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

0617《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课程作业第一章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概述1、17世纪以前的儿童读物17世纪以前属世界儿童文学的史前时期,没有儿童文学,只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儿童读物。

一种是非文学的训诫书、知识书;一种是受儿童喜爱的、浅显的民间口头创作和成人文学。

如: 2~6世纪在印度成书的《五卷书》,是一种大故事套小故事结构的作品。

6~7世纪在希腊问世的《伊索寓言》,是以动物故事为题材,用形象的小故事比喻、说明生活道理,形式短小精悍。

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这部被高尔基誉为人民口头创作中“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式的名著。

12~13世纪法国出版的《列那狐传奇》,是儿童最喜爱的、最早的一部长篇动物故事诗。

2、17世纪儿童文学的诞生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了对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和独特世界的认识后,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读物和文学作品,才逐渐出现。

法国古典主义作家让·德·拉封丹的《寓言诗》,由239首寓言诗组成。

3、18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18世纪中叶,法国的卢梭出版了儿童教育自传体小说《爱弥儿》,这是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把儿童作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描写的小说。

4、19世纪儿童文学创作的繁荣安徒生是闻名世界的童话作家,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举世闻名,是《安徒生童话》中的代表作。

5、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产生于五四时期,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进步思潮猛烈冲击古老中国的趋势。

1921年前后,影响最大的是叶圣陶的童话、冰心的散文。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她留学美国时寄往国内的文艺通讯,计29篇,1926年结集出版。

第二章赏析幼儿文学经典作品的相关理论1、文学作品的内容(1)题材;(2)主题;(3)情节;(4)人物和环境。

2、文学作品的形式(1)体裁;(2)结构;(3)语言。

3、文学作品按照四分法分类(1)诗歌;(2)小说;(3)散文;(4)戏剧文学。

三年级童话教学要求

三年级童话教学要求

三年级童话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童话教学,使学生了解童话的基本特征,如幻想、夸张、拟人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复述、表演或创作简单的童话故事。

3. 情感目标: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理解真善美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正义感。

二、教学内容1. 童话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童话,以及童话与寓言、故事的区别。

2. 童话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如主题、风格、形式等,对童话进行分类。

3. 经典童话作品赏析:选取若干篇经典童话,如《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进行深入的阅读和讨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童话的基本特征,能够分析童话作品中的想象、夸张、拟人等手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自己创作简单的童话故事。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用于书写重要的概念和要点。

2. 投影仪:播放与童话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教学软件:使用互动性强的教学软件,如PPT等,展示童话作品和相关素材。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已知的童话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童话。

3.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复述等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童话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则简短的童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地引入主题。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童话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然后选取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赏析。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并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情节、角色等。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分析童话作品,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4.实践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创作练习,要求他们运用所学的童话特征和想象力,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童话故事。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完善。

童话教学设计教案5篇

童话教学设计教案5篇

童话教学设计教案5篇童话教学设计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会倾听,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情节变化。

2、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懂得尊重别人,能够知错就改,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倾听,理解故事内容,能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难点:能够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1、小蜗牛、啄木鸟、小蚂蚁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

2、PPT课件。

活动过程:一、理解故事内容1、观看PPT1—2(小蜗牛嘲笑啄木鸟)(1)师提问:①小蜗牛遇见了谁?(啄木鸟)啄木鸟在干什么?(在给大树治病)②小蜗牛说了什么话?(都说你是森林医生,原来你是给大树治病的,这太容易了。

)③啄木鸟听了小蜗牛的话是怎么做的?(2)幼儿学习说一说小蜗牛与啄木鸟的对话。

(3)讨论:小蜗牛说的对吗?为什么?(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观点)2、观看PPT3—4(小蜗牛嘲笑小蚂蚁)(1)师提问:①小蜗牛又遇见了谁?(小蚂蚁)②小蜗牛见小蚂蚁没理他,是怎么说的?③小蚂蚁是在玩吗?它到底在干什么?(往高处搬家)④小蚂蚁是不是和啄木鸟一样没理他?(不是)小蚂蚁说了什么?(2)讨论:小蚂蚁说的对吗?(引导幼儿从他们各自本领谈谈自己的意见)(3)幼儿学一学小蜗牛与小蚂蚁的对话。

(4)继续提问:小蜗牛是怎么晕过去的?(被大雨冲下了大树)(5)讨论:小蚂蚁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想象力)3、观看PPT5—6(小蜗牛认错)(1)提问:①谁叫醒了小蜗牛?(小蚂蚁)②小蜗牛醒来后不好意思的说了什么?③小蚂蚁是怎么说的?(2)幼儿学一学小蚂蚁和小蜗牛的对话。

4、完整的看一遍PPT故事。

(1)告诉幼儿故事的名称《小蜗牛的本领》(2)组织幼儿认真完整欣赏一遍课件。

(3)提问:啄木鸟有什么本领?小蚂蚁有什么本领?小蜗牛有什么本领?(4)讨论:我们可以嘲笑别人吗?为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尊重别人才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2课时)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第2课时)教案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目标】1.会认“暴、凑”等8个生字,会写“洞、准”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准备”“墙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3.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学重点】1.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屋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预测故事,续编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老屋美好的精神品质。

2.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乐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小猫——避雨母鸡——孵鸡总也倒不了蜘蛛——织网【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使学生置身于有吸引力的情境中,更好地促进学习。

2.朗读感悟法,体现语文“以读为本”的教学特点,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词句,感悟人物内心情感,在朗读中教给学生方法,进行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学会预测故事的方法。

师生互动法,通过读旁批,学会预测故事的方法。

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的内容,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另外,还可以根据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自身的知识的积累预测故事下一个情节的内容。

不足之处:对教材分析还应更加深入地钻研,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合理有效。

只有深入的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对文本反复钻研,才能体会文本的精华,从而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主要描写了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正准备往旁边倒去的时候,小猫请求他再过一个晚上,躲避晚上的暴风雨,安心睡觉,老屋答应小猫再站一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老屋说正准备倒下的时候请求在老屋里孵自己的小鸡,老屋答应老母鸡再站二十一天。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童话教学这样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针对童话的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对策呢?(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上册童话《去年的树》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时光,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

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找树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像,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学生在想像中激活了思维,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猎人的捕杀,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遇到狂风暴雨等,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寻找朋友的脚步。

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

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引导学生第三次想像,想像鸟儿盯着灯火看时,可能在想些什么?想像分别重逢,却不是原来的好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这样的想像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

想像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而童话的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

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

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

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新提纲)

童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浙江外国语学院汪潮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47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

如《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勤奋勇敢的精神。

一类是动植物童话。

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

如《棉花姑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下山》《巨人的花园》等。

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

如《我是什么》《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

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采取拟人、夸张、象征等表现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1.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2.表现方法:拟人、夸张、象征3.想象的情节。

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主题一、童话的基本特点1.艺术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

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

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范。

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

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

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

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2.拟人、夸张、象征。

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

把握文体特征 教出童话味道——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文体解析与教学建议

把握文体特征 教出童话味道——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文体解析与教学建议

把握#$特征教出童话+道-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文体解析与教学建议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杨修宝童话是世界文学中一颗闪亮的明珠,是小学生接触较早、阅读较多、非常喜欢的文学样式之一,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因此,统编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童话。

那么如何把握童话的文体特征、明确童话的教学目标和要点、运用哪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体悟“童话的味道”,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做系统的梳理与研究。

―、童话的文体特征解析《辞海》这样解释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

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生,的常用,童的接受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的适合于童的在童文学教程中样童话是以幻想为核心,以拟人、夸张、变形等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满足于表现人类普遍愿望的适合儿童欣赏和接受的文学样式梳理这些关于童话的解释,不难从中找到相同的要素,童话的文体特征也就自然呈现出来。

儿童是童话的阅读对象。

童话是给儿童看的,故事情节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接受能力和审美情趣。

大多童话故事富有儿童情趣,生动幽默,情节曲折,有游戏色彩。

童话,用儿童喜欢的动物植物或孩子为人物形象来表现真善美,在人物上亲近儿童,在主题上贴近儿童的精神世界,符合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因此,要以儿童的视角对教材中的童话进行文本解读,预设问题要符合儿童的思维,依据儿童的兴趣设计学习活动S幻想是童话的灵魂,是童话的主要艺术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如洪汛涛在《童话的基本论述》中所说:童话中没有物理空间的束缚,没有过去与未来的阻隔,童话通过幻象创造了虚拟的世界,童话中主人公的行动,可以不遵照自然法则和科学规律行事。

儿童在这个世界里体验不受束缚、自由自在、打破界限的浪漫新奇与精神欢愉。

幻象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常常与拟人、夸张、假设、变形等手法相互协作,使幻象中的事物似真似幻、富有情趣,变得更活跃、更生动,从而建构起一个神奇迷人的童话世界。

【原创】03(1)童话

【原创】03(1)童话

关于童话教学 (以《小马过河》为例)
• • • • • 教师认为应该有多种形式教童话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按教参施教 教师认为教学童话应注重思想教育、学习知识 教师没写过童话,按照教参辅导学生写童话 教师为学生推荐的课外童话作家作品过分单一
小学低年级童话教学对策研究
• 多形式、充分朗读童话 《狼和小羊》 • 感悟童话,强化体验 《灰姑娘》 • 关注阅读期待,尊重个人反应 《小白兔和 小灰兔》 • 童话教学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表演童话、 讲童话、多角度改写、引进大量文本,品 析童话
选取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而
略去其他。
《夏洛的网》中的蜘蛛
3、实现“人性”与“物性”的巧妙结合 (1)寻常式结合:
猪的“物性”: 形体胖 爱拱土 贪吃 嗜睡
(2)异常式结合: A、 挖掘“物”身上经常被忽略的“物 性”,从中发现构思童话的创造性思路。
机 警 母 爱
B、颠覆传统“物性”,全新阐释原有的“物 性”。
2、拟人体童话形象 将人类之外的有生命 或无生命的事物加以人格 化而形成的童话形象。在 童话中最为常见,此类形 象具备了人的行为能力、 言语能力和思维、情感等 心理特征。
《木偶奇遇记》 中的皮诺曹
3、常人体童话形象 以人正常形态出现 在童话中的人物。常人 体形象行为异于真实生 活中的“常人”,但不 违背基本的现实逻辑, 是在现实逻辑基础上的 夸张与变形。
准确把握基本的“物性”特征 1、充分尊重物性: 要创作既有神奇色彩, 又被读者接受的拟人体形 象,充分尊重“物”身上 的基本属性,忽视或无缘 无故违反“物性”,都会 破坏童话应有的情调。
2、合理选择物性:
根据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的 需要,对“物”身上多方面的 “物性”做出合理的选择,不 必囊括全部的“物性”,可以

童话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童话语文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修辞等。

(2)学会运用童话故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童话的基本特点,学会运用童话故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童话故事进行写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如何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童话故事课件、教材。

(2)角色扮演道具、场景布置。

2. 学生准备:(1)预习童话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准备好角色扮演所需的服装、道具。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童话故事课件,引导学生回顾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2. 提问: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为什么?3.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如丰富的想象、夸张的修辞等。

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了解的童话故事,进一步巩固童话特点。

(三)小组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童话故事进行改编。

2. 小组讨论,确定改编的方向和内容。

3.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四)角色扮演1. 教师根据改编的童话故事,布置场景和角色。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情节。

3.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表现力。

(五)写作实践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童话故事进行写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学生自由发挥,完成童话故事写作。

3. 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学生互相评价。

(六)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话故事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

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

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作者/徐亚青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占了很大比重,这些童话富有情趣,深得童心。

它是一种完全虚拟的文学,王泉根教授为童话下了定义:“童话是一种非写实的以幻想作为主要审美手段的文学品种。

”在童话里,人物形象是虚构的,幻想性是它的基本特点。

这是一种整体性的幻想,不是局部的一人一物。

例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创造了个“海底人鱼世界”,故事的情节有巧遇、有误会、有冲突、有高潮,将小美人鱼的爱情悲剧表现得淋漓尽致,催人泪下。

儿童情趣是童话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童话是给儿童看的,在一定程度上要适应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阅读兴趣,特别是历险记一类情节曲折、充满神奇的故事,满足了儿童热闹、快乐的天性,为儿童所喜爱。

例如《木偶奇遇记》,通过一连串的奇遇使皮诺曹由调皮、爱说谎话的孩子转变为真正的小男孩。

故事中古怪可笑的人物外貌、幽默滑稽的语言与动作,无不给儿童以快乐,同时张扬了儿童的主体意识。

除幻想性和儿童情趣两个主要特征外,童话还具有艺术形象的新异性和神秘性,童话语言的幽默性和模糊性,童话的理想性和极致性等美学特征。

童话教学,应该遵循童话的文体特点进行,而现实的童话教学中,存在着好多弊端。

如,支离破碎的文本解读,让孩子看不见故事了;教师平淡理性的教学,让孩子远离人物形象了;成人式的说教解读,让孩子迷惑茫然了。

那该如何遵循童话体的特征,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呢?笔者认为,要遵循儿童接受童话的过程与途径进行。

“阅读活动是主体对客体存在的一种能动的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有一个心理过程。

一般来说,阅读心理过程的总趋势,是从感知文章的外在形式入手,通过解析品味和阅读客体发生同构感应,进而由浅入深地领悟、把握文章的内在意蕴和结构艺术。

”儿童对童话的接受心理过程也同样要经历直觉、品味、领悟的三个阶段。

一、直觉直觉,即感知,就是作品接受过程开始后的第一感觉、第一想法、第体验。

第22课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22课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五四学制)

第22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皇帝的新装》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本单元选编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现代诗、神话、寓言,这些作品共同特点是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形象来曲折地反映现实,引人遐思。

这些富于想象力的文本,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引导憎恶假恶丑,向往真善美。

本文是丹麦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

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自欺欺人的丑行。

讽刺了他们的虚伪和愚蠢。

故事写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统治者们的丑恶灵魂。

1.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3.合作探究,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童话的特点;理清童话的情节。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我们从小就听过或读过不少童话。

有哪些童话作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给大家说一说。

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说有些童话是“一生可以读两次的童话”,大家知道是哪些吗?没错就是《安徒生童话》,它从来没有年龄限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这篇经典童话故事。

踏入童话世界,开启奇幻之旅,共赴一场童心盛宴。

学校繁星文学社正在开展童话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

他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童话创作的先河,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

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背景资料】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写成《皇帝的新装》,把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目,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设计(本科)

《学前儿童文学》教案设计(本科)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教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院(系、部) :学前教育学院教研室(实验室) :艺术教研室课程名称:儿童文学授课班级:2012级学前教育主讲教师:王晓阳职称:讲师使用教材:《学前儿童文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制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第一章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一、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学前儿童文学概说二、教学目的、要求(一)了解学前儿童文学基本理论(二)了解婴幼儿的年龄特征三、教学重点及难点(一)婴幼儿心理特征(二)婴幼儿语言特征四、授课时长两课时五、授课方式讲授、自主练习六、教学进程及内容(一)引入从几则孩子的有趣问答开始,思考孩子的视角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文学概说1、学前儿童文学的含义:以0-6岁的婴幼儿为主要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要的文学。

2、学前儿童文学三个关键词:(1)文学:具体生动的形象,真挚丰富的情感,审美理想,语言艺术。

(2)儿童:婴幼儿生理、心理、语言特点构成接受能力,作品应与之保持一致。

(3)学前:0-6岁,包括7-8岁的低年级小学生。

注意:真正优秀的学前儿童作品是既适合婴幼儿阅读又适合成人阅读的,只是理解层次不同而已,孩子更关注故事本身,成人更欣赏美学意蕴。

第二节婴幼儿的年龄特征1、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1)自我抑制能力较差,易激动,易疲倦,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

(2)独立行走和摆弄物体。

自主性开始建立,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目标前进,锲而不舍。

/w51/play_album-aid-10301434_vid-Njc5NTQ1ODc.html(3)有一定的概括性,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

(4)5-6岁是一个飞跃期,追根问底,强烈的求知欲。

2、婴幼儿的语言特点(1)词汇量不断增长,能按照成人语言指示调节行为。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特征:儿童文学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儿童情趣。

(1)韵文性。

对象的年龄越小,作品的韵文性特征也就越明显。

(2)直观性。

儿童文学的直观性特征也和阅读对象的年龄成反比。

(3)幻想性。

在儿童文学中,幻想性往往是创作思维的基本形式,构建情节的主要方式,形成童趣的重要途径。

(4)叙事性。

几乎可以说是儿童文学艺术样式的总体特征。

韵文性、直观性、幻想性和叙事性是儿童文学样式上的四大特征。

其中,韵文性明显地体现在婴幼儿文学中,直观性是婴幼儿文学与童年期文学的一大特色,幻想性在童话和科幻小说中最为突出,叙事性则在所有年龄阶段的各种儿童文学样式中普遍存在。

2、儿童文学的题材:(1)爱的母题。

(2)顽童的母题。

(3)自然的母题。

3、儿童年龄的特点:儿童年龄的特点,就是指儿童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与一定年岁相对应的相对稳定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综合表现。

(1)生理因素。

是儿童发展的物质因素,他为人的活动提供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包括遗传、大脑的结构和机能、人体运动器官、内脏器官和生殖器等。

(2)心理因素。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活动是作为实践主体的人与客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

(3)社会化程度。

社会化是一个人在与社会交互作用中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以取得社会适应性,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而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社会化过程最核心的是人际交往。

4、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前期(11、12——14、15岁)少年后期(14、15——18岁)5、简述处于少年前期阶段的少年的“成人感”心理特征。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

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1)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

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

童话的文体特点及教学策略探寻

如《 爱心 树 》 这一 故事的结 尾 : 小男孩 坐在树 墩 上。 这一充满韵味 的结局体现 了故事中的留白这
3 6 、_
对文章 感性存 在 的整体 直观 ( 或 直觉 ) 把握 。 直 觉 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 具 有整体性特征 。 “ 在阅读实际 中, 文章总是作 为整体 感知的形 式在阅读 者的头脑 中呈现出完整的影像的。 ” 学生在 阅读 一篇作 品时, 不可先 把作品分成 内容 、 形式两 大部分 , 再把 内容 分为题材、 主题 、 人物、 情节 等 , 形式再分为语言 、 结 构、 题材 。 因此 , 童话 教学 , 不可入手就 对微观 某个
二、 品 味
局部 去肢 解作 品 , 而应 当从整 篇作 品出发 , 把作 品
视为 一个格式塔 , 即知觉整体 , 在足够 的时 间里认 真欣 赏直接把 握作 品的主 旨、 情景、 艺术结构 技巧 等。 在实际童话教学 中, 我们 应该 重视 学生的直 觉 , 重视对课 文的整体 感知 , 树立“ 完 型” 阅读观念 。 具 体而言 , 要指导学生搞清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件什
调皮、 爱说谎话的孩子转变为真正的小男孩。 故事中
古怪可 笑的人物外貌、 幽默滑稽的语言 与动作 , 无不
给J L 童 以快 乐 , 同 时张 扬 了儿 童 的主 体意 识 。

直 觉
直觉 , 即感知 , 就 是 作 品接 受 过 程 开 始 后 的 第

除幻想 I ' t f  ̄ n J L 童情趣两个主要特征外 , 童话还 文本的再度对话。
催 人 泪下 。

性和模 糊性 , 童话的理想性 和极致性 等美学特征。 童话教 学, 应该遵 循童话 的文体 特点进行 , 而现 实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整理版]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整理版]

童话的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手法一、童话的基本特征(一)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豪夫在他的《童话年鉴》中形象地指出:童话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仙女,她是“想象”女王的大公主。

安徒生曾把他自己的童话作品解释为“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就是将现实生活逻辑中绝对不可能有的事情,依照“幻想逻辑”写成的故事。

如最古老的童话《五卷书》中有落网的鸽子一齐拖着网在空中飞,老鼠、乌龟、小鹿、乌鸦四个好朋友设计脱险,猴子智胜海怪,老鼠变女,美女嫁蛇等奇异有趣的故事。

最现实的童话《稻草人》中一个插在田野里的稻草人竟因目睹了人间的惨剧而难过得“昏了过去”,最荒诞的童话《随风而来的玛丽波平丝阿姨》中到底也弄不清玛丽阿姨的身份,她是随着东风而来的,当风向变了的时候,她又随着西风而去。

这一切故事都是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发生的,它们只存在于幻想世界之中。

当然,任何一种文学样式都存在着幻想成分,然而,在童话中,幻想是主体,是核心。

童话的人物是幻想世界里的人物,童话的故事是幻想世界的故事,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二)幻想与现实是紧密相联的。

尽管童话的幻想的翱翔不是依据合乎常理的理由,而是建筑在不合逻辑的逻辑之上的。

但是任何艺术形象都产生于现实的基础上,幻想形象亦然。

鲁迅曾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幻想,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反映罢了。

童话中的幻想情节、幻想形象,无论看起来多么荒诞怪异、不可思议,但仔细琢磨考察,仍可寻出些现实世界的痕迹。

武玉桂的《蓝色的皮鞋》中,乔利穿上驴皮做的皮鞋就见东西便踢,这荒诞的构思是作者抓住了现实世界中毛驴踢人的特征延伸夸张而得来的幻想情节。

童话的幻想无论怎样变幻多姿、神奇莫测,幻想境界无论怎样地超乎现实世界之上,都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纳吉什金曾阐述了童话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在童话故事中,社会的各种力量的配置总是十分确定的,阶级同情、反感也十分确定。

试论童话中的幻想

试论童话中的幻想

毕业论文题目: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指导教师:王兴中(老师)学员:朱知锐学号:*********年级:2003级1班专业:汉语言专业(本科)试论童话中的幻想汉语言专业(本科) 2003级1班朱知锐学号:030580051内容摘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 [1]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幻想的最大特征是童话式的,即认为万事万物都像人那样有生命,而且年龄越小,越信以为真。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本文试从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童话永恒的本质、童话是童心幻想的大世界和应给童心插上幻想的翅膀等四个方面阐述童话中的幻想。

关键词:试论童话幻想一、幻想是儿童的天性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孩提的童心是纯洁美妙的,如同一方洁白的纸张,有待我们去描绘着色;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蓓蕾,有待我们去浇灌催放;又如一只出壳的雏鸟,有待我们去精心哺育,使他长出羽毛丰满的翅膀,去迎接风雨的洗礼飞向未来向往的高空。

少年儿童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

幻想是孩子们在生活中的奇思妙想,是他们纯真心灵的一种大胆的无拘无束的表露,也是一种智慧聪颖的反映。

人生的起飞,理想的腾跃,往往都是童年心灵彩翼在翱翔。

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艺术家、军事家、以及诸多卓有建树的能工巧匠、志士仁人,他们的童年无论是幸福的,还是苦难的,心灵中都曾有过一双美丽的翅膀,这翅膀就是天真的、神奇的、充满五颜六色彩虹般的幻想。

这幻想的彩翼驾着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向往未来的世界,去探索生活的奥秘。

童年的幻想,可以化为青春的理想,可以结成壮丽的人生之果。

所以我认为童心的幻想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万花筒,是一首壮丽的人生梦幻曲,是一扇天真的智慧窗。

学前期是人生的幼年阶段,也是儿童的早期阶段。

幼儿天真活泼,知识不多,但他们的想象发展迅速,想象内容丰富而美妙,能想象离生活较远的事物,正如鲁迅所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

2024年写童话故事教案

2024年写童话故事教案

写童话故事教案教案《童话故事创作与表演》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幻想、夸张、寓意、教育。

2.童话故事的创作方法:选题、构思、情节、人物、语言、主题。

3.童话故事的表演技巧:角色分配、台词背诵、表情动作、舞台布局。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2.讲授:介绍童话故事的基本特征和创作方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童话故事的构思和表达技巧。

3.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和寓意的童话故事。

4.表演:将学生的童话故事作品进行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评价:对学生的童话故事作品和表演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评价内容:童话故事作品的质量、表演的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

2.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

3.评价标准:创意性、逻辑性、语言表达、表演技巧、团队合作。

五、教学资源:1.教材:《童话故事创作与表演》教材。

2.辅助材料:童话故事书籍、童话故事视频、童话故事音频。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舞台道具。

六、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多读童话故事,积累素材,提高创作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童话故事的灵感。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与交流。

4.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童话故事的创作和表演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逻辑性,部分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缺乏自信。

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的基本特征、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的基本特征、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童话类文本的基本特征、教学价值与教学策略作者:丁美君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8年第20期摘要:童话类文本的基本特征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角色贴近儿童,表现手法形式多样。

童话类文本可以培养儿童思维、启发儿童想象、帮助儿童习得语言表达规则。

教师可以通过重读略讲“对话情节”,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合作学习;重讲略读“知识环节”,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顺序,鼓励学生模仿创编等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关键词:童话类文本;文本特征;教学价值;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B-0057-03童话类文本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编写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

童话类文本因自身的美学价值与儿童的天性、兴趣、言语表达方式高度契合,对儿童的心理、审美、情感等诸多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因而被作为一种重要的文体引入小学语文教材中。

一、童话类文本的基本特征1.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童话故事在叙述过程中,大都使用反复的手法,类似的结构和言语形式出现。

例如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小壁虎借了三次尾巴,但每次借的对象、地点不同。

虽然三次对话都运用了“××,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不行啊,我要用尾巴……”的反复句型,朗读起来却无啰唆之感。

类似这样反复句式的对话,符合小学生的言语认知特点,文本内容生动有趣,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他们阅读、记忆、讲述。

2.人物角色贴近儿童童话,尤其是编进教材的童话,常把故事的主人公儿童化,使其会说话、富有儿童的个性和感情特点,易于激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云房子》里,小鸟们开心地造出各种样式的云房子、穿梭其中玩耍逗乐的神态与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相契合;《小松树和大松树》中,那棵自以为长得高大、说话洋洋得意的小松树也映照出几分儿童纯真可爱的模样……3.表现手法形式多样拟人、夸张和幻想是童话常见的表现手法。

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的基本特征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幻想是想象的一种,其中幻想性是童话的根本特征。

但是这种幻想从根本上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它是将生活的本质方面通过幻想的形式加以集中、概括、提炼、升华,给以折光的反映。

这种幻想必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情节虽然离奇可笑,但必须使人感到合乎情理。

重要特征是夸张。

这种夸张是将事物引向极端,给人强烈深刻的印象。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它是根据儿童的特点,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运用夸张手法编写的故事。

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采取拟人化的描写,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情支配下,对外界事物的感知。
【课堂小结】 一、童话的幻想 二、童话的幻想的主要艺术表现形式 三、童话的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以结构图来帮助学 生梳理本部分内 容。
【课后思考题】 童话从哪里来?
【阅读书目】 1、米切尔·恩德著:《永远讲不完的童话》,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科洛迪:《木偶奇遇记》,辽宁少年儿童出版 社 3、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北 京联合出版公司
例:《西游记》中孙悟空是猴子的拟人体。
问题,答案在大屏
《木偶奇遇记》的匹诺曹是拟人化的木偶, 幕中显示,以此来
具有儿童撒谎、没主意、充满好奇心的个性特 丰富这部分内容的
征。
案例。
(二)夸张 夸张是借助奇妙的想象,将描写对象的某
些特点扩大和强调,从而突出其本质特征,增 强艺术效果。
童话的夸张可以渗透到人物刻画、环境描 写、气氛渲染、细节描述等各个环节。 例:《皇帝的新装》 [问题]这篇童话中的夸张描写体现在哪个方 面?
环境描写:皇帝滑稽的光着身子游行;内 臣假装托着后裙;百姓的随声附和。 (三)象征
象征是通过某一具体事物把某种抽象的概 念、思想或情感形象可感地表现出来的艺术手 段。
例:《夜莺与玫瑰》中夜莺和男学生追寻的 红玫瑰来象征纯洁的爱情。
使学生不仅阅读了 作品,还要尝试分 析童话中的艺术表 现方式。
三、童话的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构成童话幻想的主要表现形式——拟人化。

二、童话的幻想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一)拟人

拟人是赋予人类以外的具体或抽象的客观 存在以人的感情、思维习惯和言行举止。
拟人手法在童话中主要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上。
[问题]之前阅读的哪些童话运用了拟人手法, 学生通过微助教公
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众号进
教学课时 1 学时
【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剪辑的童话视频,将学生带入奇幻世 界的情境,并提问“视频中有哪些画面给你留 下深刻印象?”,以此引出本部分内容。
备注
【讲授新课】
一、最初的童话幻想

人们对自然事物观察、认识水平低下,认 为自然界许多东西都有灵性、具有超自然力量,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 教学设计
课题
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幻想作为童话基本特征的产生原因,理解童
话的幻想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重点:幻想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 难点:幻想与现实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法、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阅读童话时的思维扩展与审美鉴赏能力
许多经典童话采用的模式:“由真实进入虚 归纳总结前期阅读
构”。
的童话作品中的共
例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爱丽丝在 性。
午后与姐姐在庭院看书,感到无聊打起瞌睡,
这是真实生活的部分。接下来,爱丽丝看见一
只揣着怀表的兔子,喃喃自语:“糟糕,我迟到
了”,这时童话正式登场。
所以童话的幻想必须根植于现实。
童话的幻想要符合人在特定的情绪、心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