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复习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基础

一、名字解释

I. 0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一个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2. 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3. LAN (局域网):是在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内将计算机、外部设备和网络互连设备连接在一

起的网络系统。(几米至10km以内)

4. MAN (城域网):是在一个城市或地区范围内连接起来的网络系统。(10~100km)

5. WAN (广域网):是实现计算机远距离连接的计算机网络。覆盖地理范围广的(单个)网络(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

6. 电路交换网:电路交换在两台计算机相互通信时,使用一条实际的物理电路,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独占这条线路进行数据传输。

7. 分组交换网:分组交换方式是ARPANET( In ternet的前身)首创的交换技术,也是目前计算机网络采用的主要交换方式。发送报文时由发送端把报文分割成有限长度的数据包(称为分组),发送和交换均以分组为单位,作为交换节点的路由器和报文交换一样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转发分组。

8.Intranet (内联网):采用互联网的TCP/IP协议、并有连接互联网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内联网实际上是小版本的互联网,可以更好地与互联网进行无缝连接。(互联网In ternet)

IEEE 802规范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如光缆、双绞线、无线等),以及如何在传输

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定义了传输信息的网络设备之间连接建立、维护和拆除的途径。

9」EEE 802.1:是一组协议的集合

10.IEEE 802.3: 以太网协议。描述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在多种物

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访问方式,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II. IEEE 802.4Toke n-Bus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令牌总线协议

12.IEEE 802.5Toke n-R ing访问控制方法。令牌环网协议

13.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无线局域网

14. 集线器:(HUB)用来建立一个物理上的星型或树型结构的局域网。是中继器的一种,其

区别在于集线器有多个端口,所以又叫多口中继器。它的作用相当于多端口的可以延长局域

网电缆的信号传输距离的中继器。

15. 中继器:又称转发器。是指可以延长局域网电缆的信号传输距离的设备。作用是增加局

域网的覆盖区域,它有两个端口:一个端口输入数字信号重新定时并再生,然后从另一个端口发送出去。

16. 交换器:交换机是一种有智能的网络连接设备,它的内部安装有CPU内存和控制软件,

可以检测从输入端口来的数据包的源和目的地的计算机硬件地址,然后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查

找表进行比较,从而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目的端口。

双绞线电缆(TP):将一对以上的双绞线封装在一个绝缘外套中,为了降低信号的干扰程度,

电缆中的每一对双绞线一般是由两根绝缘铜导线相互扭绕而成,因此称为双绞线。一般分为

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

17. UTP (非屏蔽双绞线):非屏蔽双绞线无金属屏蔽材料,只有一层绝缘胶皮包裹,价格相

对便宜,组网灵活,更易于安装。UTP网线由一定长度的双绞线和RJ45水晶头组成。安装屏

蔽双绞线时,双绞线的屏蔽层必须接地,在实际施工时,很难全部完美接地,从而使屏蔽层本身成为最大的干扰源,导致性能甚至远不如非屏蔽双绞线。所以,除非有特殊需要,通常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只采用非屏蔽双绞线。

18.STP(屏蔽双绞线):是一种广泛用于数据传输的铜质双绞线。指每条线都有各自屏蔽层

的屏蔽双绞线。在物理结构上,屏蔽双绞线比非屏蔽双绞线多了全屏蔽层和/或线对屏蔽层,通过屏蔽的方式,减少了衰

减和噪音,从而提供了更加洁净的电子信号,和更长的电缆长度,但是屏蔽双绞线价格更加昂贵,重量更重并且不易安装。

19. RJ-45接头(水晶头):是布线系统中信息插座(即通信引出端)连接器的一种,连接器由插头(接头、水晶头)和插座(模块)组成,插头有8个凹槽和8个触点。

20. Wi-Fi:是Wireless Fidelity的缩写,指无线保真。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所持有。

21. 对等网:(工作网)可以说是最简单的局域网。就是使用网络设备(如集线器或交换机)将计算机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系统,最简单的对等网是由两台使用有线或无线连接方式直接相连的计算机系统。

22. 客户端/服务器网络:(C/S模式)是有一台或多台服务器以及大量的客户机的网络。服务器配备大容量存储器用于集中存放网络资源,客户端通过访问服务器来获得资源。

23. ARPA net:是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In ternet最早来源于ARPA (Adva ne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健立的ARPAnet,该网于1969年投入使用。最

初的ARPAnet网主要用于军事研究目的

24. NSFnet: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建立的计算机网络。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Natio nal Science Fou ndatio n)建立起了六大超级计算机中心,出于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都能够共享这些超级计算机设施,NSF建立了基于TCP/IP协议簇的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25.ISOC:(I nternet协会)是一个专业性的由自愿者组成的民间组织,负责In ternet结构标准

的In ternet体系结构组(IAB )和In ternet工程任务组(IET F两个部分。

26.IANA (Internet编号管理局)负责分配IP地址和管理域名空间,IANA还控制IP协议端口号和其他参数。

27. RFC (请求评议):包含关于In ternet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资料。

28. Chi naNet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是邮电部门经营管理的中国公用In ternet网,是中国In ternet骨干网。

29. 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是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等高等学校

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的全国性学术计算机互联网络。分四级管理,分别是全国网络中心、地区网络中心和

地区主结点、省教育科研网、校园网。全国网络中心设在清华大学,负责全国主干网运行管理。

30. RARP协议(逆地址解析协议):将局域网中某个主机的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实现通过IP地址得知其物理地址。当IP数据报被路由器转发进入局域

网时,IP数据报上只给出了目的主机的IP地址,为了让IP数据报能在局域网内传送,必须知道目的主机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IP地址变换成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方法就是ARP协议。

31. PPP0E协议(基于以太网的点对点通信协议):是一个点对点的网络通信协议。是利用以

太网进行数据传输的PPP协议。

32. ADSL (非对称数字线路):是在普通电话线上传输高速数字信号的技术

33.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是一个数字电话网络国际标准,是一种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系统。

34. FTTX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