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名词解释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部分
第一二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地质科学。
石油: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以液态烃为主体的可燃有机矿产,又称原油,在成分上以烃类为主,含有数量不等的非烃化合物及多种微量元素;在相态上以液态为主,溶有大量烃气及少量非烃气和数量不等的固态烃类和非烃类物质。
石油的组分组成:利用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对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的性能,选用不同的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将原油分成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组分。
石油的馏分:是利用组成石油的化合物各自具有不同沸点的特性,通过对原油加热蒸馏,将原油分割成不同沸点围的若干部分,每一部分就是一个馏分。
: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
临界温度:气相纯物质能维持液相的最高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 无论压力有多大, 都不能使气态物质凝为液态。
临界压力:在临界温度时, 气态物质液化所需的最低压力。
逆蒸发:在地下较高温度( 即物系的临界温度和最高凝结温度之间) 的特定条件下, 随压力增加液态烃可以转变为气态,是凝析气藏形成的基本原因。
天然气(广义):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气体。(狭义):岩石圈中以烃类为主的天然气。
气藏气:圈闭中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单独的天然气聚集。
气顶气:与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态位居油气藏顶部的天然气。
凝析气:是一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特殊的气藏气,在地下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凝析油因逆蒸发作用而气化或以液态分散于气中,呈单一的气相存在,称之为凝析气。
凝析油气藏:凝析气被采出后因地表的温度压力降低,其中凝析油呈液态析出与天然气分离,这种含有一定量凝析油的气藏,称之为凝析油气藏,简称为凝析气藏或凝析油藏。
煤层气:是腐殖煤在热演化变质过程中的产物,以甲烷为主,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主要以吸附态赋存于煤的基质表面,在煤层割理和裂隙及煤层水中还存在有少量的游离气或溶解气。
致密地层气:主要指致密砂岩和裂缝性含气页岩中的天然气,广义的致密地层气还包括煤层气,统称为非常规天然气。
伴生气(狭义):仅指油气藏中的气顶气和油溶气,广义上还包括油气田围分布于油藏及油气藏之间或其上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气藏气。
非伴生气:指那些与油气藏分布没有明显联系或仅有少量石油存在但没有重要工业价值,以天然气占绝对优势的气藏气。
天然气的相对密度:是指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天然气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值,或者说在相同的温压条件下同体积的天然气与空气质量之比。
油田水:广义上是指油气田区域的地下水,包括油气层水和非油气层水。狭义上是指油气田围直接与油气层相互联通的地下水,即油气层水。
沉积水是沉积物堆积过程中充填于沉积物颗粒间隙并保存在其中的水。
渗入水是指来源于大气降雨时渗入到浅处孔隙、渗透性岩层中的水。
深成水:特指来源于地幔及地壳深部的高温、高矿化度、饱和气体的地下水, 包括初生水、岩浆水和变质水。
成岩水:来源于矿物成岩转化脱出的结晶水( 结构水) 和有机质演化伴生的水。
吸附水:成薄膜状被岩石颗粒表面所吸附,在一般的温压条件下不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
毛细管水:存在于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只有当作用于水的力超过毛细管力时才能运动的油田水。
自由水:存在于超毛细管孔隙—裂缝中,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运动的油田水,也称重力水。底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围以与油气层相接触,且位于油气之下承托着油气的油气层水。边水:是指含油气外边界以外的油气层水,实际上是底水的自然外延。
同位素分馏作用: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下其组成元素的同位素发生变化、转移或分离,或者说是在同位素比值不同的两种物质间进行的同位素分配作用。
同位素效应:物质在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过程中,由于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被另外一种同位素所取代,从而导致其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叫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类型曲线:把原油不同组分的δ13C值变化连成曲线,称为碳同位素类型曲线。
第三章
储集层:凡是具有一定的连通孔隙,能使流体在其中储存并渗滤的岩层,称为储集层。是地下石油和天然气储存的场所,是构成油气藏的基本要素之一。
储集层的孔隙性:指储集层孔隙空间的形状、大小、连通性与发育程度。
孔隙度:岩石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体积(称为总孔隙或绝对空隙)和岩石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参与渗流的连通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流动孔隙度: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体积的比值。
储集层的渗透性:在一定的压差下,岩石允许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性质。
渗透性岩石: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能较快的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
非渗透性岩石:在地层压力条件下,流体通过其连通孔隙的速度很慢,通过的数量有限,称之为非渗透性岩石。
绝对渗透率:当岩石为某一单相流体饱和时,岩石与流体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一定的压差作用下,流体呈水平线性稳定流动状态时所测得的岩石对流体的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相渗透率):是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是指岩石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于岩石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储集层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毛细管压力曲线(压汞曲线):在不同的压力下,把非润湿相的汞压入岩石的孔隙系统中,根据所加压力与注入岩石的汞量,绘出压力与汞饱和度的压力曲线。
排驱压力:是指压汞试验中汞开始大量注入岩样的压力。换言之, 是非润湿相开始注入岩样中最大的连通喉道的毛细管压力。
饱和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的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细管压力。与饱和中值压力相对应的喉道半径,称为饱和度中值喉道半径,称为中值半径。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数::当注入汞的压力达到仪器的最高压力时,仍没有被汞侵入的孔隙体积的百分数。
油、气、水的饱和度:储集层的孔隙油、气、水充填,油、气、水的含量分别占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油、气、水饱和度。
原生孔隙:是指在沉积时期或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孔隙,主要是粒间孔隙。
次生孔隙:在岩石形成以后,由溶解、交代、重结晶、白云石化以及构造运动等作用下形成的孔、洞、缝。
粒间空隙:碎屑颗粒支撑的碎屑岩,在颗粒之间未被基质充填,胶结物含量少而留下的原始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