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仅限借鉴)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
1 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手术1.1 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
”1.2 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1.3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见表1。
表1 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略)2 手术切口分类界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2.1 把Ⅰ类无菌切口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例如:把单纯甲状腺切除,乳腺部分切除,内眼手术,单纯疝气修补术,非创伤性颅脑手术等计为Ⅱ类可能污染切口。
这些手术一般都做好充分术前准备,且从临床上看也符合无菌要求,应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2.2 把Ⅱ类可能污染切口计为Ⅰ类无菌切口。
比如把胃次全切除术,阑尾单纯切除术,全宫切除术,输尿管切开取石等手术计为Ⅰ类无菌切口,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计为Ⅲ类可能污染切口。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标准版)
医院手术切口分类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如:(1)甲状腺手术: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甲状腺病损切除术、甲状腺根治术、甲状腺改良根治术(2)乳腺手术:乳房切除术、乳房部分切除术、乳房次全切除术、乳房改良根治术、乳房根治性切除术、乳房扩大根治性切除术、乳房病损切除术、乳头切除术、乳腺腺叶切除术、乳房象限切除术、乳房缩小成形术、皮下乳房切除术、乳房重建术(3)腹股沟疝手术(包括补片修补术):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修补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腹股沟直疝无张力修补术、股沟斜疝无张力修补术、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股沟直疝-斜疝修补术(4)关节镜检查手术:膝、髋、肩关节镜检查手术(5)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颈动脉体瘤摘除术、颈部神经鞘瘤摘除术、(6)颅骨肿物切除手术:颅骨切除减压术、线形颅骨切除术、条带状颅骨切除术(7)白内障手术: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针吸术、晶状体囊内摘除术、膜性白内障剪除术、晶状体单纯抽吸囊外摘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抽吸术、经后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白内障切割吸出术、经颞侧晶状体囊外摘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发性白内障切开术(8)心脏手术:瓣膜置换术、瓣修补术、瓣成形术、瓣切开扩张术、心脏乳头肌修补术、主动脉瓣膜下环切除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卵圆孔未闭修补术、心内膜垫缺损修补术、法乐氏四联症根治术、右室流出道补片修补术、大血管转位矫正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切开术、心肌切开术、心内膜切开术、心室切开术、心房切开血栓清除术、冠状动脉肌桥切断术、心脏动脉瘤切除术、心脏动脉瘤修补术、心肌部分切除术、心脏病损切除术、心室病损切除术、心室异常肌束切除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开颅手术:颅内肿瘤切除术、脑膜瘤切除术、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内血肿清除术、颅内血肿引流术、颅内血管成形术、开颅探查术、脑切开术、脑叶切开术、脑神经束切断术、脑胼胝体切开术、脑白质切开术、杏仁核海马切开术、丘脑切开术、苍白球切开术、大脑半球切除术、额叶切除术、颞叶切除术、脑室切开引流术、脑室分流术、椎管成形术、椎管减压术(10)膝髋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部分置换术、髋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肾脏手术: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肾根治性切除术、肾囊肿切除术、肾固定术、肾修补术、肾上腺切除术、肾上腺部分切除术(12)妇科手术: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附件切除术、卵巢畸胎瘤剥出术、卵巢囊肿剥出术、子宫肌瘤剥出术(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13)口腔手术:面颈部未涉及口鼻腔和唾液腺的脂肪瘤切除术、未发生感染的鳃裂囊肿摘除术、腮腺良性肿物浅叶切除术、下颌下腺良性肿物切除术(14)其它手术:包括骨肿瘤、关节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它体表肿瘤手术,鞘膜积液手术,额面部体表肿块手术,腮腺肿瘤手术,头颈部肿瘤切除术、睾丸固定术、经血管途径介入诊断手术、赘生指切除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完整版)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持续时间超过该类手术的特定时间或一般手术持续时间超过2小时、污染机会多;②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将造成严重后果者,如颅脑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大血管手术、门体静脉分流术或断流术、脾切除术等;③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博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腹外疝人工材料修补术、异物植入的血管外科手术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者,如高龄、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如艾滋病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等)、营养不良等;⑤经监测认定在病区内某种致病菌所致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异常增高;⑥经皮肤内窥镜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者,经皮肤内窥镜的胃造瘘口术、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有感染高危因素。
(2)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经膀胱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由于手术部位存在大量人体寄殖菌群,手术时可能污染手术野引致感染,故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3)污染手术(Ⅲ类切口):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的手术。
此类手术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术前已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除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第一条为规范本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下称预防用药)的管理,减少细菌耐药,降低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的切口分类标准,剖宫产手术属于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
手术切口分类Ⅰ、Ⅱ、Ⅲ、Ⅳ类切口分类的标准[1]
类别标准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2010年11月29日)规定: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分类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
(一)清洁切口。
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清洁-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污染切口。
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感染切口。
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根据创伤和外科手术中污染的可能性将切口分三类:1、清洁切口,用“Ⅰ”代表,是指非外伤性的、未感染的伤口;手术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既指的是缝合的无菌切口,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2、可能污染的切口,用“Ⅱ”代表,是指手术时可能带有污染的缝合切口,如胃大部切除术等。
皮肤不容易彻底灭菌的部位、6小时内伤口经过清创术缝合、新缝合的切口又再度切开者,都属此类。
3、污染切口,用“Ⅲ”代表,是指临近感染区或组织直接暴露与感染物的切口,如化脓性阑尾炎手术、肠梗阻坏死的手术、局部含有坏死组织的陈旧性创伤伤口等。
妇产科切口分类
妇产科切口分类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
一、清洁手术(I类切口):
1、乳腺手术、
2、子宫肌瘤切除术(除外截石位手术和经阴道手术)、
3、附件切除术、
4、输卵管妊娠切开取胚术、
5、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打孔术和输卵管结扎术。
二、清洁-污染手术(II类切口):
1、腹腔镜下的子宫肌瘤剔除术、
2、卵巢囊肿剥除术(包括卵巢畸胎瘤、巧克力囊肿剥除术)
3、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
4、输卵管复通术。
5、阴式的子宫肌瘤剔除术
6、子宫(次)全切术,
7、巴氏腺囊肿剥除术,
8、会阴Ⅰ、Ⅱ度陈旧裂伤缝合术,
9、无感染的切口二次缝合术
10、剖宫产术,
11、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12、宫腔镜手术。
三、污染手术(III类切口):
1、巴氏腺脓肿切开术
2、盆腔脓肿手术
3、输卵管妊娠手术
4、输卵管积水手术
5、输卵管积脓手术
6、阴道成形术
7、广泛子宫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8、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
9、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10、感染切口的二次缝合术
11、会阴Ⅲ度裂伤修补术
12、直肠阴道瘘
13、膀胱阴道瘘。
妇产科手术切口及缝合
三、 腹前壁的血管和神经
动脉 静脉 神经
第二节 下腹纵切口腹壁切开术
一、术前评估 (一)腹壁手术切口的类型及选择
妇产科手术切口可分为纵行、横行、 斜型三种。 (二)下腹纵切口的选择 下腹纵切 口有正中或中线切口、旁正中切口两 种。
腹部常用切口示意图
二、 手术步骤
(一)消毒皮肤,铺无菌巾 (二)划痕 (三)切开皮肤 (四)保护切口 (五)切开筋膜 (六)分离腹直肌 (七)切开腹膜 (八)检查腹腔内器官 (九)置固定开腹器 (十)固定下端腹膜,垫塞肠管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韩文玲
第一节 腹壁解剖
一、 腹部的明显标志和分区
上水平线 下水平线 垂直线
二、 腹前壁构成
皮肤 浅筋膜 肌层:1)腹直肌.2)腹外斜肌.3)腹
内斜肌.4)腹横肌. 腹横筋膜 腹膜外筋膜 壁腹膜 腹直肌鞘白线
腹壁解剖
腹壁解剖横切面
第八节 腹部切开缝合手术探究
一、腹膜粘连增厚开腹困难 二、脏器损伤的预防 (一)膀胱损伤 (二)肠管及大网膜损伤 (三)腹腔大血管损伤 三、旧手术瘢痕的处理
四、下腹横切口有关问题
剖宫产术切口选择 Maylard切口的腹直肌横断问题 腹壁横切口不足的处理
腹壁切口缝线的选择
腹壁切口缝合关闭的一些问题 (一)腹膜缝合与否 (二)筋膜的缝合 (三)皮肤皮内缝合或粘贴剂的应用 (四)肥胖下腹脂肪的减脂问题 (五)有感染化脓可能的伤口缝合
切皮时的固定
正确的切皮方法
切
切
开
开
皮
腹
肤
直
和
肌
皮
前
下
鞘
组
手术切口分类
手术切口分类
类别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
类别标准
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
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
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
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为40%
苏肤医用壳聚糖创面修复膜可在清创缝合后,适量均匀涂抹在手术切口创面及创周,自然成膜后,根据需要,用其他敷料覆盖,可抑菌护创,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疤痕形成。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一、一类切口二、二类切口三、三类切口四、不统计【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产后伤口的种类
产后伤口的种类在产后,一些妇女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后伤口。
这些伤口可能由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或手术引起。
了解各种产后伤口的类型和治疗方法对于妇女迅速康复至关重要。
1. 阴道撕裂在自然分娩过程中,阴道的组织可能会在压力下撕裂。
阴道撕裂通常会在分娩后进行缝合。
有不同程度的阴道撕裂,包括一度到四度撕裂,当中四度撕裂是最严重的。
2. 剖腹产切口剖腹产是一种通常采用的分娩方式,它需要通过在腹部进行手术,产生剖腹产切口。
这种切口通常需要缝合,并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感染。
3. 阴道会阔术切口有些情况下,妇女可能需要进行阴道会阔术,这种手术将会阔开阴道口。
这也可能引起切口需要缝合。
4. 阴道破裂虽然较少见,但在分娩过程中,阴道可以破裂。
这种情况也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和缝合。
5. 子宫剖宫产口在剖宫产手术中,子宫切口是不可避免的。
对子宫切口进行适当的缝合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6. 会阔术后伤口阴道会阔术后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口,这些伤口通常需要进行缝合和适当的照顾。
7. 阴道埋藏式插管在一些产后治疗中,可能需要插入阴道内插管。
这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口,需要妥善处理和护理。
对于以上所述的不同类型的产后伤口,妇女需要密切关注伤口的恢复情况,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适当的伤口护理、定期换药和避免感染是很关键的。
如果出现持续的疼痛、红肿、渗液或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帮助。
产后伤口的恢复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照料。
母婴保健专业人员将为妇女提供正确的指导和支持,确保产后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推荐)切口分类
外科手术分类规则1、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符合上述条件者2、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消化或泌尿生殖道但无明显污染,例如无感染且顺利完成的胆道、胃肠道、阴道、口咽部手术3、Ⅲ类(污染)切口: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染;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4、Ⅳ类(污秽-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5、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手术,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确定为一类的定为二类,以此类推按上述方法分类,不同切口的感染率有显著不同:据Cruse统计清洁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清洁-污染切口为7%,污染切口为20%,污秽-感染切口40%。
因此,切口分类是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
虽然做了规定但临床中有一定偏差,通常易发生分类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易将Ⅱ类(清洁-污染)切口混淆为Ⅰ类(清洁)切口的手术:剖宫产、宫颈锥切、子宫次全切、输卵管切开和结扎术、骨科开放骨折、断指再植术、泌尿外科输尿管切开术、膀胱肿瘤切除、睾丸鞘膜切除、膀胱造口术、肾囊肿切开、肾取石术、肾切除、包皮环切术、阴茎手术、胃癌根治术、总胆管切开取石、肺切除术、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
这些手术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脏器,应分为Ⅱ类。
另外,凡耳鼻喉、咽、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阴囊、会阴部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也是Ⅱ类。
二期缝合、切开再止血的切口以及6h内清创缝合的切口也是Ⅱ类。
2、易将Ⅰ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单纯甲状腺手术、乳腺部分切除术、内眼手术(白内障)、单纯骨折切开复位术、疝修补、非创伤性颅脑手术、未切开肠腔的肠粘连松解术、妇科剖腹探查术、卵巢手术、盆腔淋巴清扫术、圆韧带悬吊术。
这类手术能做好无菌准备。
可以做到无菌,应为Ⅰ类。
3、易将Ⅲ类切口混淆为Ⅱ类切口的手术:化脓性阑尾炎、窦道切除、肛瘘、与口腔相通的手术如扁桃体、唇、腭裂手术也属于Ⅲ类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一、一类切口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囊肿卵巢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Ⅰ类切口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子宫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多囊卵巢综合征(斯-利二氏综合征)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术Ⅰ类切口卵巢黄体破裂卵巢修补术Ⅰ类切口注意:1.如卵巢囊肿手术中囊肿破裂致囊液外渗手术切口则要定为下一类“二类切口”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妇产科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指引
手术切口分类及愈合等级鉴定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手术感染率、院内感染率等医疗指标的准确统计。
现对此项工作给予指引。
一、据《中国病案管理》“住院工作统计”一节的“手术统计”及其他数据的指标解释是:“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医疗操作。
”
二、根据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统计报表制度和《广东省医院统计工作手册》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①Ⅰ类切口即无菌切口。
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
②Ⅱ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
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
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
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
③Ⅲ类切口即污染切口。
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
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
三、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Ⅰ”者可以“Ⅱ”计,不能确定为“Ⅱ”者可以“Ⅲ”计。
四、切口愈合分为三级: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
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
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
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
用“丙”字表示。
五、注意:不属统计范围内的手术切口不在统计范围内。
切口愈合统计只限于初期完全缝合的切口。
部分缝合切口、片状植皮的创面以及引流超过48小时以上的切口,都不在统计范围内。
妇产科常见手术切口等级/愈合类别表
一、一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子宫平滑肌瘤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
子宫浆膜下肌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囊肿卵巢病损剔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卵巢病损切除术Ⅰ类切口
卵巢畸胎瘤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Ⅰ类切口
子宫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异位症电灼术Ⅰ类切口
多囊卵巢综合征(斯-利二氏综
Ⅰ类切口
合征) 腹腔镜下卵巢穿刺术
卵巢黄体破裂卵巢修补术Ⅰ类切口
注意:
1.如卵巢囊肿手术中囊肿破裂致囊液外渗手术切口则要定为下一类“二类切口”
2.如同一切口多种手术,定为下一类手术的切口。
3.如合并有慢性炎症的患者手术切口定为“二类切口”。
二、二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妊娠伴有剖宫产史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
口
Ⅱ类切口
头位顺产会阴侧切缝合术Ⅱ类切口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单侧输卵管切除术Ⅱ类切口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
除术
Ⅱ类切口
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单侧输卵管切除术Ⅱ类切口女性不育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Ⅱ类切口输卵管积水腹腔镜下输卵管造口术Ⅱ类切口
卵巢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下单侧附件切除
术
Ⅱ类切口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
除术
Ⅱ类切口
输卵管伞部妊娠输卵管挤胚术Ⅱ类切口
女性盆腔炎性疾病,未特指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
扎术
Ⅱ类切口
输卵管伞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
除术
Ⅱ类切口
绝育腹腔镜下双侧输卵管结
扎术
Ⅱ类切口
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流产腹腔镜下单侧输卵管切
开取胚术
Ⅱ类切口
三、三类切口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
前庭大腺脓肿前庭大腺脓肿切开引流
术
Ⅲ类切口
四、不统计
疾病名称手术名称切口分类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检查术不统计输卵管积水宫腔镜下内膜活检术不统计输卵管积水宫腔镜检查术不统计
早产儿中心静脉置管术。
>48小
时
不统计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不统计
子宫内膜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