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岭景点讲解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参观杨家岭。从外表上看,这里和普通的农家小院并无区别,但却曾经是当年党中央的中枢所在。当年,毛泽东主席坐镇杨家岭,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我们伫立在黄土窑洞前,仍然能从那些粗糙的门窗、简陋的桌椅中感受到平凡中蕴藏的伟大,感受到革命先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悠悠岁月,能涤荡尽“千古风流人物”,但却不能消减至今还萦绕在宝塔山、延河水的革命先驱的丰功伟业。

在中央机关居住之前,这里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口有明代吏部尚书杨兆的陵墓和祠堂,因而得名杨家陵,党中央居住这里后改名为杨家岭。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继续指导敌后抗日战争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

杨家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座苍松环绕之下的中央大礼堂。它始建于1942年,是由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杨作材同志设计,中央机关的同志们自己动手修建而成的,礼堂可容纳千余人左右。礼堂看上去建筑风格新颖独特,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建筑的独特体现在中西巧妙地结合。内部采用了传统的陕北窑洞式的石拱结构,外部则采用了西方的一些建筑风格。仔细观察,礼堂没有木梁木柱,用四个大石拱做主梁,避免了阻挡视线的两排木柱子。这也是当时唯一没有木梁木柱的大型礼堂。

现在礼堂内部是按照“七大”会场的原样陈列的。主席台工中央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和6面党旗,两侧挂着马、恩、列、思的画像,主席台前的几张桌子和椅子,是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的座位,主席台上方的横幅标语是“七大”的政治口号——“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主席台对面的标语是“同心同德”,它的意思是号召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一心一意、团结一致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两侧的标语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我们再来看两边墙上的“V”字形木座和24面党旗,英文字母“V”是“Victory”(胜利)一词的缩写,把它与24面党旗结合起来看,意思是表明我们党从1921年到1945年所走过的24年是胜利的24年。大厅内摆放了当年代表们坐过的200多张木质靠背长椅和“七大”投票箱,所有这些陈设,都为我们展示了“七大”的盛况,让我们再次倾听历史的回声。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有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着全国121万党员。4月23日下午5时,“七大”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开幕式由大会秘书长任弼时主持,毛泽东致《两个中国之命运》的开幕词。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伯渠等也相继发表了演说。彭真向大会做了《关于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开幕式在庄严的国际歌声中结束。

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代表中央向大会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5日,朱德做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随后大会进行了讨论和发言,先后在会上发言的有26位同志。5月14日、15日两天,刘少奇向大会做了《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新党章确立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已一切工作的指针”。大会最后一项议程是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七大”使我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央大礼堂除了召开“七大”负有盛名外,当年中央机关的同志以及延安的一些文艺团体经常在这里举行文艺晚会和演出活动,歌剧《白毛女》的首场演出就是在这里进行的。除此之外,当年在这里还举行过一些大型活动,比如1943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在这里招待了出席陕甘宁边区劳模大会的全体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

1944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接见了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的全体干部,他号召大家要学会两种本领,一种是松树的本领,一种是柳树的本领。他说:松树冬夏常青,不怕刮风下雨,严寒之中也能巍然屹立,松树有原则性;柳树插到哪里都能活,一到春天,枝长叶茂,随风飘扬,十分可爱,柳树有灵活性。共产党员应该有松树的原则性和柳树的灵活性,二者缺一不可。

194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在这里为德高望重的朱德总司令举行了60寿辰的祝寿活动。延安各界人士纷纷前来祝寿。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等致了贺词,朱总司令在答谢词中这样说:中国人一般活到60岁就算够本了,以后我就是赚下的了。我相信可以亲眼看到中国革命的成功。中国历史的进程确实被这位伟人所言中,仅过了3年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诞生在东方的大地上。

从中央大礼堂出来,通过一个小石拱桥,我们便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院子。中央办公厅楼是由中央机关和附近的军民自已动手、就地取材于1941年修建而成的,形似飞机,两侧如机翼,二、三层通往后山的天桥,很像机舱,因此人们称它“飞机楼”。建楼时要从对面山上采石,每天

早晨要放炮,我们知道主席习惯工作到深夜,早晨睡觉。这样就影响了毛主席的休息,最后决定毛主席搬到枣园去住。办公厅的西厅是中央机关的餐厅,有时作会议室用,窗户看起来很小,而且没有向外开的门,这都是为了保密。第二层是办公室,任弼时、李富春、杨尚昆、王首道等同志都在这里办公。第三层楼是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会议室。中央政治局经常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制定和通过了许多重要决议。著名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里讨论通过的。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文艺工作者90多人。座谈会共开了三次。第一次是5月2日下午,会议由中宣部部长凯丰主持。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言部分。第二次会议是5月8日,毛泽东、朱德等到会听取了大家的汇报。边区民众剧团的负责人柯仲平在讲到他们团到农村演出深受人民群众欢迎时说:我们每次演出结束时群众都送来许多鸡蛋慰劳我们,我们一边吃,一边走,到了新的演出地点,鸡蛋皮就撒了一路。如果有人要问我们到什么地方去了,那不用问,顺着蛋皮找就找着了。毛主席听到这里爽朗地笑了,他说:你们吃了群众慰劳的鸡蛋就要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噢,要为群众演出更多更好的节目,不然的话,下次群众就再也不会给你们鸡蛋吃了。第三次会议是5月23日下午举行的。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做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结论部分,深刻地阐明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和文艺工作同工农兵相结合的根本道路。

文艺工作者通过整风学习,批判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倾向,纷纷深入实际锻炼改造,创作出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如歌剧《白毛女》、秧歌剧《兄妹开荒》、新编历史剧《逼上梁山》、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等。墙上的这幅照片就是当时鲁艺在街头演出《兄妹开荒》时的剧照,这场演出观众竟达两万多人。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程度。这是评剧《逼上梁山》的剧照。毛主席看了之后称它是“旧剧革命化时期的开端”。这三幅照片反映了新秧歌运动的广泛开展。

唱遍全国的《东方红》就是文艺座谈会后,农民歌手李有源根据陕北民歌——《白马调》改编的,表达了陕北农民对共产党和人民领袖的无限热爱之情。

这个仅有三孔土窑、两间平房的小院是周恩来同志1944年7月至1944年11月住过很短时间的家。革命者没有固定的住所,他们的家是随着革命的需要而定的。右起第一孔窑洞是寝室,第二孔是办公室,第三孔是工作人员的住室。1943年7月周恩来和邓颖超由重庆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8月2日,中央办公厅在中央党校礼堂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欢迎晚会。

周恩来在此居住时,正值延安整风运动深人开展,周恩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讨论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