氧碱法制浆工艺,将原来需耗时12~18个月的制浆周期缩短为10-12天,使宣纸生产的效率和效益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宣纸传统工艺已束之高阁。
进入80年代后,宣纸产地的个体企业纷纷建
立,普遍采用氧碱法制浆工艺,以维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经过近40年的演变,传统工艺制纸已不复存在,真是盛世万物复兴,一宝湮灭,令人唏嘘。
在跨入21世纪之际,面对诸多书画家一纸难求的窘境,作为宣纸故乡的人,不仅汗颜,也寝食难安;本人立志挖掘、抢救濒临失传的国之瑰宝,投入巨资和全部精力,走访年近古稀的老艺人,反复研究,历尽艰辛,经过无数次试验,耗时四五年时间,终于把传统工艺宣纸研制成功。
2004年5月,当我厂把首批生产的千年古宣宣纸送往北京,一经文物专家和书画名家试笔后,便得到了他们极高的评价。
特别是启功先生试纸后激动地说:“能恢复此纸的生产是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界功德无量的一件大事”。
古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特地为该厂题写“千年古宣宣纸厂”厂名。
至此,千年古宣便接续了传统工艺宣纸的精髓,让这一中华瑰宝得以传承。
为了确保千年古宣的品质只升不降、古法技艺无缺无损,我们在传统工艺生产的基础上,悉心摸索,大胆试验、严格把关、科学检验,进行了有益的创新。
其一是改进碓臼的效能。
清代诗人赵廷挥曾有诗赞宣纸制作过程:“山里人家底事忙,纷纷运石垒新墙;沿溪纸碓无停息,一片舂声撼夕阳!”还有清代进士储在文《罗纹纸赋》中的“……匣地杵声,响彻宣槽之里”,这里所提的纸碓、舂声和杵声就是指用碓臼来加工宣纸原料过程的描写。
过去的纸碓是用人力或水的推力进行的,而且碓与臼的接触形式也过去与用来舂米的碓臼相仿,费时费力、效率低下。
经过改进,我们采用了电力带动,提高了舂击的频率和速度;提
高了舂击时的接触面积和效果,这样,既保持了皮料在齿臼上被锤打时的受力均匀一致,齿切而不断、能充分疏松、柔软韧皮纤维中的木质和木栓部分,又可将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由于这一改进的新颖和科学性,我们将此创新同时申报了发明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200410041860.6、ZL200420079180.9)。
其二是在纸浆入槽前增加了一道沙砾过滤程序。
设计制作了滤砂器,利用重力、沉浮原理,使纸浆在通过安装在管道上的滤砂器时,在一定压力的作用下,其中的砂、泥类杂物就会自沉下来,通过滤砂器的长嘴尖逼出分离,而纸浆则从过滤器的上部流出经过跳筛流入淀浆池。
通过这一道工序,纸浆中的泥砂和杂物被最大限度地清除,确保了纸的纯净度和品质。
其三是对成纸进行了独特的标识。
我们对捞纸所用的关键工具——纸帘进行了专门制作,在纸帘的中部嵌织进“千年古宣”的字样,在捞纸过程中,沉积在纸帘上的纸浆就被字样定型,揭下来后炕干,纸纹中就暗隐了“千年古宣”的字样,既增添了千年古宣的艺术效果,又便于消费者辨认和收藏。
其四是采用现代技术对制作过程和成品进行检验把关。
为了保证千年古宣在制作过程中不失真、不走样,我们对其中的几个关键工序设置了检测控制点。
用显微镜、化验器皿、温、湿度计及分析用试剂、试纸对原料、纸浆和成纸的取样进行检测分析,利用积累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调整、控制,确保制作过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千年古宣的优良品质。
以上的创新和改进都是在确保毫不影响古法制作工艺的原则下进行的,对千年古宣的质量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只会在改进生产条件、提高工效和纸的品质上有好处。
经专家验证,这样的创新与改进完全符合古法生产的要求,是十分科学、有效的。
但我们做到这一步还远远不够,因为传统工艺制纸的生产效率低下,千年古宣的年生产量只有目前的8000刀,这对宣纸市场对传统工艺宣纸的需求量来说犹如杯水车薪,虽然我们永远也无法满足宣纸市场的需求,但是作为担当传承民族文化瑰宝重任的企业,还是需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努力发展传统工艺制纸的事业,把这一宝贵的民间技艺继续广大、传扬下去。
目前需要做的主要事项有:
1) 获取政府支持,扩大生产规模。
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建厂房,增加设备、设施和人员,扩大生产能力,逐步将传统工艺宣纸的年产量扩大到10万刀,以基本满足高端宣纸市场如精品画作、典籍装裱、古籍修复、经文抄录等方面的需求;
2) 建立宣传基地,扩大文化影响。
仅仅靠一家企业来传承和维护这一宝贵的传统工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宣传这一宝贵技艺的特色,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这份承载民族文化精粹内涵的事业,扩大其文化影响力,培育深厚的生长土壤;
3) 研究纸质机理,提升名纸品质。
要建立传统工艺宣纸研究机构,开展对古法宣纸纸质机理的研究,掌握充分的数据,弄清古法宣纸优良品质的奥秘,更好地完善工艺过程,延伸优良指标,抑制不利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开展优化和提升宣纸品质的研究攻关活动,精益求精,
把宣纸制作技术不断向更高端推进;
4) 制定技术标准,便于推广生产。
标准是产品生产和生存的基础,有了标准,产品才能进入批量化生产,不仅能保持产品的特性不走样,保证产品的质量不下降,也能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按传统工艺制作宣纸的行列中来,这一才能达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境界。
我深知,要想达成这一崇高目标,仅靠一人一企之力是无法实现的,但我也深信,有国家和文化管理部门的支持,只要有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一时也中来,传统工艺宣纸制作技术一定会发扬光大!
结束语:
传统工艺宣纸才是宣纸中的珍品,真正称得上民族文化瑰宝。
民逢盛世,应全力呵护和传承,并利用现代技术对这一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和发展,让更多的人认识并参与到这一事业中来,使宣纸传统工艺技术得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曹天生,《中国宣纸史》,2005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②《中国宣纸艺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选编》,1995年,泾县政府办编印;
③《中国宣纸》杂志1——12期,中国宣纸协会;
④吴世新,《中国宣纸史话》,2009年,中华国际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