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数据造假:铀资源可用3000年没实际意义

合集下载

未辐照低浓缩铀的原因

未辐照低浓缩铀的原因

未辐照低浓缩铀的原因《未辐照低浓缩铀的原因》篇一未辐照低浓缩铀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像一团乱麻,有着各种复杂的头绪。

从能源需求的角度来说,也许低浓缩铀就像是一个潜在的能源宝藏。

你看啊,现在全球对于能源的渴望就像饿狼扑食一样,传统能源在逐渐枯竭,那新能源就像远方闪烁但还不太明亮的星星。

低浓缩铀有那么大的能量潜力,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只要合理利用,说不定就能在能源舞台上大显身手。

我记得曾经在一个科技展览上,看到那些关于核能未来应用的模型,感觉核能就像是一个隐藏在暗处的超级英雄,随时准备拯救能源危机。

低浓缩铀就是这个超级英雄的能量源泉之一啊。

再从核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低浓缩铀可能就像是一个初级的阶梯。

在核技术还在摸索前进的时候,就像一个小孩学走路,不可能一开始就跑起来。

低浓缩铀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控制和操作,它就像是一个温顺的小羊羔,科研人员可以在它身上进行各种试验和研究。

就好比我自己做化学实验的时候,肯定是从简单的试剂开始,总不能一上来就摆弄那些超级危险的东西吧。

但是呢,这里面也有安全方面的考量。

未辐照低浓缩铀没有经过辐照,就像一个还没被恶魔附身的纯净灵魂。

一旦被辐照了,就可能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会带来一系列难以控制的危险。

就像电影里演的那些核灾难一样,到处都是辐射污染,人们流离失所,那场景简直是世界末日。

所以保持它未辐照的状态,就像是给危险上了一道锁,让人们在研究和利用它的时候能多一份安心。

不过,也有人可能会说,那为什么不干脆放弃低浓缩铀呢?这就像在问,为什么我们明知道汽车会出事故还继续使用一样。

低浓缩铀虽然有潜在危险,但它的潜在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就像一个有缺点但很有才华的人,我们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把他一脚踢开。

总的来说,未辐照低浓缩铀的存在是各种因素相互博弈、相互妥协的结果,它就像一个充满神秘和潜力的谜题,等待着人们去慢慢解开。

《未辐照低浓缩铀的原因》篇二未辐照低浓缩铀的原因啊,这可真是个有点神秘又特别复杂的事儿,就像雾里看花,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

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

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文献综述 (3)3.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5)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5)1.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7)2. 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 (7)数据造假 (9)研究结果的抄袭 (10)研究过程的篡改 (11)参与人员的欺诈行为 (12)三、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13)1. 案例一 (14)2. 案例二 (15)3. 案例三 (16)4. 案例四 (17)四、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18)1.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19)2. 学术竞争压力 (20)3. 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21)4. 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 (23)五、防范与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24)1. 加强科研伦理教育 (25)2.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26)3. 强化科研过程监管 (27)4. 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28)六、结论 (29)1. 研究成果总结 (30)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概览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通过对近年来科研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我们发现这些行为主要集中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与剽窃、重复发表以及项目申报过程中的欺诈行为等方面。

文章将详细剖析这些行为的特征、动机和影响,以期引起科研工作者对学术诚信的高度重视,并推动科研环境的持续改善。

我们也将在文中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申报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知识的追求,科研项目申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科研人员的声誉,降低了科研质量,还可能导致科研成果的无效或错误应用,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中国铀资源隐忧

中国铀资源隐忧

中国铀资源隐忧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2年第10期文 | 本刊记者张慧核电重启在即,铀资源问题重新受到关注。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未来大量核电站的建设,天然铀能否满足“贫铀”的中国?自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核安全规划》征求意见稿之后,9月环保部加快了对核电企业的准入申请审批和环评审批。

很多迹象显示,核电项目重启已箭在弦上。

然而,随着我国核电规模不断扩大,铀矿储量能否满足未来核电发展需求,再一次引起业界担忧。

在可查到的公开资料中,国内的铀资源数据并不乐观。

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2009年版铀红皮书《2009铀:资源、产量和需求》中,中国探明的铀矿储量只有17.14万吨。

据了解,除去核电站新开工期需填装的燃料,每百万千瓦机组一年大约消耗160-180吨铀。

那么,即使按照核电总装机到2020年6000万千瓦算,每年大约需耗铀超过1万吨。

因此,一些人士担忧,对于中国未来的核电发展,铀资源的供应很可能成为一大障碍。

但也有专业人士指出,未来中国核电发展,不必过分忧虑铀资源。

“中国对铀矿储量的数据是保密的。

目前,大家看到的数据都是中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上报的数据。

一般情况下,我们国家都会少报。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对《能源》杂志记者说,“可以肯定是,储量肯定比这些数据大。

”另一方面,有观点认为,发展核电,并不需要资源本土化。

“全球核电发展呈现特点是,发展核电最多的十个国家,极少产铀,而产铀最多的十个国家,不发展核电。

”相对于美国、日本等国,中国国内所产的铀矿已经不少。

“事实上,对铀资源问题,如何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在近期为将来的核发展,奠定资源基础,才是值得探讨的命题。

”一位不愿透露名字的核电专家对《能源》杂志记者说。

开采难题“目前国内对于铀矿的勘探情况,按钻探工作量看,历史上是150万米/年。

目前平均是70万米/年,也就是说,不到最高年份的一半。

”一位勘探铀矿多年的地质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蚀变特征及其意义——以北澳大利亚鳄鱼河谷矿集区为例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蚀变特征及其意义——以北澳大利亚鳄鱼河谷矿集区为例

第39卷第4期2022年12月World Nuclear Geoscience世界核地质科学Vol.39No.4Dec .2022不整合面型铀矿床蚀变特征及其意义——以北澳大利亚鳄鱼河谷矿集区为例裴柳宁1,2,郭春影2(1.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86;2.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摘要]澳大利亚北部鳄鱼河谷铀矿集区(ARUF ),产出多个世界级不整合面型铀矿床。

这些铀矿床多位于古元古界氧化盖层(Kombolgie 亚群)与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变质基底(Nanambu 杂岩)之间的不整合面附近。

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呈似层状、透镜状、板状、半球状等。

铀矿物以沥青铀矿和晶质铀矿为主。

与铀成矿相关的蚀变大致有两个阶段,约1800Ma 的Shoobridge 构造期的矿前热液蚀变阶段,以(富Fe )绿泥石+白云母+独居石热液蚀变组合为主,控制了之后剪切带的活化及铀矿床的形成位置;约1680~1640Ma 的主成矿阶段,以(富Mg )绿泥石+绢云母+赤铁矿±石英/燧石±伊利石±菱镁矿蚀变组合为主,是铀矿带内最常见蚀变。

蚀变在矿床尺度上也有基本一致的空间分带性,即靠近矿体主要有镁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赤铁矿化、硅化及伊利石化蚀变带,向外至远离矿带主要是铁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白云母化及石墨化蚀变带。

绿泥石从内到外的成分变化(从富Mg 至富Fe )及蚀变带范围,指示了矿体的品位变化及矿体的边界。

厘定ARUF 不整合面型铀矿床的蚀变特征,有利于深入理解铀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物质来源及控矿条件等因素,以期为ARUF 地区将来扩大铀资源量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鳄鱼河谷铀矿集区;不整合面型铀矿床;断裂控矿;两阶段蚀变;蚀变分带[文章编号]1672-0636(2022)04-0660-15[中图分类号]P612[文献标志码]A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Unconformity-related Uranium Deposits :The Alligator River Uranium Field,Northern AustraliaPEI Liuning 1,2,GUO Chunying 2(1.Researeh Institute No.203,CNNC,Xi'an,Shaanxi 710086,China ;NC Key Laboratory of Uranium Resource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Uranium Geology,Beijing 100029,China)Abstract :Alligator Rivers Uranium Field (ARUF)is located in Northern Australia ,there are several world-class unconformity-related uranium deposits.Most of uranium deposits are located near the unconformity between the Paleoproterozoic oxide cover (Kombolgie subgroup)and theDOI:10.3969/j.issn.1672-0636.2022.04.004[基金项目]中国核工业地质局地勘费科研项目“华北陆块北缘不整合面有关的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及远景评价”(编号:地D1802)、铀矿地质科研项目“华北陆块元古宇富大铀矿成矿环境研究”(编号:202204-3)联合资助。

铀资源现状

铀资源现状

2002 年以后,世界核能的消费比例开始下降,原因是,在90 年代低油价时期,核电的替代性减弱,西方各国降低了对核电的投资,核电站建设期5-6 年,因此核电消费的降低开始于2002 年左右。

2004 年后西方国家在高油价和碳减排的双重压力之下恢复了核电的投资,中国从2009 年也开始推进核电的“大跃进”,我们判断,全球核电将于2010 年后进入新一轮集中投产期,全球迎来“原子能复兴”。

铀矿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其供给地与消费地分割,随着全球核电陆续进入投产期,铀矿争夺战必然展开。

中国铀矿储量虽然大有潜力可挖,但先争夺境外资源已成为我国的能源竞争战略,同时在我国核电2012 年开始集中投产之前,国内铀矿开采未必能跟上需求,因此中国参与铀资源全球争夺势在必行。

2007 年铀(U3O8 )现货价上涨到138 美元/ lb,极大刺激了铀矿勘查开采和生产,供给大幅增加而世界核电的装机容量并未同步增长,形成了铀供过于求的局面。

截至目前,铀(U3O8 )现货价格约在45-50 美元/1b 处稳定,基本形成了新的供需平衡。

世界核电站将于2010 年后进入集中投产期,新的需求释放将打破目前的铀矿供需状态,使铀价进入又一轮上升周期。

根据历史铀价的走势,我们预计未来铀价最高可能上涨至80-100 美元/1b,即比现在价格最高上涨60-100%。

核电发电成本对铀价的敏感度较小,铀(U3O8)价格变动5%,单位发电成本仅变动0.2%,假设铀价未来最高上涨到80-100 美元/1b,将提高核电发电成本2.4-4%,因此,世界原子能复兴可能推高铀价,但不会使核电成本大幅增加。

全球即将迎来“原子能复兴”西方国家在高油价和碳减排的双重推动因素之下,恢复了核电的投资,中国从2009 年也开始推进核电的“大跃进”,我们判断,全球核电将于2010 年后进入新一轮集中投产期,全球迎来“原子能复兴”。

西方国家恢复核电投资,核电建设掀起高潮90 年代低油价导致世界核电消费从2002 年开始增长趋缓2002 年以后,世界核能的消费比例开始下降,2002 年为6.41%,2003 年为6.09%,至2007 年下降到5.6%。

熔盐堆

熔盐堆

福岛核危机之后,核能似乎又重回到尴尬境地。

出于对核安全的顾虑,德国宣布将在12 年内逐步告别核电;意大利在这个夏天的全民公投后仍然固步1986 年以来的无核能源之路;日本菅直人政府亦开始研究弃核后的能源布局;即使前些年大张旗鼓发展核电的中国也已进入了核电审批冰冻期。

虽然核电的说客们仍在孜孜不倦的提醒我们,核电事故率极低,总体上仍偏安全,且第三代核电技术可将氢气爆炸和堆芯融化的风险再次下降一个数量级,但民众已经不是那么好忽悠了,毕竟概率是一个冰冷冷的数值,落到单次的核事故上,仍然会是冷暖自知的创痛。

另一方面,铀裂变堆的核废料处理也是费时费力的问题。

潜在的放射性威胁让民众不得不质疑:“你们,核电工程师承诺给我们几乎绝对安全可靠的核能,到底在哪里?”实际上,就在福岛事故后数日,一直对核电有着深厚感情的英国人就在《每日电讯报》撰文,宣称从中国核能发展计划中发现“钍基熔盐堆”的踪影,激动不已的断言安全核能即将统治未来。

虽然这是在“核恐慌”阴影下,英媒基于支持核能的立场而向民众注入的一针强心剂,但亦说明熔盐堆作为几乎“完全安全的核能”,其应用前景被寄予了极大厚望。

橡树岭之争的弃儿2002 年9 月20 日,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代反应堆国际研讨会上,核工程师们公布了6 种第四代反应堆设计概念,希望进一步兑现“安全可靠”的承诺。

其中,熔盐堆因其零概率的堆芯融化风险,尤其引人关注。

顾名思义,熔盐堆的易裂变和可增值燃料以熔盐的形式存在于堆芯中。

燃料组成可以是铀、钍或钚的氟化物,它们与某种载体盐如氟化钠、四氟化锆结合构成低熔点的共晶体熔体。

这种混合物在熔点(460℃左右)以上会变为稳定的液体,可在简单的堆芯和热交换器间连续流动,热能从主回路的放射盐传给中间回路的清洁盐,再通过蒸汽发生器生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

其中,石墨被用来作为反应堆堆芯的中子慢化剂和结构材料。

正如压水堆来自美国海军的核潜艇,熔盐堆的雏形源于美国空军的核动力飞机。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方法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方法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方法朱鹏飞;蔡煜琦;郭庆银;徐浩;刘武生;朱晓彤【摘要】Geologic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deposit model were adopted for the potential evaluation of uranium potential in all assessment region to be predicted through countrywide and the evaluated resource of prediction areas was collected into national products of uranium resources potential. The methodology is composed of a technique system which is based on modeling representative deposits and regional metallogenic pattern,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in geology, mineral, geophysics, geochemistry and remote sensing for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delineating prediction area and resource estimation in the evaluation proccess.%“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在全国各铀矿预测工作区开展潜力评价工作,汇总形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成果.该方法是在典型矿床建模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矿产和物化遥资料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文章主要介绍了潜力评价工作在成矿预测阶段所涉及的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方法.【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12(028)006【总页数】5页(P330-334)【关键词】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潜力评价;成矿预测;预测区圈定;资源量估算【作者】朱鹏飞;蔡煜琦;郭庆银;徐浩;刘武生;朱晓彤【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北京100013;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解决3方面的问题:(1)圈定成矿远景区或靶区;(2)对预测远景区优选排序;(3)预测资源量。

中国核技术突破真相调查

中国核技术突破真相调查

中国核技术突破真相调查2011年1月3日,中国高调宣布核燃料的后处理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核集团四〇四厂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热调试成功,从乏燃料(核反应堆中使用过的核燃料)中成功分离出铀、钚等产品,可供核电站循环使用。

国内媒体快速跟进,而且不乏溢美之辞。

“铀利用率提升60倍”、“中国铀资源够用3000年”等说法。

在互联网上引来—片叫好声。

甚至还有人将这项技术突破与稍后J-20的成功试飞联系起来,上升到政治高度.解读为官方有意释放谈判筹码,为胡主席访美壮行。

该消息还引起股市行情的大幅波动.中核集团属下的两支股票.中核科技涨停,而从事海外铀资源开发的中核国际急跌12.7%。

不过,国际铀市场的信心未受影响。

1月4日,铀在纽约的交易价为每磅63.5美元左右,不但没有下跌,还比2010年底高出l美元。

而过去两年,国际铀价上涨了约20%。

“媒体有些报道太夸张了解读过度。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顾忠茂研究员接受《凤凰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热调试的成功是中国科技人员20余年艰辛努力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可喜可贺,但与其他主要核能国家相比,中国的民用核燃料循环技术仍落后一大截,需要奋起直追。

调试过程非常顺利中核集团四〇四中试厂于1990年3月由国家计委立项建设。

原子能研究院是参与该项目的三个合作方之一,负责提供工艺流程和基础数据;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现改制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工程设计、设备研制;四〇四厂负责项目管理和工程运行。

乏燃料的后处理,从元件的剪切、分离、提纯到最后拿出台格产品,每—步都是难题。

这次热调试,全过程都非常顺利,中国科学家经过20年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全套技术体系。

而在这20年里,后处理技术在许多国家都取得突破,特别是印度这个核技术的后发国家,后来居上,走到了中国前面。

而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建成了全球第一座乏燃料后处理厂,处理能力1500吨/年。

“与这些核大国相比,我们没有多少可以吹的,必须保持冷静清醒。

巨大的核电规划和建设和资源的紧缺

巨大的核电规划和建设和资源的紧缺

由于铀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所以自然界不存在游离的金属铀,它总是以化合状态存在着。

已知的铀矿物有一百七十多种,但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铀矿只有二、三十种,其中最重要的有沥青铀矿(主要成分为八氧化三铀))、品质铀矿(二氧化铀)、铀石和铀黑等。

很多的铀矿物都呈黄色、绿色或黄绿色。

有些铀矿物在紫外线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

正是铀矿物(铀化合物)这种发荧光的特性,才导致了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虽然铀元素的分布相当广,但铀矿床的分布却很有限。

铀资源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南非、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据估计,已探明的工业储量到1972年已超过一百万吨。

中国铀矿资源也十分丰富。

铀及其一系列衰变子体的放射性是存在铀的最好标志。

人的肉眼虽然看不见放射性,但是借助于专门的仪器却可以方便地把它探测出来。

因此,铀矿资源的普查和勘探几乎都利用了铀具有放射性这一特点:若发现某个地区岩石、土壤、水、甚至植物内放射性特别强,就说明那个地区可能有铀矿存在。

巨大的核电规划和建设和资源的紧缺(2010-07-13 15:30:50)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

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核电在建23台,占世界在建57台机组的40%,“十二五”期间,中国核电建设将进入高峰。

巨大的核电规划和建设背后,是业界对我国铀资源供小于求的质疑。

在此背景下,在加强国内铀资源勘探力度的情况下,海外天然铀买进合作正在升温。

日前,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分别与加拿大Cameco(卡梅科)签订了合作协议。

其中,中核集团与Cameco签订的是中加两国签订的第一个天然铀供应的长期合同。

该合同期限为10年,天然铀供应总量超过1万吨。

中广核集团与Cameco的合作范围更广泛,两家企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铀资源,并通过天然铀长期供应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的天然铀贸易合作关系。

此外,双方还将通过多种合作模式,共同在加拿大、澳大利亚、非洲及其它地区联合开发铀资源。

此前,澳大利亚并非两大集团海外天然铀贸易的主要对象。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古构造指示的构造-沉积过程及砂岩型铀成矿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古构造指示的构造-沉积过程及砂岩型铀成矿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古构造指示的构造-沉积过程及砂岩型铀成矿意义刘持恒;李子颖;贺锋;李西得;刘坤鹏;李元昊;张字龙【期刊名称】《铀矿地质》【年(卷),期】2024(40)1【摘要】鄂尔多斯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长期处于多个板块汇聚的中心,在多期构造作用下,引起了盆地内部地层的变形和叠加。

因此,通过恢复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构造特征,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沉积与铀成矿过程。

文章利用钻孔分层数据和地震剖面解释成果,采用了单一岩性逐步回剥的算法进行地层去压实校正,参考了前人的剥蚀量数据,从而恢复了鄂尔多斯盆地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特征。

早白垩世末的古构造图显示,在该时期下白垩统中并不存在现今的天环坳陷结构,华池环河组的顶面古构造特征与下部层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些现象表明,华池环河组和罗汉洞组之间存在明显的二级层序界面,其转变的动力背景可能源自六盘山裂谷盆地的初始裂陷和相应的岩浆侵位作用。

天环坳陷结构的初步形成可追溯到晚侏罗世末的挤压改造,在中新世晚期再次经历了叠加改造并最终定型。

研究区的古构造条件及其演化过程指示了该区域存在“渗出”铀成矿作用。

【总页数】12页(P29-40)【作者】刘持恒;李子颖;贺锋;李西得;刘坤鹏;李元昊;张字龙【作者单位】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中核集团铀资源勘查与评价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9.14【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2.准噶尔盆地中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作用关系探讨3.二连盆地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成矿前景分析4.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大规模砂岩型铀成矿作用5.二连盆地马尼特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响应及差异隆升与砂岩型铀成矿的关系探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题20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非选择题50题)(原卷版)

专题20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非选择题50题)(原卷版)

【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专题20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精选高频考题50题·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若尔盖湿地平均海拔3400米。

其四周被高耸的群山包围,形成典型的断陷盆地。

流域内河流主要是黄河水系,包括其支流白河等大小河流约430条,区内河网密集,湖泊众多。

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布。

下图为若尔盖湿地略图。

材料二: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于1998年,是中国第一大高原沼泽湿地,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高原泥炭沼泽。

未来我国将实施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和湿地保护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包括若盖尔在内的一批湿地国家公园。

(1)从水循环的角度,简述若尔盖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析若尔盖湿地对其下游段黄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3)说明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意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盐荒地是指由于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导致无法种植农作物,使土地处于撂荒状态的地区。

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强烈的蒸发作用导致土壤中的水分迅速蒸发,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形成盐碱化。

新疆图木舒克市红旗农场位于河流下游冲积平原上,地势低洼,周边山地岩石盐类物质较多,土壤盐碱化严重。

读新疆图木舒克市红旗农场位置示意图和新疆某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表,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某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单位质量水中所含各种溶解盐类的总和)数据,如表下。

土层深度(cm)0-1010-2020-4040-6060-8080-100全盐量(g/kg)9.08.7 6.5 4.7 2.0 1.8(1)说出该盐荒地土壤剖面中全盐量的分布特征并简析该红旗农场盐碱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该红旗农场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积极治理盐碱地,修建灌渠和排渠配套系统,引进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尝试农作物与盐生植物的套种模式等。

发展核电,这也许是撒旦的礼物!

发展核电,这也许是撒旦的礼物!

发展核电,这也许是撒旦的礼物!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福岛核灾已有一周年了,中国政府或将重启核电之门,在开启之前,请我们的民众认真看看世界核电发展的大趋势,核电大发展是否能够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福祉,减少环境破坏,促进民生。

发展核电应作为全国人民共同思考的问题,它涉及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权,也深刻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请理智和有良知的人们,包括我们的核电专业人士,暂时放下成见,理智的思考一下,生我养我的中国大地已经不能再受到伤害。

以下是关于中国核电发展的几个错误观点的思考,作为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欢迎共同讨论。

一是中国缺乏一次能源,要发展核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因此要发展核电。

可是发展核电要求丰富的铀矿资源供应,中国并不是铀矿资源大国,难道铀矿不是一次能源吗?从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得到的数据是,中国现在已探明的铀矿储量只够2020年1/3的用量。

中国铀矿储量基本满足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的需要。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铀矿资源,不管建多少核电站,最终都将面临停产的困境。

”铀资源是制约核电发展的硬指标,不是靠热情能够解决的。

当中国大量发展核电厂的时候,铀矿资源会比石油更严重地制约中国经济发展。

二是核电节能环保,所以要发展核电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随着节能减排需要,中国在国际上承诺碳排放减排。

核能发电能够减少碳排放不假,可是核电站前期采挖造成的污染,运行中增加的大量热源污染、核辐射,后期处理对土地的长达千年的污染却被有意忽略。

中国的地理环境很容易受到全球暖化的冲击,乾旱、水患和海平面上升都是徵候.中国政府同时也很担心能源安全和化石燃料使用过多造成的严重污染。

真像是:核电对环境的污染比火电污染更严重。

三是目前发生核事故是因为所采用核电技术落后,当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第三代核技术后可以避免发生核事故任何技术的应用在当时都是所谓最先进的。

日本人发展核电有失误,美国人发展核电有失误,我们的管理和实践经验比他们丰富,我们的法律法规更完善,我们的监督机制更有力,所以我们的决策就不会有失误。

2020年版铀红皮书发布

2020年版铀红皮书发布

2020年12月23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机构(OECD/N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发布新版铀红皮书《2020年铀:资源、生产和需求》。

红皮书中显示,截至2019年1月1日,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的已查明铀资源总量为807.04万tU。

按照2018年5.92万tU年度需求水平计算,这一资源量足以满足未来超过135年的核能应用需求。

铀红皮书每两年更新一次,此次发布的是第28版。

1铀资源新版铀红皮书显示,全球铀资源总量再次增加。

表1列出了2018年和2020年发布的两版红皮书中不同开采成本的已查明可开采资源(即合理确定资源与推断资源之和)。

从表1可以看出,截至2019年1月1日,全球已查明可开采铀资源总量即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的资源总量达到807.04万tU,较2017年的798.86万tU增长1.0%;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的资源总量微增0.1%,成本低于80美元/kgU的资源总量减少3.5%,成本低于40美元/kgU的资源总量增加2.2%。

截至2019年1月1日,全球待查明资源(即预计资源和推测资源之和)为722.03万tU,较上一版红皮书中的753.06万tU减少4%。

非常规资源总量达3900万tU。

非常规资源是指仅将铀作为副产品生产的资源(例如磷酸盐、黑色页岩、有色金属矿石、碳酸盐岩和褐煤)及其他潜在来源(例如海水)。

需要指出,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一些拥有大量已查明资源的主要生产国,待查明资源和非常规资源的估计值未上报或已有数年未更新。

2资源地域分布全球铀资源的地域分布极为不均。

新版红皮书显示,在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的铀资2020年版铀红皮书发布资源类别已查明资源(即合理确定资源与推断资源之和)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8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40美元/kgU合理确定资源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8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40美元/kgU推断资源开采成本低于26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13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80美元/kgU开采成本低于40美元/kgU 2017年798.86614.22207.95105.77481.50386.50127.9971.34317.30227.7079.9934.442019年807.04614.78200.76108.05472.37379.17124.3974.45334.64235.5776.3633.59增幅百分比+1.0%+0.1%-3.5%+2.2%-1.9%-1.9%-2.8%+4.4%+5.5%+3.5%-4.5%-2.5%表1不同开采成本的已查明可开采铀资源(万tU)源中,排名前16位的国家的铀资源(详见表2)占全球总资源量的95%,另外21个国家仅占5%。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1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1

中国是铀矿资源不甚丰富的一个国家。

据近年我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陆续提供的一批铀矿田的储量推算,我国铀矿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0位以后,不能适应发展核电的长远需要。

矿床规模以中小为主(占总储量的60%以上)。

矿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矿产与之伴生或共生。

矿床类型主要有花岗岩型(占全国总储量的38%)、火山岩型(22%)、砂岩型(19.5%)、碳硅泥岩型(16%)铀矿床四种;含煤地层中铀矿床、碱性岩中铀矿床及其他类型铀矿床在探明储量中所占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矿潜力。

中国铀矿成矿时代的时间跨度为距今1900年~三百万年之间,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纪之间,以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成矿最为集中。

空间分布上我国铀矿床分南、北两个大区,北方铀矿区以火山岩型为主,南方铀矿区则以花岗岩型。

目前中国铀矿地质勘查已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落实了大型-特大型铀矿基地,开辟了一批有很大潜力的找矿新区;南方老矿田资源潜力挖掘取得明显的效果。

其中,北方伊犁地区和鄂尔多斯地区铀矿地质勘查成效尤为显著.在伊犁地区,中核集团二一六大队实现了中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首次重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中国第一个万吨级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使伊犁盆地成为中国第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

在鄂尔多斯地区,中核集团二〇八大队创新了找矿思路和成矿理论,提出“古层间氧化带铀成矿观点”,先后突破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探明了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铀矿床。

截至2005年,中国的已探明铀储量为7万吨。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官员王毅韧介绍:世界上铀矿床主要分布于两条跨大洲的巨型铀成矿带,即近东西向欧亚巨型铀成矿带以及环太平洋巨型铀成矿带,这两条成矿带均横穿中国。

因此,中国的铀成矿地质背景总体上是有利的。

中国下一步铀矿地质勘探的主要工作方向是,北方重点勘探地浸砂岩型铀矿,南方扩大、落实硬岩经济型铀矿,着眼寻找和落实更多大型铀矿床。

我国共探明大小铀矿床200多个,主要分布在江西、广东、湖南、广西,以及新疆、辽宁、云南、河北、内蒙古、浙江、甘肃等省区。

被刻意隐瞒的核电站的危害zt:核电是清洁能源——这是利益者的谣言

被刻意隐瞒的核电站的危害zt:核电是清洁能源——这是利益者的谣言

被刻意隐瞒的核电站的危害。

ZT:核电是清洁能源——这是利益者的谣言/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299 48.shtml核电站具有寿命,这个寿命只有短短的40-60年,其实,基本上40年就已经是极限了。

过了这个期限,就必须退役。

为什么呢?因为长期的辐射下,外部的安全屏蔽装置会变得脆弱,里面的管道之类的也受到大量的侵蚀,再继续运转下去就必定是严重的核泄漏。

就犹如一件棉衣,如果棉衣磨破了漏风也就不存在保暖了。

(比如切尔诺贝利的石棺,仅20年就出现残裂)那么,现在问题的关键是,40年以后,核电站要怎么办?会有什么后果?比如福岛核电站,就是满了40年,而且已经出现隐患了,为什么还想继续延期服役?不可否认,钱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核电站解体非常困难!而这个,我认为,是核安全里面最危险的部分。

核电站退役以后,要进行“肢解”。

除了把乏燃料棒拿去处理以外。

里面的管道,安全壳,各种设施在长期的辐射下都成为了巨大的危险的放射源。

乏燃料棒做后处理后,剩余的就叫高放废物。

而其它管道、安全壳、手套、眼镜等等就成为中、低放废物。

这些都需要进行处理。

而目前根本没有真正有效的措施。

大家可以在视频里找到NHK电视台的纪录片,[道兰][NHK纪录片]核电厂解体.来自世界现场的警告,这个视频真实地记录了核电站解体的一些场景。

我口说无凭,大家可以亲眼来看!这个是退役的普贤核电站解体施工。

大家可以判断,这种情况下,日本阻止核电站退役不奇怪吧?/programs/view/xHV80xr3AwE/ 事实上,核电站退役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难题。

来看一下中国核电信息网是如何描述核废料处理的。

/index.php?mod=article&cat egory_id=20&action=article_show&article_id=11 364事实上,足够深的填埋场目前根本就不存在!十年内都不会有!而这期间有许多核电站都需要退役!核电真的是清洁的能源吗?对,也许它只要不出问题,40年内,看上去似乎很清洁。

1000枚核弹也算不上铀浓缩工业化

1000枚核弹也算不上铀浓缩工业化

1000枚核弹也算不上铀浓缩工业化中核集团在兰州铀浓缩基地宣布,经过多年研制,我国核工业关键技术——铀浓缩技术完全实现自主化,并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行列。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之后,自主掌握铀浓缩技术并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的国家。

不过,有人也因此疑问——既然今天才实现铀浓缩工业化,那中国从前制造的那些原子弹从哪里来的?其实,如果进行一些算数工作,就能发现,制造几百枚原子弹和真正的铀浓缩工业化,两者在数量级上完全不是一个层次。

大家都知道,武器级铀的铀235浓度为90%以上,核发电用铀的浓度为2-5%,而天然铀的铀235浓度只有0.7%左右。

如果一枚原子弹需要50公斤武器级铀的话,每一枚原子弹的天然铀消耗量应该在7000公斤左右(考虑生产过程损失)。

也就是说,1000枚原子弹也就需要7000吨天然铀。

而且,大部分核弹依靠聚变原理或钚裂变,甚至新一代氢弹不需要原子弹点火,这样都不需要铀235的参与。

然而,核发电所需要的天然铀则是一个巨大数字了。

中国2015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4000万千瓦(未来还可能翻番),每年燃料补充就相当于6000-7000吨天然铀,按40年寿命计算则需要近27万吨的天然铀。

另有一个参考数字,中国在2010年进口的天然铀数量达17136吨。

也就是说,中国可能花几十年制造了几百枚核弹,但这些核弹的铀只相当于几个月最多不到一年的核发电用量。

可见,制造核武器的铀浓缩,与核发电的铀浓缩工业化,完全是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问题。

此外,各国大规模制造原子弹的年代,基本上都是采用气体扩散法,造价高耗电量高,而且为提高纯度还要无数次重复浓缩,出于核竞赛的需要这些都不计成本。

然而,核发电却必须强调成本问题,中国掌握气体离心法,耗电量只需扩散法的1/25,综合成本减少一半,也不需要高浓缩铀那样无数次重复浓缩,生产设备更适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应用,经济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的铀资源还可用270年

目前的铀资源还可用270年

目前的铀资源还可用270年
李(韦华)
【期刊名称】《国外核新闻》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 [日本<朝日新闻>2004年5月24日报道]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估算,全球用于核能发电的铀资源还可用270年,若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提取钚,以"钚热利用"的方式再使用,就可用300年.这致使日本国内有关方面对日本政府和电力业界投入巨额资金推行的核燃料循环计划提出了质疑.
【总页数】1页(P27)
【作者】李(韦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21
【相关文献】
1.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中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及解决办法 [J], 李玉彩;张全有
2.中核地矿:开放合作掌控铀资源——“大联合”构建铀资源市场新秩序——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大力开展战略合作之举措 [J], 刘兴
3.世界天然铀资源可用多少年? [J], 温鸿钧
4.中国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铀资源可用3000年 [J],
5.赣南地区潜在铀资源及铀资源扩大途径 [J], 彭培坤;陶阳;张运涛;倪修义;刘富宝;朱少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铀资源可用3000年

中国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铀资源可用3000年

中国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铀资源可用3000年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金属通报》》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中国科学家在核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

而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昧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总页数】1页(P13-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178.3
【相关文献】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牵头在鱼类性别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J],
2.中国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铀利用率提升60倍 [J],
3.中国国核海外铀资源开发公司成立 [J],
4.中国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铀利用率提升60倍 [J],
5.中国首次研究西北冰川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取得重大突破 [J], 王学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核数据造假:"铀资源可用3000年"没实际意义“铀资源可用3000年”没有实际意义中国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还处于落后阶段,不要说跟技术先进的法国和英国比,我们比邻国印度还要落后二十年2010年12月21日,中核集团的网站上出现了一条不起眼的短讯:“中国第一座动力堆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工厂中核404中试工程热调试取得成功。

”对于业内人士来讲,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消息。

几天后,经过媒体连番报道,它被解读成了2010年最重大的新闻之一:核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核燃料效率猛增60倍,中国铀资源够用3000年。

中国是全球核电站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核电爆发式增长对中国铀资源形成极大考验。

据目前已公布的权威信息,截至2010年9月,国务院核准3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3692万千瓦。

另据正待国务院批准的《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在8000万千瓦左右。

就全球而言,天然铀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在此背景下,“可用3000年”的消息及时、给力,如一颗炸弹,首先在股市上激起波澜。

1月5日,核电板块暴涨,中核科技(000777.SZ)、沃尔核材(002130.SZ)先后涨停。

在央视1月3日报道的第二天,从事海外铀资源开发的中核国际(02302.HK)逆市急跌12.7%。

真相是什么呢?“我国自主设计和建设的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20多年来经历了许多磨难,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终于取得了今天热调试的成功,离正式运行又近了一步。

无疑这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后处理技术研发队伍的士气,中试工程的同志们所取得的这一重要进展值得庆贺,他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值得弘扬。

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使今后几年内中试厂运转起来了,也还不是一个商业化的乏燃料后处理厂,而是为设计、建造商用后处理厂提供必要的设计依据和运行经验。

”中国原子能研究院研究员顾忠茂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

“自主研发的每一步进展都是意义重大的,这有助于我们加快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的建设,但应该看到,中国的后处理技术总体上还处于落后阶段。

不要说跟技术先进的法国、英国和日本比,我们比邻国印度还要落后二十年。

”顾忠茂说。

乏燃料后处理的核心是铀钚分离,之后还要经MOX(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制造,并供应给快堆燃烧并增殖燃料,快堆乏燃料再进行后处理和快堆燃料制造。

如此循环多次,才能使得核燃料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同时使核废物的辐射强度大幅减弱。

这被称为核燃料的闭式循环。

“目前,中国的核燃料循环前段(包括铀矿勘探、采冶、提纯、铀转化、铀浓缩、燃料制造)已经形成工业能力,当然其规模尚待扩大,技术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国内核电快速发展的需要;我国核燃料循环后段尚未形成工业能力,我们没有压水堆乏燃料后处理厂,也还没掌握MOX燃料制造技术和工厂,快堆乏燃料后处理研究尚未正式开始。

”顾忠茂说。

万里长征一小步当核电站的核燃料维持不了一定的功率时,就需要更换,被换下来的燃料组件被称作乏燃料。

但这并非“废料”,因为其中仍含有超过95%的铀,燃烧过程中还通过核反应产生了钚等新元素,其中,钚可作为核燃料和核武器的材料。

对于乏燃料的处理有两种方式,一是“一次通过”,即不加后处理直接填埋;二是“闭式循环”,即回收有用元素再循环利用。

通过后处理技术将铀和钚提取分离出来,回收再使用可大幅提高核燃料的利用率。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就成功开发了军用后处理技术,并建成和运用了后处理厂,其分离工艺技术水平与当时的国际水平相当。

随着后来军用后处理厂停产,后处理技术研发陷入停滞期。

1986年,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制造的中核404厂开始“军转民”,被确定为乏燃料后处理基地。

“404中试厂的技术还不是很先进,一些关键的设备包括剪切机、溶解器,后处理钚尾端的关键设备,一些远距离维修技术,自控技术等都还比较落后。

但是我们毕竟自己搞出来了,具有了改进和发展的基础。

”顾忠茂介绍说。

据悉,在完成国家规定的50吨乏燃料处理任务后,中试厂将进行改扩建,形成年处理80吨的能力。

当然,这个过程还需要好几年。

随着中国核电产业的爆发式发展,乏燃料后处理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列入了国家科技16个重大专项之一《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重大专项》中,并为后处理技术单列出了70多亿元的经费,以建成一个更先进的后处理厂。

“我们还得经过10年努力,到2020年完成这个重大专项的研究开发任务。

那时,工艺可以更先进,设备和自控能力都将大幅提高。

”顾忠茂介绍说。

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承担的是后处理的主工艺研发。

而工艺是一个后处理厂的灵魂。

工艺的改进意味着整个流程更短、效率更高且更安全。

先进的工艺可以使厂房变小,投资成本降低,相关的设备也会更加先进。

为引进争得谈判筹码在自主研发的同时,中国和法国也一直就后处理大厂的技术引进和合作进行谈判。

在2008年的中国国际核工业展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阿兰·毕加披露了中法合作细节:中法在合作建设一座价值150亿欧元的乏燃料后处理和循环再利用工厂问题上已经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总体进程顺利。

尚未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一是选择哪种最佳技术方案;二是国际保障、监督的实施方式。

实际上,最大的障碍似乎还是引进的代价。

“法国给我们开出了天价,堪比一个三峡工程。

”中核集团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这个“天价”与阿兰·毕加透露的150亿欧元也有差距,为200亿欧元,而后处理大厂的年处理能力为800吨。

相比之下,法国为美国曾经考虑(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停止了后处理厂建设计划)开建的年处理能力为2500吨的后处理厂开出的价码仅为120亿美元,如果包括一个MOX厂,则为160亿美元。

“从800吨到2500吨,成本约增加50%,算起来法国给中美之间的价格也相差两倍。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造成这种差价的原因是美国在后处理方面有深厚的技术基础。

美国是最早建成军用和商用后处理厂的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初建成了处理能力为1500吨/年的商用后处理厂。

基于卡特政府的不扩散核能政策,美国于1977年决定采用“一次通过”循环方式,故该后处理厂建成后未投入运行。

然而,美国的商用后处理厂虽叫停,后处理技术的研发却并未停止。

这使得美国在谈判中掌握了较大的话语权。

“在技术引进的谈判中我们要掌握话语权,就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基础。

这次404中试厂的热调试成功为我们在谈判中加上了一枚筹码,等到未来中试厂正式运转起来,我们的议价能力会更强。

”顾忠茂告诉本刊记者。

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曾表示,在乏燃料后处理方面,做好专项科研是实现“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建设商业化后处理大厂的重要支撑,必须自主掌握建设后处理大厂核心技术。

因此,后处理重大专项也是中国核工业为自己打造的一枚谈判利器。

在引进谈不拢的情况下,中核集团有了第二个方案,即自建一个年处理能力为200吨或400吨的厂。

“用重大专项的科研成果肯定来不及了,所以中核很有可能是在404中试厂的技术基础上来做,适当放大几倍还是有可能的。

”顾忠茂表示。

顾忠茂对于全盘引进并不赞同。

“把全盘引进变成关键设备引进,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因为引进关键设备的话时间可以加快,我们也能掌握主动权。

”“3000年”之辩中央电视台在对热调试成功这一后处理技术进展报道时,作出了这样的推算: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如果能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中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3000年。

乏燃料经过后处理,如果应用于中国目前已经运行和在建的主力堆型压水堆,核燃料的利用率只能提高约20%〜30%,如果放入快堆中并经过多次(12〜18次)循环,则可以提高60〜70倍。

问题是,直到2010年7月,中国实验快堆刚刚达到首次临界,距离商用起码还需要20多年的努力。

“许多人看到这个数字后都打电话过来询问原委,其中还包括国土资源部的人。

”一位中核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这个消息也引发了核电股的小动荡。

1月5日,中核集团旗下的中核科技(000777.SZ)率先涨停,紧接着沃尔核材(002130.SZ)也快速跟进涨停。

至收盘时,核电指数大涨1.32%,板块内江苏神通(002438.SZ)、自仪股份(600848.SH)、兰太实业(600328.SH)这三个核电设备制造概念股涨幅也都逾6%。

监测数据显示,共有5.4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核电板块,其中,两只涨停股中核科技和沃尔核材分别获得3.18亿元和1.4亿元资金净流入。

有趣的是,1月3日央视播报这一新闻之后的第二天,中核集团旗下另一上市公司,从事海外铀资源开发的中核国际(02302.HK)立即逆市急跌12.7%。

“如果消息说国内的铀都用不完了,那投资者对中核国际的预期一定大受影响。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帅说。

铀矿石含有各种成分,其中铀235可用作热堆电站(如压水堆)发电,但铀矿石里的铀-235富集度仅为0. 714%。

在全球范围内来说,经济可开采的铀资源不是无限的。

核电专家张禄庆分析说,全世界投运的430多座核电反应堆,运行一年需消耗约65500 吨天然铀。

而2008年全世界铀矿山一共供应了43760吨天然铀。

来自世界核学会的统计,2009年美、法、日、俄、韩和德6个国家核电厂耗铀总计达48203吨。

这就是说, 2008年全球铀矿山的总产量还不够这6国之用。

而中国的铀资源需求量则更大。

当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每年将需要天然铀约7000吨,以2020年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的目标来计算,每年需天然铀14000吨。

中国每年都需大量进口天然铀,随着中国核电机组的增加,数量也将会一直攀升。

相关资料快中子增殖堆(fast breeder reactor)快堆是一种以快中子引起易裂变核铀235或钚239等裂变链式反应的堆型。

快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运行时一方面消耗裂变燃料(铀235或钚239等),同时又生产出裂变燃料(钚239等),而且产大于耗,真正消耗的是在热中子反应堆中不大能利用的、且在天然铀中占99.2%以上的铀238,铀238吸收中子后变成钚239。

在快堆中,裂变燃料越烧越多,得到了增殖,故快堆的全名为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快中子增殖堆相对于现在广泛应用的压水型核反应堆在燃料消耗上有极大的优势。

但目前快中子增殖反应堆仍在研制当中,尚有很多技术问题有待解决,世界上技术最成熟的法国“凤凰”和“超凤凰”快中子增殖反应堆(Phenix breeder reactor)曾进入过商业试运营,但目前已经停止运行。

对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的研究现状,曾有美国核科学家讽刺过,“核聚变永远是再过50年就能实用化,增殖堆永远是再等25年就能商业化”。

核电站燃料利用率提升60倍需过工业化和批量化这两关中国在核研究上取得技术突破,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利用率将提升60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