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认识不足。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2.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内在机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成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植物生长的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

5.拓展(5分钟)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变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学生的观察角度和深度可能存在差异。

此外,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生长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原因。

2.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场景、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4.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个体差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规律。

3.操练(15分钟)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生长变化的原因。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能够理解植物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没有系统地观察过植物的生长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实验材料,如种子、土壤、水等。

3.准备分组讨论的和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促进植物的生长?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原因。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豆芽、小麦等植物为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式,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观察往往缺乏持久性和系统性,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植物生长变化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

2.科学探究方法在植物生长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植物生长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植物种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与记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植物种植材料,如豆芽、小麦等。

3.准备观察记录表,供学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

4.准备教学PPT,展示植物生长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呈现植物从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让学生对植物生长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19(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19(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19(新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以及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以及植物的生长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他们知道植物是生物,能够生长。

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变化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需要和生长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以及植物的生长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的生长变化。

2.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以及植物的生长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4.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需要和生长变化。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变化实验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此外,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需要加强指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能够进行简单的植物生长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关爱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植物生长实验的操作方法。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条件,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实验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生长变化的课件或图片。

2.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实验记录表和学生实验操作指导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图片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和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生长实验的操作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科学学科的一节重要课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探索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特点和生长规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探索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于解决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能够独立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记录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直观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豆芽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

3.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豆芽生长实验,观察并记录豆芽的生长过程。

4.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索植物生长的规律。

5.总结归纳:总结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强调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花生和豆芽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具体变化和原因,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变化的原因。

2.实验操作的技能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花生和豆芽植物,让学生观察和实验。

2.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培养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长过程等。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花生和豆芽的生长过程,并展示实物,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花生和豆芽的生长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植物生长变化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和原因。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四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主要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对植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不够持久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持久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植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2.难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讲授法:教师讲解植物生长知识,解答学生疑问。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种子、泥土、水、光线等。

2.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3.准备植物生长知识的相关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10分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水、土等条件。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生长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问题。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3.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思考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4.实验与探究: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吸水、养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三个部分: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图片、文字和实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生长变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维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

2.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观察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生长变化的课件和视频。

2.植物的生长实验材料。

3.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工具。

4.教学场地和设备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特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植物生长的特点和生长需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环保,讨论如何保护植物和环境。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他们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各个器官的功能。

2.难点:植物生长变化规律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植物生长实验所需的材料:种子、泥土、水等。

3.讨论问题: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是什么?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各个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并讲解它们的功能。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生长变化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何保护植物生长环境?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及其重要性。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本质规律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对植物生长变化规律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3.记录法: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他们的记录和表达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4.记录与交流: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反思自己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的不足。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了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在学习《植物的生长变化》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如种子发芽、长叶子、开花等。

但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具体变化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关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中的各种变化。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具体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观察法: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使他们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3.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5.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地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下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的科学第一单元,本单元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2.观察和实验方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2.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实验材料和工具。

3.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植物的生长变化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进行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正确性。

4. 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6. 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过程。

2021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2021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

2021四年级下册新教科版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观察、探究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认识,感受生物的生机与活力。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周围的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植物、珍惜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法: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3.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4.讨论法:分组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植物生长变化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植物种植实验所需材料:种子、花盆、土壤等。

3.观察记录表:用于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从小到大、从种子到成熟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2023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2023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2023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植物的生长变化为主线,设计了多个观察和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不是非常清楚,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实验的操作和观察的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训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养分等条件。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学会尊重和保护植物。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养分等条件。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细节。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观察记录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生长的。

2.探究活动1:观察植物的生长学生分组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养分等条件。

3.探究活动2:植物的生长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的生长实验,观察和记录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细节。

4.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养分等条件。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报告、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学习态度等。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植物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分析等方法,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2.难点: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分析植物生长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理论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3.观察实践:学生分组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植物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实验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植物生长的规律。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5(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5(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5(新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对于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进一步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实验操作技能。

2.教学难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

2.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和实验操作步骤。

3.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观察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的生长材料,如种子、幼苗等。

2.准备实验器材和工具,如显微镜、放大镜、测量工具等。

3.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和实验操作步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展示实验操作步骤。

同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释为什么需要进行实验来探究植物的生长。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和观察。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共有4课,分别是《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植物的传播》和《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本课是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材内容以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观察不细致、实验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细节观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3.观察与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4.讨论与交流:分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5.总结与拓展: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需要的条件,布置课后小研究,拓展学生对植物生长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解读单元设计意图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

据估计现存大约有450000个物种。

植物是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动物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植物是熟悉的,他们知道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植物也是陌生的,学生们很少有目的地去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对植物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形态与功能缺乏研究与认识。

小学生对植物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形形色色的植物,初步了解了植物、动物和人之间的关系,了解到植物的生长的基本需求。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了解植物的基础上,从观察植物生命的某个阶段延伸到观察植物的一生,实现对植物生命历程的认识。

本单元精选了凤仙花这种既常见又各有典型特征的植物作为种植和观察对象,按照自然顺序编排内容,从播种到收获,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依次展开对其种子、根、茎、叶、果实形态的观察和作用的探究,最后抽象概括出绿色开花植物生长过程的共同特征。

本单元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单元设计思路单元主体活动:种植绿色开花植物,观察研究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2.种植凤仙花3.种子长出了根4.茎和叶5.凤仙花开花了6.果实和种子7.种子的传播8.凤仙花的一生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种子内容组织建立: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内容选择基于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目标1.科学知识总目标:要求: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

2.科学知识学段目标(生命科学3-4级):要求:初步了解动植物体的组成部分,知道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初步了解动物和植物都能产生后代,使其世代相传。

课程内容——生命科学领域要求学生形成的主要概念(4个):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概念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生存。

概念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概念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课程内容-----学习目标(3-4年级)8.1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11.1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12.1.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12.1.2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3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体现大单元教学特点:在整个单元活动中反复建构,而不是告诉一个事实。

基于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概念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生存。

概念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概念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学习长期观察记录、收集整理信息以及建模等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单元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作用。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茎、叶可以繁殖后代。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根具有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具有运输水分、养分以及支撑植物的作用。

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养分。

叶能通过蒸腾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以维持其生存。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不同。

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

科学探究目标会用播种的方法栽培植物。

能基于研究需要制定观察计划。

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视频等方法收集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相关信息。

能利用解剖、建模、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研究植物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能用表格、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观察记录的信息。

能依据科学记录,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得出结论。

能基于观察记录有依据的描述凤仙花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及规律。

能反思自己的种植过程以及观察、记录方法,并适时作出调整。

科学态度目标能持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变化及结构与功能的探究兴趣。

能坚持观察并客观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现象。

能以事实为依据陈述自己的观点,交流中面对有力证据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观点。

能与多人分工合作进行探究活动,乐于分享自己的想法。

在种植植物过程中表现出对生命的珍爱。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各课教材分析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共2页,包括四个部分主要内容:1.观察种子外部形态2.研究种子内部结构(一)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探索活动1)研究对象:不同的种子(含凤仙花种子)目标指向:认识种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子形状、颜色、大小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研究方法:观察(强调综合利用感官)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更多特征)目标指向:学习研究生物外部形态特征的一般方法——观察、比较教师可以补充一些不同类别的植物种子或图片,拓展学生视野。

(二)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探索活动2、3、4)1.推测种子的内部结构。

(画)2.观察没有浸泡过和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画、写)3.观察更多种子的内部结构。

教学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镊子进行观察、解剖种子;及时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

渗透多样性与共同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念。

(三)拓展渗透着STEM课程理念,体现融合的思想。

是科学学习与艺术的结合。

2种植凤仙花共3页,包括四个部分。

主要内容:1.种植凤仙花2.做种植杯3.制定观察计划4.了解其他繁殖方式一、聚焦的问题1.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2.如何观察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二、探索活动:(一)种植凤仙花选种、播种、浇水、放置温暖的地方目的:(1)在活动中感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种子饱满、完整——自身条件适宜的水分、温度——外部条件理解维持植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2)学习栽培植物的方法种子不要播的太深;水不要浇的过多;放在温暖的地方(二)做种植杯目的:使种子在土壤中的萌发过程可视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怎样看到教学时:(1)启发学生想办法看到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种植杯中放入四粒种子,种脐分别朝向四个方向。

(三)制定观察计划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的意识和能力用计划引领学生坚持并进行有效观察计划的内容:植物名称:凤仙花(其他植物)栽培地点:教室内——盆栽校园内——校园某个地方栽培方法:播种(用种子?根、茎、叶?)观察记录的内容:植物茎、叶的变化;新器官的出现为植物做的事情:浇水、施肥、放在有阳光的地方、放在温暖的地方三、拓展活动认识植物其他繁殖方式指向课程标准: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3种子长出了根主要内容:1.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2.研究植物根的作用3.认识不同形态的根一、研究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索1依据:种植杯中种子的萌发过程观察描述的重点:1.种脐朝向不同方向放置,根都向下生长,并且生长速度很快。

2.种子先长出根、再长出茎和叶。

(满足植物生长需求)3.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条件--水、温度(二)研究根的作用包括探索活动2、3及研讨活动3的内容1.探索活动2基于现象提出问题——种子萌发先长出根基于生活经验做出假设——往土壤中浇水假设:根具是吸收水分的作用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2.探索活动3——实验验证根有吸水作用(1)参考下面的实验方法——教师指导进行、无需学生设计。

(2)实验方法:放红墨水——便于观察在水面上滴油——避免水分蒸发在水面处做标记——可以用笔线(3)实验结果:记录观察结果——水位降低了引领学生分析:水位降低的原因通过推理:得出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3.研讨活动3——集体论证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证据来源:生活经验——拔出植物不容易价值: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观察到现象的思考。

强调:有依据的陈述观点(三)认识不同形态的根——拓展教材中的图片分别是:直根系(凤仙花);须根系(大葱);气生根(榕树)水中植物的根(浮萍);戈壁滩植物的根(胡杨);沙漠植物的根(仙人球)目的:感受根的多样性、进一步理解根的作用,构建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指向课程标准: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4茎和叶主要内容:1.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2.研究植物茎的作用3.研究植物叶的作用4.认识不同形态的茎和叶一、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探索1——观察凤仙花植株的形态特征观察对象:茎和叶的生长变化观察重点:叶在茎上的着生状况教材要求: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指向茎的生长变化。

2——数叶片的数量——指向叶的生长变化3、4——观察并画出叶在茎上的分布——指向叶的着生状况。

凤仙花植物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

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交叉排列,最大面积吸收太阳光。

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1.探索2-1推测茎的作用“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2.探索3-1实验验证(1)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2)实验方法: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观察茎的外部变化观察茎的纵切面观察茎的横切面(3)实验现象:纵切面:一条条的红线,横切面:许多红色的圆点。

(4)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推理)三、研究叶的作用1.探索2-2推测叶的作用“叶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2.探索3-2实验验证(1)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2)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将一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几天以后叶片颜色发生变化(3)叶有蒸腾水分的作用:选择叶片大的植物——蒸腾的水分多,实验现象明显四、认识不同形态的茎和叶——拓展1.不同形态的叶,一是对叶的多样性的认识二是对叶的形态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