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案
人音小学音乐五上《7堆雪人》word教案
(师)同学 们 好(生)老师 您 好
(演奏琶音给一个手势示意学生坐下。)
二、课前导入
(一)声势律动导入:(媒体播放《堆雪人》的背景音乐)
师:请同学们随着欢快的音乐跟着老师动起来,
师的示范引导生随音乐做拍手、拍腿律动。:
【设计意图】:运用声势律动,让学生身体动起来,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听力,注意力及反应能力,使学生快速进入音乐情境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生:歌曲好听,情绪是轻快地,活泼地,是中速,4/4拍的……
生:歌曲中把我带到了冬天,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歌词中有雪球,北风,雪花………
生:我听到了合唱………
(三)导入新课
师小结:我们班的同学都是好学的孩子,回答了音乐知识的三个要素,这首歌曲的情绪是轻松活泼、欢快自豪的,速度是中速(4/4拍);演唱形式是合唱;歌词中描写的季节是冬天。这首歌曲是动画片“雪孩子”的主题歌曲叫《堆雪人》板书课题《堆雪人》
(二)聆听感受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让我们一起拍着音乐的节拍在歌曲中去寻找一个美丽的季节。一会儿把你听到、想到和感受到的分享给大家。(多媒体播放歌曲《堆雪人》)
生:初次聆听感受歌曲(边聆听歌曲边拍手)。
师:(课件填空)歌曲带给你什么感受?是什么季节?(指名3-5个学生回答)
(课件:速度:( );演唱形式:( );情绪:( )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通过学生的初次聆听感受使学生关注音乐、细心聆听,导出课题。
三、教学新授
(一)聆听范唱
1、(播放动画片“雪孩子”的视频歌曲《堆雪人》)
师:从歌曲的视频中给我们展示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在银色的世界里堆雪人,滚雪球、嬉戏玩耍的活动场面。同学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新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9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PPT
通过键盘乐器的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 音乐表现能力和演奏技巧。
THANK YOU.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尝试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音 乐教学,例如,将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互动法等综合 运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创新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和创新新的音乐教学方法,例如,采用游戏化教学 法、音乐编程教学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 的音乐素养。
根据学生表现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辅导和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教学过程评价的反馈与改进措施
根据教学过程评价的结果,及时优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和效率。
05
学生情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音乐基础分析
评价学生的作品呈现能力,如音乐欣赏后的 表达、创作及表演等,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 和技能有效应用于实践中。
教学过程评价
总结词
教学过程评价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
教学内容
评价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 学生实际需求,是否具有合理性和 科学性。
教学方法
1 2 3
针对节奏难点
采用节奏练习法,将节奏难点分解成若干小节 进行练习,同时借助打击乐器进行辅助练习, 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节奏感。
针对音准难点
采用音阶练习法和模唱法,通过反复的音阶练 习和模唱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 。
针对表现难点
采用情境创设法和表演法,通过设计相应的情 境和表演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 乐情感。
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对音乐欣赏能力较弱。 学生缺乏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唱歌音准和节奏感不强。
人音版音乐五上《牧场上的家》教案
年 级
五年级
备课人
田蕾
备课日期
2020.10.13
授课班级
五年级二班
施教者
田蕾
授课时刻
2020.10.16
二、教学课题
歌曲《牧场上的家》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九册第四课《可爱的家》其中的一课。
三、教案设计理念
在这次教学中我选择了钢琴与唱歌整合教学模式,旨在充分发挥辅助教学功能。如通过钢琴演奏熟悉歌曲旋律,学生自己创编歌曲,等综合性艺术表演手段,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爱好,加强音乐实践体验,达到多重的教学成效。同时,我为学生创设了以下的情境:第一请同学们听萨克斯独奏曲《茉莉花》,学生相伴着优美的音乐,安静地走到座位坐好,倾听学生演奏的优美乐曲。那个环节给学生制造了锤炼和展现音乐才能的机会,又能够自然引入新的课堂教学内容,有效为课堂教学服务。
3.说说这首歌曲是多少拍的?听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
4.这是一首专门优美的3/4拍的歌曲。
强弱规律为:强弱弱。我们一起用手拍打一下,重拍代表强轻拍代表弱。(画出节拍图示)
四、节奏难点。(5分钟)
1.听旋律,打拍子,把握弱起拍。巩固3/4拍。
2.学生情感读词。读好弱起和一字多音。
五、学唱歌曲。(20分钟)
生:轻松、悠闲的感受。
师:你们自由在地牧场放牛、嬉戏玩耍,应该用如何样的声音来演唱呢?
生:轻柔、优美
师:你们说得专门准确!那我们一起来放松我们的心情,感受一下在牧场上那轻松、悠闲的感受。我们带着如此的感情来演唱一次。
3.纠正不准确的音:
两句“还有欢乐的小鹿和羚羊”相同吗?哪儿不相同。
5.美国的牧场美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得如何样的心情?表达了对家的颂扬、依恋之情。同学们一定专门想生活在那儿吧?假如你确实是牧场上的小主人,你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的声音来不断表达对这片漂亮牧场的热爱呢?带着你想象的歌曲描画的意境,有感情地齐唱《牧场上的家》。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案【教材简析】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节奏贯穿蜷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设计理念】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总目标,结合本首歌曲的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直观感受、激趣引入,学唱歌曲、体验情感,创编节奏、注重实践,拓展延伸、多元感受,表演歌曲、释放情感等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三、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竖笛、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互动交流2.问好二、新课教学:1.导课:直接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2.初听感受:3.学习曲谱:a)用手或身边的音源的试着打歌曲的节奏b)老师找出难点,老师唱旋律学生打节奏。
c )老师弹琴学生打节奏。
d ) 随琴慢速的视唱曲谱e ) 解决波音f ) 学生自己练习视唱曲谱.(可以借助于竖笛进行练习)g ) 随琴稍快速度的再唱曲谱4.学唱歌词1)随范唱音乐一起轻声的跟唱歌词2)让学生说出唱词的难点3)强调波音记号4)处理衬词“啊哩哩”5)完整的随音乐演唱5.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分角色学习这三种打击乐器2)为歌曲伴奏3)创编伴奏三、教学延伸——感受其它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四、小结(完整的表演歌曲)【板书】课件。
第九册音乐 教材分析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九课,内容编排强调综合性,以鲜明的人文主题为单元形式。
教材内容强调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
以下按照音乐的四个学习领域和教材编排以及教材解读作较为细致的分析.(一)感受与鉴赏教材的生活化、单元主题化倾向使欣赏内容选材没有明显的音乐鉴赏知识方面的线条,而本册教材虽然在音乐作品聆听内容面上数量多涉及广,但音乐性这条主线不很清晰。
当然每首欣赏曲目安排都有教学意图。
比如,在第一课中聆听《晨景》强调对主题的熟记。
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和简谱。
并要求看谱哼唱。
《渔舟唱晚》则要求哼唱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第二课通过聆听《丰收锣鼓》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第三课在聆听三首革命歌曲的情绪,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的同时,巩固歌曲的体裁——进行曲,舞曲和摇篮曲。
第四课聆听三首与家有关的歌、乐曲,要求能分辨主奏乐器的名称,以及不同音乐情绪。
第五课的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要求在聆听后能对音乐的情绪(《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 进行区分。
第六课要求在聆听《可喜的一天》和《罗马的松树》中能对作品的不同主题加以明确的区分。
第七课聆听的是一首歌曲和两首器乐曲要求能从音乐创设的音响中,发挥想象与联想,把听到的音乐与具体的场景相联系。
第八课分别从歌曲、乐曲、京剧中让学生体验不同音乐形象、不同音乐表现方式所表达的对雪的不同描绘。
第九课通过聆听民歌和地方戏曲让学生感受这两种音乐形式的音乐表现力。
(二)歌唱表演歌唱表演的部分每一课的演唱数量仍与前面一致,一个单元两首歌曲。
但篇幅增大演唱难度也相应提高,与四年级的合唱曲相比,二声部合唱歌曲难度系数提高,在教材十八首歌曲中合唱歌曲占将近50%,难度加大,为此必须在课堂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进行学生的合唱能力训练,同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根据各班具体情况对歌曲进行合理的增删。
人音版 音乐 第九册教材分析
第九册教材分析(2008-06-22 18:20:24)转载标签:分类:教学计划教育一、通览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就是提供给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是给教师一个教学思路,教师要利用这个素材和思路,达到课堂教学目标。
过去把“教材”叫做“课本”,“课本,课本,上课之本!”现在称为“教材”,“教材,教材,教学的素材”。
这不仅是形式上的变化,理是教学理念上的变化,因此,在与教材对话时,我们一定要明确这样的理念:我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在本册的欣赏教材中,除了第3课是声乐演唱曲目,其余每课都有管弦乐的聆听。
其中第二课的目标中也有提到“了解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本册的欣赏以介绍西洋乐器为主。
(这里他向我们介绍了一盘CD,是布列顿的《青少年管弦乐入门》,可以结合本册教材进行学习,也可单独作为教材进行使用。
)本册的歌曲教学共16首,有8首是合唱歌曲。
如何进行班级的合唱教学,这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二、对照课程标准,与低段相比1、增加了乐器演奏的分量如第一课,学习竖笛的高音吹奏方法并进行实践;第二课用打击乐器为《快乐的农夫》主题曲调伴奏。
第六课,学习竖向“#5、#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当然,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课堂乐器,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选择具体的曲止及演奏技巧进行教学。
2、增加了合唱曲的分量在第七册中,表演歌曲共有15首,其中有4首合唱歌曲;在第八册,表演歌曲共有16首,其中有6首合唱歌曲;在第九册,表演歌曲共有16首,其中有8首合唱歌曲;在第十册,表演歌曲共有16首,其中有9首合唱歌曲。
3、增加了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如第一课,以《早晨》为题,用各种表现手段编创音乐(音响);第二课,运用打击乐器、人声及各种表现手段,创作题为《丰收的喜悦》、《成功的喜悦》的音乐音响。
三、分析教学内容1、人文内涵: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的各种文化现象。
是每个人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赶圩归来啊哩哩》教案
《赶圩归来阿里里》教案【教材简析】本首歌曲选自义务教育人音版小学音乐教科书五年级第九册,本首歌曲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节奏贯穿蜷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设计理念】依据“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情感体验。
”音乐教学总目标,结合本首歌曲的特点,本节课我设计了直观感受、激趣引入,学唱歌曲、体验情感,创编节奏、注重实践,拓展延伸、多元感受,表演歌曲、释放情感等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一、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有感情地进行演唱。
三、创编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及相互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歌曲的学唱和创编节奏,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电子琴、打击乐器、竖笛、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1.互动交流2.问好二、新课教学:1.导课:直接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2.初听感受:3.学习曲谱:a)用手或身边的音源的试着打歌曲的节奏b)老师找出难点,老师唱旋律学生打节奏。
c )老师弹琴学生打节奏。
d ) 随琴慢速的视唱曲谱e ) 解决波音f ) 学生自己练习视唱曲谱.(可以借助于竖笛进行练习)g ) 随琴稍快速度的再唱曲谱4.学唱歌词1)随范唱音乐一起轻声的跟唱歌词2)让学生说出唱词的难点3)强调波音记号4)处理衬词“啊哩哩”5)完整的随音乐演唱5.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1)分角色学习这三种打击乐器2)为歌曲伴奏3)创编伴奏三、教学延伸——感受其它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四、小结(完整的表演歌曲)【板书】。
小学音乐第09册教案(人音版)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音乐第09册教案(人音版)人音版五线谱第九册全册教案教学内容:1、新学期要求。
2、综合训练:发声练习。
3、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学唱。
教学目标:巩固一个升号的调的识谱;指导学生运用不同音色和力度,表现歌曲中不同角色是性格和形象。
教学重点: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学唱。
教学难点:歌曲:《太阳公公和月亮婆婆》学唱。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一、新学期序言1、教师介绍自己。
提出新学期要求。
2、请同学讲讲新学期有什么想法?对上好音乐课有什么1 / 35好的意见。
3、复习练唱上学期所学习的乐曲。
二、发声练习曲(综合训练一) 1、提问:G 调的 do 在什么位置。
两人一组识谱,教师带领学生唱谱。
2、跟琴有感情的唱一唱。
注意:要运用气息的控制来做力度的变化,表现夕阳西沉时色彩和明暗变化的景象。
切分节奏要唱足时值。
末尾的啰要唱的短促,要轻收声。
三、学唱歌曲:1、导入:刚刚我们唱的发声练习曲表达了一个什么意思?(太阳照耀了大地一天后,慢慢西沉的情景)同学们说得很好,太阳给了我们一整天的光和热,月亮晚上给我们轻柔的月光,其实啊,太阳和月亮年纪很大了呢?不信,你们来听。
2、听录音范唱。
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唱了些什么?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你听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3、两人一组识谱,教师带领一起读谱。
跟琴视唱曲谱。
4、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最新资料推荐------------------------------------------------------ 跟琴练唱歌词。
探索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第六至第八课
探索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第六至第八课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第六至第八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为广大音乐教师和家长提供参考。
第六课:《红领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学习《红领巾》这首经典的革命歌曲,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1. 教唱《红领巾》。
教师可以先示范唱一遍,然后让学生跟唱,逐字逐句地学唱。
教唱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唱主旋律的小组、唱副歌的小组、唱伴奏的小组等。
2. 讲述《红领巾》的故事背景。
教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短片或PPT等多媒体手段来讲述《红领巾》的故事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3. 分析歌曲的艺术特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歌曲,分析其旋律、节奏、唱腔等艺术特色,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1. 唱歌法。
《红领巾》是一首经典的儿童革命歌曲,教唱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合唱,这样可以增加互动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 情景教学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讲述《红领巾》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道德观念。
3. 演唱比赛法。
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锻炼自己的表现力和音乐素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七课:《绕口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绕口令》这首歌曲,锻炼他们的口齿能力、节奏感和音乐感。
教学内容:1. 教唱《绕口令》。
教师可以先示范唱一遍,然后让学生跟唱,逐字逐句地学唱。
2. 学习口型和舌头的训练。
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型和舌头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发音准确性和口齿能力。
3. 视唱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来促进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技能。
教学方法:1. 听唱法。
教师可以先示范唱一遍,使学生熟悉和了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并引导他们跟唱,逐渐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第六至第八课启发式教学
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第六至第八课启发式教学小学音乐五年级第九册的教学课程中,第六课到第八课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课程内容。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这三节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以歌曲为主,通过歌曲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美好,感受音乐的情感,同时也要帮助学生认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多声部合唱的。
多声部合唱是指不同声部在同一时间演唱不同的歌曲部分,从而形成丰富的音乐效果。
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写一些简单的多声部合唱曲目,让学生分角色唱出不同的歌曲部分,从而让学生从实践中感受到多声部合唱的美妙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的结构,让学生理解歌曲是如何由多个声部组成的。
第七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音乐的动态。
动态是指音乐的强弱、快慢、高低等变化。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旋律简单但动态丰富的曲目,让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来体验音乐的动态变化。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曲目的特点,让学生理解不同曲目在动态上的差异。
第八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音乐的节奏。
节奏是指音乐的有规律的时间分配。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节奏明显的曲目,让学生通过演唱和演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打击乐器,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的节奏。
以上三课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来进行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的空间。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探究和学习音乐。
而教师在教学时,也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最新人音版音乐小学五年级上册2我怎样长大优质课教案(1)
音乐第九册《我怎样长大》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音乐课程标准》审议稿明确指出:完整而充分的聆听作品,在音乐整体体验和感受中,享受审美过程的愉悦;恰当的运用观察、比较和练习等方法,进行艺术模仿,积累感性经验。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歌词内容、音乐特征、歌曲意境,而后再用恰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情去表现歌曲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本课教学设计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二)理论依据基于这样的指导思想,本节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以情感体验为主线,培养学生表现能力。
合唱的音乐表现力比齐唱要丰富的多。
两声部间的制约,和声的织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立体音乐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二声部歌唱的训练,亲自参与体验了两声部的和谐,感受到和声的优美,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以及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我怎样长大》是影片《烛光里的微笑》的一首插曲。
歌曲曲调优美抒情,词意简练,它借“小树”这一形象抒发了孩子们不怕风吹雨打、幸福成长的真切情感。
这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歌曲。
2/4拍,宫调式。
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第一句曲调平稳,并以亲切的语气借物抒情,表现了孩子天真可爱的形象。
第二乐句以弱起进入曲中的八度大跳,更增强了孩子们快快长大的那种急切的愿望。
第三、四乐句是前面两个乐句的旋律模。
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合唱部分,曲调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旋律基本以平行三度和声进行,特别是句中音程大跳,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成长中坚忍不拔的精神面貌,突出了主题。
最后是歌曲的扩充部分,再重复了第四乐句后旋律更加平稳舒展,表现了“这样就会长大了”的喜悦心情,抒发了长大后的甜美幸福的情感。
(二)学生情况分析全班共有学生38名。
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并且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歌曲的情感体验,大多数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声音演唱,具备了用和谐的音色表现歌曲的能力。
2016-2017新人音版九册1-7课29课时
教学内容:一、知识与技能:变换拍子二、聆听:合唱《山童》合唱《飞来的花瓣》三、演唱:齐唱《校园的早晨》齐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四、编创活动:哼唱主题,划分乐段,填空,创编节奏型,听辨教学目标:1.聆听童声合唱《山童》,了解歌词的内容,体会歌词的特点,能哼唱歌曲的主题旋律,在课外听到《山童》时,能说出歌曲的标题。
2.聆听合唱曲《飞来的花瓣》,能够听辨其演唱形式,体会歌曲中学生对老师深切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
3.唱好歌曲《校园的早晨》,体会节奏的变化,认识变拍子4/4、2/4,感受歌曲中学生们对学校的一片深情。
4.能够用户自然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曲的情绪变化,能够判断歌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1.知识技能:认识变拍子,了解其含义。
2.聆听:通过聆听《山童》,能够哼唱主题旋律,分析歌词特点;聆听《飞来的花瓣》,能够听辨其演唱形式,了解歌曲结构。
3.演唱:准确的演唱《校园的早晨》,感受歌曲节奏特点;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曲音区的不同、节奏的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教学难点:1.通过歌曲演唱,感受变拍子的特点和作用。
2.准确拍击相似的节奏。
课时安排:4课时总课时1教学内容:齐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目标:1. 提出新学期要求2.浏览课本,了解本学期内容,认识五线谱3.初步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曲情绪和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曲情绪和曲式结构。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会歌曲音区的不同和节奏的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变化。
教具准备:《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范唱音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2’)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伴奏,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一进入教室就对本课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二、新学期要求:(3’)1.遵守课堂纪律,如同其他学科一样。
2.必要时到舞蹈教室,课前听老师通知。
3.到舞蹈教室上课,要遵守规则,禁止随意动用教师设施,尤其是镜子,保证安全上课。
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音乐教育。
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价值观,本册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进入三声部合唱练习。
2、巩固小学期间学到的全部歌唱知识。
3、注意学生变声期的嗓音保护。
全册总课时:32课时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1第一课朝夕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师弹琴讲新学期要求教师伴奏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再播放音乐主题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1.播放范唱设问:(1)歌曲表述设境复习巩固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认真听再分析这是一首校五、小结: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教师伴奏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教师指导5.教师弹琴伴奏下,6. 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7.教师播放伴奏带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整体有所了解。
回答问题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学生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2课题第一课朝夕课时第二课时总节数节教学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目标情感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节奏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清晨》三、聆听《渔舟唱晚》师弹琴讲新学习要求教师伴奏1.导语:“上节听了外国的…《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教学计划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九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1、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习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
五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每班大约有25%--30%左右的学生唱歌时,五音不全,模仿能力又比较差。
其中主要原因是性格内向,也不敢表现自己,因此在今后在学习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对于五音不全的学生,可多鼓励他们参与用课堂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以此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在唱歌、视唱练习方面,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每班还有小部分音乐上的后进生—五音不全者,我们要多给这些同学一些关心和爱心,使他们尽快地喜欢起音乐来,让他们高兴地唱起来,尽快脱掉“乐盲”的帽子。
二、教材分析:五年级第九册的音乐教学内容人为八个单元:朝夕、农家乐、足迹、可爱的家、故乡、欢乐的少年、雨花、冬雪。
这八个单元包括了人文、地理、风景等各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全面地体会到不同的审美意识。
这学期的教学主要以唱歌为主,同时结合欣赏、乐理知识。
在此基础上能进行歌曲创编与同伴之间的合作。
三、教学目标1、要求学会唱课本上的8首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使学生更加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爱科学、爱大自然、爱生活。
2、学会如下乐理知识:下滑音、前倚音、拍号等。
3、上好欣赏课,通过欣赏,扩大学生的视野,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有力地感染和鼓舞学生。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认真学习音乐教学大纲,全面了解本学期的教学任务,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2、认真上课,课堂是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课堂教学力求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听起来津津有味,学而不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朝夕教学目标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
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一、听《晨景》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
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
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
(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4.欣赏全曲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
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
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
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一、聆听《渔舟唱晚》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
——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
《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
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
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7.本歌的难点是二声部合唱,其基础是二声部曲调要唱得和谐、均衡。
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不容易唱好,要做些听觉上的辅助练习。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教师的伴奏必需是不带旋律的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8.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第二课农家乐教学目标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
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一、聆听《快乐的农夫》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
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
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
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
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
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
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
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
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
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
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一、聆听《丰收锣鼓》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
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
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
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学生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
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三课足迹教学目标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
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第一课时一、聆听《红星歌》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
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4.复听全歌。
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由于这首歌的曲调节奏较复杂:有十六分符、切分音,以及三十二分音符,所以这首歌曲不宜让学生识谱视唱,主要通过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