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厥护理常规
儿童神经内科《惊厥》护理常规
![儿童神经内科《惊厥》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acdf9e55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0.png)
惊厥护理【护理常规】(一)病情观案1.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囟门及四肢肌张力,注意有无头痛、呕吐等症状。
2.观察惊厥发作时的表现、部位、持续时间、发作次数,有无呼吸暂停、面色及意识改变等。
3.注意惊厥先兆及有无诱因。
(二)一般护理1.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强声、强光、震动等刺激,治疗护理集中进行。
高热惊厥者特别注意调节室温,可采用空调等方式降低室温。
3.惊厥发作时,应让患儿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婴儿颈部或肩下垫小毛巾使颈部处于伸展位,以畅通气道。
发作时不能喂水、进食,以免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
4.保持皮肤、口腔清洁,不能自动变更体位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肺炎、肺不张的发生。
(三)专科护理1.积极止惊。
掐人中穴,遵医嘱使用止惊药。
解除引起惊厥的原因和诱因,高热者应及时松解衣裤以利散热并采用物理降温。
伴颅内高压者,遵医嘱给予脱水、利尿药。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以防窒息。
一旦发生窒息,立即畅通气道,吸痰,必要时行人工呼吸。
3.遵医嘱给氧,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给氧方式和浓度。
4.惊厥发作时应专人守护,松解衣领裤带,适当约束四肢,但不可强行按压肢体,以免骨折。
(四)健康教育1.向家长介绍惊厥发生时的家庭紧急处理方法。
2.惊厥发作时,就近求治,切忌自行长距离跑去大医院,可电话求助120或当地附近医院。
3.指导家长观察患儿惊厥发生的征兆,以便及早发现和预防惊厥的发生,指导家长尽可能避免惊厥的各种诱发因素。
惊厥 (抽搐)护理常规
![惊厥 (抽搐)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7ac5deb7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0.png)
惊厥(抽搐)护理常规
一、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有无发作史及诱发惊厥的相关脑部或全身性疾病。
2.评估患者惊厥类型、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3.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4.观察有无黄疸、皮疹、脱水等。
5.评估惊厥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高血压、瞳孔扩大、舌咬伤、尿失禁和剧烈头痛等。
6.了解患者头颅影像、电解质、脑电图检查结果。
二、护理措施
1,惊厥发作时应就地抢救,立即平卧,及时松开衣领,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吸入,用拇指按压人中穴或针刺人中穴,并立即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工作。
2.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或分泌物,惊厥时使用开口器或牙垫保护,以防舌咬伤,有义齿者取下。
3.遵医嘱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观察并记录用药效果。
4.抽搐严重及发维者,给予氧气吸入,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急救准备。
5.病室环境应安静,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
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动作轻柔、敏捷,以免诱发惊厥。
6.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惊厥次数,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时间及间隔
时间,注意有无多汗、发热、呕吐、腹泻、黄疸、皮疹等伴随症状,协助寻找惊厥病因。
7.注意安全,加床挡防止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
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
8.根据病因不同进行相关护理。
高热引起的惊厥给予降温、止痉处理;颅压高的患者注意观察瞳孔、呼吸情况,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治疗,预防脑疝的发生;低钙者注意喉痉挛,并准备好静脉注射用的钙剂。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5eac3e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8.png)
1 .疾病概述是由大脑皮层运动神经细胞突然大量异常放电致使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然发生不自主的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是儿科常见急症。
突然意识丧失,全身性或局限性,强制性、阵挛性抽搐,可伴随有双眼上翻、凝视或斜视,发作时间可出数秒钟至数分钟,严重者反复多次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痉止后多入睡。
新生儿可表现为轻微的局部性抽搐,如双眼凝视、斜视或上翻、眼脸颤动、面肌抽搐、呼吸不规则等,由于幅度轻微,易被忽视。
2 .一般护理2.1 患儿平放于床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防止抽搐呕吐时引起返流误吸。
2.2 保持安静,治疗操作尽量集中,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2.3控制体温,遵医嘱予药物降温及物理降温等。
2. 4监测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 5安全护理:安好床档,防止坠床。
4. 6心理护理:做好患儿家属心理护理。
3.专科护理3.1 防止舌咬伤:用开口器、压舌板或口咽通气管至于上下臼齿间。
3. 2有发绢者给予吸氧,有室息者给予人工呼吸,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
5. 3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予抗惊厥药物。
3.4观察要点3.4.1 惊厥发作情况:抽搐持续的时间、频率及部位,有无其他伴随症状。
3.4.2 观察病情变化:T、P、R、BP、瞳孔、神志的变化。
3.4.3 观察体温变化,如有发热,及时做好物理降温及药物降温,如体温正常,应注意保暖。
3.4.4观察止惊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 .4.5预见性观察:若惊厥持续时间长、频繁发作,应警惕有无脑水肿、颅内高压的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
4 .健康教育4.1 抗惊厥、抗癫痫药物用量不可随意调整,控制效果不佳应及时就诊。
4. 2热性惊厥史患儿,发热时可首选药物降温,积极退热处理。
4.3惊厥发作时注意侧卧位,避免口腔分泌物误吸导致窒息,可按压人中穴。
用纱布包裹压舌板至于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咬伤。
5.参考文件5. 1《护理常规》李婉玲.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
发生惊厥护理措施
![发生惊厥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4d2b58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f2.png)
发生惊厥护理措施引言惊厥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抽搐和意识状态改变。
惊厥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脑部感染、脑外伤、癫痫等。
在护理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控制和减轻惊厥症状的发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护理措施,以帮助护士更好地处理发生惊厥时的护理工作。
护理措施1. 快速评估患者情况在患者发生惊厥时,护士需要迅速评估患者的情况,包括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以及抽搐的特征。
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改变和呼吸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后续的处理和护理非常重要。
2. 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护理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安全是首要任务。
护士应该将患者放在稳固的床上,并清除附近的物品,以防止意外伤害。
如果可能,可以采取侧卧位,以减轻误吸的风险。
3. 给予紧急药物治疗对于患者发生惊厥的急性期,护士需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紧急药物治疗。
常用的应急治疗药物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盐等。
在给药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并记录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
4. 观察和记录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观察的内容包括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紧张程度以及恢复的过程。
同时,还要关注患者的呼吸、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意识状态的改变。
5. 给予心理支持发生惊厥对患者来说可能是一种非常恐怖和困惑的经历。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支持,让患者感到安全和放心。
护士可以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必要的解释和信息。
6. 教育患者及家属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可以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惊厥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护士可以向他们介绍有关惊厥的常识,并提供一些预防和管理惊厥的建议,如定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压力等。
7. 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在护理过程中,如果患者的惊厥症状无法控制或频繁发作,护士应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849b6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e.png)
新生儿惊厥个案护理措施引言。
新生儿惊厥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8天内发生的一种癫痫样抽搐,通常是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其他疾病引起的。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惊厥的护理措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情况。
一、观察和监测。
1. 观察抽搐的特点,新生儿惊厥通常表现为肢体抽搐、面部抽搐、眼球上翻等,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抽搐的特点,以便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监测呼吸和心率,新生儿惊厥可能会导致呼吸和心率异常,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监测新生儿的呼吸和心率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二、保持环境安静。
1. 避免刺激,新生儿惊厥时应避免刺激,如声音、光线等,以免加重抽搐。
2. 维持室内安静,护理人员应保持室内安静,避免嘈杂声音和过多人员进出,以减少新生儿的刺激。
三、保持通畅呼吸道。
1. 保持头部侧向,新生儿惊厥时,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的头部侧向,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2. 清除口腔分泌物,如有口腔分泌物,应及时用吸引器清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及时就医。
1. 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一旦发现新生儿出现惊厥,家长和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以便及时就医。
2. 寻求专业治疗,新生儿惊厥需要及时接受专业治疗,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将新生儿送往医院,并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
五、家庭护理。
1. 定期复诊,新生儿出院后,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复诊,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病情和接受医生的指导。
2. 注意饮食和生活,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和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和刺激。
结语。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的护理和治疗。
家长和护理人员应及时观察和监测新生儿的情况,保持环境安静,保持通畅呼吸道,及时就医,以及在家庭护理中注意饮食和生活。
希望本文能帮助家长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处理新生儿惊厥的情况,保障新生儿的健康和安全。
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52764e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68.png)
惊厥护理常规一、概述惊厥是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是儿科较常见的急症,发生率很高,尤以婴幼儿多见,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惊厥两大类。
在感染性惊厥中,高热惊厥是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
多见于6个月~3岁小儿,6岁后罕见:患儿体质较差;惊厥多发生在病初体温骤升时。
常见于上感;惊厥呈全身性、次数少、时间短、恢复快,无异常神经症,预后好。
二、护理诊断1、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2、潜在并发症:窒息。
3、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有关。
三、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惊厥患儿取侧卧位,立即松解患儿颈部衣扣,清除口鼻咽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吸入,引起窒息。
备急救药物、气管插管和吸痰用物于床旁。
抽搐时用舌钳夹住舌头,避免舌后坠堵塞呼吸道。
根据医嘱迅速使用止惊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避免诱发抽搐、喉痉挛的各种因素。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随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应等重要的生命征以便及时发现脑水肿的早期症状。
对反复惊厥不止者及时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脱水剂,预防脑疝的发生。
注意有无休克与呼吸衰竭,以便及时协助抢救。
3、维持正常的体温(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通风2次,每次0.5h,控制室内温度在22℃~25℃、湿度55%~65%。
(2)高热时使用物理和(或)药物降温,观察记录降温效果。
物理降温选用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及冰敷降温,冰袋放置于颈旁、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3)观察降温过程中有无虚脱表现,出现虚脱时立即处理。
(4)降温后出汗较多,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及被褥,注意保暖。
做好口腔护理,每天2~3次,鼓励勤漱口,口唇干燥者涂石蜡油或唇膏保护。
(5)遵医嘱静脉补液及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抗生素的疗效及副作用。
4、营养支持鼓励患儿多饮水或饮料。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
喂奶、服药后轻拍背部,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窒息。
5、安全保护(1)专人守护,松开颈部的紧身衣物,移开周围可能造成身体伤害的物品、家具。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050de3a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e.png)
小儿惊厥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常见的急性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2个月至5岁儿童中,通常由突发的高热引发,也可能与感染、代谢障碍、神经系统异常等因素相关。
小儿惊厥可能是一种单独的发作,也可能是一连串的多次发作。
以下是小儿惊厥的护理常规。
1.安全护理:当小儿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儿童的安全。
将儿童放在平坦的地面上,移动障碍物,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避免儿童受伤。
同时避免过度干扰和刺激,保持儿童的平静。
2.观察监测:进行全面的观察监测,包括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类型、频率等信息。
同时观察儿童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
将相关的观察结果及时记录并报告给医生。
3.保持通畅呼吸道:抽搐时,要确保儿童的呼吸道通畅。
采用侧躺位,将头部稍微向一侧转动,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道。
同时松开儿童的衣领、腰带等,确保衣物不会阻碍呼吸。
4.控制发热:惊厥常与高热有关,因此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可以使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擦浴或温水浴;也可以使用退热药物,但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5.镇静和安抚:惊厥过程中,儿童可能会感到恐惧和焦虑。
护理人员应保持冷静,给予安抚和支持,采取温柔的声音和亲切的表情来安慰儿童,将环境保持安静。
6.父母教育:在儿童出现一次惊厥之后,护理人员要向父母进行相关的教育,指导他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父母应该了解如何正确计量体温、如何应对发热等情况,并在必要时使用退热药物。
7.定期随访:对于有惊厥史的儿童,应定期进行随访。
了解发作情况的变化,观察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有变化,以及是否有其他异常症状的出现。
随访时还要向父母了解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情况等,及时发现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
8.密切合作:护理人员要与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密切合作,及时沟通和交流。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与医生协商并给予必要的治疗措施。
同时,要加强对惊厥病因的研究和了解,以便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总之,护理小儿惊厥需要注意安全、观察监测、保持通畅呼吸道、控制发热、镇静和安抚、父母教育、定期随访和密切合作等方面。
儿科惊厥护理常规
![儿科惊厥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f5fff5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a.png)
儿科惊厥护理常规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以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
一.主要护理诊断
1.急性意识障碍与惊厥发作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惊厥发作、咳嗽和呕吐反射减弱、呼吸道堵塞有关。
3.有受伤的危险与抽搐、意识障碍有关。
4.体温过高与感染或惊厥持续状态有关。
二.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体温、血压、呼吸、脉搏、意识及瞳孔变化。
2.详细记录惊厥次数,发作时状态,惊厥持续时间
及间隔时间,注意有无多汗易惊、发热、呕吐、腹泻、
黄疸、皮疹等伴随症状,协助寻找惊厥病因。
三.护理措施
1.按危重症一般护理常规
2.一般护理
①.环境:保持室温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病室应安静,避免噪音、强光等刺激。
儿科惊厥及惊厥持续状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儿科惊厥及惊厥持续状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26d6b6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c.png)
儿科惊厥及惊厥持续状态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体位:惊厥发作时置患儿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用牙垫避免舌咬伤。
2.饮食,惊厥发作时禁食、水,缓解后意识清醒者给予糖水或营养丰富、易消化、高热量流食或半流食,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3.病情观察:观察患儿惊厥发生的体征,是否为突发,发作时有无意识障碍和伴随症状,特别是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
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绀、呻吟等异常表现。
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严密观察体温变化,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
详细记录惊厥发作的过程、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及处置。
4.药物治疗:遵医嘱准确应用镇静药物,如水合氯醛保留灌肠,静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注意给药速度,同时密切观察药效及患儿呼吸情况。
5.惊厥后护理:1)避免诱发惊厥的各种因素,保证患儿足够的睡眠,减少刺激,高热惊厥者严密观察体温变化。
2)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并发症。
酌情予以翻身,防止坠积性肺炎。
6.其他:反复惊厥患儿应置单间病房,温湿度适宜。
保持空气新鲜,光线不宜过强。
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减少对患儿的刺激。
【健康教育】1.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小婴儿按时添加辅食。
2.向家长讲解患儿患病的过程、转归及护理要点,以消除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并取得积极配合。
3.嘱家长加强生活护理,患儿应衣着宽松,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4.鼓励患儿多做户外活动,积极预防可能引起惊厥的常见病,如上呼吸道感染、佝偻病等。
5.教会高热惊厥患儿家长家中观察体温及简单的物理降温方法,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6.对惊厥或惊厥持续状态所致的脑损伤和功能障碍患儿指导继续康复治疗,将疾病所致的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新生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d9071a6d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7f.png)
新生儿高热惊厥的护理常规一、定义高热惊厥(hyperpyretic convulsion)是指小儿在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感染性疾病早期,体温升高至39℃左右时发生的惊厥,并排除颅内感染及其它导致惊厥的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全身或局部肌群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双眼球凝视、斜视、发直或上翻,伴意识丧失。
二、评估/观察要点1.健康史评估患儿有无发病的诱因,起病前有无受凉、淋雨或接触过上呼吸道感染者,以及患儿的体质、发热的程度、伴随症状、用药史等。
2.身体状况观察患儿症状和体征,尤其对发热患儿的体温、发热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进行详细评估。
3.心理-社会状况了解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状况及对本病的认知程度。
三、护理措施1.控制惊厥发作(1)解开衣领,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或唾液吸入气管。
痰多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给予吸氧。
频繁抽搐者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并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止惊药物。
专人守护,病床加护栏,防止跌伤等意外。
(2)观察神志情况,尤其注意惊厥缓解后神志恢复情况,观察有无呕吐、皮疹、口腔的特殊气味等。
2.维持正常体温(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7.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或枕冰袋,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将体温控制在38℃以内。
(2)退热处置后应观察有无体温骤降、大量出汗、软弱无力等现象,有虚脱表现时予以保暖、饮温开水、严重者需静脉补充液体。
用退热剂后1小时内复测体温。
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3.促进舒适(1)加强口腔护理,进食前、后用温盐水漱口。
(2)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室内温度适宜,保持病室温度18~22℃,湿度50%~60%,定时开窗通风。
(3)衣服和被子不易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过程中,如患儿出现皮疹、腹痛等应立即停止用药,报告医生。
5.用药护理使用解热剂后注意多饮水,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使用镇静剂时,注意观察止惊的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惊厥发生的护理常规
![惊厥发生的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117c118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c.png)
惊厥发生的护理常规张艳茹,解放军306医院,护理部惊厥(convulsion)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
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
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是小儿常见的急症,尤以婴幼儿多见。
6岁以下儿童期惊厥的发生率约为4%~6%,较成人高10~15倍,年龄愈小发生率愈高。
惊厥的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可危及患儿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和健康。
惊厥发病原因惊厥的原因按感染的有无可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大类;并可按病变累及的部位进一步分为颅内病变与颅外病变。
1.感染性(1)颅内感染:见于脑膜炎、脑炎、脑脓肿等,以化脓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为多。
病毒感染可致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细菌感染可致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霉菌感染可致新型隐球菌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如脑囊虫病、脑型疟疾、脑型血吸虫病、脑型肺吸虫病。
小婴儿宫内感染(TORCH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也可以出现惊厥。
(2)颅外感染:急性胃肠炎、中毒型细菌性痢疾、脓毒症、中耳炎、破伤风、百日咳、重症肺炎等急性严重感染,由于高热、急性中毒性脑病及脑部微循环障碍引起脑细胞缺血、组织水肿可导致惊厥。
在小儿大脑发育的特殊时期可因发热出现其特殊的惊厥---热性惊厥,是颅外感染中最常见的惊厥类型,是由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感染所致38℃以上发热时出现的惊厥,多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或某些传染病初期。
2.非感染性(1)颅内疾病:常见于颅脑损伤(如产伤、脑外伤)、颅脑缺氧(如新生儿窒息、溺水)、颅内出血(如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症、脑血管畸形所致)、颅内占位性疾病(如脑肿瘤、脑囊肿)、脑发育异常(如先天性脑积水)、脑性瘫痪及神经皮肤综合征。
另外还有如脑退行性病变(如脱髓鞘脑病、脑黄斑变性)和其他如各种脑病(如胆红素脑病)、脑白质变性等。
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总结
![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4ae6e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1.png)
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总结高热惊厥是指由于高热导致的一种抽搐型癫痫发作,主要发生在幼儿期。
由于高热惊厥突发并且症状严重,所以必须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以减轻病情并确保幼儿的安全。
本文将就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进行总结,以帮助了解并应对这一状况的人们。
1.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a.保持冷静:在幼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长或者其他人员首先需要保持冷静,并保持对幼儿的安全。
b.确保通风:将患者转移到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并确保通风良好,以减少幼儿体温上升的速度。
c.降低体温:使用冰垫或湿毛巾冷敷幼儿的额头、腋下和腹股沟区域,以降低体温。
切勿使用冷水擦洗,以免引起恶寒和寒战,加重惊厥。
d.解开衣物:松开患者的衣物,以帮助降低体温。
e.不用勒紧物品:不要用带子勒紧患者的肢体,避免造成幼儿伤害。
2.惊厥后的护理:a.进行观察:惊厥发作后,家长或监护人应始终保持对幼儿的观察,包括呼吸、体温、颜色等。
如果幼儿在发作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没有恢复正常,应该立即就医。
b.保持休息:让幼儿保持安静休息,并确保周围环境安静,避免任何刺激。
c.保持液体补充:高热、发作及躁动可能导致幼儿脱水,因此需要保持足够的液体摄入。
d.测量体温:定期测量幼儿的体温,并记录下来。
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热时间过长,应该就医。
e.给予药物:遵循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退热药物,但不要使用扑热息痛,以免引起其他副作用。
3.平时预防措施:a.控制体温:在幼儿出现发热前或发热初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退热,如温水擦洗、适度的降温药物等。
b.保持环境舒适:室温不宜过高,衣着应适宜,避免过于厚重。
c.预防感染: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定期洗手、做好婴儿用品的消毒工作,避免感染导致的发热暴增。
d.定期体检:定期带幼儿进行体检,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导致高热的病症。
总之,高热惊厥在幼儿期是一种常见而又严重的疾病,所以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家长或者其他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来救助幼儿。
而护理方面,需要保持幼儿的安全和舒适,及时观察幼儿的状况,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和药物治疗。
惊厥处理方法
![惊厥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f100d9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51.png)
惊厥处理方法惊厥,是指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一种急性癫痫发作,通常表现为突然昏倒、全身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状。
惊厥发作时,患者及其家人往往会感到十分恐慌,因此正确的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惊厥处理方法,以供大家参考。
1. 保持患者安全。
当患者发生惊厥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
将患者移至空旷的地方,避免碰到尖锐物体或者坚硬的物体,以免造成伤害。
如果患者正在行走,可以用身体轻轻地护住患者,避免摔倒。
2. 松开患者的衣物。
在患者发生惊厥时,要尽量松开患者的领口、腰带和衣扣,以便于患者呼吸畅通,避免因为衣物束缚而导致呼吸困难。
3. 保护患者头部。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要尽量保护患者的头部,避免头部受伤。
可以在头部下垫软物,以减轻头部受到的冲击。
4. 侧卧护理。
当患者发生抽搐时,应将患者转为侧卧位,以免患者吞咽舌头或者呕吐物而导致窒息。
同时,侧卧位也有利于患者排出口腔中的分泌物。
5. 不要强行阻止抽搐。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家人和旁人不要强行阻止患者的抽搐,也不要试图用物品咬住患者的舌头。
这样做不仅无益于患者,还可能会造成患者的口腔和牙齿受伤。
6. 观察抽搐时间。
在患者发生抽搐时,家人和旁人要尽量观察抽搐的时间,一般情况下,抽搐会在1-2分钟内自行停止。
如果患者的抽搐时间超过5分钟,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7. 安抚患者情绪。
在患者抽搐停止后,要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感到恐慌和不安。
可以轻声细语地和患者交谈,让患者感到家人的关怀和呵护。
总之,在处理惊厥时,家人和旁人要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拨打急救电话,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救治时机。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
![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4795a3c5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4.png)
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小儿惊厥是指儿童在脑部异常电活动引起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呼吸急促等。
对小儿发生惊厥的患者,护理和护理常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对小儿惊厥的护理及护理常规进行详细介绍。
1.护理目标:a)及时控制患儿的抽搐,防止进一步损害;b)确保患儿的安全;c)维持呼吸道通畅;d)保护患儿的头部免受撞击伤害;e)安抚患儿及家长,减轻焦虑和恐惧。
2.护理过程:a)监测和记录:监测患儿的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
监测抽搐的频率、持续时间和类型。
b)给予适当的护理环境:保持室内安静、温暖,避免刺激,保持空气流通,检查床位的安全性。
c)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儿转到侧卧位,头部稍微侧向,以防止舌头后坠。
使用护士护理所学的抬头扩张方法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d)防止患儿受伤:移除患儿周围可能导致伤害的物品。
在抽搐过程中使用垫子或软枕头作为支撑,以保护患儿头部不受撞击。
e)护理期间的观察:观察是否有改变意识、呼吸困难、精神状态改变等不良症状。
观察静脉或肌肉注射药物是否有反应。
3.护理常规:a)安抚和舒缓患儿及家长情绪:护士需要与患儿的家属互动,详细解释发生的过程及预后,以减轻家长的恐惧和焦虑。
b)促进患儿的休息:护士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和刺激,为患儿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以帮助患儿更快地恢复。
c)提供合理的营养:根据患儿的年龄和需求,提供适宜的饮食,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以促进患儿的营养状况和身体恢复。
d)进行药物治疗:根据医嘱使用适当的抗癫痫药物,将药物正确准确地给予患儿,并记录用药情况和效果。
e)教育患儿家长:对患儿的家长进行护理教育,包括患儿的病情、护理知识、药物使用方法、应急处理方法等,并指导家长加强患儿的预防措施。
小儿惊厥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和护理常规,以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和防止患儿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护士需要具备相关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并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为患儿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惊厥护理方案
![惊厥护理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87739b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97.png)
4.患者及家属心理适应能力是否增强,治疗信心是否提高。
六、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护理方案,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护理措施的依从性。
3.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惊厥药物,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定期进行护理评价,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1.降低患者惊厥发作频率,减轻发作程度。
2.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惊厥的认知程度,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3.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4.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治疗信心。
四、护理措施
1.急性发作期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置于安全位置,避免受伤。
(2)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评估发作程度,及时报告医生。
1.减少惊厥发作的频次和强度,保障患者安全。
2.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惊厥的认识,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3.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4.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适应能力,增强治疗信心。
四、护理措施
1.急性发作期护理
(1)立即将患者置于安全环境中,保持呼吸道通畅。
(2)观察患者意识水平、抽搐部位、频率及强度,及时报告医生。
(4)心理护理:关注患者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增强治疗信心。
3.家庭护理
(1)指导家属掌握患者发作时的急救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2)协助家属为患者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发作时受伤。
(3)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评价
1.惊厥发作的频次、强度及持续时间是否减少。
2.患者及家属对惊厥的认知程度和自我护理能力是否提高。
本护理方案旨在为惊厥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护理措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惊厥护理常规范文
![惊厥护理常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5b664a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5.png)
惊厥护理常规范文惊厥是一种突发性的、多种原因引起的、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的癫痫发作。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护理常规,以及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和监护。
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和记录: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生惊厥时需要及时观察和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发作的频率、持续时间、发作前的预兆、发作时表现的症状、发作后的表现等。
观察和记录的目的是为了掌握患者发作的规律和变化,以便进一步评估和制定护理和治疗方案。
2.防止伤害:惊厥发作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抽搐、意识丧失等情况,容易导致意外事故和伤害。
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位置,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窒息等情况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移除患者身上的锐利物品,保护其头部、四肢等易受伤的部位。
3.提供心理支持:惊厥发作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容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自卑等情绪。
护理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增强对疾病的信心和抵抗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娱乐活动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促进其康复。
4.确保安全:惊厥发作后,患者常常处于意识不清、疲劳等状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的环境安全,定期巡视患者的情况,迅速处理出现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做好患者的日常护理,如饮食、卫生、排泄等,保持患者的身体清洁,防止感染和皮肤破损等并发症的发生。
5.合理用药:惊厥发作的治疗离不开适当的药物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相关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按时、规律地口服或注射药物,避免漏服或滥用药物的情况发生。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副作用,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6.教育指导:惊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原因、发病机制、预防措施、治疗方法等,帮助其了解和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和自我管理技巧,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发作的风险。
儿科护理之惊厥护理
![儿科护理之惊厥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8df2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2b.png)
儿科护理之惊厥护理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肌肉一阵阵不自主地强烈收缩,导致患者失去意识并可能伴有抽搐的症状。
儿科护理中,面对患有惊厥的儿童,护士需要迅速采取措施进行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惊厥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高热、感染、代谢紊乱、脑外伤、颅内压增高、脑炎、癫痫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个人病史、用药情况、发病时间和症状等,以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做以下工作:1.环境和安全措施:在患者发作惊厥时,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周围环境安全,并移除可能引起伤害的物品。
护士还需要确保护理场地宽敞,以便患者安全地抽搐,避免伤害。
2.观察和记录:护士需要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发作情况,包括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抽搐的频率和强度等。
记录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迅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督促患者保持安全:在患者抽搐期间,护士需要指导患者家属如何正确保持患者的安全,避免患者受伤,如避免将物体放入嘴巴、将头部保持侧卧位以防止呕吐物窒息等。
4.寻找和控制发作原因:在稳定患者病情后,护士需要积极寻找和控制发作的原因。
例如,如果患者发作与高热有关,护士需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体温,如使用退热药物、给予冷敷等。
5.给予常规护理:除了针对惊厥进行的特殊护理,护士还需要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如清洁患者口腔、保持患者的排尿和排便畅通等。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心理支持。
除了以上措施,护士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如给予镇静药物、抗癫痫药物等。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家属进行沟通,告知他们有关惊厥的知识和家庭护理的注意事项,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患者的发作。
总之,惊厥是一种急性病症,在儿科护理中,护士需要快速、安全地进行护理干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并积极寻找和控制惊厥的原因,以便给予相应治疗。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惊厥患者常规护理课件
![惊厥患者常规护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2b40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80.png)
防止受伤
在患者抽搐过程中,注意 保护患者免受意外伤害, 如摔伤、撞伤等。
及时就医
如遇持续惊厥或反复发作 ,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治 疗。
04 惊厥患者的饮食护理
适宜的食物
新鲜蔬菜
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 维持身体健康和预防感染。
水果
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提高免疫 力,同时含有天然的抗氧化物 质。
全谷类食物
如辛辣食品、咖啡、茶等,可 能引起神经兴奋和不适。
饮食建议
控制盐分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控制烹 饪用盐量。
控制糖分摄入
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避免频 繁食用。
保持均衡饮食
确保摄入各种营养素,避免偏 食或暴饮暴食。
控制脂肪摄入
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 油、鱼油等。
避免刺激性食品
如有可能,尽量避免食用刺激 性食品,如辛辣食品、咖啡、 茶等。
01
02
03
饮食调整
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 饥饿或暴饮暴食,注意补 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 作息时间,有助于缓解惊 厥症状。
避免过度疲劳
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 张。
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
在患者惊厥发作时,确保 其呼吸道畅通,避免窒息 。
合理饮食和运动
保持合理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预防惊 厥的发生。
避免诱发因素
了解并避免可能诱发惊厥的因素,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缺乏睡眠 等。
定期复查
定期进行复查
评估效果
在康复过程中和康复后,定期进行复 查,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 调整康复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厥护理常规
按系统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过去有无类似的发作史,是否有诱发惊厥的相关脑部疾病或全身性疾病。
2.评估患者惊厥类型、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3.评估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状态的变化
4.观察患者有无黄疽、皮疹、脱水等。
5.评估惊厥有无伴随症状,如发热、高血压、瞳孔扩大、舌咬伤、剧烈头痛等。
【护理措施】
1、病室环境宜安静、光线稍暗。
集中安排患者的各种检查、治疗和护理,以免诱发惊厥。
2.惊厥发作时患者宜解开衣领,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3.对有惊厥发作史的患者应设床栏,必要时给予约束。
惊厥发作时,切勿用力牵拉或按压患者肢体
4.抽搐严重及发绀者,给予吸氧。
有痰时,及时给予吸痰随时做好气管插管或切开等急救准备。
5.遵医嘱及时给予抗惊厥药物,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和惊厥缓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