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

合集下载

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

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

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分析作者:崔姝声来源:《当代音乐》2019年第04期[摘要]东北地区的民歌作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地区艺术文化重要的表现形式。

而在东北地区更是生活着较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传统民歌艺术与东北小调共同构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歌系统,在丰富东北地区文化的同时,也给我国的民族音乐艺术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

因此,本文主要对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与演唱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风格;演唱特点[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4-0093-02东北地区主要是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汉族、满族、赫哲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多个民族,在东北地区的深厚历史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中衍生出的东北地方民歌也体现出了独特的特征。

东北民歌是东北文化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对东北传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也和人文环境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也深受大众的喜爱与欢迎。

通过对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风格特点和演唱的研究,从而对其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东北地区不同民族民歌的发展东北地区是对辽宁省、吉林省以及黑龙江省的泛称,其共同属于东北平原。

而东北地区不仅是我国重工业的重要基地,更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因此不论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还是语言特点基本上都是比较类似的。

但对于东北地区的人民来说,就必须给予“闯关东”足够的重视,这是因为很多东北人最初都是河北、山东等地的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在闯关东之后留在了东北。

此外,在广阔的东北平原上还生活着大量的少数民族,例如满族、赫哲族、朝鲜族、蒙古族等等,这些民族中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民歌。

在东北民歌之中,包含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三大类。

在调式方面,小调这个种类又是东北民歌之中数量最多的,更是流传和传唱度最广的曲目种类,当前也仍旧流传在东北地区的各个剧院剧场和街头巷尾中。

东北民俗文化视域下的东北民歌——从罗伯特. 芮德菲尔德的“大传

东北民俗文化视域下的东北民歌——从罗伯特. 芮德菲尔德的“大传

当代音乐2016年12月号(下)MODERN MUSIC 东北民俗文化视域下的东北民歌从罗伯特•芮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小传统”说开去陈旸[摘要]若如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所分,东北民歌当属“小传统”,亦即“民俗文化”之一部分,但正如著名学者葛兆光先生所言,在上层文化人看起来很粗鄙的民间活动,在一般人的生活世界里倒是非常重要的,它才是真正影响大多数人生活的东西。

李泽厚先生谓中国传统文化是“乐感文化”,从这个角度去打量,东北民歌与东北的民俗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是一体的,“小传统”之东北民歌唱出的恰是“大传统”之中国“乐感文化”的精神。

[关键词]东北民歌;大传统;小传统;民俗文化;精英文化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233 (2016) 12-0006-04文化有传统,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罗伯特•芮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其《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一书中将文化传统一分为二,—■为“大传统”(great tradition),二为“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

他是这么说的:“在某一种文明里面,总会存在着两个传统:其一是一个由为数很少的一些善于思考的人 创造出的一种大传统,其二是一个由为数很大的但基本上 是不会思考的人创造出的一种小传统。

大传统是在学堂或 庙堂之内培育出来的,而小传统则是自发地萌发出来的,然后它就在它诞生的那些乡村社区的无知的群众的生活里 摸爬滚打挣扎着持续下去。

”[1]所谓“不会思考的人们”和“无知的群众”,似乎透 出一种“大传统”中人的傲慢,而“大”和“小”也是相 对的,盖因为“大传统”中人为数的确很少,“小传统”中人为数总是很大,这里有一个中国古代现成而又著名的 音乐方面的故事,可以很生动地说明“大”“小”传统之 别。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 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 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 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 者不过数人而已。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
东北地域是中国的文化大省之一,民歌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审美
价值。

从文化内涵和音乐形式两个方面分析,可以发现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
价值。

一、文化内涵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的文化内涵是丰富的。

这些歌曲多是反映农民劳动生活、民间传说、历史风情等内容,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例如,著名的《二人转》中有
“老虎屯”、“龙凤呈祥”等歌曲,反映了东北地域民俗文化和传说,这些内容带有浓郁
的土地气息和民间色彩,令人产生强烈的文化共鸣。

同时,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中还体现了民间智慧和人生哲理,例如《放生鹦鹉》中所
唱的“放生一条鱼,长命百岁无疾苦”,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尊重和珍惜,这些内容不
仅富有启迪意义,而且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音乐形式
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的审美价值也得益于其独特而美妙的音乐形式。

这些歌曲
以简洁明快的旋律、韵律和节奏,独具特色。

例如,常用的唱调有“慢板”、“快板”、“三板子”等形式,音乐形式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

同时,东北地域原生态民歌的演唱也具有浓郁的表演艺术特色。

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有时会运用吐字、撇嘴、拍手等表演技巧,营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例如,演唱者在《红
花朵朵开》中会运用配乐以及手势、动作等来表达情感和意境,这种表演艺术形式也是东
北地域原生态民歌演唱中独特的审美价值。

东北民歌地域环境因素

东北民歌地域环境因素

东北民歌地域环境因素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在漫长的年代里共同创作的一种闪耀着中华民族智慧之光的艺术形式,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

东北民歌的形成与东北的地域和人文环境有着紧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东北民间音乐历史文化悠久,这里孕育着满、赫哲、锡伯等民族文化,后来又吸取了蒙、汉、朝鲜、回族等文化,从而对东北民歌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东北民歌的特点是诙谐、风趣,有“活、俏、浪、逗”的评价,许多歌曲常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东北民歌这种特点。

东北的汉人很多都来自山东、河北等北方各省,他们与东北各民族共同创造和发展了风格独特的东北民歌。

东北的民歌泼辣、爽朗、火爆、粗犷风格特征形象地反映了东北人的那种热烈、宰直、豪放、淳朴的性格。

表达方式开门见山、直来直去、很少修饰,旋律优美、自然流畅、语言质朴、感情率直,并且东北民歌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融入到了每个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并成为他们劳动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说,东北民歌是流传于关东地区汉族小调的统称。

小调历史十分悠久,又称“小曲”、“俚曲”、“时调”等,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

其分布最广、数置最多,也最具有代表性。

东北民歌分为山歌、歌舞曲和萨满调。

格调生动活泼,极具地方特色,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我国的民间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

东北民歌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表现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

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

东北民歌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十分鲜明。

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等。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的关系与启示研究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的关系与启示研究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的关系与启示研究作者:赵书一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10期摘要:东北民歌产生于东北民俗文化沃土之中,与东北民俗文化有着同源性关系,东北民歌内部体现了东北民俗文化的内涵,与东北民俗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文化同源性特点上。

这种同源性的艺术特点使得民歌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坚持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性原则。

关键词:东北民歌;东北民俗文化;同源性关系哲学家丹纳在他的著作《艺术哲学》中指出:“一个民族永远留着它乡土的痕迹,而定居的时候越愚昧越幼稚,身上的乡土的痕迹越深刻。

”东北民歌产生于东北民俗文化沃土之中,与东北民俗文化有着同源性关系,东北民歌内部体现了东北民俗文化的内涵,东北民俗文化在艺术分支的情感发展上形成了民歌的表现形式。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文化同源性特点上。

一、同源性关系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有着同源性的文化特质,东北民歌发展过程中也体现出东北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民俗生活由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及信仰生活等构成,民俗文化是民族生活状态与轨迹的沉淀并涵盖了该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东北民族的在早期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以满族文化为主体的东北民俗文化,从而在东北民歌发展初期涵盖了大量的“猎歌”“渔歌”等题材内容。

这类民歌的典型特点是歌舞表达中具有生产现实的痕迹,随着明清以后中原人涌入东北,使得东北民俗文化发展了新的改变,在中原民俗文化与东北民俗文化的碰撞下形成了东北地域特色的“新型关东人”,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民俗文化改变,民歌的内容及形式也发生的改变。

如辽宁的蒙古族居民,在本民族的民歌中也改变对蒙古包的赞颂为对房屋的描述。

如《海青房》中唱道:“海清房的支柱是什么?是那檩子和房梁。

草房的支柱是什么?是那门窗和土墙……”。

满族的“悠悠调”尽人皆知,这也是他们民俗生活的反映。

再如东北的劳动号子具有典型东北民族特色。

如林区劳动号子、“码头工人号子”、“渔民号子”、一些农民浇田时的“打水号”等等。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分析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分析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分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域特点与中国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以及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民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歌词主题、曲式特点、演唱方式和音乐风格方面。

一、东北地区民歌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东北民歌的特点是奔放豪放、朴实自然。

歌词常以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欢乐为主题,歌唱方式力度大、音域宽广、以嗓音厚重浑厚为主。

代表性的东北民歌有《二马上向前冲》、《女儿情》等。

二、华北地区民歌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华北民歌的特点是清唱多、旋律简单优美、节奏稳定。

歌词主要以表达对农田劳动、家庭生活以及感情表达为主题,歌唱方式充满力量、语调稳定。

代表性的华北民歌有《百灵调》、《战马奔腾》等。

三、西北地区民歌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西北民歌的特点是豪放激昂、热情奔放。

歌词多以歌颂民族团结、沙漠风情、牧民生活为主题,歌唱方式通常较为高亢、音域广阔。

代表性的西北民歌有《塞上曲》、《孔雀飞舞》等。

四、西南地区民歌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西南民歌的特点是悲壮磅礴、丰富多样。

西南地区多山,民歌中表达了对山水的歌颂以及对自然的感慨和热爱。

歌唱方式独特,常带有喉音、颤音等特殊技巧。

代表性的西南民歌有《茉莉花》、《藏儿哥》等。

五、华南地区民歌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华南民歌的特点是悠扬动听、多样性强。

歌词主要描绘生活琐事、感情抒发以及揭示社会生活。

歌唱方式轻柔流畅,多以二人对唱或合唱形式呈现。

代表性的华南民歌有《兰花草》、《梧桐雨》等。

总结起来,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和差异主要体现在歌词主题、曲式特点、演唱方式和音乐风格方面。

每个地区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展现了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特点。

这些民歌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多元的音乐文化。

东北民歌与地方文化的特征

东北民歌与地方文化的特征

东北民歌与地方文化的特征作者:熊付珏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0期【摘要】东北的民族文化对东北民歌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它们都是以激昂、欢快的节奏来体现我们东北人民豪爽的性格。

在唱腔上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東北独特的色彩。

东北民歌的演唱技巧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要将其运用到我们当代的歌曲演唱中,把我们东北民歌精髓都流传下去。

【关键词】东北;东北民俗;汉族民歌;地方文化特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一、民俗文化对东北民歌的影响说到东北民族民间音乐与东北文化的关系,人们就常常会想起一些古老的文化,但这些并不代表着文化的全部,文化不但包括了那些最古老的经典文化,还包含了各种民俗在里面,每个地方的民族往往在某种文化的影响下具有最集中、最具体的民族精神,因此,民俗是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大众,文化服务于百姓的文化。

(一)东北民歌的意义东北民歌的意义有两种,广义上指的是东北各民族的歌曲艺术形式,其中包括东北的汉族小调以及蒙古族、满洲族等民族的长调、呼麦等等;狭义上讲东北民歌主要就是东北小调的一个统称,东北民歌的内容和形式有着明显的地域特征,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民族音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东北民俗的文化特征1.多彩的差异性风俗习惯由于不同的居住环境、生产的条件不同、区位和特定的生活不同,因此造就了东北缤纷多彩的不同民俗。

只要是风俗它都具有着自己最鲜明最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不同的民族建筑、服饰、饮食方面就存在着差异性。

2.多样化的兼容性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都在相互吸收渗透共同发展,东北民族是多元文化兼容发展的地区,民族的多样化发展为我国的中华文化增添了新鲜的文化。

3.猫冬文化与东北民歌猫冬是东北地区最独特的一种民间习俗。

这个习俗是因为东北地带比较寒冷,没有可以耐得住严寒的农作物,所以东北地区可以算得上唯一的一个纯粹冬闲的好地方,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才发展出来属于我们老百姓的文化形式,由于东北地区冬季比较寒冷,室外温度比较低,老百姓们都在温暖的室内度过,所以“猫冬”就是这样由来的。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
赵德山
【期刊名称】《乐府新声》
【年(卷),期】2012(030)004
【摘要】本课题着眼于东北民歌,从与之血脉相连的民俗视角探寻东北民歌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从中探寻东北民歌的生存、传承与未来发展.
【总页数】8页(P122-129)
【作者】赵德山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7
【相关文献】
1.东北民俗文化视域下的东北民歌——从罗伯特·芮德菲尔德的“大传统”“小传统”说开去 [J], 陈旸
2.从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角度谈东北林区的劳动号子 [J], 张乐
3.从歌曲《家在东北》看东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J], 孙显微
4.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历程与传播
——以东北民歌为考察对象 [J], 刘莹
5.东北民歌的弘扬与发展 [J], 孙欣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民歌与民俗文化.docx

浅析民歌与民俗文化.docx

浅析民歌与民俗文化如今,文化建设逐渐被提到日程上来,东北民歌作为东北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佳作。

对其进行研究和界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更是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探究和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需要了解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为东北文化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动力。

一、民歌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特性(一)民族性东北作为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地,民歌类型多种多样。

在众多民族中,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情感诉求和民族信仰,在交流和劳动的过程中衍生出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和民歌类型。

与其他民族文化不同的是,民歌有着极强的创作性和流传性,而且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曾中断过,每一首民歌作品都代表了不同的情感和希冀,但是归根结底都是表达了对民族情感的热切需求,用民歌演唱的方式来凝聚民心。

词曲创作者通过深入群众,了解其真实的生活,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以创作出优秀的民歌作品。

(二)传承性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民歌文化的传承未曾中断,以其强大的生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文化建设带来精神引导,因此本身就具有极强的传承性。

同时,民歌文化发展至今,也是在不断批判继承的过程中,扎根于古老民歌的根基,并向其中加入一定的创新性元素,继而不断地传承和发展。

我国民歌大多都是劳动人民即兴创作的,在口口相传之下,能够留到至今的都是精华,体现出了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风土人情和民族信仰,其艺术价值和文化精神在传承过程中逐渐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宝库。

(三)教育性在教育性方面,民歌所体现的是对音乐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音乐文化本身对于人类就有一定的教育属性,无论是古典音乐的传承还是现代音乐的学习,人们都能够从其中找到一些真理或文化属性,其不仅体现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受众对于民歌文化的接受程度。

具体来讲,无论是启蒙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音乐都是必修课程,其中包含大量的民歌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学习者主动学习民歌文化。

东北民谣_精品文档

东北民谣_精品文档

东北民谣引言东北民谣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支重要分支,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音乐风格。

作为东北地区特有的民歌形式,东北民谣承载着东北人民的情感和思想,是东北地区亲近自然、勤劳智慧的民间艺术表现。

起源与发展东北民谣起源于东北地区的农村,根植于东北地区的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

东北民谣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和民国初期,当时东北民谣是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传唱的一种形式。

随着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东北民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繁荣。

许多东北民谣作品从那时开始广泛传唱,成为东北地区的经典音乐之一。

音乐风格与特点东北民谣的音乐风格独特而多样,它将东北地区丰富的民间音乐元素与独特的东北话语言特点融合在一起。

东北民谣的旋律优美动听,节奏鲜明有力,音乐中常常运用东北话的搞笑元素,体现了东北人民豪爽的性格和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东北民谣通常以故事性的歌词来表达东北人民对生活的感悟和情感,传递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

流行歌曲与演唱者东北民谣中有许多经典和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歌曲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传播,深受东北人民的喜爱。

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歌曲都已成为东北地区的代表性作品。

在东北地区,有许多优秀的东北民谣演唱者,他们以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唱风格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同时也推动了东北民谣的发展。

东北民谣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东北地区的民谣传统虽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但东北民谣仍然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和传承东北民谣,许多机构和个人致力于整理和收集东北民谣的音乐资料,通过音乐比赛、音乐会等活动推动东北民谣的传播与发展。

同时,许多年轻音乐人也在东北民谣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融合,为东北民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结论东北民谣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音乐风格。

它承载着东北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着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内涵。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

浅谈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特征与发展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

这里将从东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特征1. 音乐风格多样: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鄂伦春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各具特色。

蒙古族的音乐以独唱、二重唱和长调为特点,通过马头琴、手风琴等乐器演奏,歌曲旋律悠扬、高亢,具有强烈的草原风情;满族的音乐则以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的跳跃性为特点,常用管弦乐队演奏。

2. 地域性特点: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受到当地民族的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地域性特点。

鄂伦春族的音乐中常常反映出对山林草原生态环境的热爱和赞美;满族的音乐则常常以狩猎为主题,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3. 合奏形式多样: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在演奏形式上多样化,常常采用合奏方式演奏。

满族的音乐常常由管弦乐队演奏,旋律上分为主旋律和伴奏,既有歌唱部分,也有纯乐器演奏部分;蒙古族的音乐则常常由马头琴、手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组成的合奏团演奏,旋律丰富多变,节奏明快。

4. 歌词内容丰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的话题广泛。

鄂伦春族的音乐中的歌词常常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歌颂祖先的智慧和勇敢;蒙古族的音乐则常常歌颂祖国的美丽和母亲的伟大。

二、发展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

1. 传统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音乐的流行,部分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面临边缘化和衰落的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政府和文化机构积极开展了相关保护工作,如组织音乐比赛、举办音乐节等,为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2. 创新发展: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和年轻一代的喜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发展。

有些音乐家将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些新的音乐形式,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听众。

浅析东北民歌的特色

浅析东北民歌的特色

浅析东北民歌的特色作者:范佳春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11期摘要:东北民歌具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随着时间的进化和演变中,它反应的是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劳动人民生活的基本状态,东北民歌一直以欢快、激昴的节奏向前迈进。

东北民歌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民间音乐里面的二人转对于东北民歌的影响非常大,不管是表现形式还是内容及唱腔上,都使得东北民歌具有地方二人转的色彩。

也正是这种特殊的地域性,与二人转相结合的特点,东北民歌在作词、唱腔和类别上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东北民歌;体裁;二人转;特色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3-0083-01东北是多民族地区,东北民歌也融入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东北地区包含了很多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大多数民歌反应的是不同的生活状态,通过民歌可以了解各个民族的生活,东北有着很多特有的风俗及民俗,有的把原始的状态保留至今,东北民歌很好的反应了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东北人民的生活、生产以及内心活动。

东北民歌的体裁主要有三种,号子、小调、山歌等,民歌中最具特色的莫过于小调,这种体裁分布很广、数量很多,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东北民歌中衬词的使用为渲染气氛,增强情感的表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旋律流畅上口。

节奏非常规整,并能与歌词紧密结合,大多数用2/4拍,体现出前密后疏、字多腔少的状态,这种节奏形式对于推进旋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作品充满活力,且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东北民歌在调式上,多以小调为主。

东北民歌题材大多是喜庆欢快的,忧愁伤感的民歌并不多见,大多反映节日那种热闹的场面。

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东北民歌《瞧情郎》,《瞧情郎》是辽宁民歌,是在词和曲上都具有典型“东北风”的经典曲目之一。

《瞧情郎》表达的内容非常鲜明,反应了人们对待爱情的率真与质朴。

江南小调所反映的情爱生活是一种淡淡的愁绪;西北同类小调是一种浓浓的悲凄;东北民歌中的小调体现出的却是一股能够融化所有愁绪,具有悲凄的、透彻明亮的激情。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

东北民歌色彩探究东北民歌作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充满了丰富的色彩,反映了东北地区的特有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

本文将就东北民歌中的色彩进行探究,分析其在音乐中的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东北民歌的魅力和独特价值。

一、东北民歌的起源和发展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的产生和发展与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密切相关。

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融合了汉、满、蒙古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点,这种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东北民歌的风格多样丰富。

东北民歌通常以口传心授的方式流传,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劳动的产物,也是东北地区民众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

东北民歌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质朴真实,富有深厚的民间色彩,反映了东北地区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了东北地区的文化传统。

东北民歌的流传与发展,使其成为东北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二、东北民歌中的色彩表现形式在东北民歌中,色彩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它通过描述自然景象、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展现了东北地区的独特风土人情和文化特色。

东北民歌中的色彩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景象的色彩描绘东北地区的自然景色变化多样,季节交替明显,这些自然景观的色彩对于民歌创作者来说是极好的表现素材。

描绘东北春天的民歌常常以嫩绿、嫩黄、嫩红等色彩来描述万物复苏的景象;描绘东北秋天的民歌则常常以金黄、深红、碧蓝等色彩来描绘丰收的景象。

这些自然景象的色彩描绘,丰富了东北民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东北民歌中,人物形象的描绘往往也离不开色彩的表现。

描绘东北汉子的民歌通常以阳刚、豪迈的色彩来描绘他们的英勇和豪情;描绘东北姑娘的民歌则通常以温柔、娇嫩的色彩来描绘她们的美丽和婉约。

这种色彩描绘不仅传达了东北人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特质,也展现了东北地区人们的独特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东北民歌与文化的关系

东北民歌与文化的关系

2018-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东北民歌与文化的关系孙龙(牡丹江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摘要:东北民歌,是东北人的性格特征与文化追求的独特表现,要了解东北民歌的艺术本质特征,必须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及地域特征、文化内涵等,真正认识其艺术品类所表达的本质以及真谛。

同时,东北民歌是东北地区多元文化艺术集合式的创新传承,是典型的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关键词:东北;民歌;文化;关系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7-0133-01东北民歌是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一个缩影。

东北地区,汉族人口众多,文化发展历史一般也较长,从全国角度来看,是有其特殊地位的,东北民歌,分布地域辽阔,又因自然环境与方言的差异,而形成风格上的多姿多采。

一、东北民歌的多元化文化体现东北地域文化包括三种类型:一是少数民族文化,二是中原地区文化,三是异国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异国文化,东北本土的地域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交融。

东北地区人口众多,人类活动遗址也很多,旧石器早期遗址遍布辽河、松花江流域,遗址文化类型与北京猿人、山顶洞人的基本体制完全一样。

到了周代,东北各地的原始部落经过融合、迁徙、逐渐形成了很多分支,从原始社会到部落生活到现在,东北地区人口族群由三种人组成,流民、嫡庶、移民。

这三种人均以山东、山西、河北为主,给东北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原文化、齐鲁文化、岭南文化、吴越文化等,其中中原文化对东北地区影响最大,东北是中原文化为基础开始、发展、吸收、融合并存,有次序的流传到今。

到了明清时期,中原文化已经完全成为东北地区的主体文化,由于多民族的融合、多元文化的共存,使东北地域文化具有三种特性,兼容性、包容性和开放性。

从地域层面上讲,东北自古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东北土著民族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

移民人口的流入更给东北带来了各地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如胶东文化、豫东文化、晋商文化,江浙文化、两湖文化以及西方文化等,这些移民文化与东北传统民族文化交融、碰撞,奠定了多元的新型关东文化基础,形成了东北人独特的人格特质———勇敢与鲁莽共生,开放与保守并存、包容与涣散同在。

黑龙江的民俗风情

黑龙江的民俗风情

黑龙江的风俗有:冰雪宴、冬吃冰点、冻饺子、冻豆腐、东北秧歌、东北二人转、冰上渔猎、冰雪建筑、冬泳、冰上集体婚礼等。

1、冰雪宴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伊始,江南春饭店领衔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

新颖美观、玲珑精巧,宛若雕琢的艺术品,充分展现冰城名厨精湛的技术。

诸多宾客从具有新奇感、神秘感和强烈的地域文化气息的冰雪饮食中,领略与品味着哈尔滨文化的特色。

2、冬吃冰点冬吃冰点是黑龙江人特有的偏好,走在街上,会看到头裹棉帽,身穿皮大衣,戴着棉手套,手持冰棍大快朵颐的人们,其神态之悠然,胃口之大,无不令人咋舌。

黑龙江的冬天是寒冷的,但寒冷的自然条件却极大地丰富了这里的冰雪食品,黑龙江的冰雪食品如油而不腻,清爽可口,晶莹剔透,营养丰富,独特的口味中蕴涵着北国冰雪洁白自然、刚劲飘洒的文化特质,是北方冰雪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冰果、冻梨、冻柿子、冻苹果、冻海棠等,品种很多。

3、冻饺子春节前,家家都要通宵包很多饺子,放在室外冻起来。

冻实的饺子,当当作响,互不粘连,把它们用大面袋装好,随吃随煮,百吃不厌。

由于黑龙江家家都有一个室外的天然“大冰箱”,这样一次辛苦,就可免除每日操劳做饭之苦。

4、冻豆腐豆腐是东北冬季的主要副食品之一,将整板的鲜嫩豆腐,送到户外冻上即可。

冻豆腐不同于鲜豆腐,内部呈蜂窝状,口味独特,与肉、鸡或各种蔬菜一起烧制,易于吸收汤的味道和营养,吃起来松软有滋味,如南方的烤夫一样。

5、东北秧歌东北秧歌形式诙谐,风格独特,广袤的黑土地赋予它纯朴而豪放的灵性和风情,融泼辣、幽默、文静、稳重于一体,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特征挥洒的淋漓尽致。

秧歌队的服装色彩丰富艳丽,多以戏剧服装为主。

从装束上即可判断人物角色,有《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白蛇传》中的白娘子、许仙,还有包拯、陈世美、秦香莲等,纷纷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的热烈而欢快、谐趣而颠浪的曲调轻快上路。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作者:赵德山来源:《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内容提要]本课题着眼于东北民歌,从与之血脉相连的民俗视角探寻东北民歌与民俗文化之间的血脉联系,从中探寻东北民歌的生存、传承与未来发展。

[关键词]东北/民歌/民俗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736(2012)04-0122-8民歌,源自于人民大众,流传于人民大众,是人类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真切反映。

对于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华夏古国来说,民歌的种类数量之多、之广,足以令世人称叹!正因为民歌与人民大众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我们研究民歌必须紧密结合人民大众的生活,紧密结合他们生存的这片土壤。

哲学家丹纳在他的著作《艺术哲学》中指出:“一个民族永远留着它乡土的痕迹,而定居的时候越愚昧越幼稚,身上的乡土的痕迹越深刻。

”[2]这种“乡土的痕迹”显现着一个民族稳定的内在传统文化特质,同时以此为根基,又不断创造着她独特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谈到东北民歌时,同样将不可避免地同东北民俗所积淀的文化特质相连。

可以说一部东北民歌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部东北民俗史。

从民俗学意义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地区的民俗生活大致都可以划分成经济的民俗、社会的民俗、信仰的民俗、游艺类民俗等方面,这几方面的归类实则已经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经济的民俗中包括了自然生态民俗、物质生产民俗、交易和运输民俗、消费生活民俗(包括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社会的民俗中包括个人生活仪礼习俗,像诞生礼、成年礼、结婚礼、丧葬礼等,以及乡里社会民俗、都市社会民俗等内容;信仰民俗中包括大自然、动植物信仰、图腾信仰、岁时节日等等;游艺民俗包括民间的歌舞乐、民间游戏等方面。

这些绚丽多姿如万花筒般形形色色的民俗内容可谓色彩斑斓,蔚为大观。

东北地区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也形成了其独特鲜明的民俗文化特质,这些民俗文化有很多我们恰恰可以从东北民歌中发现。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关系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的关系10汉语言文学(1)班王丹丹 10205042摘要:民俗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而民歌是反映人们生活,社会,自然等各种事物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从中可以看出,民歌的起源、演变、发展都与民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民歌与民俗就是一对孪生姐妹。

本文以东北民歌为中心,从民俗的视角来探讨民歌与民俗之间血脉联系。

关键词:东北民歌民俗关系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民族不朽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劳动人民就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和具有民间特色的民间歌谣。

东北民歌是居住在东北的劳动人民用智慧与汗水记录的他们的风俗习惯,反映他们的民俗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无法否认民俗与民歌之间如孪生姐妹间的亲密联系,只能从民俗的角度,去更加深入的挖掘民歌在起源、发展过程中民俗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东北民歌在内容上与民俗的联系东北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以狩猎、游牧,打渔为主要生活方式。

在明清以后,大量中原地区的人们带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涌入东北,为东北民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都使东北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风格。

民歌的起源、发展都与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东北早期主要的生活方式可知民歌的主要内容。

如以狩猎为主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歌”就是他们民歌的主要题材。

而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捕鱼”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像《乌苏里江》、《捕鱼歌》、《四季》等反映打渔生活内容的民歌就源于此。

随着农业发展、进步,农耕生活便代替了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民歌内容也由与狩猎,打渔有关变为与农业生产有关,东北的劳动号子产生与此。

劳动号子的种类很多,有直接反映劳动场面、劳动情景的,如《哈要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也有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心态的,如《姐妹上场院》、《生产忙》、《打桩歌》。

浅析东北民间音乐与文化

浅析东北民间音乐与文化

浅析东北民间音乐与文化作者:王慧颖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8期摘要:东北民间音乐文化源远流长,该地区主要以满、锡伯、赫哲、鄂伦春等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融合汉、蒙、回等民族文化的精华而形成的极其丰富的东北文化,人们将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感融入在民歌里。

本文主要对东北民间音乐及其文化进行简要介绍,旨在探究东北民间音乐与东北文化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东北民间音乐文化东北民间音乐是千百年来由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劳动中所创造和传播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民间音乐艺术,是文化艺术的结晶。

东北的民间音乐与东北地域文化同根同源,其音乐形式多种多样且源远流长,这些音乐都与东北这片沃土的地域文化有着深厚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音乐,作为我国文化之林中的瑰宝,在东北的黑土地上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

东北民间音乐历史悠久、题材广泛、形式各样,与当地人民传承的民情风俗、生活习俗及艺术修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东北民间音乐和文化的来源(一)东北民间音乐的源头东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生活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有满族、赫哲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发展中吸收融合汉族、内蒙等民族文化的精华的同时,还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民族融合以及多种文化共生的东北地域文化。

东北的地域文化为东北民间音乐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沃土。

东北人性格粗犷奔放、热情豪放,这种热辣火爆、刚柔并济的文化恰巧与东北民间音乐的风格极其相似。

因为东北处于祖国的北疆,古时候条件异常艰难,东北人民长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东北民歌中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些,如民歌《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富足生活的向往。

尤其是冬季,大风大雪,天寒地冻,人们不能进行室外劳动,只能在屋里进行一些简单的娱乐活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东北民间音乐具有口语化、易传唱的特点。

(二)东北民间音乐类型提到东北民间音乐,不能忽略的是火辣的东北民歌、喜庆的大秧歌以及逗趣的二人转等艺术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的关系
10汉语言文学(1)班王丹丹 10205042
摘要:民俗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一定的群体为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而
逐渐形成的一种程式化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惯制,而民歌是反映人们生活,社会,自然等各种事物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

从中可以看出,民歌的起源、演变、发展都与民俗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民歌与民俗就是一对孪生姐妹。

本文以东北民歌为中心,从民俗的视角来探讨民歌与民俗之间血脉联系。

关键词:东北民歌民俗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们民族不朽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劳动人民就在生产、生活的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极其丰富和具有民间特色的民间歌谣。

东北民歌是居住在东北的劳动人民用智慧与汗水记录的他们的风俗习惯,反映他们的民俗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

我们无法否认民俗与民歌之间如孪生姐妹间的亲密联系,只能从民俗的角度,去更加深入的挖掘民歌在起源、发展过程中民俗所起的重要作用。

一、东北民歌在内容上与民俗的联系
东北地域辽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以狩猎、游牧,打渔为主要生活方式。

在明清以后,大量中原地区的人们带着自己的风俗习惯涌入东北,为东北民俗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都使东北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俗风格。

民歌的起源、发展都与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的关系极为密切。

从东北早期主要的生活方式可知民歌的主要内容。

如以狩猎为主的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猎歌”就是他们民歌的主要题材。

而生活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捕鱼”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因此,像《乌苏里江》、《捕鱼歌》、《四季》等反映打渔生活内容的民歌就源于此。

随着农业发展、进步,农耕生活便代替了狩猎、游牧的生活方式,民歌内容也由与狩猎,打渔有关变为与农业生产有关,东北的劳动号子产生与此。

劳动号子的种类很多,有直接反映劳动场面、劳动情景的,如《哈要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也有表现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积极乐观心态的,如《姐妹上场院》、《生产忙》、《打桩歌》。

还可以按林区劳动号子、“码头工人号子”、“渔民号子”来分类。

除了这些本地居民创造的民歌外,一些外来民族,如17世纪朝鲜族迁入东北,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习俗,创造了有着民族特色的民歌,最典型的要属《道拉基》:“道拉基,道拉基,雪白的桔梗哟长在山里,只要我能挖上一两根,就可以装满我的小菜篮子……”
地方戏二人转也是反映东北地区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民歌的一个代表,如《东北风》、《月牙五更》、《小拜年》,还有传统曲目《蓝桥》,演唱的内容是蓝瑞莲向魏公子介绍自己家住哪里,不仅介绍了东北房屋建设的结构特色,也充分展示了东北农家的生活面貌。

二、东北民俗赋予东北民歌的独特性
东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民风都使东北民
歌在创作打上了独特印记。

众所周知,满族的规矩多是出了名的,满足妇女不准“缠足”,与汉族的思想截然相反,而以自然的“天足”为美,这与她们参与耕作有关。

在当时,这种健康清新的风尚也有一首与之相应的民歌——《做绣鞋》“:找个鞋匠锛鞋底,找个木匠做鞋帮,绒线用了一板半,细布用了八皮箱……姑娘伸脚试绣鞋,鞋小脚大箍得慌……”这些歌词将满族姑娘的大脚描写的夸张有趣,也反映了满族妇女的生活面貌。

不仅如此,她们在饮食上也有自己的特色,粘食是满族最喜爱的食品,什么峰糕、五花糕,金丝糕、盆糕各式各样,逐渐也形成了风俗习惯,饮食风俗反映在民歌里,也被赋予了特殊感情,如“黄米糕,粘又粘,红芸豆,撒上面,格格做的定情饭,双手捧在我跟前,吃下红豆定心丸,再吃米糕更觉粘……”这是一首通过粘食来表达男女间爱情的民歌,“粘”也有暗示两人感情越来越好之意。

朝鲜族在世代的生活中也逐渐与汉民族融合,但也保留其自身的一些特色。

跳板舞是朝鲜妇女由于旧社会封建礼教而不得出庭院半步,为了观赏庭院外的风光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舞蹈“……跳跳板,跳跳板,……踢球做了,我们结伴来跳跳板……”就展现了该种舞蹈的内容。

以前,朝鲜族有一风俗习惯,就在每到正月十五,村里的小伙子就会用木架子搭一个台子,他们叫“望月台”,请数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到台子上,当明月升起时,哪位老人先看到,就说明这位老人将来全家会幸福,望月之后,就用树枝、木杆等燃起一个火堆,人们就会围起火堆唱歌,这种歌曲就叫“轮舞歌”,它的历史久远,早在朝鲜卫国战争时期就已流传,像《强羌水越来》、《快吉那庆庆那捏》就是轮舞歌。

除了少数民族,汉族也有自己的民俗民风,如在黑龙江农村大部分地区都有秧歌队,每到过年初二开始,就有秧歌队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演出,一进院就开始演唱,扭秧歌,演唱的歌词大多都是即兴编的,有《拜年喜歌》、《贺年调》等。

三、民俗也对一些民歌的形成具有约束性
我们知道民歌的起源、形成都与民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民俗对一些民歌的起源、发展也具有限制、约束性。

一是在民歌演唱形式上的约束,从上面举出的民歌的例子中能够感觉到,东北民歌中对歌形式很少,很多都是单独演唱,如现在新疆的锡伯族,他的发源地本是东北,后迁至新疆的,早期就有这样的婚俗,在女方举办婚礼的时候,男方要带来几个擅长即兴对歌的小伙子去赴宴,席间,他们要向女方亲朋好友对歌并胜过他们,才被视为有能力娶女方。

因此,在这里,对歌作为一种婚俗就显的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东北一些民俗在民歌演唱的时间也有限制,如朝鲜族在拔秧和插秧时在不同时间唱什么歌也有限制,早晨的歌是:“太阳升起,太阳升起……梅花正月正复返,为何还不下地去?”上午劳动时唱的歌就是:“三响水田要插完,只剩半边月亮大,……”中午时就这样唱:“太晚了,太晚了,中午时间已过去。

……芹菜水灵菠菜绿,为尝新菜来得迟。

”等等,几乎不同时间就有不同的歌曲演唱,这些歌都与劳动内容本身联系不大,大多是休闲、娱乐性质的。

再如,在辽宁地区的蒙古族,婚礼在程序上也有相应的仪式歌,定亲的时候、娶亲的时候、在宴会上,都有不同的歌曲。

如果有女儿要嫁人,在将要离别娘家时,父母、兄长就要唱《送亲歌》:“……不要以为炕沿矮就跳上炕,不要以为丈夫厉害就顶撞,妹妹哟!哥哥嘱咐的话可就记心上。

”以表示眷恋之情。

四、总结
东北地区悠久、深厚的民俗文化不仅给民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同的内容,也赋予了属于东北独特的文化内涵,使这些色彩斑斓民歌深深地打上了东北乡土的烙印,是东北民俗文化最好的展示。

作为东北人民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块艺术瑰宝更好地保护传承下去,在保持它的原始形态的同时注入时代精神,使之更具生命力与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张宏. 东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辽宁师专学报,2010-04。

【2】赵德山. 东北民歌与东北民俗文化研究,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