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2
(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主要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从 鼻旁窦、耳部或椎突蔓延而至的脑膜炎、颅内脓肿 或梗死等)。
次要标准(脑脊液培养和镜检均未发现其他病原体 及恶性细胞):①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包括局 灶性癫痫、偏瘫和脑神经麻痹等);②精神改变; ③脑膜刺激征象;④脑脊液生化学检查和细胞计数 异常。
• 再次预防的起始时间为巩固化疗前1~2天、预处理开始时 (移植前8~10天)。结束时间为化疗后患者粒缺状态恢复 (中性粒细胞>0.5×109/L);移植后至少3个月或至停用免 疫抑制剂。可选择既往抗真菌治疗有效的药物,包括伊曲康 唑、伏立康唑、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或两性霉素B。
二、经验治疗
IFI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病原体检出需要一定时间,故早 期确诊常较困难,而延误治疗常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因 此经验治疗显得尤其重要。患者在免疫缺陷、长期应用激 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 疗96h无效者,或者起初有效但3~7d后再出现发热,在积 极寻找病因的同时,可进行抗真菌的经验治疗。
<0.5×109/L,且持续10d以上。
(2)体温>38来自百度文库或<36℃,且存在下列任何 1种易感因素:
①之前60d内出现过长期中性粒细胞减少(10d以上); ②之前30d内,曾使用过或正在使用强效免疫抑制剂; ③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史; ④患者同时患有艾滋病; ⑤存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症状和体征; ⑥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3周以上)。
与联合治疗
一、预防治疗
➢ 指在IFI的高危患者中,预先应用抗真菌药物以预防IFI的 发生。适合进行预防治疗的患者群包括:接受高强度免疫 抑制治疗的骨髓移植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导阶段 粒细胞缺乏并同时接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淋巴瘤 接受利妥昔单抗或嘌呤类似物联合化疗出现粒细胞及淋巴 细胞双重减少的患者以及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等。
经验治疗一般选择抗菌谱较广的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及伏立康唑。由于近年来 血液恶性肿瘤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IFI中,曲霉菌和非 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白念珠菌感染则有所 下降,氟康唑已不适合作为经验治疗的可选药物,而应综 合考虑药物价值/效能比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
➢ 预防性治疗的疗程长短不一,主要取决于宿主危险因素的 改善,如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造血重建后、重症再障患 者白细胞恢复2.0×109/L以上,可终止预防。
➢ 预防治疗推荐的药物是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而具体选择应 根据院内真菌、药敏及耐药的情况而定。
一、预防治疗
• 真菌感染的再次预防(secondary antifungal prophylaxis, SAP)是指对既往有确诊或临床诊断IFI病史的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真菌感染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后再接 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再次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给 予更为广谱的抗真菌药物以预防真菌感染的复发。
(4)持续发热超过96h,合理的广谱抗生素治疗 无效,为以上各类疾病的临床次要标准。
附录3.微生物学标准:
(1)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呈霉菌(包括曲霉菌属、镰 刀霉属、接合菌或放线菌属)或新型隐球菌阳性; (2)鼻窦抽取液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或培养呈霉菌阳性; (3)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经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霉 菌或隐球菌; (4)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脑脊液或2份以上的血液样品呈曲 霉菌抗原(半乳甘露聚糖检测、GM试验)阳性; (5)血液中(1,3)-β-D葡聚糖检测(G试验)阳性; (6)血中隐球菌抗原阳性; (7)无菌体液中经直接镜检或细胞学检查发现真菌; (8)未留置尿管的情况下,连续2份尿样培养均呈酵母菌阳 性或尿检见念珠菌管型; (9)血培养呈酵母菌阳性; (10)肺部异常,与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的标本中(血液、痰 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多次培养无任何致病细菌。
血液真菌培养呈霉菌(不包括曲霉菌属和除马尼非青霉的其他青霉 属)、念珠菌或其他酵母菌阳性,同时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相关致病菌 的感染。
二、临床诊断IFI
• 至少符合1项宿主因素(见附录1) • 且可能感染部位符合1项主要(或2项次要)
临床标准(见附录2) • 和1项微生物学标准(见附录3)。
• 附录1 宿主因素: (1)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
附录2.临床标准:
分为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
(1)下呼吸道感染:
主要标准:CT检出以下任何1种渗出征象: 光晕征;新月形空气征;实变区域内出现 空腔。
次要标准:下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胸 痛;咯血;呼吸困难等)。
附录2
(2)鼻及鼻窦感染: 主要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鼻窦部位侵袭性
感染(窦壁侵蚀,或感染突入邻近部位, 及颅骨基底部位的广泛破坏)。 次要标准:①上呼吸道症状(流涕、鼻塞 等);②鼻溃疡、鼻黏膜结痂、鼻衄;③ 眶周肿胀;④上颌窦压痛;⑤硬腭黑色坏 死性损伤或穿孔
诊断标准
一、确诊IFI 二、临床诊断IFI
确诊IFI
(一)深部组织真菌感染 1.霉菌:相关组织存在损害时(镜下可见或影像学证据确凿),在针吸 或活检取得的组织中,采用组织化学或细胞化学方法检获菌丝或球形体 (非酵母菌的丝状真菌);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或放射学检查支持 存在感染的部位,在无菌术下取得的标本,其培养结果呈阳性。 2.酵母菌:从非粘膜组织采用针吸或活检取得标本,通过组织化学或细 胞化学方法检获酵母菌细胞和(或)假菌丝;或在通常无菌而临床表现 或放射学检查支持存在感染的部位(不包括尿道、副鼻窦和粘膜组织), 在无菌术下取得的标本,其培养结果呈阳性;或脑脊液经镜检(印度墨 汁或粘蛋白卡红染色)发现隐球菌或抗原反应呈阳性。 3.肺孢子菌:肺组织标本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痰液中发现肺孢子 菌包囊、滋养体或囊内小体。 (二)真菌血症
治疗原则
与IFI的分层诊断相对应,其治疗分为: ➢预防治疗(antifungal prophylaxis) ➢经验治疗(empirical antifungal
therapy) ➢抢先治疗(preemptive antifungal
therapy) ➢确诊后治疗 ➢依据使用药物的多少,也可分为单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