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远近的奥秘》
人教版美术六上《远近的奥秘》优质教案
重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难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绘画用纸铅笔橡皮
教师:多媒体课件画板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课堂练习
(1)画一画:
教师板书:远= {小、模糊}近= {大、清楚}
教师进一步表明远近与大小和清晰、模糊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想让物品在画面中显得很远,应该如何去画呢?”并让几个学生到黑板上作画,其他同学表述不同看法与意见,吸取更多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逆向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让全班同学分组画一画“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板书学生遇到的难题,然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二、教学课题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美术第11册第一课《远近的奥秘》
内容分析:本课是小学六年级美术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绘画作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表现能力,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9b89680226fb.html
人教版美术六上《远近的奥秘》表格式教案
6.(出示作品)古埃及的画师们作画时,通常是把近处的物体画在画面的下方,把远处的物体画在画面的上方,以此来表现远近关系。
7.(出示作品)从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艺术家深入的研究透视变化规律,并运用到绘画中,使画面产生了强烈的空间感。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具有透视感的作品。(分析画面的透视变化)
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表现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表现水平。
板书
远近的奥秘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大远小
视平线消失点
课后反思
3.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4.我们分别在顶端和底部将近处和远处的树木连成线,看看有什么现象。
小结: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一点上,这就是消失点。而消失点是处在一条水平线上的,这条水平线称作视平线。实地观察时,视平线与观察者的眼睛等高。
8.出示一个方体,教师示范表现,同时找出它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9.布置作业:尝试表现一幅有透视变化的作品,并找出他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10.教师巡回辅导。
11.作品展示及评价
12小结
引导学生去观察形体并发现变化。
揭示课题
揭示透视的概念。
以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透视现象,激发学生的对透视知识的认识,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题
1、远近的奥秘
课型
造型、表现
课时
1
学习目标
1、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2、学习了解画面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了解透视图中的视平线和消失点。
教具、学具
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远近的奥秘》教学设计
课题:远近的奥秘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上册第一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如视平线、消失点及近大远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交流、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及学习能力,并能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体验透视的美术学习中感悟生活,感受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并能简单运用教学难点: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并能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过程: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一、情景创设,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听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成语吧?谁来给我们解释它的意思呢?(让学生回答)生:……师:对了,它的意思就是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始终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的才算是真实的,但是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生:一定/不一定师:看来大家产生了分歧哦,思想的碰撞,才有智慧的结晶嘛。
那么我们就在今天这节课当中去寻找答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透过眼睛看世界,了解远近的奥秘(板书,远近的奥秘)二、自主探究,欣赏风景照片,感悟新知师:大家喜不喜欢旅游,去感受大自然啊?生:…师:既然大家都喜欢接触自然,那么,我们翻开课本,看到目录的右上角有两幅风景画,是不是给你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呢?等下,我们请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他欣赏这两幅画的感受,或者请他描述他所见所感。
生:…师:说得对。
一幅是田间小道,一幅是浩瀚大海。
而且,画面都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天空,一个是大地和大海。
除了他刚刚提到的之外,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啊?生:上面那副颜色鲜亮,像丰收一样金灿灿的颜色。
下面则是宽广,有点上海上日出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很有想象力,不过说的很贴切。
还有没有在画面中发现其他的东西呢?三、明确课题,感情升华师:经过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大家已经发现了隐藏在画面的一些小秘密。
我就发现了一个躲藏在画面中的小细节,大家想不想知道啊?生:…师:那么你们大家和我一起去解开这个秘密。
2024年《远近的奥秘》的美术教案
2024年《远近的奥秘》的美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鉴赏》教材第六章“空间与透视”第二节“远近的奥秘”。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透视原理,学习运用透视法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分析名作中远近处理的手法;实践创作以远近关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透视原理,能运用透视法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空间关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学生对空间美的感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透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运用透视法表现物体的远近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学PPT、名作图片、示范作品、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以远近关系为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远近关系的?2. 新课内容学习:(1)讲解透视原理,展示PPT,让学生了解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等;(2)分析名作中远近处理的手法,如色彩、线条、形状等;(3)示范如何运用透视法表现远近关系,边示范边讲解。
3. 实践环节:(1)布置作业:以“远近的奥秘”为主题,运用透视法进行创作;(2)学生独立完成作品,教师巡回指导;(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透视法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2)布置课后拓展任务,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远近关系,尝试用绘画表现。
六、板书设计1. 《远近的奥秘》2. 内容:(1)透视原理(2)名作分析(3)实践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远近的奥秘”为主题,运用透视法进行创作。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透视原理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创作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空间关系,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组织课后参观美术馆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2. 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3.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透视原理的理解与运用1. 透视原理的定义:透视是绘画中表现空间关系的一种方法,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手段,使画面产生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清楚远模糊等视觉效果。
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
If you are really willing to work hard for your dreams, the worst result will be a late bloomer.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六年级美术上册远近的奥秘教案1课题:第一课远近的奥秘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近大远小。
2、新授:(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画面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四、作业展示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远近的奥秘人教新课标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远近的奥秘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
(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
(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
(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远近的奥秘
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远近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了解远近关系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2.掌握透视原理和绘制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画面。
二、教学重点1.学生理解远近关系的概念;2.通过示范和练习掌握透视原理;3.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三、教学难点1.较好的描述透视原理;2.运用所学知识创作有远近感的画面。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讲解:远近关系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15分钟)我们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三维的。
人们看到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位置等等都是根据视觉信息加工出来的。
在绘画中,远近关系则是我们要表现的三维世界。
我们先看一个例子:上面这张图中,视力正常的人能够看到的是一个闹钟,我们可以看到闹钟的大小、位置、颜色等。
但是如果把闹钟视为一个平面、不问拉伸,绘制出来呈现在视野前,那么就可以得到:这就是二维图形。
在二维图形中,所有的物体是平面,所以它的远近只能在整个场景中的位置加以表示。
因此,平面中的景深并不容易表现,并且平面绘画的视觉效果往往比较单调平凡。
但如果遵循视角一致透视规则,我们就能够使用透视法将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视觉场景,如下图所示:2.练习:透视规则的掌握(20分钟)利用现场画板进行演示,向学生展示透视规则的基础知识,如:•消失点的概念•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影响“消失点”的变化•坐标系的概念•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物体只有长度比例相等才是正确的•画不同角度导致的“消失点”变化的盒子和立体图形等让学生通过练习画出不同角度场景中物体的透视图,以进一步加深对透视规则的理解。
3.作业:运用所学知识创作(2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想象和所学知识,在作业本或彩纸上创作有远近感的画面。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场景和物体素材,帮助学生创作。
4.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由老师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
五、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体验的心情日记;2.在作业本或彩纸上绘制一个具有远近感的室内场景,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素材;3.学习透视法方面材料的研究文献阅读。
远近的奥秘教学设计
《远近的奥秘》教学设计肖光辉(济源市大峪镇第五小学,中国河南济源459000)课业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观察、讲解法初步了解透视的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一画体会远近的奥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感受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美,美是需要人来创造的。
学习目标: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及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方法:引导讲解法——操作法——练习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出示目标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操场上学生站队做操的情景,你观察到了什么?师小结:是的,这幅图整体显得近大远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
(板书课题:远近的奥秘)师:首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二、搜集资料、展示资料、分析资料(1)展示资料(路灯):在这幅图片中,请认真观察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发现了什么?师引导生答: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
(2)讲一讲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有这些现象?说一说(3)讲解什么是视平线?消失点?透视呢?师:你们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远近的奥秘》美术说课课件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2)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
象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展示刚刚拍 的一系列照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 观点和看法。
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理顺远近的关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刚学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利用多媒 体课件加深学生对于远近变化的认识,锻炼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述能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4)练一练: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用山、树、路三个景
色元素组合成一幅有远近距离感的画。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进行单独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刚刚
学到的知识和解决的难题,应用在实践中, 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印象,达到事半 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美术 六年级上册
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拍照,观看图片后, 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约 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教师运用多 媒体设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 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 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进一 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远近的奥秘
创设情境法: 通过一些生活 中常见的事物,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打破 传统教学,让 学生体会到艺 术源于生活, 并服务于生活。
学法:
通过设问,观察,合作交流,创作, 互评,让学生积极参与并亲身经历知 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七,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注重学生的画具 准备与分组情况
(2)创设情境---欣赏图 片
(3),引导启发---解透视 环节
透视现象
(4)大胆创作---绘制远 点作画呢?
(5)教师评价
根据激励性的原则,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 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 向的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 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 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 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 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 的喜悦。
远近的奥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说课人:孙鸿雁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法学法 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远近的奥秘》一课节选于人教版小学 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课,属于“造型.表 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展 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 学生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的透视变化规律,和对视平线,消失线 的概念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发现近大远 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理论和规律。并在 绘画实践中应用。
教学难点:如何讲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 的物像更贴近于真实。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 具,范画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作业纸等。
六,教法学法
直观教学 法:让学生 观看路的 宽窄,栏 杆的疏密, 树木的大 小。
六年级上册美术书全部内容
六年级上册美术书全部内容一、第1课:远近的奥秘。
1. 教学目标。
- 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 学习表现物体的透视变化,能运用透视知识表现校园的道路、树木和建筑等。
2. 知识讲解。
- 透视现象: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如街道、铁路等,发现同样大小的物体,距离我们近的看起来大,距离远的看起来小。
- 透视的基本规律:- 近大远小:例如,在画一排路灯时,离我们近的路灯灯杆粗且高,离我们远的灯杆细且矮。
- 近高远低:在描绘层层叠叠的山峦时,近处的山峰高耸,远处的山峰逐渐降低。
- 近宽远窄:像观察一条两边有建筑的街道,近处街道看起来宽,远处街道看起来窄。
3. 学生实践。
- 选择校园中的一处场景,如操场跑道、教学楼前的道路等,运用透视规律进行写生或创作。
可以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再逐步添加细节,表现出远近关系。
二、第2课:风景写生。
1. 教学目标。
- 学习风景写生的取景方法,掌握构图的基本法则。
- 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出风景的美感。
2. 知识讲解。
- 取景方法:- 用双手搭成“取景框”,通过移动双手来选择合适的风景范围。
可以横取景,适合表现宽广的场景,如草原、大海等;也可以竖取景,适合表现高耸的物体或场景,如高楼大厦、山峰等。
- 构图法则:- 三角形构图:画面中的物体组合成三角形,给人稳定、均衡的感觉。
例如,远处的山峰、中间的树木和近处的草地可以构成三角形。
- S形构图:适合表现有流动感的风景,如河流、蜿蜒的小路等,使画面富有韵律。
- 均衡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部分的物体在视觉上达到平衡,避免一边过重。
3. 学生实践。
- 到校园外或公园里进行风景写生。
在写生过程中,注意观察光线对景物色彩和明暗的影响。
可以先用铅笔简单画出景物的轮廓和构图,然后再用彩笔或水彩颜料进行色彩的表现。
三、第3课:心中的风景。
1. 教学目标。
-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创作心中的风景。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
【教学设计】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远近的奥秘》
课题:远近的奥秘教材内容:人教版六年上册第一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如视平线、消失点及近大远小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交流、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及学习能力,并能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体验透视的美术学习中感悟生活,感受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并能简单运用教学难点:对透视规律的理解,并能在实践中的运用教学过程:第1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一、情景创设,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我想你们一定听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个成语吧?谁来给我们解释它的意思呢?(让学生回答)生:……师:对了,它的意思就是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始终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的才算是真实的,但是眼见就一定为实吗?生:一定/不一定师:看来大家产生了分歧哦,思想的碰撞,才有智慧的结晶嘛。
那么我们就在今天这节课当中去寻找答案。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透过眼睛看世界,了解远近的奥秘(板书,远近的奥秘)二、自主探究,欣赏风景照片,感悟新知师:大家喜不喜欢旅游,去感受大自然啊?生:…师:既然大家都喜欢接触自然,那么,我们翻开课本,看到目录的右上角有两幅风景画,是不是给你们身临其境的感觉呢?等下,我们请同学来和我们分享他欣赏这两幅画的感受,或者请他描述他所见所感。
生:…师:说得对。
一幅是田间小道,一幅是浩瀚大海。
而且,画面都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一个是天空,一个是大地和大海。
除了他刚刚提到的之外,其他同学有没有补充啊?生:上面那副颜色鲜亮,像丰收一样金灿灿的颜色。
下面则是宽广,有点上海上日出的感觉。
师:这位同学,很有想象力,不过说的很贴切。
还有没有在画面中发现其他的东西呢?三、明确课题,感情升华师:经过同学们的细心观察,大家已经发现了隐藏在画面的一些小秘密。
我就发现了一个躲藏在画面中的小细节,大家想不想知道啊?生:…师:那么你们大家和我一起去解开这个秘密。
第1课?远近的奥秘(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课远近的奥秘(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远近的奥秘一、教材分析:(本课分析)本课是小学六年级美术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以绘画作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逆向思维表现能力,本课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学生分析)本课内容非常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并具备一定绘画基础的二点,让每个学生都充分施展自己的独特才华,并让学生逐步从单一的平面绘画向有深度和透视效果的绘画方法发展,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只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难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三、材料准备:学生:绘画用纸教师:数码相机、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远近的奥妙》--------------板书课题(本环节教师把语文知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进行灵活应用,使各学科的知识融合为一体,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引出课题)(二)试一试: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然后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如:“同学们,你们看为什么一个变高了,一个变矮了?”。
然后,教师再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
其次,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本环节主要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连续做实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远近的奥秘》课件共17页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远近的奥秘
两条平行的路边越来越近。
我们看到的道路有一个什么共同现象?
原本一样高的民族柱看起来 近处的高一些, 越远的越矮小。
同样的物体看起来 近处的显得大, 远处的显得小,
这样的现象叫: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的特点: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透视现象:
近大远小
如当你沿着公路线去看两条边, 去看两边排列整齐的树木时, 两条平行的路边和两排树木连线交与很远很远的某一点,
这点在透视图中叫做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消失点
透视现象的:消失点
如何运用 透视的特点
作画呢?
近大远小 近清晰远模糊
用遮挡关系表现 空间前后
用透视现象丰富画面
作业要求:
用大小的树,道路,路灯, 房子,人物等元素。 完成一幅符合透视现象的画。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
• 透视规律 • 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 体的四个面相对于画面 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 纵深平行的直线产生了 两个消失点。在这种情 况下,与上下两个水平 面相垂直的平行线也产 生了长度的缩小,但是 不带有消失点。
3、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就是 立方体相对于画面, 其面及棱线都不平 行时,面的边线可 以延伸为三个消失 点,用俯视或仰视 等去看立方体就会 形成三点透视。
造型 表现
向远处眺望, 天与地、天与 水面之间产生 了一条长长的 水平线,这就 是视平线。
透视分一点透视(又 称平行透视),两点 透视(又称成角透视) 及三点透视三类。
1、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就是说 立方体放在一个水平 面上,前方的面(正 面)的四边分别与画 纸四边平行时,上部 朝纵深的平行直线与 眼睛的高度一致,消 失成为一点,而正面 则为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