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01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卷Ⅰ
5年 7考
2013年24、秦国最先消除分封制的等级差别 2017年27、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016年25、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全国卷Ⅱ 5年 6考 2015年25、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地方吏治 2014年25、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2014年27、明代内阁制 2013年42、明清君主专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
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自称曰“朕”
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权至上
检测实效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3
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
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
C
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解读:周天子和诸侯间的关系相对松散,没有形成严密 的从属关系
解读: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相对的独立性,最高统 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思维拓展
分封制在后世各朝的发展
西汉统治者认为秦朝速亡是因为没有分封诸亲,孤立无援,故汉初大 封子弟。汉初分封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 最终导致“七国之乱”。 成为西晋亡国的重要因素。 明太祖朱元璋希望利用皇室力量维护朱姓政权,广兴分封,以致后来 爆发了藩王争夺皇权的“靖难之役”。
归纳总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四大特点
1、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政治结构,最 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严格的等
级制度,政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4、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
鲁、齐、燕、卫、宋、晋 封国 4、维护方式:礼乐制度
基础知识梳理——西周分封制
5、瓦解: 时间:西周后期逐渐瓦解 原因: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 政治——诸侯国逐渐强大,王室衰微 表现:楚王问鼎 6、影响:
①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政治秩序,使西周成 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传播了周文化,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为中华民族 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随着各诸侯国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 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命令和约束小宗
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血缘关系与 政治权力结合
4、作用:
密切结合在一起
①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
②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
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史料研读
(西周)整个国家政权就是由“大宗”、“小宗”的宗法 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家族的血缘关系与国家的组织关系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周天子在宗法关系上是天下的“大宗”, 在政治关系上是一国之君......总之,宗法系统上的等级与 政权组织中的等级是对立统一的,这就形成了亲贵合一、家
易错警示 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春秋后期,各大国在新吞并的领土上已不再 进行分封,而是改为设置郡县;
战国时期,各大国已广泛实行郡县制;
秦统一全国后将郡县制推广到各地; 结论:郡县制最早出现不是在秦朝
基础知识梳理——皇帝制度
1、权力: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等一切大权 2、特点: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夏商政治制度的特点: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基础知识梳理——西周分封制
1、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王权强大的 前提下,将宗族姻亲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 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内容: 对象 义务 权利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以外的土地 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诸侯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 贡赋和朝觐述职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 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史料研读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 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 封。 ——《史记·周本纪》 解读:分封的对象、内容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 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 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思维拓展
分封制的遗存影响
1、造就了中国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 族分封;
2、中国的姓氏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名
称,如宋、鲁、郑、陈等;
3、中国的地名简称有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
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
基础知识梳理——西周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巩固分封制下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内容: 确立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大宗可以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知识体系构建 考情分析 Ⅰ Ⅱ
基础知识梳理
Ⅲ Ⅳ
第一单元
第 1课 第 2课 第 3课 第 4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种社会形态和六个制度 1、原始社会:禅让制 2、奴隶社会(夏商周):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3、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单元知识结构
原始 社会 奴隶 社会
朝代 秦朝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古代中国 早期的政 治制度
古 代 中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中央官制 皇帝制、三公九 卿制 中外朝制度 地方制度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刺史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参知 政事、枢密使、 三司使 中书省、宣政院 撤中书省、废丞 相、设内阁 增设军机处 藩镇割据 文臣做知州、通判、 转运使 行省制 废行省、设三司 行省制 科举制 科举制 选官制度
目的 范围 性质 标准 等级
天子地 位 二者 关系
有效统治 国家内部
贵族分权制 按照血缘和功劳大小 四级(天子——诸侯 ——卿大夫——士) 天下共主
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分封的依据 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知识拓展——礼乐制
1、概念: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 祭神、 结婚等制定一些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 2、内容:礼乐制度要求各个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 礼制,不得僭越。 3、目的:巩固统治者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维护统治秩序。 4、实质: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 5、瓦解: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 的局面 6、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的稳定,保障了西周社 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史记·周本纪》 ——《孟子·告子》
解读:诸侯的义务
史料研读
不过应该注意到,周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 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之一邦……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 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 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之间的主从关系。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基础知识梳理——夏商政治制度
1、确立:禹死启继,王位世袭制取 代禅让制 2、方式: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 承 3、表现:兄终弟及,父子相 承
4、夏商行政管理制度
最高统治者王 中 央
王位世袭制是 社会生产力发 展,私有制出 现的结果,是 符合社会发展 潮流的。
相、卿士:掌管政务、决策 卜:占卜 地方:封侯、伯(纳贡、奉 命征伐)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基础知识梳理——三公九卿制(中央行政制度)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三公
内 容 九卿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虚设) 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国家的各项具体 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基础知识梳理——秦统一背景
1、政治基础:春秋战国诸侯间的兼并战争使众多分散的小 国逐渐被大国吞并,实现了区域性的统一。 2、社会基础:各国变法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民族之间、 地域之间的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 3、民心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给社会经济、人民 生活带来了巨大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3、礼乐制是保证分封制、宗法制稳定推行的工具。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知识结构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商 周 政 治 制 度
宗法制
天下共主 地方分权 贵族政治
礼乐制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 制 主 义 中 央 集 权 制 度
皇帝制度
知识结构
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
探究分析 结合分封示意图,分析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 但以同姓亲族为主 体。 2、分布地区: 主要集中在黄河中 下游地区,同姓亲 族封地居于富庶之 地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 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 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定性。
理清关系
宗法制、分封制与礼乐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代嫡长子世袭王位,其余诸 子受分封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 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如此层层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为纽带,保证了
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权力的继承问 题发生纷争,维护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分封制与宗法制
西晋初,为抗衡门阀士族,统治者大封同姓,后来导致“八王之乱”,
清初,迫于进取中原的需要,统治者将明朝降官分封为异姓王,如驻
云南的吴三桂、驻广东的尚可喜,驻福建的耿精忠,但因其势力渐大, 与清廷分庭抗礼,最终爆发“三藩之乱”。 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区域乃至全国经济市场的形成,
而分封制无法适应这一趋势
等。
3、思想观念:忠孝等伦理观念;重视家庭、பைடு நூலகம்老爱幼、
等级贵贱、家庭本位、任人唯亲等现象。
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道德规范;男尊女卑、
思维拓展
宗法观念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1、弘扬宗法文化中的亲亲友爱、团结互助的思想,有利
于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团结。
2、宗法文化强调爱国、忠孝,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
封建 社会 专制 主义 中央 集权 制
汉朝 魏晋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科举制一度取消 科举制八股取士 科举制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情分析
考题 统计 考查 频率 命题角度
2017年24、西周分封制与文化认同 2017年25、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 2016年26、重史传统对君主专制的影响 2016年27、明朝的政治制度 2015年25、汉代外戚专政 2014年24、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国一体的政治体制。
——张荫麟《中国史纲》
解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解读: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家国一体
思维拓展
宗法制的遗存影响
“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2、社会习俗:后世的百家姓丛书、家族家谱修订、宗
1、封建政治: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祠家庙的修建;民间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
4、经济基础: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5、理论基础:韩非子的法家思想。 6、主观因素: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历史概念诠释
专制主义:
相对于民主而言,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 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
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没有独 立性,受制于中央
专制主义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退出 历史舞台,而中央集权一直沿用至今。
结。
3、传统的宗族思想与家乡观念,有利于促进海外华人、
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回乡建设家乡经济,促进家乡的繁荣富
足。 4、修祠堂、宗谱有助于对家乡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自 己对家乡的热情,对延续和发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理性分析——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
分封制 宗法制
调节内部纷争 宗族内部 贵族继承制 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 年龄的大小 两级(大宗——小宗) 天下大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