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个体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个体差异

尽管目前对于学习者的差异到底是主要由先天因素造成的,还是由后天环境中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因素造成的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如智力差异、兴趣差异、气质差异、性格差异和学习风格差异等。学生的学习除了受到外在的教学活动的影响外,还受到其自身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教师教得好些,有些教师教得差些;而同一个教师教的学生有些学得快,学得好;有些学生则学得慢,学得差。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但是这些差异有些比较复杂,教师难于处理;有些差异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方式灵活处理。了解学生的差异既可以帮助教师理解学生表现差异的原因,又可以帮助教师针对学习者的特殊需求提供有效的教学。这一章我们主要介绍个体的智力差异,学习风格差异,气质差异和性别差异。

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

1.智力及智力测量

对于智力概念的界定,存在着若干不同的观点。有人将智力定义为个体适应日常生活并从中学习的能力。也有人将智力定义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有人如加德纳认为音乐才能也是智力的一部分,而在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域理论为基础的智力定义中,智力还包括在技能更加娴熟的个体的帮助下使用文化工具的能力。目前研究者一般将智力定义为适应周围环境并且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20世纪以来,对于智力的关注和争议一直很多,其中“智力是否可以被量化并测量”是关注的焦点。其实最早的智力测试就是为了测试儿童能力来确定儿童是否有能力留在学习。1904年,法国的学校官员为了改善学校的拥挤现象,希望将学校中无法从正规课堂中学到东西的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安置到特殊学校去。于是教育部请心理学家比奈制定一套符合该要求的智力测试。由于这套智力测试是比奈和他的学生西蒙一起编制的,后来这套测试被称为1905年版比奈——西蒙智力量表。后来这套测试经过了4次修订,第四版于1985年出版。

自从1905年比奈——西蒙智力测试表问世以来,出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智力测试。智力测试一直被学校或公司用来选拔人才,智力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学生智力测试工具主要有斯坦福——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量表。现在的智力测量一般用智商IQ来衡量学生的智力。比奈首创了心理年龄的概念,指个人相对于他人的心理发展水平。后来1912年斯登首次提出了智商的概念,指一个人的心理年龄处以生理年龄,然后乘以一百。曾经一度,智力测试在学校中被广泛的使用,但是后来心理学家发现智力测试作为一种心理测试工具,它的有效性取决于使用者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而且现在的智力测试一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某些能力,所以不能盲目的用智商来衡量一个人的能力。虽然目前学校不再热衷于让学生做智力测试,但是智力测试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被使用。因此,心理学家建议教师不要将智力测试的结果当做学生能力的唯一指标,并避免以智商为依据对学生形成缺乏根据的刻板现象和负面期望。

关于智力的另一个焦点是“学生的智力是否存在差异,差异有多大?”。一般来说,很多心理学家都承认个体之间的智力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是由先天遗传因素造成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于学生的智力也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者通过用斯坦福比奈量表对背景各异年龄不同的人做测试,发现人的智力得分接近正态分布。即绝大大部分的人的智力位于84~116之间,只有少数人的智力在70以下和140以上。

2.多元智力

自从智力测量出现以后,很多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智力,围绕智力的构成,一般智力,特殊智力等问题,很多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早期的心理学家主要是对传统的智力测试进行分析。英国的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通过对智力测试进行分析,发现所有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彼此相关,因此,他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含两种因素,单一因素(简称G因素)和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单一因素指的是被用于许多任务之中,影响个体在所有智力测验中表现的一种假想的智力能力;而特殊因素是指那些只影响个体在某一种能力测试中的表现的因素。斯皮尔曼认为,智力只与一般因素相关,与特殊因素不相关。后来1963年斯皮尔曼的地址卡特尔根据对智力测试结果的分析,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一个人天生具有的智力能力,包括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的,如知觉速度,不受环境中的教育与文化影响。流体智力在青少年时期一直在增长,在20左右达到顶峰,30岁后逐渐衰退。晶体智力是指在后天社会文化环境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智力能力,如词汇···。这种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增长。

2.多元智力理论

当代的心理学家一般把智力看作是一个多元的复杂的系统,提出了一些比较全面的智力理论。下面主要介绍目前影响比较大并有应用较广的两种智力理论: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2.1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斯滕伯格认为很多智力理论都只是从一些特定的角度去研究智力,因此他试图从更广泛和全面的角度来研究智力。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其实必须包含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因此他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亚理论。

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应用性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分析性能力是指涉及分析、判断、评价、比较和对照的能力。创造性能力是指发明创造、设计、想象的能力。而应用性智力是指应用、执行和实践的能力。个体智力的差异表现在这三种能力的不同组合上,多数人在这三种能力上存在不平衡。有些学生的三种能力都很强,而有些学生只是其中的一两种能力很强。斯滕伯格指出,三种能力组成不同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和表现不同。一般来说,分析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学校表现比较出色,这样的学生往往在传统的测试中能够获得优异的成绩,被视为“聪明”的学生。能够较好的适应学校,喜欢学校。而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不是班级里成绩拔尖的学生,而是成绩中等或偏差。因为创造能力强的学生不喜欢遵守指令和规则,可能不会按照要求来完成任务,喜欢想出自己的观点方法。他们是天生的好点子者,但是创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在学校中感觉受到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往往在传统的学校教学中受到压抑。和创造能力强的学生一样,应用性能力强的学生在学校的成绩一般也不会很好,他们的成绩往往是中等或者差,因为应用能力和学习的纸笔测试没有什么相关性,他们喜欢将理论在现实中加以应用。但是这样的学生虽然在学校表现不是很好,但是长大后,在社会中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成就,称为经理人、企业家或者政治家。

斯滕伯格认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使用能够发展这三种智力的指导,即不仅要注重让学生记住很多知识和信息,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他认为只有极少数学习任务是纯粹分析性的、创造性的和应用性的。大多数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