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海淀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5f9d0e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a.png)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海淀实验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看水汪曾祺(1)下班了。
小吕把擦得干干净净的铁铣搁到“小仓库”里,正在脚蹬着一个旧辘轴系鞋带,组长大老张走过来,跟他说:“小吕,你今天看一夜水。
”(2)看一夜水,甭打算睡了!这倒还没有什么。
主要的是,他没有看过水,他不知道看水是怎么个看法。
一个人,黑夜里,万一要是渠塌了,水跑了,淹了庄稼,灌了房子……那他可招架不了!一种沉重的,超过他的能力和体力的责任感压迫着他。
(3)但是大老张说话的声音、语气,叫他不能拒绝。
吃了晚饭,小吕早早地就上了渠。
(4)一来,小吕就去找大老张留下的两个志子。
小吕沿着渠岸巡视了一遍。
走着走着,又有点紧张起来。
渠沿有好几处渗水,沁得堤土湿了老大一片,黑黑的。
有不少地方有蚯蚓和蝼蛄穿的小眼,汩汩地冒水。
小吕觉得这不祥得很,越看越担心,越想越害怕,觉得险象丛生,到处都有倒塌的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办,就选定了一处,用手电照着,定定地守着它看,看看它有什么变化没有。
看了半天,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还是那样。
(5)小吕沿着支渠来回溜达着,不过心里安详多了。
他走在月光照得着的渠岸上,走在斑驳的树影里,风吹着,渠根的绿草幽幽地摇拂着。
他脚下是一渠流水……他觉得看水很有味道。
(6)现在,真可以休息了,他开始感觉有点疲倦了。
他爬上小石桥头的一棵四杈糖槭树上,半躺半坐下来。
他一来时就选定了这个地方。
这棵树,在不到一人高的地方岔出了四个枝杈,坐上去,正好又有靠背,又可以舒舒服服地伸开腿脚。
而且坐在树上就能看得见那一根志子。
月亮照在水上,水光晃晃荡荡,水面上隐隐有一根黑影。
用手电一射,就更加看得清清楚楚。
(7)今天月亮真好,——快要月半了。
天上真干净,透明透明、蔚蔚蓝蓝的,一点渣滓都没有,像一块大水晶。
小吕还很少看到过这样深邃、宁静而又无比温柔的夜空。
说不出什么道理,天就是这样,老是这样,什么东西都没有,就是一片蓝。
北京市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可编辑pdf)
![北京市2020年海淀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高清可编辑pdf)](https://img.taocdn.com/s3/m/41ca626f5727a5e9856a61d3.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20.6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梳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泼浪,怎样喊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一一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吴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达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7aac4810661ed9ad51f3d6.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2019.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一篇文章的优劣,取决于能否映射现实、有无社会观照。
倘若文风浮夸自大,标题一’晾-乍,事实似是而非,这不仅唐突了读者,也丧失了传播价值,污染了舆论生态。
最近在网上,“美国害怕了”“日本吓傻了”“欧洲后悔了”之类的文章,总能赚取不少莫名点击。
然而,纵观这些所谓“爆款”文章,其实却了无新意,一味夸大,文风堪忧。
比如,有的任意拔高、以偏概全,高喊《在这些领域,中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无人表示不服》;有的自我安慰、贻人口实,鼓吹《别怕,我国科技实力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有的内容一厢情愿、断章取义,将国外的只言片语,放大成“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中心位置…中国现在是全球第一经济体”等声音。
这些“雄文”的共性,一无事实骨架,二无内容血肉,三无思想含量,徒有浮躁外壳,经不起一点风吹日晒。
要知道,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国家也不会因为自大而变强。
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擂的狂妄误区,导致社会陷入信息碎片化、思维程序化的认知闭环。
新闻学有一种观点认为,“最好的编辑一定是个营销专家”。
而某些媒体,其浮夸自大的文风,无异于“吸晴涨粉”的气球,一触即破。
这类文章的始作俑者,把标题当作一枚带着诱饵的鱼钩,诸如“全球首款”“世界第一”的标题党,给标题大加“刺激”的猛料,以博人眼球,吊人胃口。
然而,新闻不是爽文。
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
有网友感慨,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新闻越来越多,离真相却越来越远。
的确,浮夸自大的文风套路,看似抄了“10万+”的近路,实则误入新闻生产的歧路。
据统计,去年新媒体运营行业人数超过300万,各类机构对内容创业者的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可谓既有前途,又有“钱途”。
然而,面对如此大好的形势,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就更需恪守自律。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大阅读)
![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大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6770932b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9.png)
学生结合文本的分析示例
“江昉江昉把摊在桌子上的书又摞整齐”可以 看出他爱整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 “从不含着烟斗上课”可以看出他尊重学生, 尊重课堂; “我说得够明白吗”可以看出循循善诱、诲人 不倦,有耐心,爱学生; “长衫的下摆被椅上露出的钉子撕破了”“他 毫不觉得”可以看出他上课专注; “教室里一阵翻讲义的声音,随即是肃静。可 以看出他很有威信; ” “讲到“首身离兮心不惩”这一句时,激昂 起来”可以看出他的爱国; “现出里面的旧棉袍,上面有好几个破洞,棉 絮从破洞里露出来”可以看出他的清贫、艰苦 朴素、勤俭节约、淡泊名利;
4. 将与庄无因的讨论归结为坚定了从军决心的原因也可以,但不 能没有。
20.小说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现了孟嵋的心理变化,请结合相关 内容,说说孟嵋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并简要分析变化的原 因。(6分)
【满分示例】 盼望胜利早日到来:看见破败的教室触景生情,加上同学
的口号使她盼望着早日能打胜仗;心中萌生出想参军,为国效 力的想法:听了江昉老师的《国殇》,给了她极大的触动,和 无因交谈中思考自己能为国做什么贡献,产生了只学习在当今 关头不是最要紧的想法;坚定了从军的想法:听父亲将一批学 生都奋勇参军,激励了她。
关于小说文本的几点说明:
3.小说的内容及原型 节选部分是以主人公孟嵋作为叙事视角,以“孟嵋从军”为情感线索,
选取了教室、图书馆、家里三个地点,以“听江昉先生《楚辞》选修 课”“与同学庄无因有关青年人‘本分’的讨论”“告知父母自己从军的决 定”作为主要情节,塑造了江昉、庄无因、孟弗之夫妇的形象,展现的是在 战火纷飞、民族危亡之际,承担着教育责任的学者教授,投笔从戎、知识报 国的学子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父母的精神风貌,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群像。既 有大义又有小节,既有热血又有柔情,既有理解又有矛盾,人物丰满真切, 结构完整合度,叙述内敛蕴藉。
202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答案
![202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5952709b89680202d82552.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1.(3分)D2.(2分)参考答案:①艺术体验②艺术创造(创作)【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B4.(3分)C5.(6分)参考答案: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作用:①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②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
③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
④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
【评分标准】含义,3分;作用,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6.(5分)答案示例:作者描写雅人雅事,旨在用文字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出一个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
如饮酒行令本是古人宴席之常,而宝玉生日时湘云要求行令中有古文、古诗、曲牌名等,使得酒令得以展现人物才思,在娱乐活动中蕴含审美情趣,使得小说有别于人生本来之庸常,呈现出诗意的趣味和雅致的格调。
【评分标准】创作用意1分;结合《红楼梦》中“雅人雅事”的相关情节分析4分,按照理解程度分层赋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7.(3分)D8.(3分)B9.(3分)D10.(4分)参考答案:刘孝标:注释内容丰富,十分有用。
刘辰翁:评论文雅有韵致,见解独到精妙。
【评分标准】每条2分。
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
11.(6分)答案要点: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可以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等方面,结合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
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可以从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起伏跌宕等方面,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
答案示例:本则故事塑造了谢安的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传神的刻画。
谢安在危机前从容讽咏,大义凛然,其镇定的神色、坚定的语言,如在读者眼前耳畔。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字解析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文字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59bde458fb770bf78a55d2.png)
2020年海淀期末语文大作文试题评析2020海淀高三期末的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本次大作文试题虽然灵活,但也不乏规律可循。
那么这次大作文的“灵活”具体体现在何处?作文主题又该如何归类?对我们未来的复习有什么启示呢?(一)议论文写作试题分析同学们在大作文写作中最怕在试题开头看到“孔子说、孟子说、古人云”等相关的字眼。
因为文言文翻译是大多数高三学生的硬伤,一旦不理解作文题中的文言文语句,那么审题就容易出问题。
这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中的“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后面非常“贴心”地附上了该句的翻译,一下子削减了试题的审题难度。
然而难点在后面。
孟子的话“意指万物的多样性造就了大千世界错落有致、参差百态的美”,国庆阅兵中受阅部队“那是协调一致、整齐划一的美”,题目要求考生针对这两种不同的“美”进行联想与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大家不难看出,本次考查的题目很灵活,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与逻辑能力。
同学们在作答时需要想清楚两种“美”的关系与区别,进行分别的定义与取舍,再进行写作。
从近3年的高考题来看,去年考查的是“文明的韧性”,2018年的议论文写作考题为“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2017年为“说纽带”。
试题考查的方向都比较中规中矩,并且都聚焦于一个大方向,与国家历史、国家发展、青年成长、文化发展相关。
海淀区统考作为“高考的风向标”,意在用本次期末考试提醒同学们,在作文备考时,不仅要着眼于常规话题(国家发展、科技发展、文化发展)的作文,也要善于辩证思考,练习“A与B”类的作文写作(比如本次海淀考题中的“错落有致的美与整齐划一的美”)。
当然,在往年各城区的模考、期末考中,也出现了“传统与现实、规则与自由”这类“A与B”类的作文考题。
(二)记叙文写作试题分析“留一把光阴的钥匙”,单从命题的题目来看,就能嗅到温情的味道。
不过跟本次议论文写作试题一样,这道记叙文写作题仍旧“埋了雷”——“让我们留一把光阴的钥匙,以待后来者重溯往昔鲜活、激荡的岁月”。
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
![2020海淀高三期末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c318f6d4d8d15abf234e3d.png)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0.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语文】【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
![【语文】【高三】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PDF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18bc812cc58bd63186bdb3.png)
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语文2020.1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09fc6bf6bd97f192379e93e.png)
绝密★启用前北京市海淀区普通高中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期末考试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2020年6月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游戏”“高峰体验”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无论是审美体验还是艺术,归根到底,都是人类社会活动、社会实践的产物,因而都应当以此为根基加以阐明。
2020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a144b8c281e53a5902ff93.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0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
1.(2分)D2.(2分)D3.(3分)参考答案:成为了文史纪录片拍摄题材的首选对象【评分标准】句式1分,内容2分。
意思对即可。
4.(3分)B5.(2分)B6.(6分)参考答案:①该纪录片中,中国莫高窟“诚邀”柬埔寨吴哥窟,做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体现了国际传播语境下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国家受众共同关注的话题这一创新策略。
②该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艺术成就,中国纪录片不只局限于讲述本国的历史文化,还主动承担讲述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积极搭建了“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的平台。
③该纪录片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体现了中国纪录片书写中华文明,同时记录世界文明的重要职能。
④3D动画手段展现莫高窟壁画人物,现代人的演绎展现吴哥窟的历史往事,创新表达方式使该纪录片更好地展现了两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原因1分,分析1分。
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6分。
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7.(3分)A8.(2分)B9.(3分)A10.(4分)参考译文:虽然一年之中,书信也就来过那么三四次,但是黄生的祖父和母亲依然感觉像是一早一晚间都能和他随意聊天一样。
【评分标准】其中“虽”“岁”“朝夕”“之”“语”,每错一处扣1分;整句表达不通顺扣1分;4分扣完为止。
11.(6分)参考答案:①黄生原本很平常,但师从王安石后学业长进、才能卓著,被人们称赞;②黄生虽不能在祖父和母亲身边尽孝,但他学有所成,扬名声、显父母,实乃大孝之举,胜过在堂前尽孝;③黄生仪表不俗,初具学者风范,作者通过黄生的言行举止,看到了王安石卓越的品格、气质,以及对他人的深远影响;④作者能够向黄生学习,并通过黄生进一步向王安石学习做学问和为人处世的道理;⑤王安石的才能与黄生的进步引发了作者反躬自省,作者内心感到惭愧,同时又获得了砥砺前行的动力。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1c4d47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0.png)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21.0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7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全球第三长河,国家战略水源地,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在维护我国生态和水安全方面的地位无可替代。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是新时期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示范。
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改革开放后的很长时间内,长江沿线省市曾过度追求经济指标的快速增长,忽视了长江流域生态容量的有限性和环境承载力的脆弱性。
经济发展目标与生态发展目标长期不平衡,导致长江流域的生态文明建设严重滞后于物质文明建设,生态“账户”透支严重。
长江流域已遭到破坏的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有效恢复。
更严峻的是,在长江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重新实现平衡之前,长江生态“赤字”仍会持续增长。
因此,“大开发”带来的后果必须通过“大保护”来弥补,而且刻不容缓。
“不搞大开发”,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加强自律。
自律意味着取舍,背后是对生态价值的充分认可和高度重视。
一些地方之所以面临转型困难,本质上是因为还在传统的发展路径上一意孤行。
对这些地方而言,当务之急是严格以生态红线为标尺,明确什么不能做。
减掉一项破坏生态环境的政策,就是增加一项建设生态文明的举措;这种“减法”正是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开端。
“共抓大保护”,要求长江流域各省市加强沟通合作,形成保护长江生态的合力。
长江经济带涉及11个省市,是全世界人口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沿江经济带。
沿线省市因长江而构成了统一的生态整体。
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省市都无法在长江生态环境破坏中独善其身,也无力独自承担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任。
海淀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卷答案
![海淀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语文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7ef8ee5727a5e9846a6101.png)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 2.(3分)B 3.(3分)D 4.(3分)C5.(6分)材料内容要点:材料一: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把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国家战略水源地和生态支撑带安全。
材料三:沿江省市探索城市群发展,融合、绿色、联动、创新等形成重要推动力。
关系:略。
【评分说明】内容,3分;关系,3分。
二、(本大题共7小题,共26分)6.(3分)B 7.(3分)D 8.(3分)D 9.(3分)B10.(2分)参考答案:不因地位贵贱或生死而改变态度【评分说明】“以”“易意”各1分。
11.(6分)参考答案:①孔子时代至西汉,文章注重表现文武之道。
②汉代以后,文风凋敝,至南北朝达到极点。
③至唐,韩愈变革,使文风复古。
④五代,未能继承韩愈的文风。
⑤至宋,等到欧阳修的文章流行天下,才又无愧于古人。
【评分说明】第一点,2分;其余四点,一点1分。
12.(6分)参考答案:(3分)(1)形象:①尽忠②行孝③守礼④自律【评分说明】①②共1分,③和④各1分。
若答“恭敬,自律”,一点1分,两点3分。
(3分)(2)翻译:这些对于我来说有什么难呢特点:自信【评分说明】翻译,1分;形象,2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13.(3分)C 14.(3分)A15.(6分)答案示例:“锁”字更好。
远离官场、隐居山林,虽能带给作者精神愉悦,但官场纷乱,忧愁只能被暂时锁住、封存,无法彻底消除。
“锁”字化抽象为形象,生动表现出诗人为国忧虑的深重,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以及出世入仕的矛盾心理。
“销”字更好。
诗歌最后两句写以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选择来消除心中的忧愁和身体的疾痛,这与开篇的雪映青山、江村美景形成呼应,体现出山水自然对诗人的巨大吸引力和精神抚慰作用。
与“安得”一起,强化了对归隐的渴望之情。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41d0d51e79b8969022643.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2020. 6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材料一恩格斯曾在散文《风景》中生动地记述过一种使他永难忘怀的特殊“体验”:“你攀上船头桅杆的大缆,望一望被船的龙骨划破的波浪,怎样溅起白色的泡沫,从你头顶高高地飞过;你再望一望那遥远的绿色海面,那里,波涛汹涌,永不停息,那里,阳光从千千万万舞动着的小明镜中反射到你的眼里,那里,海水的碧绿同天空明镜般的蔚蓝以及阳光的金黄色交融成一片奇妙的色彩——那时候,你的一切无谓的烦恼、对俗世的敌人和他们的阴谋诡计的一切回忆都会消失,并且你会融合在自由的无限精神的自豪意识之中!"这就是一种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有两层基本含义。
首先,审美体验是审美的,它不同于非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总是与如下审美特征相连的:无功利、直觉、想象、意象等,而非审美体验则常常涉及功利、实用、理智认识等特征。
其次,审美体验是一种体验,它不同于一般经验。
经验属于表层的、日常消息性的、可以为普通心理学把握的感官印象,而体验则是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也就是说,审美体验是一种既不同于非审美体验、又不同于一般经验的特殊的东西,它该是那种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瞬间性审美直觉。
审美体验一向是中西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国美学倾向于把它规定为“兴” “感兴”或“妙悟”等,并制订出一系列相应的美学原则:诗人作诗依赖“感兴” “伫兴”,诗的作品中蕴含活生生的“兴象”;读者读诗则是追求“兴味”。
由此,审美体验是被视为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密切相关的东西。
同时,中国美学偏爱感悟式的或点到即止式的美学表述方式,追求美学的“诗化”。
在西方,虽然审美体验在不同美学家那里获得了不同“命名”:“迷狂” “游戏” “高峰体验” 等,但在研究时,西方美学家同样将其与人生、艺术的本质关联起来。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最新精品)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最新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4a776e157fd5360cbb1adb3e.png)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太空之家①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是一个长10米、最大直径3米多、重约8吨的人造航天器。
天宫二号在离地球近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开展各种工作和实验;它既是一个真正的太空实验室,也是能供航天员居住的“太空之家”。
②高智能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一个突出特点。
天宫二号可以自主进行飞行轨道及姿态调整、运行状态的智能化诊断等工作。
科研人员整合了航天器十多个分系统的数据,把复杂、晦涩的专业数据浓缩成52组画面,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
③科幻电影中技术人员像插拔U盘一样快捷更换损坏部件的场景,将在天宫二号内真实上演。
天宫二号在供配电、热控、数据管理等系统方面采用了高集成化模块设计,打造出“插拔式”接口,航天员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一次维修更换。
这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一个新亮点。
④两名航天员要在太空驻留30天,为避免出现“粮草不足”问题,科研人员研制了在轨补给系统。
天宫二号在太空可以边飞行边“加油”,而不必像天宫一号那样,起飞前必须把“油箱”加满,携带一吨多的推进剂。
天宫二号起飞前只加了半箱“油”,节省的重量用来携带更多的载荷产品和航天员的生活物资。
⑤科研人员还对天宫二号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其更宜居。
航天员生活在由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组成的组合体中,吃饭、睡觉在神舟飞船内,工作、娱乐和锻炼在天宫二号内,15立方米的空间被紧凑地隔成多个功能区。
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噪音控制在50分贝以内:舱内空气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这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湿度。
⑥此外,科研人员在天宫一号基础上,对电子邮件传输、天地视频通话等系统进行了改进。
天宫二号增加了邮件下行能力;航天员能与地面视频互动,也能与家人私密通话。
(取材于《人民日报》2016年9月16日)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特点的一项是()(2分)A.高智能 B.更换损坏部件方便快捷 C.更宜居 D.增设天地视频通话系统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驻留”中的“驻”是“停留”的意思。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123d059844769eae109ed43.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734字)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
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
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
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
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
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
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
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 - 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ùsh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
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
2020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
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丁】yìyì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年级二模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14d461f61fb7360a4c6562.png)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期末练习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0.6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1.(3分)D2.(2分)参考答案:①艺术体验②艺术创造(创作)【评分标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3分)B4.(3分)C5.(6分)参考答案:含义:通过实践获得的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亦指通过实践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作用:①使人们获得无功利的、深层的、高强度的或难以言说的瞬间性生命直觉。
②使社会存在或社会实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转化为艺术。
③审美体验可以引导人们追求心灵境界的提升和人格的美。
④审美体验可以让人们拥有心灵的自由,更好的做学问,干事业。
【评分标准】含义,3分;作用,3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6.(5分)答案示例:作者描写雅人雅事,旨在用文字将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出一个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
如饮酒行令本是古人宴席之常,而宝玉生日时湘云要求行令中有古文、古诗、曲牌名等,使得酒令得以展现人物才思,在娱乐活动中蕴含审美情趣,使得小说有别于人生本来之庸常,呈现出诗意的趣味和雅致的格调。
【评分标准】创作用意1分;结合《红楼梦》中“雅人雅事”的相关情节分析4分,按照理解程度分层赋分。
言之成理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7.(3分)D8.(3分)B9.(3分)D10.(4分)参考答案:刘孝标:注释内容丰富,十分有用。
刘辰翁:评论文雅有韵致,见解独到精妙。
【评分标准】每条2分。
概括不完整酌情扣分。
11.(6分)答案要点:从人物刻画的角度,可以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及对比描写等方面,结合内容,对人物做出评价。
从情节设计的角度,可以从虽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情节起伏跌宕等方面,结合内容,分析其效果。
答案示例:本则故事塑造了谢安的形象,从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对其进行细致传神的刻画。
谢安在危机前从容讽咏,大义凛然,其镇定的神色、坚定的语言,如在读者眼前耳畔。
【语文】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版)
![【语文】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a97082b7e21af45b207a816.png)
北京市海淀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记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革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年,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
近年来,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丰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引起强烈反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上学期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2020.01 本试卷共8 页,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 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 题。
材料一纪录片能够相对忠实地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乃至社会发展变化记录下来,从而成为见证国家变革、社会变迁的“国家相册”。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纪录片体现了明显的家国叙事倾向。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 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祖国建设日新月异,极大地激发了电影工作者的热情, 涌现出了《大西南凯歌》《第一汽辆汽车》《征服世界最高峰》等一大批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的纪录片。
改草开放营造了自由、现代、多元的社会环境, 纪录片创作者用更开放的视野,怀着对生命与生活、民族与世界、历史与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掀开了纪录片制作的新篇章。
1983 年, 大型电纪录片《话说长江》,向人们展示了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如何从远古走来, 如何缔造出人类文明的奇迹。
中华民族“共饮一江水” 的主题带给海内外赤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章回式结构、主持人串讲等制作手法的创新和突破, 让人耳目一新。
中外合作拍摄的模式也为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开辟了道路, 达到了极强的文化传播效果。
迈入新世纪后, 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 再现昔日“万园之园” 的宏美景观, 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 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既让世界了解了东方古国博大厚重的千年底蕴, 又唤起国人对历史阵痛的深沉反思。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远方的家》, 展示中国的自然之美和中国人眼中的世界之美。
体现“工匠精神”的《我在故宫修文物》, 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鳴。
近年来, 纪录片出现了更多元的现实表达和呈现方式, 在主流化的国家表达的同时, 也关注着个体命运的浅吟低唱:《平衡》讲述了守护可可西里无人区的志愿者的故事;《俺爹俺娘》将摄影机对准父母, 记录亲情与家庭生活⋯⋯借力融媒体的联合发展, 纪录片的播放渠道更为キ富,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在手机、电视、电脑上都能观看, 引起强烈反响。
越来越多的电影纪录片重返院线放映,2018 年院线上映了13 部纪录片, 其中《厉害了, 我的国》更是创下4.81 化元的纪录片票房纪录。
(取材于王福来、刘悦、巩杰等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特点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内容题材更加多元。
B.播放渠道更为丰富C.家国情怀在各时代均有体现。
D.与时俱进, 引领时代发展2.下列对材料一中相关纪录片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新闻纪录片《新中国的诞生》, 开启了新中国纪录片创作与传播的序幕。
B.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的制作手法和拍摄模式, 较以往都有创新突破。
C.《平衡》《俺爹俺娘》将摄像机对准普通人, 记录了社会现实中的百姓生活。
D.《厉害了,我的国》等片在影院播放,使中国纪录片拥有了新的呈现方式。
材料二纪录片“Documentary ”一词在英语中既可以当名词表示“纪录片” ,也可以做形容词,意思是“文献的, 纪实的”。
可见, 纪录片与文史记录、传播有着天生的不解之峰。
近年来, 中国文史纪录片透过创断表达方式,有温度地展示历史, 有灵魏地描摹传统,有情趣地传播文化,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官殿建筑, 是近600 年中国沧桑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海外观众眼中传统神秘、色彩瑰丽的东方大国的典型象征, 它自然而然地。
其中《故宫》《故宫(国际版)》《故官100》是这些纪录片中的佼佼者。
故官近600 年的历史景象已不复存在, 史料也有限,为顾及观众的观感体验, 这组纪录片通过故字技术手段,特别是大量使用的电脑动画, 帮助海内外观众更好地理解故官的历史文化。
《故宮》中三维电脑动画技术逼真地“重现”了历史中的原始生态、风土风貌, 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特别是将重要历史事件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呈现, 极大地丰富、美化了纪录片, 也支撐起了整部片子的叙事构架。
例如开篇以3D 动画对故宫做出全景呈现:浩瀚宇宙, 繁星点点,视线从深邃宇宙穿越厚重的白色云层, 以俯视的角度全景呈现宏伟壮观的宫殿群, 表现了故宫与日月同辉、与山川共存的厚重感。
《故宮100》在介绍吉样兽时, 站立在屋项上的各种瑞兽突然“活”了起来, 一个个萌萌的卡通形象从天而降、落到代表中国传统美好品质的文字上: 坚切、高贵、成武、灵敏⋯⋯神气活现地围成一圏, 寄托了风调而顺、国泰民安的愿望。
随着纪录片领域国际合作不断深入,中国纪录片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
在此背景下, 文史纪录片应不断创新表达方式, 成为激发家国情怀的“国家相册” ,传播中华绚烂历史文明的绝佳煤介。
(取材于王宁、张德明等的相关文章)3.依据文意,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将内容补充完整,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不超过20字)(3 分)4.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对数字动画技术在纪录片中作用的解说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 丰富了纪录手段。
B.《故宫》《故官100)的动画设计,通过以小见大的方法创新了纪录片的表达方式。
C.数字动画技术要将形式美和内容美有效融合, 才能更好地展现历史文化的意蕴。
D.成功加人动画元素,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感体验。
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載体, 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 的转变。
这正是我国文化对外传播从“走出去” 到“走进去” 的微观呈现。
我们可以从題材、叙事、制播、平台等方面着手, 调整策略方法, 加强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カ。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
中国纪录片在选题上可以完成两个层面的设置: 其一, 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 其二,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 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人类视角”即普遍的人看待世界、认知自我的視角, 与“我们是谁?”“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世界?”等哲学色彩的人类终极命题相关。
“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 即使是非人类的生命体也可以在人类视角基础上表现人性化的日常生活。
人们从这些生活的场景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并影响自己的思考。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 具体表现为“分离式的制播融合”和“合作式制播融合”两种情况。
前者指本国制作团队与国际播出渠道的融合,是一种单线式的融合。
后者是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是一种交叉互动式的融合。
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 的制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 平台。
中国纪录片要能够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 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
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 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在这种互动结构中, 中国纪录片应改变“高高在上”或“沉默寡言”的姿态,以“价值共享”的立场,最示出自身在“世界议题设置”上的责任和能力,开发全球化的合作项目, 搭建持续有效的国际共享平台。
(取材于雷荣、朝正荣等的相关文章)5.材料三说中国纪录片需从四个方面调整策略方法, 以提升在国际传播中的影响力, 下列与所举事例对应正确的一项是(2 分)纪录片《我们诞生在中国》将三个动物角色置于家庭背景中, 星现出金丝猴淘淘嫉妒妈妈对妹妹的爱、熊猫丫丫阻止女儿爬树冒险等丰富的目常生活细节, 给人强烈的代入感。
A.题材选择B. 叙事原则C. 制播方式D. 平台搭建6.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的新闻报道, 并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析这部纪录片广受好评的原因。
(6 分)2019年11月9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敦煌研究院联合柬埔寨相关部门,共同出品的国内首部亚洲文明对话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
纪录片播出后, 受到各方面的赞誉。
“两窟”千年相望,却不相闻;命运相通,却不相知。
纪录片中, 英高窟“诚邀” 同为东方文明的吴哥窟共赴一场横跨万里的千年之约, 做一次超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纪录片全方位展示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和惊人的艺术成就,在“两窟”相遇的文化符号中,在“两窟” 相似的历史境遇中, 阐发“一带一路”沿线文明兴衰的历史反思。
莫高窟洞壁上精美的壁画人物,在3D动画里翩翩起舞, 舞步里有古老文明的千年余响。
吴哥窟的一幕幕历史往事,由现代人扮演展现, 再现了先祖求和平的努力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 题。
(共18分)五年时,某送别介卿【1】于洪州。
黄生年十四五, 在舟中出入吾二人之间,与众童子无异。
其时,从介卿于淮南,至者独言黄生敏且勤, 自此,黄生之能浸浸闻。
至介卿之门者, 归,莫不爱其为人,而异其业之进。
介卿以书抵黄生之亲,亦骤.称之。
于是黄生之里人皆叹其善自致, 而畏且慕之。
其大父【2】虽已老,其母虽久寡居,闻黄生之进如此,虽在千里之外, 犹朝夕待其旁也;虽书信岁不过三四至, 犹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非特如是也, 其喜殆.甚于朝タ侍其旁,朝夕与之上下语也。
何则?黄生在其家, 无以异于众童子, 一出而得大贤为之依归,遂以能闻于人, 为其大父与母者, 其独能勿喜乎?其不愈于朝夕待其旁, 朝夕与之上下语乎?予闻之亦喜甚。
而予自洪州归,虽其身去.卿之侧,其心焦然,食息坐作,无顷焉不在介卿也。
至于今且三年。
然日孜孜念之, 凡询介卿之事于人,虽奴隶贱人加详焉。
于奴隶贱人犹然, 况衣冠降登,洁然为士者乎?况吾介卿朝夕所与居, 教诲而称之者乎?故闻黄生之归也,日企而望之,庶乎其来视我也。
居一目,黄生来。
望其表,其步趋之节、揖让之容,固有似乎介卿者。
入而视其色,听其言,其气愉愉而其音淳淳,不似乎介卿者少矣;其学其归,得之乎介卿何多也。
间而省其书。
则又如出诸介卿之手。
问介卿之事,皆能道其远者、大者焉。
甚矣!黄生之似吾介卿也。
吾得之,废食与寝而从之。
吾喜也,唯恐其去我,而尚恨其来只不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