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乡愁》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乡愁》说课稿
初中《乡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诗歌。
本单元是一个现代诗单元,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其中丰富的想像,优美的意境和诗人抒发的真挚的感情。
乡愁作为人类普遍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历久常新的主题之一,文学史上留下了许多抒写乡愁的名篇佳作,余光中的《乡愁》便是其中情意深长动人的一曲,因为他抒写的不是一般的游子思乡之情,而是在特殊年代由于海峡阻隔而产生的对大陆的思念之情,更是漂泊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
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层层推进,生动形象地抒发了乡关之思,故国之恋。
全诗构思精巧,复沓手法以及叠音词的运用更增添了诗的音韵美。
(二)目标的设定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欣赏、分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的特点。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
2、诵读法。
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
“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教师采用配乐朗读,学生练读,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蕴。
3、写作训练法。
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想景悟情,让学生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从而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得具体可感。
三、说学法。
1、诵读法。
诗歌的鉴赏离不开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诗歌内容,领悟诗歌的主题。
即诵读——想象——悟情。
2、想景悟情法。
学会展开想象与联想,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
(同时播放《天净沙·秋思》的画面,《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
)导入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的一首秋思,道出了多少游子凄凉断肠的乡愁,是啊,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无论你走得多远,但总犹如风筝一样,有一根用眷眷爱心织成的线紧紧握在母亲手中。
你的根是在故园的井土之中,故园暂不能还,便滋生了那宝马香车也载不了的乡愁!乡愁啊乡愁,你是什么摸样?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想起你总是心惊魄动,总是泪水涟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板书),让我们一起走进那如烟如雾的乡愁世界。
(声画结合,目的是塑造氛围让学生尽快的入情入境。
)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
要求:感受诗的感情基调,体会诗中蕴涵的感情。
2、生试读一遍,让生指出在朗读此诗时应把握的朗读技巧。
展示朗读要求:1、读出节奏2、读出重音语速(舒缓),语调(深沉),感情(真挚),节奏(多停顿,不宜读长句),
播放《乡愁》视频朗读。
让学生自由练读2-3遍,抽查个读,师简评。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停顿,重音。
(三)解读诗歌。
1、想景捂情。
过渡语: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乡愁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在本诗中作者用什么事物来形象写出。
学生讨论回答: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创设意象是诗歌中经常用到的创作手法,抓住诗作中的意象来感
悟诗歌是诗歌学习的一种方法,那么如何来感悟呢?展示:诗是精当含蓄的艺术,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四项事物上,要知道“一切景语皆情语”,更应该透过这些形象的事物来想象在何时、在何地、何人在做什么事,这样特定的氛围中流露出怎么的情感。
请同学们就其中一节进行想象,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
就第一小节,“邮票”作了个展开想象的范例。
展示:
邮票,可以想象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晚上,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但是路途遥远隔着万水千山不能回到她的身边。
只有在昏黄的灯下把这份依恋和思念倾注在信笺间,再小心翼翼地贴上这小小的'邮票。
因为只有它可让自己的心儿飞越万水千山,李白是“我寄愁心于明月”,小作者只能“唯寄愁心于邮票”。
他仿佛又想到离家时妈妈送他到小村外,关心的话儿说不完,那温馨的春风多像母亲慈祥的爱抚,那三月的阳光多像母亲眷眷的爱心,那风中依依的柳条多像母亲那不舍的深情。
真是邮票小小,深情依依。
2、归纳四种乡愁,展示: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的分离,对故土的眷恋。
3、最后一小节与前三小节在情感的抒发上有什么不同和联系?
学生讨论回答。
师展示:
个人思乡之情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真是一首怀乡诗,满腔故园情。
(四)回顾写作背景及作者并且与当前政治形式结合,渗透爱国教育。
12下一页初中《乡愁》说课稿
(五)拓展阅读。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男女生互读两首乡愁,感悟共同的情感。
(六)在满文军《望乡》这首歌中结束这节课的教学,同时展示作业:
一、背诵余光中《乡愁》。
二、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写出对诗中四个意象的理解。
三、课后收集三首古今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
自我评价:
整个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要求,立足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把学习与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采用情景教学法、朗读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景导入,激发情感,营造气氛。
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天净沙·秋思》的画面,《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
以悠扬、柔美而略带哀伤的歌曲和画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由此导入新课,点出主题——思乡之情。
让学生尽快的入情入境。
朗读法: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作为教学重点,听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
写作训练法: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想景悟情,让学生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从而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得具体可感,在此基础上,归纳小结文章的主题。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因此我设计拓展阅读,运用练习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让学生真正乐学、趣学
拓展阅读:《乡愁》教学反思
《乡愁》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诗,因其内容直白简单,广为流传。
作为九年级第一单元的一首诗,其内容是过于简单了,但是其思想性和引导性比较强。
因为九年级的学生要学会诗歌鉴赏,而这类型的试题要从读诗开始,这样的一首诗做了很好的搭桥工作。
我在四班的教学是从《乡愁》改编的歌曲开始的,因为是下午的课,再加上这首歌的感情低沉,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很好的激发,所以整体课的教学气氛不是很好。
在一班的时候,我以诗歌朗诵作为开头,学生通过听别人朗诵,然后再自我练习,全班展示。
一班的学生好表现,而且能够很好地调动情绪,所以他们朗读的时候效果很好。
几个学生很快就把整首诗背下来的。
然后我通过语言美,结构美,音乐美,来剖析这首诗。
最让我意外的是,在对比席慕蓉的《乡愁》之时,学生说出来很多我意想不到的特点,有了他们自己的见解。
诗歌鉴赏着重要告诉学生鉴赏的思路,而这堂课,我告诉了学生什么是意象,这些意象揭示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节课,我将教会学生通过描绘画面,概括氛围,来阐述诗人的思想感情,将诗歌鉴赏的方法落实到课文的讲解中。
我预期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