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溶血是怎么回事
老年患者静脉血液标本溶血原因分析及护理
[ ] 李昱 晓. 空静脉 采血标 本 溶血原 因分析 及预 防措施 5 真 [ ] 河北 医药 ,0 86 3 ) 86 J. 2 0 ,( 0 :8 . [ ] 张金环. 液标 本采 集 不合格 的原 因分 析 及护 理 对策 6 血
[ ] 齐鲁护理杂志 , 0 ,5 1 ) 14—15 J. 2 9 1 ( 2 :1 0 1. [ ] 魏立平.临床 护士如 何做好 血液标 本分 析前 质量控 制 7 [ ] 护理 实践与研 究 , 0 , ( ) 7— . J. 2 74 9 : 9 0 [ ] 刘 鲁霞. 8 老年 患者静脉 采血技 巧[ ] 国外 医学: J. 护理 学
齐鲁护 理杂 志 2 1 0 1年第 1 第 1 7卷 9期
[ ] 护理研 究,0 4 1 ( )9 2— 5 . J. 20 ,8 6 :5 9 3 究[ ] 中国护理 管理 ,0 6 6 9 :1 3 J. 20 , ( ) 2 —2 . 张继云. 注患者 满意度 持续 改进 护理服 务质 关 [ ] 乔淑芳 , 5
[ ] 张鹭鹭. 型时期 医院可持 续发展 的分析与思考[ ] 中 3 转 J.
华 医院管理杂志 ,0 2 1 ( ) 35— 8 . 2 0 ,8 7 :8 3 7
[ ] 顾则娟 , 4 张镇静 , 丁霞芬. 病房无缝隙护理服 务模 式的研
老 患 静 脉血 液 标 本 溶 血 原 因分 析 年 者 及 护 理
76
情况 , 对于皮下脂肪 少 、 弹性 差 、 皮肤 松弛 、 管滑 动者 , 血 穿刺 时要绷紧皮肤 , 血针直 接进入 血管 ; 于皮 下脂 肪厚 、 采 对 血管 壁厚且脆性大 、 表暴露 不 明显 、 外 触摸 感觉血 管 弹性小 者 , 采
溶血反应名词解释
溶血反应名词解释溶血反应(hemolyticreaction)是指血液细胞受损,形成血红蛋白外溢,从而引起血液凝固、血液细胞减少等复杂反应的总称。
一般说来,溶血反应主要是指外源物介导的溶血反应,也可以指由于细胞内某种失调导致的溶血反应。
据统计数据,临床上因血液性质不和谐而引起的溶血反应比例较高,危害性也相当大。
溶血反应的分类有很多,主要有免疫溶血反应、凝血溶血反应、毒物溶血反应和自身免疫性溶血反应等。
免疫溶血反应是指免疫体误识别血液细胞,将血液细胞作为外源物,产生免疫反应,使血液细胞凝集,甚至发生溶血的反应。
免疫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原因是血型不匹配,也可能是因为某种免疫体的抗原作用,或者人体免疫物质或酶的毒性反应,以及人体对某些病原体的免疫反应等。
凝血溶血反应是指血液细胞的正常的凝血机能受损,血液凝固时间缩短,血栓可能形成而引起溶血的反应。
凝血溶血反应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内凝血因子缺乏或受损,也可能是人体抗凝血抗体升高,甚至是由于凝血功能受损,从而引起血小板凝聚时间缩短,血栓形成而发生溶血的反应。
毒物溶血反应是指外源毒素或毒物对血液细胞有毒性反应,导致血液细胞膜受损而发生溶血反应的反应。
毒物溶血反应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毒物直接作用于血液细胞膜,使其结构受损,从而引起血液细胞膜的溶解,从而引起溶血反应。
自身免疫性溶血反应是指由于人体对自身血液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使血液细胞受到破坏,从而产生溶血反应的反应。
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最常见原因是血液内出现抗原,或者由于细胞内激素缺乏而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都可以引起溶血反应。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血小板减少、血液凝固缓慢、胸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皮肤发紫,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
因此,当病人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查明其具体原因,采取适当治疗措施,以防溶血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通常,控制溶血反应的有效治疗方法主要有规律饮食、恰当使用药物及补充水分等。
若可以明确溶血反应的具体原因,则可以根据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比如凝血溶血反应时可以辅助使用凝血因子,或用抗凝血抗体护理等。
溶血反应处理措施
溶血反应处理措施溶血反应是一种机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导致红细胞溶解的现象。
溶血反应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免疫反应、药物反应、感染等。
处理溶血反应的措施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和严重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确认溶血反应的原因和程度:溶血反应的原因可以是自身免疫反应,外源性抗体,血型不匹配,药物或感染等导致。
了解溶血反应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对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3.补液和支持治疗:溶血反应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和溶解,进而导致溶血性贫血。
对于严重的溶血反应,补液是必要的措施,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体液和维持循环。
在溶解红细胞过多时,可能需要输血以补充红细胞。
4.免疫抑制治疗:对于免疫原性的溶血反应,如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可能需要免疫抑制治疗来抑制机体对自身红细胞的免疫反应。
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
5.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溶血反应的处理还包括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以确定具体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例如,血液检查可以用于确定红细胞溶解和溶血性贫血的程度;血型鉴定可以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溶血反应。
6.预防措施:溶血反应的预防也非常重要。
对于药物性溶血反应,应在用药前详细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并避免使用过敏药物。
对于血型不匹配导致的溶血反应,应注意进行血型鉴定和血液配型,确保血液输血的安全性。
7.康复护理:溶血反应的康复护理也很重要。
包括适当的休息和营养,避免过度疲劳和感染。
避免引起溶血反应的触发因素。
总之,处理溶血反应的措施需要全面和个体化,包括停用引起溶血反应的药物,补液和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预防措施和康复护理。
及时正确的处理溶血反应可以减轻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溶血症是怎么回事 症状有哪些
溶血症是怎么回事症状有哪些*导读: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贫血症状,可能患有溶血症。
溶血症是怎么回事呢?溶血症又称为溶血病,是一种血液内科疾病,发病率高,病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由于红细胞被破坏,寿命减短,新生儿会出现不适症状。
溶血症症状有哪些。
……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出现贫血症状,可能患有溶血症。
溶血症是怎么回事呢?溶血症又称为溶血病,是一种血液内科疾病,发病率高,病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由于红细胞被破坏,寿命减短,新生儿会出现不适症状。
溶血症症状有哪些?*1.黄疸黄疸是溶血症三大临床症状之一,由红细胞破坏分解所致。
胆红素并非为黄色,但若红细胞被破坏,则其所分解出来的胆红素颜色就会改变,多为黄色。
发病者眼球会发黄,因此病症很容易被发现。
虽然大部分新生儿刚出生时都会出现黄疸症状,但症状发展过快就应警惕溶血症。
若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则可初步确诊疾病。
*2.贫血贫血也是溶血症三大临床症状之一,不同病者贫血轻重程度不一。
严重者会并发缺铁性贫血症。
输血是缓解贫血症状的有效方法。
输血量应根据新生儿情况而定,不应过多,也不应过少。
*3.肝脾肿大肝脾肿大也是溶血症三大临床症状之一。
只有少部分患者不会出现此症状。
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
*4.发热新生儿得病多会伴发发热、困倦乏力、食欲不振症状。
其中,发热症状出现得最为频繁。
持续发热会对新生儿大脑发育发生不利影响,应格外注意。
在新生儿头部服热毛巾可缓解发热症状。
期间,可让新生儿多饮温水。
*5.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为严重病者的合并症,并非大部分患溶血症的新生儿都会出现。
有此并发症的新生儿会出现嗜睡、惊厥、双眼凝神的临床症状。
如不及时治疗,会死亡。
溶血症是怎么回事,症状有哪些,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新生儿快乐成长,免受疾病困扰。
*【相关推荐】:*溶血性贫如何治疗*溶血性贫血什么意思。
溶血危象的病因与紧急处理
实验室检查
▪ 溶血的生物标志物是红细胞破坏、结合珠蛋白水平降低引起的血 清钾(K+)、乳酸脱氢酶(LDH)和游离胆红素(UCB)升高,可 能伴有网织红细胞(Ret)升高。
▪ 一旦确诊溶血,应进一步开展血液检查以明确病因,包括全血细 胞计数、血涂片、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补体、高铁血红蛋白检查 等。图1整理了急性溶血的鉴别诊断思路。
▪ 血管内AH的常见诱发因素包括感染(疟疾、败血症)、人工心脏瓣膜置 入术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s)和同种异体免疫。
发病机制
▪ 血管外AH由巨噬细胞和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介导,主要发生在血管外的网状内皮系统,以脾脏和肝脏为主。自身抗体靶向不同的红细胞抗原(糖蛋白、P抗原、Rh),而不伴补体激活,导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AIHA可 为原发性或继发于B细胞/T细胞血液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
③ 半定量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对免疫性溶血(自身免疫、同种免疫或 药物诱导的溶血)有确诊价值。建议同时测定血清补体C3和C4水平。IgG强阳 性(++/+++)伴或不伴C3阳性提示wAIHA,孤立性C3阳性提示cAIHA或药物诱 导的溶血。
实验室检查
④ 抗体洗脱可以识别抗体特异性,对于DAT阳性和输血史或药物诱 导性溶血的HA患者可用于指导后续输血。
临床表现
▪ AH是急性失血的主要鉴别诊断,临床上遇到急性贫血的患者时,应考虑 AH的可能性。
▪ 溶血危象的发生多非常急骤。患者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加重、发热、黄疸、 乏力、头晕、烦躁;胸痛、气短、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脉搏频数;尿 色明显加深呈茶色尿;部分患者可出现腰酸背痛、恶心、呕吐、上腹绞 痛。
▪ 严重贫血患者面色恍白,神志淡漠,精神萎靡。大量急速溶血患者甚或 发生心功能不全、血压下降、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脏功能衰竭等。严重AH 可同时出现血管内和血管外溶血相关症状。
临床血液学检验:溶血的检验
1.骨髓幼红细胞增生 2.网织红细胞增高 3.外周血出现幼稚红细胞 4.红细胞形态异常:多染性、Howell-Jolly小体、cabot环、红
细胞碎片
红细胞破坏原因红细胞膜结构的破坏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异常外部因素作用于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概念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1急性溶血性贫血
溶血的检验
病例
➢ 女,36岁,因“中期妊娠、重度贫血”入院。
2016-01-13
1.08
63
12.8
118.5
58.3
2016-02-23
1.26
58
16.0
124.6
46
2016-02-29
0.96
54
14.0
145.7
56
• 网织红细胞比率:3.18%,未成熟网织红细胞:0.09%,平均网织RBC体积 :157.4fL
诊断
1.孕2产1宫内妊娠23周+5 2.重度溶血性贫血? 3.高龄孕妇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 原理:Hp与Hb 结合形Fra bibliotekHp-Hb 复合物,通 过电泳将Hp-Hb 复合物与未结合Hb分开,测 定复合物含量
• 参考范围:0.5-1.5g/L • 临床意义:
1.减低:溶贫、尤其是血管内溶血 2.增高:创伤、肿瘤等
尿含铁血黄素
• 原理:尿中含铁血黄素是不稳定的铁蛋白 聚合体,其中的铁3+离子与亚铁氰化钾作用
溶血的部位
1血管内溶血 红细胞在循环血液中溶破,血红蛋白直接
释入血浆。多见于PNH,G-6PD缺乏,冷抗 体型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药物、理 化、感染等因素所致之溶血性贫血 2血管外溶血
一文了解溶血检验
一文了解溶血检验发布时间:2021-09-02T15:06:00.59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7期作者:宋大彬[导读] 溶血,又可称为红细胞溶解,指的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情况。
宋大彬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检验科四川泸州 646000溶血,又可称为红细胞溶解,指的是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溢出的情况。
其形成原因有多种,如低渗溶液、机械性损伤、突然的冷冻或者化冻以及酒精、乙醚等理化因素和毒素都可能引起溶血。
在治疗之间一般可对其先进行检验,确定溶血的类型和病因,再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本文就简单带你了解一下溶血检验。
一、初步检测溶血检验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确认是否能确诊为溶血疾病。
一般而言,溶血疾病通常会表现出贫血、黄疸以及脾脏肿大等症状,但这并不能作为溶血疾病的诊断标准,此时我们可先检测出溶血场所来作为初步判断溶血的诊断线索。
根据位置不同,可将溶血分为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以及原位溶血,三者并不割裂,可同时存在。
原位溶血常见于先天性溶血疾病,是脊髓红细胞无效所造成的;血管外溶血主要是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常见于遗传性红细胞酶病以及各种血红蛋白疾病;而血管内溶血常见于机械性溶血、药物毒物等非先天因素所导致的急性或慢性溶血急性发作的症状。
若出现以下检测异常则可作为初步判断标准:(1)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进行测定,所得到的数据最为真实,但是该项检测操作所需注意的事项较多,且因放射存在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所以运用较少。
(2)通过红细胞来检测,以红细胞破坏是否增多作为判断依据。
如:①经过检查,发现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出现明显减少甚至消失,可归为检测依据。
②游离血红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增多,此种标准判断常见于血管内溶血疾病。
③高胆原和粪胆原指标过高,但此项标准在慢性溶血检测中表现并不明显。
④在尿液检查时,发现其中血红蛋白、铁血黄素等含量明显异常,且尿液颜色明显异常。
⑤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脊髓组织中红细胞外铁含量来进行判断。
标本溶血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有哪些
标本溶血的原因是什么解决方法有哪些标本溶血时检查中常见的现象,为什么会标本溶血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标本溶血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标本溶血的原因1、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
2、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为避免淤血,压脉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三十秒。
3、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
4、抽血速度过快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5、血液注入容器中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
6、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
7、渗透压的改变。
8、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9、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
10、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
标本溶血的解决方法1、严格把握真空静脉采血器质量,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使用负压过大、负压不够漏气等不合格产品;减少溶血机会。
2、采血技巧:静脉穿刺困难者,扎止血带时间不宜过长,操作时见负压管内有血时可放松止血带,同时有节奏地推压穿刺部位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增加血流量,使血流加快减少抽血时间,防止溶血。
采血时发现泡沫可稍微变换针头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
双向采血针尾部插入负压管后稍微倾斜管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3 、局部热敷:对于静脉充盈不良者可采用局部热敷法,热敷穿刺部位,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
4 、合理安排采血顺序:如1人操作时最好先抽血清管,最后抽血沉、凝血项目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及时摇匀。
如人工操作可先抽抗凝管,其中1人将抗凝剂均匀摇动,避免暴力振动引起溶血,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要放置时间过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内保存。
溶血标本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观察血液标本不同的溶血程度对常用肝肾功能指标测定的影响。
方法应用Bayer120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测定血清血红蛋白(Hb)含量,以此作为溶血程度的判定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0例门诊随机病人,在不溶血和溶血程度在Hb=3.0g/L与Hb=6.0g/L时的13项常用血清肝肾功能指标的变化。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溶血的原因血标本溶血的原因1、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
2、压脉带捆扎时间过长,淤血过久,为避免淤血,压脉带压迫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三十秒。
3、穿刺不顺利损伤组织过多。
4、抽血速度过快针尖在静脉中探来探去。
5、血液注入容器中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
6、在有血肿的地方采集血样。
7、渗透压的改变。
8抽血消毒时酒精未干就进行抽血。
9、注射器与针头连接不好。
10、病人自身有溶血性疾病。
真空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预防措施1、使用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管使用合格的真空采血管,避免用负压过大、吸力过猛的特制真空米血管,以减少溶血机会。
在米集血标本时,双向米血针尾部插入采血管后稍倾斜采血管,使其尾部针面贴近采血管的侧壁,血液沿管壁缓慢流下,避免红细胞直接撞击造成破裂。
2、采血技巧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采血时止血带不要结扎时间过长,操作时见负压管内有回血可放松止血带,同时有节奏地推压抽血部位的上方,使静脉暂时充盈,增加血流量,充分发挥负压作用,使血流加快,增加抽血速度,防止溶血。
穿刺时发现泡沫可稍微变换针头的角度位置,使泡沫消失,如确实抽不出标准的血标本,可将带泡沫的血标本立即送检,而不要使其干燥。
3、局部热敷热敷穿刺部位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充盈,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
4、采血顺序建议采血顺序:先抽促凝的管,再抽带有其他特殊抗凝剂的管。
如1人操作时最好先抽血清管,最后抽血沉、凝血项等带有特殊抗凝剂的管,以便摇动。
如2人操作,可先抽抗凝管,其中1人将抗凝剂均匀摇动。
在摇动抗凝剂时应避免上下暴力振动引起溶血。
最好的方法是:将抗凝管放在2个手掌中来回滚动,可有效地防止溶血。
拔针的最好时机是:最后一管血应在采血量还差0.3〜0.5 ml时松止血带拔针,待软管内的血液全部流入试管后拔除管塞穿刺针,用干棉球压迫穿刺点5 min左右。
采血后标本应立即送检,不要放置时间过久,也不要放在冰箱内保存。
标本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
标本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溶血反应是红细胞膜破坏,致使血红蛋白从红细胞流出的反应。
那么标本发生溶血反应有什么原因呢?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标本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标本发生溶血反应的原因1、抽血困难:①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
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
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①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③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④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⑤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⑥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时,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容易发生溶血。
3、抽血器具不合格:①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可以造成溶血。
②使用玻璃试管时由于试管不干燥或不清洁可造成溶血。
3、存放不当:①血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放置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
②冬天血标本采集后放置在窗口处,因温度太低而冻结。
标本发生溶血反应的对策1、因末梢循环差而导致抽血困难时,扎止血带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
可将肢体下垂片刻,扎上止血带后再握拳,仍抽血不畅,可松开止血带片刻再扎上止血带。
必要时,更换穿刺部位,可用热敷的方法,对要穿刺的部位热敷片刻,再行抽血。
溶血反应及措施
(一)溶血反应它是输血中最严重的一种反应。
由于病人血浆中凝集素和输入血内的红细胞中凝集原发生凝集反应,而后凝集细胞又被吞噬细胞所吞噬而溶血,导致大量游离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反应。
通常输入10-15ml血后即可出现反应。
1.原因(1)输入异型血。
即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
(2)输血前红细胞已变质溶解。
如血液贮存过久;血温过高或过低;输血时血液被加热或震荡过剧;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影响PH变化的药物等因素,致使血液中红细胞大量破坏。
(3)Rh因子所致溶血。
此种类型较少发生。
2.症状开始阶段:由于红细胞凝集成团,阻塞部分小血管,从而引出四肢麻木、头胀痛、胸闷、腰背剧痛、恶心呕吐等。
中间阶段;由于红细胞发生溶解,大量血红蛋白散布到血浆中,则出现黄疸和血红蛋白尿(酱油色)。
同时伴有寒战、发热、呼吸困难、血压下降。
最后阶段;由于大量的血红蛋白从血浆进入肾小管,遇酸性物质而变成结晶体,临床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3.防治方法(1)认真做好血型签定、交叉配血试验及输血前的核对工作,避免发生差错;严格执行血液保存要求。
(2)立即停止输血,给予氧气吸入,并通知医生。
(3)即行皮下或肌肉注射0.1%肾上腺素0.5~1ml(紧急情况可静脉注射)。
(4)静脉输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706代血浆,以及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血压下降者静滴多巴胺或间羟胺。
(5)保护肾脏。
为解除肾血管痉挛,可行双侧腰封或肾区热敷。
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定尿血红蛋白,注意观察尿色。
(6)密切观察病情,尤其血压、尿量,一旦出现尿少、尿闭者,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
(二)发热反应1.原因(1)主要由致热原引起,当保养液或输血用具被致热原污染,输血后即可发生发热反应。
(2)病人原有疾病,输血后血液循环改善,导致病灶毒素扩散而发生发热反应。
(3)多次输血后,病人血液中产生一种白细胞抗体和血小板抗体,这两种不完全抗体易引起发热反应。
血管内溶血记忆口诀
血管内溶血记忆口诀英文回答:
Mnemonic for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MAke way for glucose ()。
HAve a little water ()。
HElp with heme ()。
SAve the cells ()。
HIt the iron ()。
中文回答:
血管内溶血记忆口诀。
玛丽好,乖巧听话。
哈皮喝水,滋润身体。
赫拉铁,补铁添血。
萨哈拉,保护细胞。
嗨呀铁,转运代谢。
详细解释:
玛(Make way for glucose):
当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时,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液中。
游离血红蛋白与一氧化氮结合,生成高铁血红蛋白,抑制一氧化氮
的血管舒张作用,导致血管收缩和低灌注。
这一过程被称为高铁血
红蛋白血症。
哈(Have a little water):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导致高渗性脱水,因此补充液体非常重要。
赫(Help with heme):
溶血后,血红蛋白被分解成珠蛋白和血红素。
血红素转化为胆绿素,可通过尿液排出。
萨(Save the cells):
血管内溶血会产生自由基,损害细胞。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E 和维生素 C,可帮助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
嗨(Hit the iron):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
过多的铁会促进自由基产生,加重血管内溶血。
因此,去除过多的铁(例如通过放血或铁螯合剂)至关重要。
血管内溶血名词解释
血管内溶血名词解释
血管内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内受到破坏,而释放出来的游离血红蛋白进入血浆,造成溶血现象。
下面就一些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溶血:指红细胞的破坏或破裂,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溶解在血浆中的过程。
溶血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两种类型。
2. 血红蛋白:一种存在于红细胞内的血红素复合物,它负责携带氧气并帮助维持机体的氧供应。
当红细胞破坏时,血红素会释放出来。
3. 游离血红蛋白:指脱离了红细胞结构的血红蛋白,它会进入血浆中。
在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只含有非常少量的游离血红蛋白,但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游离血红蛋白会显著增加。
4. 血红蛋白尿:当游离血红蛋白的浓度超过肾小管对其清除的能力时,血红蛋白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液呈现出红色或茶色。
出现血红蛋白尿可以是血管内溶血的一个指标。
5. 血小板:一种负责血液凝固和止血的细胞片段。
在血管内溶血中,红细胞破坏会导致血管内壁的损伤,激活血小板凝集和血凝系统,从而形成血栓。
6. 内皮细胞:构成血管内膜的细胞,它们具有调节血管张力、防止血小板和血细胞粘附等功能。
血管内溶血引起的血红蛋白
释放会对内皮细胞产生直接的损伤,激活炎性反应和血管收缩等反应。
血管内溶血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中,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了解这些名词的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血管内溶血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血管内溶血名词解释
血管内溶血名词解释
血管内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内发生自溶或被破坏,导致血红蛋
白和其代谢产物释放入血液循环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由于机体本身
缺乏保护机制(如血小板等),导致红细胞容易受到物理、化学或生
物因素的损伤,也有可能是由于外界因素刺激(如过敏反应、感染等)而引起。
血管内溶血可以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反应,如黄疸、贫血、尿
色变化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此外,血管内溶血还可以根据导致病变的原因进行分类,例如免
疫性血管内溶血、药物性血管内溶血、感染性血管内溶血等。
治疗血
管内溶血的方法也因情况不同而异,常见的措施包括输注血浆和红细胞、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预防措施则主要包括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
和加强自身免疫能力等。
溶血是什么意思
溶血是什么意思溶血(Hemolysis)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
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以下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溶血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看吧!人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
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
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溶血的病因本病主要是母婴间血型不合而产生血型免疫反应的遗传性疾病【二型超敏反应】。
胎儿由父母遗传来的显性抗原恰为母亲所缺少,此抗原进入母体,产生的免疫抗体(IgG)可以通过胎盘绒毛膜进入胎儿血循环,与胎儿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补体,,使之破坏而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和生后短时间内出现进行性重度黄疸,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
溶血症症状患新生儿溶血症的宝宝会出现各种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脾肿大、贫血等。
症状轻的进展缓慢,全身状况影响小;严重的病情进展快,出现嗜睡、厌食,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或死亡。
黄疸红细胞破坏分解出来的胆红素呈黄色,它可以分布于人体全身,使机体组织的颜色变黄,由于皮肤和巩膜(俗称白眼珠)位于机体表面,发黄最为明显,也就是黄疸。
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黄疸的表现,但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
溶血症婴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贫血由于红细胞破坏,患溶血症的宝宝都有轻重不等的贫血。
肝脾肿大重症溶血时,出现胎儿水肿并可有明显肝脾增大,这种症状多见于Rh溶血病。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溶血一般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
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吧!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1、抽血困难:① 病人由于严重脱水、休克、恶液质等原因造成末梢循环差,血管不充盈。
采集血标本时,操作者多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穿刺后往往流血不畅而挤压穿刺点周围。
这些机械因素可造成溶血。
② 采血时由于患者紧张导致血流不畅,抽血时间过长,血标本中混有泡沫,标本放置一段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2、操作不当:① 采血标本时,未使用采血针头,而使用了一次性注射器。
由于塑料注射器发涩不好徐徐抽动,而用力抽吸,血液靠负压进入注射器,往往使标本中混入泡沫而造成溶血。
② 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血标本后操作者未按操作规程将血液沿试管壁缓缓注入,而由于向真空采血管注入时用力过大、速度过快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③ 血标本注入试管后由于受到过度晃荡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
④ 采血标本时,直接在输液处针头抽取,由于血液中混有药液而造成溶血。
⑤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与针栓衔接不紧,抽血时,产生气泡。
⑥ 采血部位用碘伏消毒时,在碘伏未干的情况下就进行穿刺,标本容易发生溶血[2]。
3、抽血器具不合格:①抽血器具均为一次性塑料制品,是由高分子材料、增塑剂、稳定剂等组成,不合格的塑料制品会因聚合不完全而具有毒性,可以造成溶血。
② 使用玻璃试管时由于试管不干燥或不清洁可造成溶血。
4、存放不当:① 血标本采集后未及时送检,放置时间过长,可造成溶血。
② 冬天血标本采集后放置在窗口处,因温度太低而冻结。
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对策1、因末梢循环差而导致抽血困难时,扎止血带时间不要过长,更不要反复拍打穿刺部位。
可将肢体下垂片刻,扎上止血带后再握拳,仍抽血不畅,可松开止血带片刻再扎上止血带。
必要时,更换穿刺部位,可用热敷的方法,对要穿刺的部位热敷片刻,再行抽血。
血管外溶血名词解释
血管外溶血名词解释
血管外溶血是指红细胞在血管外部被破坏,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溢出到周围组织。
这个过程通常与某些疾病状态相关,如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或某些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等。
血管外溶血可导致黄疸、贫血和肝脾肿大等症状。
血管外溶血与血管内溶血不同,后者是因为红细胞在血管内部受到破坏,血红蛋白溢出到血浆中。
导致血管外溶血的疾病和药物包括:
1. 感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都可能导致血管外溶血。
2. 自身免疫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这些疾病导致免疫系统攻击红细胞。
3. 药物过敏反应:有些药物会导致过敏反应,包括抗生素、止痛药、利尿剂等。
治疗血管外溶血的方法包括治疗导致其发生的疾病或停止使用引起
其发生的药物。
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输注红细胞或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血管外溶血的最好方法是避免引起其发生的疾病或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血管内溶血是怎么回事
导语:血管内溶血指发生在血管内的溶血反应。
此种反应多较严重,急性者常有全身症状表现,如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甚至发生循环与
血管内溶血指发生在血管内的溶血反应。
此种反应多较严重,急性者常有全身症状表现,如腰背酸痛、血红蛋白血症、血红蛋白尿,甚至发生循环与肾功能衰竭等。
慢性者可有含铁血黄素尿。
临床见于血型不符的输血、输注低渗溶液和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血循环中的红细胞破坏的场所有二处:一是在血管内破坏;二是在血管外破坏。
一些先天性溶血性疾病,骨髓产生的成熟红细胞大多数有内存的缺陷或血循环中有外在因素,使红细胞大量在血管内破坏。
红细胞内容物血红蛋白在破坏后直接进入血循环中,与结合珠蛋白相结合,当游离血红蛋白量超过结合球蛋白的结合能力,其血红蛋白则以α-β二聚体形式出现在肾小球滤过液中,称血红蛋白尿。
故出现血红蛋白尿意味着快速的血管内溶血。
"血管内溶血"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这种因补体连锁反应被完全激活导致的红细胞破坏发生在血管内,称为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直接释放入血浆。
少量血红蛋白可被血浆中的结合珠蛋白结合,继后经肝脏清除。
综上所述,血管内溶血是严重的疾病,会造成全身的不适,如寒战、发热、腰背酸痛等。
一般比较严重。
所以医护工作者如果给患者造成血型不合的输血是重大的医疗事故,给患者和家人都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