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现状及走势预测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进口国,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壮大,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 产量和储量目前,中国的石油储量已达到184亿桶,居全球第15位,是亚洲第一大石油生产国。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达到1914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3222亿立方米。

2. 企业和产业结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要由3家国有巨头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海油)组成,它们分别在国内石油天然气开发、加工、运输和销售等领域占有着绝对优势地位。

3. 进口和消费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和天然气进口国,其中2019年石油净进口量为5065.8万吨,天然气净进口量为9705.3亿立方米。

中国的石油天然气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在2019年达到了6.9亿吨和3222亿立方米。

4. 技术和环保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勘探开采技术和工艺装备,不断推进行业技术升级和技术创新。

同时,为了提高环保水平,中国也实施了一系列针对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环保政策。

企业必须遵守环境法规和标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1. 石油天然气资源多元化随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变化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需要多元化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供应渠道。

因此,未来中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能源合作,同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投资,推动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多元化。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未来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改革,推动行业向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特别是在天然气行业,政府将继续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鼓励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参与,提高市场效率。

3. 技术升级和创新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将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和升级,推进勘探开采技术、油气储存与运输技术、加工技术等方面的创新。

我国能源构成资料

我国能源构成资料

我国能源构成: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如下:煤炭探明储量1500Gt 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7.0Gt 位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3300Gm^3位居世界第十六位水电探明储量0.68GkWh 位居世界第一。

现已探明,我国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98%以上,而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很小,不到2%,这是我国能源储量构成的最大特点。

我国能源储量构成以煤为主,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能源自给政策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1列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

由表1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能源资源的构成%地区能源合计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参源丰度tce/人华北43.9 64 1.8 14.4 98.2 1.3 0.5 2680东北 3.8 3.1 1.8 48.3 54.6 14.2 31.2 293华东 6.0 6.5 4.4 18.2 72.9 22.5 4.6 141中南 5.6 3.7 9.5 2.5 44.5 51.8 3.7 142西南28.6 10.7 70.0 2.5 25.2 74.7 0.1 1218西北12.1 12.0 12.5 14.0 66.7 31.3 2.0 1216中国能源供需状况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20亿吨标准煤。

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达到1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00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2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使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

关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

关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

关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无疑是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对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对于我国能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国石油储量为20.32亿吨,居世界第十位;天然气储量为6.14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为我国能源供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水平较高。

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方面,我国已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储备。

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国内大型能源公司,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我国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设备,不断提升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水平。

这种情况下,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储量和开发能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供需矛盾。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北方地区天然气资源较为丰富,而南方地区主要依靠进口满足需求,这增加了天然气供给的复杂性。

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中存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防范工作。

未来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勘探开发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足够的能源供给。

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合作,拓展资源进口渠道,稳定能源供给。

要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将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中国石油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中国石油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诸多问题。

1.后备可采储量不足我国油气资源的后备可采储量少,特别是优质石油可采储量不足,缺乏战略接替区,西部和海相碳酸盐岩等区域的勘查一直未能取得战略性突破,后备可采储量不足已成为制约进一步增加油气产量和满足需求的主要矛盾。

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基础性、公益性的油气前期地质工作具有探索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国家公共事业,主要应由政府出资,其成果提供全行业、全社会使用。

近年来,国家对这项工作投入少,缺乏有效的机制,发现性调查评价工作力度不够,基础地质理论研究长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

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油气资源安全供给保障机制,油气的资源储备和原油及成品油储备,还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

我国国家级油气资源战略储备体系刚刚开始建设,进口安全机制和特殊情况下的石油供应应急机制还不完善。

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尽管我国在陆相生油、滚动勘探开发及大型非均质砂岩油田开采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总体科技水平还不能适应当前增储上产的需要。

随着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难度的加大,对科技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如海相碳酸盐岩成藏理论和深水钻探,山地地震、难动用储量开发技术等亟待突破。

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油气长距离输送以及油气加工过程等都会对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有的还非常严重,致使土质严重酸碱化、水质和空气污染,影响了局部地区的土壤和生态环境。

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尚未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在勘探开发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最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西部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在西部的塔里木、准噶尔、鄂尔多斯、川西北等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发现。

中国最大天然气储量

中国最大天然气储量

中国最大天然气储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之一,但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一直依赖进口天然气满足其能源需求。

然而,近年来中国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资源,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储量国之一。

本文将介绍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储量以及其对中国经济和能源战略的影响。

中国的天然气储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青海、陕西和甘肃等地。

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页岩气、煤层气和常规天然气资源。

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数据,中国的天然气储量已经超过了5万亿立方米,位列全球第三。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开发和利用这些天然气资源。

其中包括投资建设天然气输送管道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以提高天然气的输送能力和供应可靠性。

例如,中国通过中亚天然气管道和西气东输管道从中亚国家和俄罗斯进口大量的天然气。

此外,中国还加大了在页岩气和煤层气勘探开发方面的投入,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给自足能力。

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对于中国能源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天然气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被认为是替代煤炭的最佳选择,可以帮助中国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政府将天然气发展纳入到其绿色能源结构转型规划中,力求实现能源消费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的目标。

其次,中国的天然气资源可以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减轻对进口天然气的依赖。

过去,中国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天然气,这使得中国在国际市场上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而现在,凭借其丰富的天然气储量,中国可以保证自己的能源安全,减少外部干扰对其经济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天然气储量还可以带动经济增长。

天然气的开发利用需要投资建设天然气井、输送管道和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基础设施,这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并创造就业机会。

同时,天然气的利用也可以降低企业的能源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然而,中国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的天然气储量虽然丰富,但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而中国的主要能源消费中心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概况及使用方向的建议(上)(1)

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概况及使用方向的建议(上)(1)

关于我国天然气资源概况及使用方向的建议(上)(1)能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得命脉,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就人均资源占有量而言,我国得一次能源特别匮乏.我国是世界最大得燃煤国,但煤炭得探明储量仅占世界得11%,而人口却占世界得21%,全球煤炭探明储量可开采230年,而我仅90年.我国得石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得24%,全球可开采48年,我仅22年.因此,开发利用新兴能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是我国能源工业能否持续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得关键所在.不管从目前国家得资源配置、可持续进展对环境爱护得要求、以及国家地缘政治得现实状况,天然气无疑是目前最理想、最切实际、最具前途得新兴能源.与煤炭、石油等黑色能源相比,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所产生得妨碍人类呼吸系统健康得氮化物、一氧化碳、可吸入悬浮微粒极少,几乎不产生导致酸雨得二氧化硫,而产生导致地球温室效应得二氧化碳得排放为煤得40%左右,燃烧之后也没有废渣、废水.天然气得转换效率高,环境代价低,投资省和建设周期短等优势,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资源已成为全世界能源工业得要紧潮流.天然气资源概况天然气是一种埋藏于地下得可燃性气体,无色无味,要紧成分中85~95%为甲烷(ch4),比重轻于空气,极易挥发,并在空气中扩散迅速.wM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浓度在5~15%时遇明火或大于天然气燃点530℃时即燃烧,属可燃可爆性气体.在-162℃常压下可液化,称液化天然气(lng),液化后体积缩小到1/600.天然气属于清洁燃料,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假如将天然气得效应系数为1,则石油为185,煤为208.地球上已探明得天然气地质储量超过140万亿立方米,年开采2万多亿立方米,可采68年.而天然气得勘探、开采和利用还又许多工作可做.专家们证实,占天然气要紧成份得甲烷不仅能够有机生成,也能够无机合成.早在地球形成之初,甲烷就差不多存在于地壳之中,天文学家也发觉一些星球可能是被甲烷大气层包围着,这一理论大大拓展了天然气资源得勘探领域.此外,海洋学家发觉在大洋深处得海底由于海水得压力作用,可能存在着大量得液态甲烷,其数量之大将可支撑人类数十年得文明.我国天然气得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得12%,目前年产量200亿立方米,估计2000年达到250亿立方米/年.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可能超过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估计可采储量7-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得国家.陆上资源要紧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此外,在渤海、华北等地区还有部分资源可利用.由于资源勘探后,未能有效利用,以及政策不配套,造成用气结构不合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天然气工业得健康进展.然而,随着我国得社会进步和经济进展,天然气成为要紧能源将是一个必定得趋势.世界与中国一次能源比例关系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世界平均水平27%40%23%10%世界可采年限2304868中国7831%1764%21%195%中国可采年限902295注:依照《中国电力9五规划》和英国bp公司1997年世界能源年鉴2000-2050年世界一次能源供需预测1990200020102050各类能源总计8045857~9398~1116181~210石油34~3538~3954~58石油所占比例40%38~40%35~39%40~50%煤炭225822~2627~3240~50煤炭所占比例28%25~28%28~29%22~24%天然气1596187~2020~2550~61天然气所占比例20%21~22%21~22%28~29%水电、核能等100611~1213~15637~41水、核电所占比例12%13%20%单位:亿吨油当量四川盆地得天然气是我国开采较早、储量较丰富得资源,差不多可在满足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需求得同时,通过管道外送部分剩余气量.要紧市场是武汉,估计年供气20-30亿立方米/年;陕甘宁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得天然气整装资源,可采储量超过3千亿立方米,目前要紧通过北京、西安和银川三条管线外送.输气能力分不为:北京方向660mm×900km,30亿立方米/年,供北京、天津、河北;西安426mm×480km,8-9亿立方米/年;银川426mm×300km,3-4亿立方米/年.该资源已具备建设第二条东送管道得条件,今后市场要紧可能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以及华东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得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好得开采前景,全盆地天然气地质储量84万亿立方米,截止98年底,累计探明储量5千亿立方米.该气源今后要紧靠管道经兰州、西安东送,要紧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海天然气资源蕴藏品质最佳,气田储量集中,单井产量大.现已通过海底管道年输香港29亿立方米,要紧用于发电.还有部分天然气送海南岛供三亚得一座100mw燃机电厂和化胖厂使用.但南海得资源开发前景看好,但海上天然气开发难度较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得制约.因此,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东海地区得勘探工作一度受一些政策得妨碍而比较迟慢,但从现在得工作成果看,资源储量看好.在杭州湾得平湖气田发觉部分天然气资源正在供应上海,要紧满足都市居民得生活用气.但东海资源得情况与南海情况相近,也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在我国周边得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库页岛和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地也有极为丰富得天然气资源蕴藏.俄罗斯拥有世界最丰富得天然气资源,可采储量占世界得40%,出口天然气量占世界得30%.东西伯利亚科维克金气田已探明地质储量据我国有关部门认为8千亿立方米较可靠,但其周边地区得地质结构看好,估计可采储量将可进一步增加.中国是该资源最近、最大得市场.该气田外输能力为320亿立方米/年,除一部分在俄罗斯使用外,可向中国、日本和韩国输送200亿立方米/年.打算建设一条直径1,420mm,全长3,364公里管线,从气源至外蒙(或中国东北)经北京、天津到山东日照下海东渡日、韩,其中在俄境1,027公里,外蒙境内1,070公里,我国境内1,320公里,总投资68亿美元.按原打算中国分配100亿,日韩各50亿,但这一方案受到多方专家得质疑.要紧咨询题如下:如此廉价清洁得资源有无必要转易他国?2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只相当2,400万吨标煤,这对年燃煤13亿吨得中国并非无力同意,专门是沿海经济较发达得山东、江苏、浙江和上海,其燃气和燃煤成本十分接近,假如再考虑效率因素和环境以及环境治理代价,其燃气成本必定低于燃煤;再渡日韩气价是否还有竞争力?日本1995年6月到1996年6月13个月得平均液化天然气得到岸价仅为35美元/m btu,相当097元/立方米(低热值8400kcal/ m3).目前,全世界液化天然气生产一再增加,技术进步速度也比较快,远期价格可能还会下跌.该气源假如到北京已近1元/立方米,再东渡日韩还有什么价格优势可言;气量小能否起到战略制约作用?50亿立方米关于日本和韩国得年耗燃料量都不是大数,两国要紧使用天然气得燃机电厂改烧液化石油气、柴油、石脑油等替换燃料轻而易举,他们随时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寻到足够得其他代用燃料.同样,俄罗斯也非常难以此来挟制中国如此一个大国.事实上,即使在冷战时期,苏联也未能利用他们通往欧洲得天然气管线遏止西方.假如将国内天然气资源、进口管道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实现全国联网,对一些要紧天然气使用者得工艺系统进行双燃料设计,能源得安全系统是能够得到保障得.此外,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在俄罗斯库页岛发觉了大量天然气资源,由于俄与日本存在“北方四岛”争端,南送日本存在地缘政治制约,因此埃克森公司正在积极开发我国东北三省市场.据悉,差不多与东北个电力公司签署了供气意向书,假如市场落实,该公司得开发和管道铺设工作立即能够展开.土库曼斯坦通往我国西部得天然气管道得前期工作也正在进行,估计沿欧亚大陆桥东行经新疆、甘肃、山西、河南,在江苏连云港一下海东渡日、韩.自美国为首得北约攻击南斯拉夫和轰炸中国大使馆之后,李登辉又放出“两国论”使台岛得分裂势力异常嚣张,美国实行遏制中国得长期战略将难以幸免.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和地缘政治得差不多原则动身,积极利用俄罗斯以及周边油气资源,将不可幸免地成为中国国家战略得重要一环.这不仅能够加强国家得能源安全,保全国家能源储备,改善生态环境,同时能够延缓中国在能源利益上与西方集团得直截了当对峙与冲突.就经济意义而言,俄罗斯得天然气对我国市场而言,也是成本最低廉得优质资源,估计到北京得价格不到1元人民币/立方米,按热值计算法,低于国内生产得天然气和石油产品价格,也低于进口液化天然气与进口石油产品得价格.假如考虑其效率因素、环境代价、投资效益比和使用灵活性,使用成本将低于华北市场得低硫煤.各种燃料价格对比序号燃料单位价格热值(大卡)(低热值)每百万大卡热值价格每百万btu热值价格热值价格1山西产地煤kg0155000 30007567172华北低硫煤kg0255000 500012611943华东低硫煤kg0305000 6000 1512 14334进口重油kg0747 9200 8120 2046 19395国产重油kg119200301328566原油kg151000015000378035837进口柴油kg151030214560366934788国产柴油kg231030222326562653329国产液化石油气kg19611650168244240401810进口液化石油气kg15413183321314811都市煤气m3094500200005040477712电kwh04586052326131861249813俄罗斯天然气m318400119053000284314陕甘宁天然气m31318400155953930372515进口液化天然气m31584001785745004265全世界建有10座液化天然气(lng)工厂分布在8个国家,生产能力8,470万吨/年.2000年前后将卡塔尔、阿曼等工厂投产,产量增加到1亿吨/年.2010年全球产量将接近2亿吨,总体上是供大于求.由于lng得生产利用必须有极强得系统一体化,从气田勘探开发、集中、液化、运输、接收、储存、气化、疏散、销售和综合保障体系等需要同时规划建设,并配合立法,才能确保全系统得效率,从而落低运行成本.我国已决定在深圳建设一个lng接收系统,年接收300万吨,远期规模可能增加到600-700 万吨.此外,国家打算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一座同等规模得lng接收系统.除lng外,液化石油气(lpg)也是一种高效、高热值得烷类清洁燃料.lpg得要紧成份是丙烷和丁烷,属于采油、炼油和天然气开采处理过程中得副产品,也可人工合成.lpg得运输、储存和使用都比lng方便,受系统制约小.由于lpg价格受季节妨碍较大,98年1月国际市场价格为240美元/吨,7月价格跌至105美元/吨.冬夏季价差达23倍.因此,在有条件建设大型低成本储存装置得地点应积极利用lpg,或在夏季能源使用量大得地区,以及夏季用电季峰特征强同时缺乏水电调节得电网,如山东电网,可作为季节调节性能源调节手段.目前,一些跨国石油公司差不多在我国沿海建设了一些大型lpg周转储库.其中,芬兰neste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合资得青岛lpg地下储气库得容量已达22万立方米,储量超过12万吨,投资仅了3千万美元.天然气市场天然气资源得用途要紧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源行业,要紧有三种用途;1、发电、2、生活燃料(采温和做饭)、3、工业燃料;二、是化工行业原料,以生产化胖也合成纤维类为主.。

关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

关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

关于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前景的分析作者:宋宇舸来源:《中国科技纵横》2020年第03期摘; 要:基于油气分布规律与成藏理论的指导,通过相应的资源评价技术和理论,对我国油气资源储量进行科学的定量估算,分析我国油气资源富集规律、潜力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若能扎实油气资源综合评价与研究工作,不仅能明确未来油气勘探方向,还能对勘探部署计划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基于此,文章将简要分析我国油气资源前景,为国家资源发展战略与油气企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石油;天然气;前景分析中图分类号:TE155;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編号:1671-2064(2020)03-0000-00作为化石能源翘楚的石油与天然气,在各领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相比于煤炭,天然气在相同的情况下能够达到11%至73%左右的节能效果,降低二氧化碳47%至84%左右的排放量,因此在能源低碳转型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简析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现状如果说“陆海并进、东西并重”是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一侧翅膀,那另一侧则应是“常非并举、内外统筹”,正是这一对翅膀为我国油气资源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思路,以我国陆地范围内的大型含油气盆地作为重点,将深水、天然气、深层等领域进一步突出,由此构建高效绿色、安全稳定、协同发展先进的石油产业体系。

助力于石油产业的长足发展,助力于实现老油田稳产期的延长,促进深水石油与深层碳酸盐岩二者增储上进程的速度,提高对开发致密油规模效益的重视程度,进而推动我国石油产业的持续性发展;积极发展天然气产业,进一步提高老气田稳产期,促进我国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增储上产,开发与勘探我国海域与深层天然气资源,以及非常规资源,由此增强天然气提供能力,让天然气资源能真正成为我国主体能源。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越来越复杂的油气勘探对象,主编变差的资源品位。

基于油气资源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以构造相对简单油气藏作为勘探对象已经渐渐转变成构造相对复杂与高陡的油气藏,逐渐转变成储层较为复杂的油气藏,例如碳酸盐岩缝洞体等,以往的常规油气转变为非常规油气,由中浅层转变为“深层-超深”层。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

中国石油、天然气战略资源分析二、我国油气资源面临的问题在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油气资源勘探和开发面临五大问题:l、后备可采储量不足2、风险勘查投入不足3、缺乏供给保障机制,很难适应市场变化4、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增储上产需要5、环境问题严重,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三、中国致力于解决油气供需不平衡矛盾的措施1、油气的大力勘探、开发2、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增强我国油气进口的安全性3、加快建立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石油安全正文:一、中国油气资源前景堪忧国际权威机构近日公布的预测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石油需求增长将占同期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1/3。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介绍,中国石油市场是世界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市场(国家)之一,2000年中国的原油净进口量为5983万吨,2002年为6941万吨,成品油进口2034万吨;据海关统计,2003年1-10月,我国进口原油7415万吨,成品油2374万吨。

预计2004年中国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近年中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与石油消费量之间呈高度正向相关关系,预计今后几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态势。

比较保守地估计,2010年中国原油的需求量将达到3亿吨,原油需求缺口达到1亿吨,2020年需求量达到3.8亿吨,缺口达到1.6亿吨。

但是目前中国人均石油开采储量只有2.6吨,是世界平均值的1/10,这意味着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越来越大。

更有人预测,到2010年,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逼近50%。

(一)油气资源日益紧缺目前我国石油资源量约为1072.7亿吨,其中约71.61%分布在陆上,约22.93%分布在海洋。

表1 第三次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状况总资源量可转化己探明总计可采储量资源量转化率储量探明率可采储量采收率全国1072.7528.449.26205.6538.959.3428.85127.54陆上826.7430.052.0193.5645.056.3829.23105.79东部480.7277.457.7155.2756.048.1631.0272.98中部77.530.539.411.6038.01.9616.95.36西部259.4122.047.026.6721.96.4624.2227.43其它9.10.11.10.0219.00.0016.840.02海洋246.0246.040.012.0912.320.7622.8221.71 单位:亿吨、%总计可采储量=可转化资源量+已探明资源量[!--empirenews.page--] 我国目前已发现500多个油田,其中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中原油田、吉林油田、河南油田、长庆油田、江汉油田、江苏油田、青海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玉门油田、滇黔桂石油勘探局、冀东油田等油田产量、储量较为可观。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是全球最大的油气市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庞大的消费市场。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发展现状、挑战和未来前景进行深入分析。

一、发展现状1.1 生产与消费情况中国是全球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前列。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市场,天然气消费量持续增长。

1.2 产业结构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组成。

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较长,拥有丰富的资源储量和完整的产业链。

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也有一定的份额,并且在勘探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1.3 技术水平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在勘探开发、生产和环保技术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

国内企业在水平井开发、页岩气勘探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开采效率。

二、挑战与问题2.1 资源供应压力目前,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主要依赖于传统油气田,但这些油气田逐渐进入后期开发阶段,资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大。

同时,勘探开发新的大型油气田也面临技术和投入成本较高的挑战。

2.2 环境污染问题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和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同时,碳排放和温室气体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2.3 市场竞争压力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

国内企业需要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同时,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也对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三、未来前景3.1 多元化能源供应策略为了应对资源供应压力和环境污染问题,中国政府正在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发展。

除了继续加大传统油气田的开发力度,还将加大对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推广,并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以确保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3.2 技术创新与合作在技术水平方面,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知识点的认识】1、中国煤炭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在地理分布上的总格局是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主要集中分布在目前经济还不发达的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宁夏等 6 省.2、中国石油分布特点:①陆上:东北(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华北(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西北西南(西南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华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②海上:渤海(蓬莱 19﹣3 油田)、东海(春晓油气田)、南海(莺歌海盆地).3、中国天然气分布特点:天然气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陆上西部的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准噶尔盆地,东部的松辽、渤海湾盆地,以及东部近海海域的渤海、东海和莺﹣琼盆地,目前这 9 个盆地远景资源量达 46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资源总量的 82%;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6.21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已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 93%;剩余资源量 40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剩余资源量的 81%.【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我国自然资源中,煤炭是丰富的省区是山西省,第一和第二大油田分别是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南方地区以有色金属矿居主多,青藏地区以清洁能源居多.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地区,最少的地区是四川盆地.分析: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我国既是世界能源资源大国,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加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目前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解答:北方地区目前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分别是国内第一、第二大油田,它们的石油产量要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山西是我国出产煤炭最多的省份.南方地区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当丰富,比如云南东川和江西德兴的铜矿、江西大余的钨矿、贵州铜仁的汞矿、云南个旧的锡矿、湖南冷水江锡矿山的锑矿和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全国皆占据突出地位.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高值和低值中心都分布在北纬 22°~35°之间,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青藏高原能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而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的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的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青藏高原的水能、太阳能、可燃冰、天然气、地热能等 5 种能源都是洁净无污染的能源,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里年日照时间超过 3000 小时,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故答案为:山西省;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有色金属;清洁能源;青藏地区;四川盆地.点评:考查我国能源的分布,要理解记忆.【解题思路点拔】熟记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概况.可结合自然资源分布图理解记忆.。

油气的增长和燃气现状与发展报告

油气的增长和燃气现状与发展报告

油气的增长和燃气现状与发展报告一、当代油气增长情况:改革开放30年,我国新增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是改革开放前总和的3倍和36倍;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速分别高出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5倍和1.1倍,令世界瞩目。

中国石油探明其中70.3%的当量储量,近20年生产了76.8%的当量产量。

持续解放思想,依靠科技进步,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油气储量和产量平稳较快增长,成就新的增长高峰的两条基本经验。

新油气田在地质家脑袋里,30年来,这句话不断被中国石油的实践所印证。

陆相石油地质理论、渤海湾盆地复式油气聚集(区)带勘探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前陆盆地、叠合盆地、岩性地层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等领域勘探理论的突破,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石油油气勘探实践,中国石油的勘探领域大大拓宽,推动了塔里木、吐哈、冀东、苏里格等油气田的发现。

2007年8月,冀东南堡油田4.451亿吨新增石油探明储量通过国家评审。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过8亿吨,形成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

30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实现跨越式发展。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比前50年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的总和还多60%。

2000年4月,克拉2大气田储量通过国家储委审核验收,奠定西气东输资源基础。

同年,中国石油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迈上4000亿立方米台阶,2008年有望第四次超过400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占全国的64%、天然气占74%。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石油原油产量稳步提高。

30年科学高效开发,中国石油先后形成原油年产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5个,年产油气当量上千万吨的油气田7个。

其中,大庆油田年产原油5000万吨稳产27年,创世界同类型油田高效开发的奇迹。

中国石油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2007年年底达到542亿立方米,30年翻了近两番,占当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78%。

资料显示,近20年来,中国石油原油产量占全国的76.7%、天然气占77.5%。

中国石油能源现状调查

中国石油能源现状调查
第二,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由于我国迅速工业化阶段的产业结构和以煤炭为 主的能源结构,以及落后的技术和管理的不完善等原因,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很大 差距。我国 GDP 占世界 GDP 的 4.8%,可对煤和石油的消耗却分别占全世界的 31%和 7.5%, 单 位 GDP 能耗仍然偏高。我国的发电、冶金、建材、化工、交通等产业每年会消耗全部一次 能源的 80%左右,单位产品能耗平均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的 20%到 30%。
3.2 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战略与应对策略
3.2.1 总体战略 中国石油发展的总体战略是:“立足国内、开拓国际、多种形式、油气并举、厉行节约、
建立储备”的方针,以满足中国经济对石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但国内石油的产量却徘徊不前,而石油
的短缺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长期的制约作用。因此,中国应未雨绸缪,制定并实施一 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障石油供应的战略计划,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等地也有较大规模的资源发现。新油田的发现还可以弥补老油田产量的下降,以保障国内石 油产量的稳定。
二、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当前与今后几十年中国油气资源需求的缺口有 4 种海外 途径获得,第一是海外油气产业的份额油,第二种是石油贸易,第三是“贷款换石油”,第 四种是“市场换资源”。总之是“多渠道、多角度、多目标、多形式”寻找国际石油资源, 而不是单纯被动“买油”。
2009 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成功创造了“贷款换石油”模式,签署了一系 列大单。另外,国内和国外企业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的石 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然后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
2009 年 11 月投产的中国与沙特合资的福建联合石化炼厂,炼油能力 24 万桶/天。2010 年上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选址在广东湛江的中石化与科威特石油公司合资建设 石化炼厂立项,其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该厂设计全部加工科威特原油。这种“市场换资源” 的模式将产油国与我国利益捆在一起,也是我国获得安全可靠原油的方式。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现状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现状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现状我国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利用都相对比较落后,已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2%,目前年产量2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00年达到250亿立方米/年。

我国天然气地质资源量估计超过38万亿立方米,可采储量前景看好,按国际通用口径,预计可采储量7-10万亿立方米,可采95年,在世界上属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

陆上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陕甘宁地区、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海上资源集中在南海和东海。

此外,在渤海、华北等地区还有部分资源可利用。

1.四川盆地的天然气是我国开采较早、储量较丰富的资源,基本可在满足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需求的同时,通过管道外送部分剩余气量。

主要市场是武汉,预计可供气20-30亿立方米/年。

2.陕甘宁气田是我国陆上最大的天然气整装资源,可采储量超过3000亿立方米,目前主要通过北京、西安和银川三条管线外送。

输气能力分别为:北京方向660mm900km,30亿立方米/年,供北京、天津、河北;西安426mm480km,8-9亿立方米/年,银川426mm300km,3-4亿立方米/年。

该资源已具备建设第二条东送管道的条件,今后市场主要可能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以及华东地区。

3.塔里木盆地和青海的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较好的开采前景,预计可采储量与陕甘宁气田相当,今后主要靠管道经兰州、西安东送,主要市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

4.南海天然气资源蕴藏品质最佳,气田储量集中,单井产量大。

现已通过海底管道年输香港29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发电。

还有部分天然气送海南岛三亚的一座100MW燃机电厂和化肥厂使用。

南海的资源开发前景看好,但海上天然气开发难度较大,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制约,因此,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5.东海地区的勘探工作一度受一些政策的影响而比较迟缓,但从现在工作成果看,资源储量看好。

在钱塘江口以外的平湖气田发现的部分天然气资源正在供应上海,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气。

但东海资源的情况与南海情况相近,也暂不宜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中国的能源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

中国的能源资源分布与利用情况

水能资源开发 利用率较低, 仍有较大开发
潜力
核能资源分布
核能资源主要 分布在沿海地 区,如广东、 福建、浙江、
江苏等地。
内陆地区也有 一些核能资源, 如四川、湖南、
湖北等地。
中国核能资源 主要集中在一 些大型的核电 项目中,如秦 山核电站、大 亚湾核电站等。
核能资源的管 理和监管由国 家能源局和中 国核能行业协
短期波动:受到突发事件、市场投机等因素的影响,价格可能出现较大波动
对经济的影响:能源价格的上涨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压力,但合理范围内的波动对经济的 影响是可控的
能源企业竞争力分析
能源企业规模:中国能源企业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 技术水平:中国能源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创新能力:中国能源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国际化程度:中国能源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较低,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五章
中国能源技术创 新与国际合作
能源技术创新成果
中国在核能技术方面也取得了 重要突破,如第三代核电技术。
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取 得了显著进展,如太阳能、风 能等。
中国在智能电网技术方面也有 着重要的创新成果,提高了能
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合 作,推动全球能源技术的进步。
能源科技人才培养
海洋油气资源:中国近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渤海、黄海、东 海和南海。
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中国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较高,需要进口大量 的原油和天然气来满足国内需求。
水能资源分布
主要集中在西 南地区和长江
中上游
黄河中上游和 雅鲁藏布江也 是重要分布区

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能源构成我国能源构成:我国常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及水电储量相当丰富,中国一次能源的探明储量和居世界的位次如下:煤炭探明储量1500Gt 位居世界第三石油探明储量7.0Gt 位居世界第六位天然气探明储量33300Gm^3位居世界第十六位水电探明储量0.68GkWh 位居世界第一。

现已探明,我国煤炭占能源资源总储量的98%以上,而石油和天然气所占比例很小,不到2%,这是我国能源储量构成的最大特点。

我国能源储量构成以煤为主,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的基本格局,奠定了我国能源自给政策的基础。

我国能源的地区分布:我国能源分布广泛,但能源种类及储量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很大,表1列出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构成。

由表1可见,华北、西南及西北地区是我国煤炭、水力、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的区域,人均能源丰度较高,东北地区石油及天然气的储量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及构成能源资源占全国的比重% 能源资源的构成%地区能源合计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利石油天然气参源丰度tce/人华北43.9 64 1.8 14.4 98.2 1.3 0.5 2680东北 3.8 3.1 1.8 48.3 54.6 14.2 31.2 293华东 6.0 6.5 4.4 18.2 72.9 22.5 4.6 141中南 5.6 3.7 9.5 2.5 44.5 51.8 3.7 142西南28.6 10.7 70.0 2.5 25.2 74.7 0.1 1218西北12.1 12.0 12.5 14.0 66.7 31.3 2.0 1216中国能源供需状况2005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突破20亿吨标准煤。

原煤产量达到22亿吨,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石油产量达到1181亿吨,居世界第六位;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5003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2位。

但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使能源供应面临的压力逐渐加大。

浅谈我国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状况

浅谈我国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状况

谈我国天然气资源和石油资源状况刘海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河北工业大学 102816一天然气本文通过从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特性、我国天然气和石油的储量分布及勘探战略和天然气以及石油的开采技术三个方面大体介绍了我国的天然气和石油资源。

希望我国加强在天然气的勘探、开采、以及使用方面的建设力度,增加天然气在国内能源结构中的占有比例。

我国天然气的储量及分布1 储量现状[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天然气的国家之一,并在公元13世纪就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气田——自流井气田。

但是天然气现代化的研究、勘探和开发则比较滞后,近20年才整体启动。

因此,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大,储量发现率低,发展天然气工业的前景良好。

截止1999年底,中国(未统计台湾省,下同)探明天然气(仅指气层气,下同)地质储量总计20 635×108m3,其中煤层气为11 174×108m3,占54﹪;油型气为9 461×108m3,占46﹪。

可采储量为113 049×108m3,历年累计采出2 836×108m3,剩余可采储量为10 213×108m3。

如果把油田溶解气的可采储量3 462×108m3计入内,1999年底中国整个天然气可采储量为16 511×108m3。

由于溶解气室随石油开采产出,从属于石油的储量,一般天然气储量不将其包含其内。

到1999年底,中国14个盆地共发现以烃类气为主的有机成因的气田171个,同时还发现二氧化碳为主的无机成因的气田21个,共有气田192个。

值得指出的是二氧化碳含量达95﹪以上的气田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过去被忽略了。

松辽盆地万金塔二氧化碳气田、渤海湾盆地花沟二氧化碳气田、苏北盆地黄桥二氧化碳气田和三水盆地沙头圩二氧化碳气田现已投入开发。

2 中国天然气资源特点[4]一.根据中国的天然气地质和经济发展程度,可以简要地把中国分为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和陆架区四大含气区。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能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能分析报告

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能分析报告概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国之一,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为了满足国内需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近年来加大了产能建设。

本文将对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产能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中国石油产能分析1.1 石油储备和勘探中国石油行业通过不断加大勘探力度,寻找新的油田和提高油井开采效率,以增加国内的石油供应。

同时,积极推进石油储备建设,强化应对能源安全的能力。

1.2 石油生产能力中国的石油生产能力持续增长。

大型石油企业不断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并通过合作开发海外资源,提高石油生产能力。

此外,国内私人石油公司也日益涌现,为中国石油产能的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1.3 石油运输和储存为了保证石油供应的稳定,中国加大了石油运输和储存的能力建设。

石油管道输送网络的铺设和储油设施的建设,有效提高了石油运输和储存的效率,保障了国内石油市场的供应。

二、中国天然气产能分析2.1 天然气供应构成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主要依靠进口和国内生产。

随着国内天然气需求的增长,中国加大了天然气勘探和开采力度,同时积极开展与国际合作,增加天然气进口量。

2.2 天然气生产能力中国天然气行业快速发展,天然气生产能力持续提高。

大型天然气企业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勘探和开采效率,以满足国内需求。

2.3 天然气存量和储运设施中国天然气储量丰富,正在积极开发和利用。

与此同时,中国加大了天然气储运设施建设。

天然气管道网络的扩建和LNG接收站的建设,提高了天然气的运输和储存能力,保障了国内天然气市场的供应。

三、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能发展趋势展望3.1 绿色低碳能源转型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减排目标的提出,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将逐渐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清洁燃料的使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2 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未来,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将致力于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石油产量
1.产量的构成(2005年) 产量的构成(2005年
地区 东部 61.97% 略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西部 21.77% 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海上 16.22% 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公司 中石油 58.39% 略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中石化 21.60% 低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中海油 15.03% 高于其剩余可采储量之份额 海上开采强度大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2.石油工业产区的战略接替 1984年塔里木沙参 年塔里木沙参2 1984年塔里木沙参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 向新区的开拓: 向新区的开拓:西北 陆架 向新领域开拓: 向新领域开拓:海相 碳酸盐岩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3.高产量下的相对稳产
1985~2005年石油储、产量变化
(四)非常规油气
常规: 常规:在预期的平均油价和近期技术条 件下可大规模开发并获利 常规与非常规界线的相对性油价国别 非常规油气对常规油气的战略性接替 数 量大几个量级
(四)非常规油气
中国的煤层气
吸附于煤颗粒表面的甲烷 排水降压解吸采出 美国2005年产500 2005年产500亿方 美国2005年产500亿方 超过中国的常规气产量 我国1500米以浅可采资源量10.87 1500米以浅可采资源量10.87万亿方 我国1500米以浅可采资源量10.87万亿方 已探明地质储量1023亿方,可采储量470 1023亿方 470亿方 已探明地质储量1023亿方,可采储量470亿方 在沁水盆地可望率先形成煤层气开发基地 预测2020 2030年产量可达300亿方和500亿方 2020和 年产量可达300亿方和500 预测2020和2030年产量可达300亿方和500亿方
2003年 2003年 低渗储层 重(稠)油 储量 30.9% 20.0% 动用率 48.7% 20.6%(热采) 20.6%(热采) 热采 产量 18.9% 7.2%
全国大于1/4的石油产自低渗和重( 全国大于1/4的石油产自低渗和重(稠)油 1/4的石油产自低渗和重
品级低,今后新增储量品级更低、埋深更大、 品级低,今后新增储量品级更低、埋深更大、采收率 更低 凝析油比例低 储量 0.74% 产量 1.15%
(一)石油储量
2.中国石油储量构成
地区 东部 累计地质储量 67.71% 剩余可采储量 59.62% 西部 22.86% 28.57% 海上 9.33% 11.39% 公司 中石油 63.23% 67.96% 中石化 25.60% 19.78% 11.39% 中海油 9.28%
(一)石油储量
3.中国石油的品质特点
3.中西部油气产地迫切需要更多的油气供应
天然气留给中,西部的合理性(管输价, 天然气留给中,西部的合理性(管输价,发展需 要)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1.原油和油品进口量剧增
1993年油品净进口,1996年原油净进口 1993年油品净进口,1996年原油净进口 年油品净进口 2000~2005年 2000~2005年 5983~11902万吨 原油 净进口量 5983~11902万吨 年增率 14.75% 978~1746万吨 油品 978~1746万吨 年增率 12.29% 2005年 净进口原油11902 11902万吨 油品1746 1746万吨 2005年 净进口原油11902万吨 油品1746万吨 生产原油18146 18146万吨 原油进口依赖度39.6% 生产原油18146万吨 原油进口依赖度39.6% 表观石油进口依赖度42.9% 表观石油进口依赖度42.9%
1.气层气(非伴生气)和溶解气(伴生气) 气层气(非伴生气)和溶解气(伴生气)
探明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气层气 79.17% 94.48% 溶解气 5.52% 20.83% 产量 80.55% 19.45%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2.大区和公司构成
地区 东部 西部 中部两盆地 海上 探明地质储量 19.77% 70.95% 47.33% 9.22% 剩余可采储量 15.17% 71.28% 44.54% 13.47% 产量 7.55% 80.24% 53.35% 10.38%
2.天然气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6.4%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6.4% 年平均年增率 略低于GDP GDP的年增率 略低于GDP的年增率
(二)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区域不平衡加剧
1.局部地区的油品供应短期紧急
东部油品长期紧张, 东部油品长期紧张,短期有油荒
2.天然气供需形势的急剧变化
1990年代初期 1990年代初期 气的消费量上升慢 2000年以来供不应求 冬季更甚, 年以来供不应求、 2000年以来供不应求、冬季更甚,气电和气化工 受阻
二 中国油气储产量的现状(2005年) 中国油气储产量的现状(2005年
(一)石油储量
储量(reserves) 1.中外概念的差异 储量(reserves)
中国从地质储量×采收率得到可采储量, 中国从地质储量×采收率得到可采储量,更常 用地质储量 国外的储量指剩余可采储量 国外对现有(或近期) 国外对现有(或近期)技术经济条件的可采性 掌握较严格 中国储量中有一些近、中期难以利用,储量动 中国储量中有一些近、中期难以利用, 用率 国外的某些统计中石油包括原油和天然气液 NGL) (NGL) 中国包括原油和凝析油
(二)处于青年期的天然气
1.脚步蹒跚的幼年期 1958年上亿方 1961年达14.7亿方 年上亿方, 年达14.7 1958年上亿方,1961年达14.7亿方 1963年降到谷值的10.2亿方 1968年恢复到 年降到谷值的10.2 1963年降到谷值的10.2亿方 1968年恢复到 14.4亿方 14.4亿方 2.储、产量快速增长的青年期 储量,1980年以来 年以来, 储量,1980年以来,每5年的储量增加值 翻一番
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状况 及未来供求形势分析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抗
第一部份 第二部份 第三部份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 中国油气供需形势和预测 中国油气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 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油气可 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资源保障, 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于资源保障,首先是 国内的油气生产和供应。 国内的油气生产和供应。
第二部份
中国油气供需形势和GDP的增长速度 油气产量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 GDP
1.石油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1.81% 1985~2005年平均年增率1.81% 年平均年增率 2000~2005年平均年增率 年平均年增率3.07% 2000~2005年平均年增率3.07% GDP年增率 年增率7~10% GDP年增率7~10%
储产比:年末剩余可采储量/ 储产比:年末剩余可采储量/当年产量 误解(分子分母都在变化) 误解(分子分母都在变化)
(二)处于青年期的天然气
3.石油天然气的比较分析 在规划性的框算中以1000m3气为1t 1000m3气为1t油当 在规划性的框算中以1000m3气为1t油当 量。对中国油气可采资源的估算中油气 大致相当。 大致相当。 2005年产量计气为油的27.1%, 年产量计气为油的27.1% 以2005年产量计气为油的27.1%,按2020 年前后的可能产量比, 年前后的可能产量比,二者也只能大体 相当。 相当。 从产量看“天然气时代”缺乏基础。 从产量看“天然气时代”缺乏基础。
(四)非常规油气
油页岩和页岩油
综合理用:炼油、发电、建材、铝土、 综合理用:炼油、发电、建材、铝土、 稀散元素 我国抚顺曾在1959年产页岩油72万吨 年产页岩油72万吨, 我国抚顺曾在1959年产页岩油72万吨, 开发技术较成熟 初评:页岩油资源120 120亿 埋深500 500米以 初评:页岩油资源120亿t,埋深500米以 内占70% 内占70% 2010和2020年可能产油200万 1000万 年可能产油200 2010和2020年可能产油200万t和1000万t
第一部份
中国油气资源状况
一 中国油气工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1.东部石油工业基地的创立 1959年 1959年 建国十年大庆油田发现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为主体的东部石 油工业基地 年产量过亿吨, 1978 年产量过亿吨,石油进入壮年期 1978~1984年产量在 年产量在1 1978~1984年产量在1亿吨上徘徊
(二)石油产量
2.产量的品质特点
陆相原油含硫量低, 陆相原油含硫量低,含蜡量高 规模较小、丰度较低、单井产量低、 规模较小、丰度较低、单井产量低、衰减快 老油区开采成本加大,海上大油田全为稠油, 老油区开采成本加大,海上大油田全为稠油, 总体上成本趋高
(三)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天然气储、产量(2005年
项目 累计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 产量 1985年/亿吨 1985年 116.17 23.31 1.25 2005年/亿吨 2005年 257.98 24.90 1.81 平均年增率/% 平均年增率/% 4.07 0.33 1.87
(一)中国石油工业已步入壮年期 2000~2005年 2000~2005年 新增储量的采收率降到25% 新增储量的采收率降到25% 产量的年增率达3.07% 产量的年增率达3.07% 剩余可采储量平均每年降低121 121万吨 剩余可采储量平均每年降低121万吨 1990~2004年 1990~2004年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52 252亿 产量125.6 125.6亿 东部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52亿t,产量125.6亿t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19 219亿 产量166.8 166.8亿 西部 平均年增剩余可采储量219亿t,产量166.8亿t 东西相抵, 东西相抵,全国的增产主要来自海上
(三)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出口
2.油品进出口(2005) 油品进出口(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