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思想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传统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也经历了演变和转变,适应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先秦儒家思想先秦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儒家强调五伦之道,即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互动关系。

儒家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家庭道德伦理和社会秩序。

孔子强调“仁”的概念,主张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并倡导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思想的兴起在儒家思想的阴影下,道家思想也逐渐兴起并开始影响中国社会。

道家提倡“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规律,尊重和谐的宇宙本源。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导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个人成长。

3. 墨家和法家的兴盛墨家和法家思想作为先秦时期儒道思想之外的两个流派,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墨家强调以兼爱为原则的公平和公正,主张废除封建社会的贵族统治,并提倡人民平等。

法家则主张以法治国,重视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为中国的国家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4. 儒家复兴在秦汉时期,儒家经历了短暂的低谷后复兴。

儒家学者开始从文化传统中寻找中国社会的根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经典和儒家学派。

经过东汉时期的发展,儒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政治、教育和社会伦理。

5. 宋明理学与道统思想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重要流派,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强调人性本善,并通过道德修养和学问来实现社会的和谐。

道统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提倡人与道合一的境界。

6. 近现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的引入近代中国的变革与现代化运动为中国传统思想的演变提供了契机。

特别是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并迅速成为主流思想。

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并提出共产主义的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重要思想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

其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诚,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治”,即通过人的自觉和自律来实现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注重教育培养,强调孝道、忠诚、质朴等美德,以求达到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道”和“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不争不抢,以达到塑造完善个人和社会的目的。

其核心思想是“无为而治”,即只有不去干预事物的流动变化,才能使事物自然而然地达到平衡与和谐。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

墨家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和睦相处。

墨家思想反对战争和暴力,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

其倡导的“非攻”思想强调道德影响力,主张善行善举,以示人类质朴善良的一面。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强调法律和秩序。

法家思想主张依靠法律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其核心思想是权力集中和法家为政,主张奖罚分明、法治优先。

法家思想主张权力的集中和严谨的法律制度,以解决社会矛盾和保持社会稳定。

这四种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和谐、稳定和道德修养;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和平;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秩序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领导思想。

这些思想在历代领导者的实践中得到了发扬光大,并且对现代领导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导思想。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一种思想。

儒家强调中庸之道,提倡君子为国家效力,其领导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领导。

儒家认为领导者应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修养,以身作则,做到“治国必以文德为先,治民必以文德为本”。

领导者应以仁爱之心待人,尊重他人,注重公平公正,用道义来约束和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

第二,教化领导。

儒家主张教化的重要性,通过启发和引导来影响下属,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

领导者应成为下属的良师益友,传授经验和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力和决策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抉择。

第三,以德治国。

儒家认为德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强调以德来塑造国家和社会的道德风貌。

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以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理想来影响他人,通过自身的言行和示范来培育下属的德性,在社会中塑造正直、善良的氛围。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其领导思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最好的领导方式是顺应自然,放手不操,让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

领导者应以“务实”,以“智慧”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尽量不对事物进行干预和干涉,而是顺应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抓住关键,放权于下属,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并推动事务的发展。

第二,保持平衡。

道家思想主张和谐和平衡,领导者应注重内外平衡和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平衡,通过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避免极端偏激和政策具有过分倾斜,造成社会不平衡和不公平。

第三,修身养性。

道家强调道德修养和心灵的平衡,要求领导者在修养方面注重自身内心的培养和修炼。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它涵盖了诸多学派和思想家,其中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等等。

这些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派,它由孔子倡导并得以发扬光大。

儒家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其中,仁爱是重要的核心概念,它指的是对他人的关怀和慈爱。

儒家追求和谐、稳定和秩序的社会,强调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发展自己并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贡献。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由老子和庄子等人主导,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有其本然的道,人们应当顺势而为,摒弃功利和欲望的追求。

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强调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通过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道家倡导一种简约而自由的生活方式。

三、墨家思想墨家思想是一种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的哲学体系。

墨家强调爱与和平,主张以爱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观念。

他们反对战争和杀戮,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纷争。

墨家也关注国家的利益和公共福利,主张国家应当以民众的幸福为首要目标。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由韩非子等人提倡,注重法律和秩序的维护。

法家认为,人类行为的规范应当建立在法律和制度之上。

他们强调法治的重要性,主张通过制度和法律来管理社会,确保社会秩序的维护。

法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五、名家思想名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小派别,主要由荀子和韩非子等人代表。

名家思想注重人性的恶和功利主义,认为人性本恶,只有通过外在的约束和教育才能实现道德的提升。

名家注重实际利益和功利主义的追求,强调利益的最大化和个人的成功。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伦理道德,道家思想追求自然主义和无为而治,墨家注重爱与和平,法家倡导法治和秩序,名家思想注重功利主义和实际利益。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大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大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大总结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中国悠久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社会秩序。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智慧和贡献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形成了一系列独特而深刻的观念和原则。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大致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信仰。

首先是儒家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为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责任。

儒家思想强调孝道,认为尊敬父母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此外,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准则和礼仪规范的重要性,认为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以确保社会秩序和个人的道德修养。

其次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规律和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道家主张追求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并通过摒弃功利主义和功利思维来追求内在的平衡和宁静。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追随道的本源,并与自然和谐共存,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此外,佛教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教导人们要超越世俗欲望,寻求内心的解脱和智慧。

佛教强调慈悲和无我,认为追求个人解脱的同时,也应该帮助他人摆脱痛苦和苦难。

佛教的这种思想理念在中国文化中广泛传播,并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道德行为和社会观念。

另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观念,如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阴阳力量构成的,而五行学说则认为宇宙万物都有五种基本元素构成。

这些学说无疑深深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对世界的理解。

以上所述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个概括性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它不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还可以与现代社会相互交融。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

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也为其他文化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精神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与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积淀的结晶,它蕴含着独特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追求。

这些思想和追求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当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追求,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爱”。

仁爱是指对他人的关怀、尊重和照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被视为一种道德准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

根据儒家思想,一个人应该以仁爱的心态对待他人,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尊严。

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接触频繁,理解、尊重和关爱他人变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仁爱的心态,我们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另一个核心思想是“和谐”。

和谐是指不同个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被视为一种理想状态,人们应该追求和谐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

和谐的精神追求体现在许多方面,比如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自然与人类和谐等。

在现代社会中,和谐的追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人们才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幸福感,社会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三个核心思想是“中庸”。

中庸是指追求平衡、适度和稳定。

儒家思想中提倡追求中庸之道,即避免极端和过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庸被视为一种理性的行为准则,人们应该保持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并追求内外平衡。

在现代社会中,中庸的思想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往往容易陷入极端和过度。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保持内心的平衡,追求适度和稳定的生活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神追求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仁爱、和谐和中庸的思想都强调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倡尊重、关爱和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 儒家思想阶段: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仁爱、礼治、孝道、道德修养等,强调人文关怀和社会秩序。

2 - 道家思想阶段:汉代后期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家思想逐渐兴起,其核心思想是“道法自然”,强调顺应自然和心灵的平和。

3 - 佛家思想阶段:隋唐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逐渐与道家、儒家思想融合。

佛家思想强调超脱苦难,追求精神境界的提高。

4 - 宋明清时期:宋代后期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重新兴起,出现了新儒家思想。

新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社会治理,提倡“格物致知”和“致良知”,强调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的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的演进过程,历经不同的时期和阶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不断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

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传统思想,这些传统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这些传统思想不仅影响着过去的人们,也在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的中国。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的关系,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思想之一,它强调的是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儒家思想认为,人需要追求和谐、正义、诚信、忠恳等道德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道德观念,也是行为准则。

这种思想对现代的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不仅在道德层面,也在政治、文化、社会层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种,其强调的是“道”这个概念。

道家思想认为,“道”是自然、宇宙的规律和本质,人需要在“道”的指引下过好自己的生活。

这种思想对现代的中国人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人们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和生活的品质。

三、佛教思想佛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种,它强调的是生命与众生平等、念念不忘、舍身成仁等观念。

这种思想对现代中国的推动作用比较大,推动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外在生态环境的关注。

佛教思想强调内心的平静和修行,这种修行能够增进人的智慧和自我认识,使人更加强调内在世界的探索和倡导个性化的表达。

四、现代思想随着科技、经济、文化不断发展,现代思想应运而生。

现代思想与传统思想相辅相成,现代思想注重理性、现实、实用,强调市场经济、人权、利益最大化等观念。

现代思想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使人们更加注重现实的生存,同时也逐渐改变了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一些通常认为是保守、陈规的观念。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相承相传、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都为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领域的生活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深刻而丰富的思想资源。

这些具有中国特色、源远流长的思想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在不断地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各方面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思想的统一与活跃 Integration and Vibrancy of Thought in Han Dynasty
读前思考 Pre-reading Questions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什么吗?它的作者是 谁?你们国家的第一部字典是什么?是什么时候 出现的?请比较一下它们出现的时代背景或思 想渊源。 Do you know what was the first dictionary in China? Who was the author? What was the first dictionary in your country? Please make a comparison about their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deological origin in which they appeared.
清谈
东汉晚期:中央集权走向崩溃,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彻底 动摇。 寻找新的精神空间和思想天地: “玄学”流行(东汉晚期及魏晋时 期)
“魏晋风度” “名教”
“清谈”:内容以玄学问题为主,把儒学、佛学、 道教 等思想融合起来,再一次刺激了古代中国思想的发展。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Yungang Grottoes in Datong, ShanxiProvince
佛教
公元1世纪前后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受到下层百姓的欢迎,佛寺、佛塔 遍布各地,佛教加快了中国化的步伐。
佛教思想:与中国人原有的思想有相通之处。
中国传统思想 —人性修养论; 东晋佛教学者竺道生—“顿悟成佛”的佛性论。
道教
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以黄帝、老子的道 家思想 为基础,并且吸收了古代流行的巫鬼观念和神仙 思想。
• 渗透到哲学、文学和 艺术:今天仍在使用 的很多熟语、成语, 如“雷声大,雨点 小”、 “鹦鹉学舌”、 “头头是道”、“想 入非非”等,都来自 禅宗的著 作。
坐禅 Sitting in meditation
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再创造 Neo-Confucianism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Recreation of Confucianism
艺术和文学
思想多元和精神解放带来了这一时期艺术和文学的繁荣,人们更加注 重个性的抒发以及美丽的形式。
• 诗人: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记》 • 书法:王羲之(东晋)—《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 唐褚遂良摹本 Wang Xizhi’s Lantingji Xu, copied by Chu Suiliang in Tang Dynasty
老子像 Portrait of Laozi
荀子
人性本来是“恶”的, 善只是一种伪装而已。 为了避免成为恶人,必须要 接受教育,改造自己。 国家既应重视“礼治”,也 要 用刑法来压制百姓。
荀子像 Portrait of Xunzi
后世有人认为荀子不是一个纯正 的儒家。
庄子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最 重要的思想家。 “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道”通过“气”来产 生万物。 如果通过“道”来观察宇宙 万 物的话,那么,事物彼此的 差别就是相对的,可以互相 转化。
理学
理学:宋人在继承前代儒学思想的基础上, 吸收、借鉴佛教和道家思想,创立了一个完 整的哲学体系。
宋明理学:“理学”在明代(1368—1644) 又得到了重要发展,因此被后人合称为“宋 明理学”。
理学思想家
1. 创始人:北宋的周敦颐(1017—1073)以及 程颢 (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 2. 集大成者:南宋(1127—1279)的朱熹(1130—1200)。
读前思考 Pre-reading Questions
你知道中国宋明两朝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 他们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Which significant Chinese philosophers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MingDynasty do you know? What were their main ideas?
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 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
朱熹像 Portrait of Zhu Xi
朱熹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通过自己对儒家著 作的新解释来发挥理学思想。
《四书集注》 the Four Books 影响:1.朱熹的理学思想从南宋中后期开始逐渐占据统治地位,他的
“谶纬之学” 思想 1.统一、丰富多彩、宏大的格局。 司马迁《史记》 2.强烈的批判精神。 东汉的王充 艺术和文学:丰富的想象力。
汉代画像砖上的嫦娥奔月 Statue of Chang’e flying to the moonon picture brick of Han Dynasty
3. 传统思想对中国社会及中国人的影响
Influences of Traditional Thoughts upon Chinese Society and Chinese People
先秦:中国思想的形成与繁荣
Pre-Qin Times: The Making and Prosperity of Chinese Thought
科举制
隋朝开始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唐朝延续了隋朝包括科举制在内的多项制度,并 重新整理和解释了流传近千年的儒家经典。
• 唐太宗下令在全国颁布 新定的“五经”,当做读 书人学习和考试的统一教 材。 •《五经正义》
“五经” 中的《礼 记》 The Book of Rite of the Five
孔子像 Portrait of Confucius
“孔子学院” “孔子 课堂”。
墨子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者” “兼爱”
vs
“仁”
墨子像 Portrait of Mozi
孟子
孟子是孔子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大师。 人性本善 仁政
个人努力程度
外部环境
道德变坏。
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人民 是最重要的,国王并不重要。
思想大繁荣与魏晋风度
Great Boom of Thought and Wei-Jin Demeanor
读前思考 Pre-reading Questions
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有哪些相互关系?哪些因素 促使中国古代主要思想的相互融合?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hinese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What kind of factors had prompted the emergence of the main thoughts of Chinese ancient times?
诸子百家:中国思想的黄金期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Golden Time of Chinese Thought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先秦诸子” 春秋时期:老子、孔子、墨子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庄子,及法家、名家、 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等思想流 派的代表人物。
东汉后期,道教在民间发展迅速。
葛洪 (东晋) :“精气说” 陶弘景(南北朝):神仙人物体系 主张“三教融合”
儒、释、道三家圣像并存一寺的山西恒山悬空寺
The statues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coexisting in Xuankong Temple of Heng Mountain in Shanxi Province
秦朝
1.秦是中国成为中央集 权的统一国家,在政 治力量的推动下,书 写文字趋于简单,客 观上促进了主流文化的 传播。
秦统一文字 Qin unified the character
2.秦政府严禁知识分子私人拥有包括儒家经典在内 的诸子百家的著作。
汉朝
汉武帝的时候: 董仲舒: 主张“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古代中国的 政 治思想与社会伦理的主导。 “经学”贡献:著名的经学家有许慎和郑玄。 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汉字典,也是古代知 识 分子的必读书。 郑玄: 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注释儒家经典,并被当做固定的标准, 使经学成为带有官方色彩的学术。
唐代思想的推陈出新 Creative Efforts in Thought in Tang Dynasty
读前思考 Pre-reading Questions
你对佛教有哪些认识?佛教彻底中国化之后产 生了哪个宗派?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uddhism? Do you know which sect was generated after Buddhism was completely sinicized?
庄子像 Portrait of Zhuangzi
“五经” “经学”
西周和春秋时期,《诗》 《书》、《易》、《礼》、 《春秋》等古代经典也被 创造出来,它们是中国早 期思想文化的结晶。 “五经” 孔子
“经学”
《诗经》 Shijing or The Book of Songs
小结
商周时期的礼乐文明 以及先秦诸子的各种思想 成果,无可置疑地登上了 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并 且成为几千年中国社会发 展以及思想文化革新的渊 源。
老子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宇宙中的各种事物都有对 面,但相互依存的,相互转 化。
老子像 Portrait of Laozi
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也是春秋时期人本主义思想 的集大成者。 “仁” “礼” “中庸之道” 教育家 今天:中国文化的象征,
2.
人本主义思想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