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刍议
[摘要] 本文以推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为蓝本,紧密结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着重从高校领导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业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以飨所有关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同仁。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任务,在高校营造“创新、创业、创优”的成才氛围,推动“人人皆可能创业,创业皆可能成功”教育理念的深化,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竞争力和社会贡献度,使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初步形成自身特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责任感强、科技创造力高、创新竞争力优、人格健全性佳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一、领导重视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提
在2009年2月北京举办的“培养职业型与创业型公民”论坛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是大学的责任——业已成为高校校长热议
的话题。

高校是否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高校来说,早已形成肯定性共识,但对创业教育尚处于初始状
态的我国高校来说,仍是一个尚需解决的问题。

也许会有人说,依靠大学生创业能够在短期内带动就业并不现实。

据 2009年8月12日《文汇报》——大学生自主创业率不到2%,高校创业教育严重滞后的文中报道: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
仅为1.94%,但大学生创业率低,并不能简单归咎为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高校的创业教育严重滞后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在于通过大学生创业拉动就业率,而在于营造一种浓厚的创业氛围。

那么谁有权利、谁又有责任为在校的大学生们创设这样的成长环境呢?高校的主管领导责任重大而艰巨。

从笔者多年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来看,围绕创业教育目标任务的最终实现,一方面要对大学生开展普及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使所有毕业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系统全面的创业普及教育;另一方面对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实施“创业精英教育”,以一对一、面对面、点对点的方式开展创业强化训练,使那些创业意识强烈的大学生具备更专深的创业知识,掌握创业技能,最终实现创业梦想。

这种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各高校实施起来更为现实,更具有可操作性,效果也更明显。

这项工作的有序实施,需要主管校领导真正重视,责成有关部门调动校内外相关因素真抓实干,而来不得半点含糊或应付,否则,将会把鲜活实在有益的创新创业教育变成了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

二、教师指导是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关键
把学校宏观层面的重视转化为学生实实在的创业热情与能力,中间需要指导教师专心与专业的指导。

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直接面对的引路人、指导者。

可是,值得重视的是,从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专兼职的教师队伍,满足各高校创业教育的现实需要来看,目前各高校尚有很大距离和缺口。

创业教育的师资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多数教师缺乏企业背景,实战经验匮乏,基本上是纸上谈兵,遇到现
实困惑经常是手足无措,因而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此等等,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制肘。

创新创业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

因此,配备由创业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到免费的陪伴式辅导与帮助尤为重要。

挖掘这样的导师对于学校来说,会有很大难度,但是我们应清楚这终将是努力目标,也是对学生高度负责的具体表现。

当前高校能做到的就是要把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把企业家请进校园,把教师安排到企业挂职,成立创业教育教研室(研究中心)等等以便凝聚人才,孕育人才,成就创新型创业教育的专家与大师。

在师资培育方面,可以通过设立研究基金,申报相关研究课题,鼓励创业实践的试点工作,与企业联手公关等措施卓有成效地打造一流的、责任心极强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进而通过教师启发学生创业意识与动力,教会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培育学生创业精神与气质,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创业目标。

三、学生能力提升是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核心
大学生创业存在“一高两低”的情况,即创业热情高,真正实施创业的少,创业成功的更少。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冲突,成功与失败的鲜明对比,挡住了很多大学生们想创业的脚步。

可以说,创业需要激情,但更需要技巧和韧性。

如何让更多的大学生具有创业意识与创业追求,让更多的大学生把创业当做一种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
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更加从容地规避创业路上的险阻,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自己开创的领域驰骋,是当前高等学校与社会相关部门必须破解的课题。

培养大学生作为未来创业者必备的“五种意识”,即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信用意识;提高大学生创业就业必备的能力与素质,尤其是适应环境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决策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竞争协作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既是大学生个体自我实现的目标追求,更是高校鼓励大学生把创业和自我雇用作为未来的职业选择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大学生有了核心竞争的硬实力,还要有正确的心态和对创业客观认知的软素质。

上海交通大学印杰教授指出,大学生创业没必要一味死盯着高科技和专利技术,完全可以放下“身段”寻找机会。

从趋势上看,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很适合大学生群体创业的领域,其投入成本低、智力成分高,只要能够发现需求、创造需求就能闯出一片天地。

也就是说,大学生创业不妨放平心态,深刻了解市场,全面评估自己,然后从小做起,从实际做起,待积累更多经验与实力后,再做大做强做专做高。

四、课程设置合理是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保障
专业与课程体系是创业教育实施的主要载体,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

因为,许多高校专业与课程的设置在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

从笔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来看,在大学实现一年级开设有关创业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
识的必修课、二三年级开设创业公共选修课、三四年级结合就业创业指导课开展创业实践是可行的。

同时,要注重创业课程开设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推进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和教材的双开发,建立稳定
的校内外创业实践训练基地或创业孵化基地,建立理论教学、模拟实训、实践锻炼、培训考核等动态教学方法体系,通过完善学分制、弹性学制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多形式、多种类、多渠道参与创业学习与实践的机会。

在专业课程为主打的同时,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补充,通过创业教
育专题讲座,或定期邀请企业成功人士进校园现身说法,或组织校
友风采专场报告会等形式营造创业氛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就业创业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

挖潜社会资源,尤其是校企合作单位的人力资源,组织专家学者答疑,分析经典案例,让学生掌握实战的经验和知识等等。

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为突破口,使学生在真实的市场环境中运用创业相关知识,评估有关
企业想法,实施创业意愿。

拥有了创业激情与创业知识,大学生创业之路的下一站就是需要建立训练与展示的舞台。

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文中重点提及“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要求“强化高校毕业生创业指导服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开发、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小额贷款、开业指导、跟踪辅导的‘一条龙’服务。

”为此,积极开展模拟环境下的创业实践就已成为必须。

校方通过一定程序遴选出一
批创业意识强、有一定创业能力和潜力的项目,由学生团队注册校内模拟公司,进行创业经营,校方因项目制宜,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助推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茁壮成长。

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在校学生申请创业项目给予适当支持,创业项目经过专家论证通过后,学校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给于经费扶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建立一流的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如校园创业街(园、区),由学校提供场地,由遴选出的创业项目和团队进驻,学校做好指导教师配备、项目资金与政策扶持、以及后勤保障等,对校内实践基地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进一步丰富和扩大“产学研”平台内容和规模,为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多种社会功能的实现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前开始实质性的创业提供平台,培养富于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总之,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特色鲜明的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
实践教学相和谐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运行长效机制已经势在必行。

作者简介:
刘素娟(1968-),女,教授,河北廊坊人,现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工作部部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论与创业实践。

杨林琳(1980-),男,讲师,山东莱州人,现任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干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律法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指令性项目“大学生就业弱势群体帮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为s090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