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中的“问题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解决” (Problem Solving) 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
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这个口号的提出,始于 1980 年的美国, 至今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 成为数学教育的 中心课题。
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环境,启发和激
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 识,寻找在不同的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可能 出现的多种答案。因此, “问题解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 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随着对“问题解 决”,研究的深入,人们也越来越重视“问题提出” (Problem
Posing)的研究,并将其和“问题解决”教学一样视为数学教 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
在分析数学、组合数学等领域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美籍
匈牙利数学家G?波利亚,以数十年的时间潜心研究数学启发 法和数学教学,在其具有代表性的“怎样解题”表中,用启 发读者找到解题途径的一连串问句与建议来表示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 中的“问题提出
的正确搜索程序,其解题核心在于不断地变换问题,连续简化问题,把数学解题过程看成是数学问题的转化过程,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最熟悉的基本问题加以解决。这一过程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和回顾。由此可以看出,数学问题的解决总是从弄清问题并提出问题开始。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可见,“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有时甚至“问题提出”更为重要、更具创新成分。它不但包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还强调在问题解决后。这正是基于对‘问题解决的目的是探索、发现、创造”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
是对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的搜索过程。所谓问题空间是
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问题提出”即是对问题空间搜索的具体表现形式。
、影响“问题提出”的因素
影响“问题提出”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也是
常被忽视的因素是“元认知” (Meta Cognition) 和“观念”
(Belief) 。
所谓元认知即认知的认知。问题解”活动中的元认知
是指问题解决者对于自身所从事的数学活动的自我意识、自
我分析和自我调整。由于“问题解决”所涉及的数学问题主
要是其答案并非直截了当的“非常规问题”,因而“问题解
决”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探索、不断进行“问题提出” 的过程。对于元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解决者,往往不能恰当地进行
问题提出” ,只是“一股劲地往前走” ,直至最终陷入僵局而一无所措。相反,元认知水平较高的问题解决者,能恰当地进行“问题提出” ,并在解决了问题之后,能自觉地对所进行的工作继续进行“问题提出” ,使已有的认识得到升华。
所谓“观念” ,是指问题解决者的数学观、数学教育观
及其对于自我解题能力的认识和信念等。而教师的职责是
给予”,学生的职责是“接受” ;教师给出的每个问题都是可解的,我解不出是因为不够聪明等不正确的观念,将严重影响问题解决者自觉地进行“问题提出” ,出现类似“船长年龄”问题的错误也就不足为奇了。
、“问题提出”的环节控制
1、弄清问题
问题提出”的起始阶段是问题解决者要将任务领域转
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问题空间不是作为现成的东西随着问题而直接提供给问题解决者的,而是通过问题解决者的“问题提出”主动地建构,诸如:问题的数学模型怎样构造?未知数
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满足条件是否可能?条件与结论之间关系怎样?原问题是否有其它表述?原问题的更一般的问题或更特殊的问题怎样等等,以达到对问题的适宜的表征。
面让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饮食和体重的问题。
饮食对体重有怎样的影响呢?某人某天从食物中获取
10500J热量,其中5040J用于基础代谢。他每天的活动强度,相当于每千克体重消耗67. 2J。此外,余下的热量均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每42000J 可转化为 1 公斤脂肪。问:这个人的体重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会达到平衡吗
该问题源于实际,贴近生活,引发了学生的极大兴趣。
教师启迪学生在问题中找条件、已知数据,该怎样设立变量?
怎样探讨变量之间依赖关系从而找到问题中所隐含的数学科学知识,为学生如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提供了一个具体情境。
2、拟定计划问题解决的过程并非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顺序机
械
地予以实行的过程。随着问题解决活动的深入,新的关系的暴露,已有的想法很可能会发生改变,并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原先被认为很有希望的途径可能被揭示为没有前途的“死胡同”,此时必须作出评估、调整,重新进行“问题提出” ,如: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什么?是否真正弄清了题意?在已进行的工作中是否存在隐蔽的错误?等等,切莫“心中有数” ,只是
一股劲地往前走” ,要经常自问“ what?why?How7 ”
如在上例中,我们收集信息,让学生回想旧知识,
步深入问题核心,首要的是确定解题的步骤。解决本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起合适的微分方程,而建立实际问题的微分方程学生普遍感到困难。面对实际问题,不知如何下手。既不明白什么是变量,更不清楚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如上例中,学生应该首先要抓住体重W 是时间t 的连续
函数,题中没有直接提到它的变化率,所涉及的时间也仅仅是“每天”。因此,只能先从△ t=1天的意义上着手分析体重的变化量。要使学生分析出这些,必须要先理解函数的导数和平均变化率的实际意义和关系。
在上面的解题中,学生的解题思路不会一步到位,他们
会经过多次反复的思考,才会寻找出最好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提问题,提问题,再提问题,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