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湾新区统计月报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版块分析 杭州湾新城简介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部,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居于上海、宁波、杭州、苏州等大都市的几何中心,是宁波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区。全区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辖1个镇,拥有常住人口17.7万余人。宁波杭州湾新区是中国沿海地区十分难得的战略要地,两小时交通圈内可覆盖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周边同时拥有四大国际空港和两大东方大港,依托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和正在规划的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杭甬高速复线、宁波至新区城际铁路等大型交通设施,可直接与周边城市群实现“同城化”发展。

杭州湾新城发展历程 2001年11月,随着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 2005年0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 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23日,在整合原慈溪出口加工区管委会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新区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2010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列入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之一。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宁波杭州湾新区列入浙江省九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 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立项建设,2001年11月,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前身——浙江慈溪经济开发区启动开发。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2009年1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

宁波杭州湾新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实施办法(2020)

宁波杭州湾新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实施办法(2020) 为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方案(2020-2025年)》的工作要求,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快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群体,为宁波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作出贡献,结合宁波杭州湾新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示范引领和政策支持,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突出新区产业发展导向,引导优势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带动和培育一批企业成长为单项冠军企业,促进单项冠军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提升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按照专精特新高成长——隐形冠军—单项冠军(小巨人)的梯次培育路径,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到2022年宁波市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达到5家,到2025年达到6家;到2022年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达到11家、示范企业达到4家,到2025年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达到15家、示范企业达到5家;到2022年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达到5家、冠军企业达到1家,到2025年省隐形冠军培育企业达到15家、冠军企业达到3家;到2022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家,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到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保持在1家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单项冠军培育计划清单。以关健核心技术为标准、以市场占有率为导向,以高成长、创新型、科技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独角兽企业为重点,加强梳理排摸,建立分类分级、动态跟踪管理的企业梯队培育清单。 (二)推动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主攻行业细分领域,向专精特新发展。加强培育企业的监测、指导和跟踪服务,鼓励企业建立现代化生产管理体系,深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管理提升、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指导服务工作。 (三)培育企业做强做大。鼓励企业加大以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产业化为重点的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促进企业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转型。引导和支持培育企业成长为市级单项冠军企业、省级“隐形冠军”、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 (四)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鼓励单项冠军企业发挥技术、人才、资金、品牌、营销等资源优势,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制造。鼓励单项冠军企业与本地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建设专业园、配套园。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412419888.html,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 作者: 来源:《硅谷》2011年第15期 2003年初,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 流,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构建环杭州湾产业带,打造长江三角洲“金南翼”,充分发挥环杭州湾地区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先导作用的战略决策,使环杭州湾地区真正成为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聚集区,成为长江三角洲极具活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环杭州湾地区(以下简称杭州湾)地处浙江省东北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南翼,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六个设区市城市,陆域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的43.8%,占长江三角洲十五城市土地面积的45.3%;,杭州湾地区常住人口2436万人(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占全省的53.0%,占长三角29.6%;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 50.87%,比全国平均高出三分之一以上。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杭州湾六市均进入了50个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据国家统计局2002年的统计数字,这一区域的萧山、绍兴、鄞州、慈溪、余杭、余姚、海宁、嘉善、桐乡、上虞、平湖、海盐、嵊泗等13个县市均列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百强。杭州湾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长三角重要的组成部分。 杭州湾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经济资源,经济总量大,发展水平高。2003年 杭州湾六市生产总值合计达6466.7亿元,占浙江省11个市GDP汇总数的64.9%;占长三角十五城市GDP比重接近30%,所占份额比1978年的15.7%增加约14个百分点,同期长三角北 翼江苏沿江八市(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下同)所占份额提高约9个百分点,杭州湾增加份额明显大于江苏八市。人均GDP高出全省四分之一,是全国平均 水平的3倍。 杭州湾各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环杭州湾各市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名列全国前茅。1979-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0%,与浙江省原有经济基础比较差、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较快的浙西南地区平均速度相当,比全国平均速度9.4%高出4.6个百分点,也高于长三角十五城市11.7%的平均增长率,其中比上海的9.7%高4.3个百分点,比长三角江苏八市的12.7%高出1.3个百分点。 目前环杭州湾沿岸各市县已拥有一大批成规模的产业集群,如嘉善木业、海宁皮革经编、萧绍平原的化纤纺织,直到慈溪家电、嵊州领带、余姚塑料和宁波服装。这些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占据了强势地位。以化纤产业群为例,在全国同行业销售收入前30名企业中,集聚于杭州湾区域的就有8家,使这里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化纤产业带之一。发达的化纤产业群又为杭州湾沿岸的纺织业提供了强大的上游产业链,仅绍兴一个县,纺织面料就占了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

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6.5事故调查报告

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6.5” 较大事故调查报告 2018年6月5日6时30分左右,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茂热电公司)在进行煤仓清理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449万元。 事故发生后,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遇飞,市委副书记、市长袭东耀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妥善做好家属安抚工作,迅速查明事故原因,严肃责任追究,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黎伟挺,副市长陈伸朝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赴事故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和调查处理等工作。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协调事故教援及善后处理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等相关规定,经市政府批准同意,由市安监局牵头,会同市监委、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等单位组成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和“四不放过”的原则,通过现场勘察、询问人员、查仅资料、检验检测、专家论证,查明了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等情况,认定了事故性质和责任。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一)事故场所情况 事故发生在众茂热电公司主厂房5#锅炉煤仓内,煤仓整体呈锥状,

深度为10.71米。顶部位于主厂房28米输煤皮带层,呈长方形,长10.35米,宽5.55米,西北角有一个0.6米正方形人孔,人员可通过此孔下方钢爬梯进入煤仓。煤仓底部位于主厂房16米除氧层,分为3个煤斗,依次为1#煤斗、2#煤斗、3#煤斗,底部均设有捅煤孔。3个煤斗落煤口分别与1#、2#、3#称重给煤机连接,通过给煤机将原煤送入5#锅炉炉脸。煤仓设计容积240立方米。事故后经清理,原煤仓中剩余存煤24.7吨。 (二)事故相关单位情况 1.众茂热电公司。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热电路108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01744957892T;类型:有限责任公司;住所:杭州湾新区;法定代表人:王益鸣;注册资本:6000万元整;成立日期:2002年12月03日;营业期限:2002年12月03日至2022年12月02日止;经营范围:电力生产、蒸汽生产;煤炭批发、零售。煤制品、粉煤灰及其产品的制造,批发、零售;集中供热经营管理、发电供热设备维修;供热技术咨询、服务;金属材料、化工原料(除危险化学品)、机电设备(除轿车)的批发、零售;污泥焚烧。持有国家能源局浙江监管办公室颁发的《电力业务许可证》(许可证编号:1041710-00650),有效期2010年4月27日至2030年4月26日。 2.浙江绿盛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盛环保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6047045170678;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住所: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人民西路1761号;法定代表人:许蠢;注册资本:2008万元;成立日期:1998年07月28日;经营范围:环保工程治理;环保工程设计及设备安装;环保技术咨询;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doc

附件: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 发展规划 二○一○年十二月 —4—

目录 前言 (9) 一、现实基础与重大意义 (11) (一)现实基础 (11) (二)重大意义 (14)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7) (一)指导思想 (17) (二)基本原则 (18) (三)战略定位 (19) (四)发展目标 (21) 三、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24) (一)区域空间结构 (24) (二)功能分区 (27) 四、“十二五”开发建设重点 (29) (一)规划控制区 (29) (二)重点规划区 (30) (三)“十二五”开发建设区 (31) 五、产业发展 (35) (一)重点发展五大先进制造业 (36) — 5 —

(二)加速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 (42) (三)联动发展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 (46) (四)提高产业准入标准 (47) 六、城镇建设与城乡统筹 (51) (一)城镇建设导向 (51) (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52) (三)合理引导居住空间 (54) (四)强化四大配套功能 (54) (五)公共设施配套 (55) 七、基础设施建设 (57) (一)综合交通 (57) (二)给水和排水 (59) (三)防涝排涝 (60) (四)电力能源 (60) (五)通信管道 (61) 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62) (一)注重保护湿地资源 (62) (二)加强环境保护 (63) (三)发展循环经济 (64) (四)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65) (五)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 (66) — 6 —

九、要素保障 (66) (一)土地资源保障 (66) (二)水资源保障 (69) (三)能源保障 (70) (四)环境容量保障 (70) (五)资金保障 (71) 十、机制创新 (71) (一)协调机制 (71) (二)推进机制 (72) (三)人才引进培育机制 (73) (四)绩效考核机制 (74)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产业导向目录(2010) (75) —7 —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情况的介绍(20170613)

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情况介绍 一、新区基本概况 宁波杭州湾新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规划陆域面积35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50平方公里,现托管1个镇(庵东镇)及23个行政村,常住人口约22万人。新区是浙江省1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和9大海洋经济集聚区之一,区内设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国家级湿地公园,正在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新区的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慈溪出口加工区),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年11月,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立项开工,慈溪市委、市政府开始研究谋划开发这一区块,把慈溪经济开发区由慈溪市城区迁入杭州湾新区,正式启动了新区的开发建设。这个阶段由慈溪市自主管理和开发。第二阶段,2005年6月,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同年9月,宁波市批准成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宁波市政府派出机构,实行“宁波委托、慈溪统筹、开发区相对独立”的运作机制。第三阶段,2009年11月,为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建设战略,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加快开发建设宁波杭州湾新区的决策,对新区功能定位、规划范围和管理体制作了重大调整,在整合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慈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基础上,设立了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成立运作。 目前新区实行“三不变、两独立”体制,原则上保持慈溪市行政区划不变、司法管辖不变、汇总统计不变,实行财政收支独立和开发主体独立;新区管委会在区内行使宁波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相关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相当于县级社会行政管理权限,管委会所属行政管理职能机构实施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 二、新区成立以来开发建设成效 新区成立以来,持续不断地推进产城人融合和创业创新,经济社会持

宁波杭州湾新区海通码头管理有限公司_招标190924

招标投标企业报告 宁波杭州湾新区海通码头管理有限公司

本报告于 2019年9月24日 生成 您所看到的报告内容为截至该时间点该公司的数据快照 目录 1. 基本信息:工商信息 2. 招投标情况:招标数量、招标情况、招标行业分布、投标企业排名、中标企业 排名 3. 股东及出资信息 4. 风险信息:经营异常、股权出资、动产抵押、税务信息、行政处罚 5. 企业信息:工程人员、企业资质 * 敬启者:本报告内容是中国比地招标网接收您的委托,查询公开信息所得结果。中国比地招标网不对该查询结果的全面、准确、真实性负责。本报告应仅为您的决策提供参考。

一、基本信息 1. 工商信息 企业名称:宁波杭州湾新区海通码头管理有限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30201MA2CMTQB60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MA2CMTQB6 法定代表人:丁银坚成立日期:2019-03-29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 资) 经营状态:存续 注册资本:100万人民币 注册地址:浙江省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一路69号341室营业期限:2019-03-29 至 9999-09-09 营业范围:码头开发经营、管理;普通货物的装卸、堆存、仓储、包装、灌装(除食品);在港区内从事货物驳运,港口拖轮经营;码头设施经营以及其他按法律、法规、国务院决定等规定未禁止或无需经营许可的项目和未列入地方产业发展负面清单的项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联系电话:*********** 二、招投标分析 2.1 招标数量 企业招标数: 个 (数据统计时间:2017年至报告生成时间)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