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景抒情与移情于景的区别(完美简洁) PPT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ac44914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fd.png)
其用旳无奈而忧伤旳情怀。
3、
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青帝:司春之神。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旳体现上有何特色?
答:这首诗利用了触景生情和虚实结合旳手法,
(叙)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蝴蝶也难
得飞来采掇菊花旳幽芳。发挥想像自己若做了青
帝就要变化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旳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
分析。
答:诗人利用了寓情于景旳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旳涧边幽草,无
意居高媚时旳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旳悠闲
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旳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
放。
(析)抒发了对菊花开不逢时旳惋惜和不平之情。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乍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体现了自然之美— —长江流域旳无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 情诗。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 这两幅动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旳船儿 消逝时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旳神情。 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旳帆影消失时旳 情景。这里,借景抒情,体现了人情之美—— 诗人与孟浩然旳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旳 友谊。
情景交融,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旳主观思想和感情
融合在有声有色旳景物描写中,如王夫之《姜 斋诗话》中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 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 染上了诗人浓郁旳主观感情色彩。
“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https://img.taocdn.com/s3/m/2cc0ec1c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60.png)
“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其一借景抒情【概述】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 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乂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 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例如:石头城(寓情于景)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登高(借景抒情)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有两种说法我都打给你看吧。
你知道表达方式有五个: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其中的抒情的方式又分为直接抒情、通过叙述抒情、通过议论抒情、通过描写抒情。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是通过描写抒情的重要方法。
一、情景交融0在任何文章中,都不应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发感情,感情要附着在景物之中,也就是说,应该做到情不离景,景不离情,情与景水乳交融,不分“彼此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写景的文字,毛泽东《沁园春》中写景的文字等。
二、借景抒情。
一般记叙文中的写景是文章的有机部分。
通过写景,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气氛。
通过写景还要为表现人物性格和表达主题思想服务。
如鲁迅的散文《雪》为什么要把江南的雪写得那么可爱,而对北国的雪写得那么可怕呢?如果联系1925 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心境就会知道,作者是在曲折含蓄的表现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痛恨,对南国如火如荼革命的向往。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327797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29.png)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一、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含义及区别
1.借景抒情: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诗歌、绘画等艺术形式中,借景抒情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山水、花草等,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情强调了景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通过交融表达诗人的感受和体验。
2.情景交融:景物与情感互相交融,既描绘了景物的美好,又映衬出人物的情感。
情景交融强调了景物和情感的相互作用,通过描绘景物的,展现了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寓情于景的意义及特点
1.寓情于景:将情感置于景物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
景物成为情感的象征和映照,通过景物的形象和意象,传达出诗人或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
寓情于景强调了景物的象征意义,通过景物来表达抽象和复杂的情感。
2.寓情于景的特点:寓情于景突出了对景物的感知和体验,注重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表达。
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和象征意义的
体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寓情于景让读者在欣赏景物的美丽,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都是以景物为媒介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但寓情于景则更加注重通过景物的描绘和象征来表达抽象的情感。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强调了景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而寓情于景则注重景物本身的意义和象征性,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和传达。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7cec1c1b6137ee06eef918c5.png)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一、概念“借景抒情”是指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二、区别(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举例【例1】端居① 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叙)。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析)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评)【例2】滁洲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作分析。
答: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叙)诗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高媚时的黄鹂。
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
(析)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评)【例3】题菊花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https://img.taocdn.com/s3/m/908519be8762caaedd33d443.png)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一、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1、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采用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术境界完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写景是次抒情是主,为抒情而写景。
借景抒情,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移情入景,一种是景中藏情。
移情入景就是“化景物为情思”。
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
此时的景物,由于蕴含特殊的情感,已不再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而成为作者依照他当时的感情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里的“花溅泪”、“鸟惊心”正是诗人在国家破碎,民不聊生情境下情感的体现。
景中藏情就是指诗人常常明写山川景物,而实际上在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明是写景,实则流露出凄楚的离愁别绪。
另外,像“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句,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就属于借景抒情。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
2、寓情于景,属于写作手法,是记叙中抒情的一种。
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的把这种主观感情溶化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但细细体味,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88f2a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7.png)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以及“寓情于景”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在表现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系上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手法进行分析和比较。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将自己的情感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
在文学作品中,借景抒情往往需要作者通过对景物进行具体而细致的描写,使其与情感产生契合,从而将情感化为景物的写意。
景物在借景抒情的过程中起着承载情感和情绪的作用。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相比,更加注重独立的景物描写和自身情感的表达。
在借景抒情中,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而人的情感通常是以景物为背景的一种情绪体验。
通过对景物的观察、描写和表达,文学作品能够增强情感的力度和深度,使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使情感在特定的情景中得到具体的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情景交融往往需要作者通过创造一个特定的场景,将情感与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情感产生和发展的环境。
情景交融相比借景抒情更加注重情感与景物的融合与协调。
在情景交融中,情感与场景相互映衬,相互依存,相互加强。
通过特定的场景设置,作品中的情感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情感的表达更加具体而立体。
寓情于景寓情于景是指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和氛围来表达或烘托情感,不同于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更加注重通过景物的变化来间接表达情感,使读者在感受景物的能够感受到深层次的情绪。
寓情于景的表达方式不局限于人的情感,而是更加关注情感对景物的影响,将情感通过景物的变化和描写直接体现出来。
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可以刻画出情感的状况,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为景物所带来的变化和氛围。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寓情于景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手法,用来表达情感与景物之间的关系。
借景抒情注重将情感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景交融强调情感与特定场景的融合与协调;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景物的变化和氛围来间接表达情感。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
![古典诗歌的景与情](https://img.taocdn.com/s3/m/d099906125c52cc58bd6bee9.png)
一、从景与情之间的距离的角度
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 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 的抒发。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 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源情而 选景。 “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 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触 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诗人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指出手法)诗 人独爱自甘寂寞安贫守节的涧边幽草,无意居 高媚时的黄鹂。郊野渡口一副水急舟横的悠闲 景象。(解说手法)表露出诗人恬淡的胸襟以 及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指明效果)
3、题菊花 黄巢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指 出手法)。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 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解说手法) 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 围。(指明效果)
2、滁洲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问:这首诗在情与景的抒写上有何特色?试略 作分析。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 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 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 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 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借景抒情”重点在情,景 物或意象是抒情的媒介; “寓情于景”重点在景, “情”包含在景物或意象之 中。 二者如果“表现出色”,就 称作“情景交融”。
(注)青帝:司春之神。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三者区别讲解学习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三者区别讲解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4d0914d7b84ae45c3b358cd2.png)
这三个概念涉及的都是景与情的关系问题,其不同在于:借景抒情是一种抒情方式,是诗歌借助对景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融情于• • • •景是诗歌在写景时的基本要求,是写景的方法,即诗歌写景时不能只进行客观描写,而应将诗人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情景交融则是是诗歌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是诗歌在写景时运用寓• • • •情于景的手法(或借助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请看王维的《山居秋暝》。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着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景与情的关系,若从写景的角度分析,是寓情于景,诗人对秋雨初晴山中的明月、清泉和浣女、渔舟的描写,蕴含着对山居生活的热爱;若从抒情的角度分析,是借景抒情,前三联表达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借助的是对秋雨初晴后山中晚景的描写来表达的;因为诗歌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所以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当作者描写的都是景时,你能从景里读出作者的感情,就可以说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指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它包括融情于景和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重点在于更贴切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融情于景是为了使自己描写的景色更生动而加入了自己内心的情感,目的在于使景色更生动.二者作用不同.即景抒情就是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
现在身在一定的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愁。
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如“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4213882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b6.png)
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一、情与景物描写的关系不同:
1、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
是将已有的情附着在景物上借以抒发。
2、寓情于景,将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
二、感情色彩深度不同:
1、借景抒情,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2、寓情于景,在这种抒情方式中,客观景物明显地涂染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
三、描写角度不同:
1、借景抒情,作者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地位。
2、寓情于景,明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https://img.taocdn.com/s3/m/d8f4c95277232f60ddcca1a4.png)
借景抒情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有什么区别借景抒情:侧重于借助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在描写的景物中有明显的作者情感在流露。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在写景的诗文中看不出作者的情感,但实际上有作者的情感。
也就是情和景不分彼此,难以区分。
景就情,情就景。
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寓情于景:以景为主,情感是含蓄地“寓”在里面的。
侧重于寓字上。
没有刻意的“借”意,只是在描写景物中自然地渗透了作者的情感。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633a3d204a1b0717ed5dd09.png)
• (2)间接抒情 • 借景抒情 • 触景生情、以乐景衬哀情 • 寓(融)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 以景结情(以上侧重的是景与情的关系) •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 用典抒情 • 以及运用其他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 夸张、通感、反衬、借古抒怀等)含蓄、 委婉地表达情感。
• 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象征)就是作 者在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 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 寓在此事物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和 叙述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和意愿的 一种抒情方式。
用典抒情
• 诗人引用或化用历史故事、前人的诗词句表达思想情感 的一种抒情方式。
• 曹操的《短歌行》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原是 女子思念情人的诗句,这里借以表达对贤才的思慕。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引自《诗经·小雅·鹿鸣》 • 原是周代宴请宾客的诗句。写求贤既得,故尽礼娱宾。 这里用以表达对贤才的礼遇。 • 还有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 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 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
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而产
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
和描写客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
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借景抒情:情在景之先。是将已有的情附着
• 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 般是咏物诗; • 托物寓理,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 头活水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一般是哲理诗。
• 又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 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 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 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 击的不平心境。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d25a6c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3.png)
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区别在文学创作中,景物描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手法,能够为作品赋予丰富的情感与意境。
而在景物描写的过程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三种不同的方式,它们在表达情感与意境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与区别。
借景抒情一词源于宋代文人苏洵的《赤壁赋》中的“借船抒怀”,意为通过借用外界景物的形象与意境,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情感。
借景抒情的重点在于借助外物来凸显内心情感,将作者的感受与景物相结合,产生一种动人的描写效果。
例如,在描述爱情时,可以借用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或者冬天的寒风来表达情感的柔美、变幻或者寒冷。
借景抒情能够通过景物的色彩、声音、质感等方面,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增加作品的感染力。
情景交融与借景抒情有些相似,也是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但其重点在于情感与景物的交织与融合。
即将描述的情感与景物融为一体,互相衬托、共同展现。
这种方式常见于诗歌创作,通过运用修辞手法与意象描写,将情感与景物的特点相互渗透、相互强化。
例如,“夜空中点燃了繁星,仿佛是无数心灵在歌唱”,情感与景物融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加抒情动人。
而寓情于景则强调情感存在于景物之中,但并不是直接借用景物来抒发情感。
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反应,暗示或隐喻出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或思考。
这种方式常见于小说或散文,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和人物的行为、对话来暗示情感的变化与发展。
例如,在描写一个寂寥的冬夜时,可以通过描写一座萧瑟的古桥、村庄中燃烧的篝火,以及人物的神情和对话,来传达出内心孤寂与渴望的情感。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强调通过借用外界景物的形象与意境来抒发情感,情景交融则是通过情感与景物的交融与融合来展现情感的深度与细腻,而寓情于景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与反应,暗示或隐喻出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或思考。
三种方式各有特点,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与要求下,能够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意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区别及举例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区别及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9879783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f9.png)
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的区别及举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的区别及举例1. 引言在文学创作中,借景抒情和情景交融是两种常见的手法。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有什么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有什么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9e1e7e7b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f.png)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和情景交融有什么区别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和怀古伤今。
一.抒情的含义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法。
二.抒情的要求(一)要有深切真挚的感情;(二)感情要丰富细腻;(三)情的表达要自然和谐三.抒情的方法抒情的方法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前者直抒胸怀,后者往往依托于叙述、描写和议论,在叙事、写景、状物或论理中抒发情感。
(一)直抒胸臆;(二)即事抒情;(三)寓情于景这种写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四)即物抒情这种写法是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写作者的某种情感,常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借助咏物,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远。
(五)寓情于理这种写法是将感情融注于议论之中,这是一种富有情感色彩的议论,或者说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
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
借景抒情是指让感情依附于一定的景物,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它是间接抒情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互相感应,互相交融,达到物境与我情融为一体的艺术境界。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是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寓情于景即通过写景来抒发作家的内心之情。
可以看看这:古代文人“寓情于景”论“寓情于景”,这是文学语言作品创作中的一创作手法。
在我国古代文人们的文论著作中就有大量关于“寓情于景”的论述,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古代文人们是怎样阐述文学语言作品中“寓情于景”这一理论的。
古代文人认为:文学语言作品在表情达意时,不能直接点破,而必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之中。
如司空图在《诗品》中谈“含蓄”时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已,若不堪忧”孙联奎在他的《诗品臆说》中解释时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着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
借景抒情与移情于景的区别(完美简洁)ppt课件
![借景抒情与移情于景的区别(完美简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ef360b6529647d26285263.png)
寓(移)情于景
•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 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 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 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 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 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4
•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 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 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8
移情于景
9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 江春不肯留客,委婉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
又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离 别之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
10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木兰花》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 诗人通过客舍紧紧封闭、春寒阵阵袭来、 杜鹃声声悲鸣、夕阳徐徐西下四种景象构 成的凄清意境抒发了凄厉无穷的羁旅之 愁。
6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其一)》)
• 诗人工笔细描的飞燕衔泥、鸳鸯静睡之
借景抒情的移情于景区别
1
借景抒情
•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 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 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 种意义上说,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 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 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 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2
•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 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 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 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 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 态画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 情景,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 久久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 景。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 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 的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景抒情
• 在这种抒情方式中,景物是描写的实体, 诗人的思想感情没有直接外露,它主要通 过客观地描写景物来寄寓思想感情,从某 种意义上说,诗人处于相对客观、超然的 地位,读者只有品味、咀嚼、挖掘特定景 物的内蕴时,才会感悟出诗人寄托在此景 此物背后所蕴涵的情思。
•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 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 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乍看,这是一首 写景诗,表现了自然之美——长江流域的无 限春光;实际上,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撷 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 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 ,也勾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 伫立,一直望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 这里,借景抒情,表现了人情之美——诗人 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了十分真挚的友 情。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浣溪沙》 秦观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夜雨寄北》 李商隐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送柴侍郎》 王昌龄
• 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
•
《江雪》 柳宗元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移情于景
江春不肯留归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
(苏轼《海棠》 )
•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
《钗头凤》 唐婉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Fra bibliotek愁•《一剪梅》李清照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
《辛夷坞》王维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乐游原》 李商隐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 王之涣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寓(移)情于景
• 是指诗人带着由自己的遭遇或处境 而产生的强烈感情(如欢乐、悲哀、 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 观的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 把这种主观感情熔铸到客观景物的 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托感情。
• 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 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客观景物明 显地涂染上了诗人浓郁的主观感情色彩。
•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
• 诗人通过客舍紧紧封闭、春寒阵阵袭来、 杜鹃声声悲鸣、夕阳徐徐西下四种景象构 成的凄清意境抒发了凄厉无穷的羁旅之 愁。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其一)》)
• 诗人工笔细描的飞燕衔泥、鸳鸯静睡之
景,流露了对初春时节生机勃发、欣欣向 荣自然美景的喜爱情怀,反映了暂时定居 草堂的安适心情。
• 江春不肯留客,委婉说出了行客无法滞留,
又拟想春草也同自己一样送别友人,把离 别之意表达得十分悠长曲折。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
(宋祁《木兰花》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
(杨万里《暮热游荷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