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丹一个多重匮乏地区在城市复兴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问题_KarenLeemin
山西省临汾市高二上学期地理开学试卷
![山西省临汾市高二上学期地理开学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824a635dd0d233d4b04e69b1.png)
山西省临汾市高二上学期地理开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60分。
) (共16题;共60分)1. (4分)关于城市空间结构的各功能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线B . 各功能区是均匀分布的C . 各功能区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D . 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2. (2分)人口增长模式归根结底取决于()A . 人口出生率B . 人口死亡率C . 社会生产力D . 人口总数3. (4分) (2017高一下·北京期中) 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
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功能区属于()A . 商业区B . 行政区C . 工业区D . 住宅区(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A . 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B . 人口密度的差异C . 汽车拥有量的差异D . 地租水平的差异4. (4分) (2013高一上·容城月考) 读地表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题.(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图示箭头中,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5. (2分)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 . 减少城市噪声和光污染B . 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 . 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 . 防风固沙保持水土6. (6分) (2017高三下·武邑期中)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是城市功能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集聚与扩散可揭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
2003年至2013年长春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增加,但各类用地发展不平衡。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053c94608762caaedc33d49f.png)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应该包括()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①机器工厂的出现①海外市场的扩大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①2.据记载,19世纪中期,在世界贸易中,英国所占份额超过五分之一。
以下是1854~1856年间,英国进出口贸易三种类型商品所占份额图。
这表明()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对外贸易顺差D.英国实行自由贸易3.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
……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
”以上材料反映了19世纪后期出现的新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B.世界市场的形成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财富资源的猎取4.165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新的《航海条例》,规定进口到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或生产国的船只进行运输,从英国出口的产品只准使用英国船只运输。
其意图是()A.联合法国夹击荷兰B.与荷兰争夺海上优势及相应的贸易垄断地位C.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法国人通商D.打击荷兰在英国对其他国家贸易中的中介作用5.“在18世纪的英国,它使整个阶级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东西。
社会模仿效应使本来只买‘体面用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用品’,只买‘必需用品’的人开始买‘体面用品’……”这种现象表明()A.消费观念的变化B.工业革命的发展C.浪漫主义的流行D.自由主义的传播6.一位历史老师让学生用图示表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问题。
下列是四位同学所作图示,你认为表达准确的是()A. AB. BC. CD. D7.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河南省新乡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河南省新乡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df5fd0cc175527072208f0.png)
河南省新乡市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1题;共126分)1. (6分) (2019高一下·石嘴山期末) 图1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2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 .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C . 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 . 人口数量增长较缓(2)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2中的()A . Ⅰ阶段B . Ⅱ阶段C . Ⅲ 阶段D . Ⅳ阶段(3)今后该城市在人口工作中应()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A . ①③B . ①④C . ②③D . ③④2. (6分) (2017高一下·三台月考)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经历了图示过程的是()A . 埃及B . 泰国C . 德国D . 印度(3)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处于图中的哪一阶段()A . ①B . ①~②C . ②~③D . ③~④3. (4分)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1)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消失时间约在()A . 2020年B . 2045年C . 2060年D . 2075年(2)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的影响可能有()A . 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B . 减轻家庭及社会的养老负担C . 减少老龄人口数量D . 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4. (2分)下表是中国、英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土地利用类型的比重。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押题十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含解析
![全国版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押题十1718世纪欧美的社会转型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43ebcc2af90242a995e52a.png)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押题(十)一、选择题1.(2019·江苏无锡第二次模拟考试)“有了指南针,于是航船远行不会迷路,才能广开殖民地于各洲。
有了火药,于是枪炮可以制造,才能整治军备,攻守称便。
有了印刷术,于是知识传播有了利器,人类文化才会发达。
所以欧洲中古时代末期的进步,未始不是受了中国这三大发明的影响。
”材料中的“三大发明”对欧洲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推动了新航路开辟B.推动了殖民扩张C.促进了文艺复兴D.促进了社会转型解析:选D A、B、C三项都是“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的具体影响,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因此“三大发明”对欧洲最重要的影响是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
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解析:选A 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我们不难得知,在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论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者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同样没有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局限性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无论是宗教改革还是文艺复兴,二者发生作用的领域都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故D项错误。
3.(2019·河南南阳六校联考)17~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不仅创造出了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讽刺诗歌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而且还发行了书籍、报刊和小册子等大量印刷品。
由此可知,当时法国( )A.已具有追求自由的社会氛围B.启蒙思想家们垄断了话语权C.思想启蒙与科技进步相结合D.文化传播呈现出平民化趋势解析:选D 小说、戏剧等艺术形态是平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故选D项;材料提及法国启蒙思想家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不能说明社会氛围,排除A项;启蒙思想家并未垄断话语权,且常常受到封建势力的打压,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启蒙运动时期科技进步,排除C项。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深圳市2025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测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44e37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7.png)
3.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要找到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应留意读者能动性与作品限制性的统一。
B. 对个人理解进行提高、修正并与其他读者沟通,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作品。
C. 由于文学普遍性的制约,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当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
(摘编自南丽江《应对“大城市病”国外有妙招》,《中华建筑报》2024年4月22日)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首尔、东京相比,北京、上海中心城区私家车出行比例明显偏高,但 运用轨道交通比例明显偏低,这可能会导致交通拥堵问题。
B. 北京、上海中心城区面积与首尔、东京相差不大,但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有较大差距,公共交通动力有限会导致更多人选择私家车出行。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愿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看法的实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阅读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说明的含意放在被说明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说明是否与全文保持一样。本题C项,“读者在理解人物形象时应当做到以作者设想为主”错,依据原文“读者所推见的人物,却并不确定和作者设想的相同……不过那性格、言动,确定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要不然,文学这东西就没有普遍性了”,也就是说,文学具有普遍性,所以读者理解人物时,在性格、言动方面与作者设想“有些类似,大致不差”,这并不等于“以作者设想为主”,而仍旧是读者发挥“想象的自由”的同时接受文本“基本的限制”的结果,再者依据第2小题C选项也可推断得知。故选C。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5 第12单元 第32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5 第12单元 第32讲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360bed2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36.png)
本阶段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经济、政治、思想发生重要变化。
同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民族独立运动兴起、发展。
(1)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中后期,欧美等地同时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工业革命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兴起,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进入新阶段。
(3)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的殖民扩张使拉丁美洲在18世纪晚期完全沦为殖民地。
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加速了对亚洲、非洲的侵略;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4)民族解放运动:西方列强的侵略促进了亚非拉人民的觉醒。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洲人民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的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非洲人民也英勇反抗列强的侵略,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第32讲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要求 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
2.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3.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考点定位 1.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特点。
2.现代工厂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3.工业革命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变化。
主题一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和特点一、工业革命的背景1.内涵:从手工劳动转向机器生产的重大飞跃。
2.兴起国家英国条件政治英国“光荣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经济(1)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
(2)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技术手工工场和工人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生产技术的进步概念阐释圈地运动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课后练习七十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课后练习七十](https://img.taocdn.com/s3/m/2cabefd0e53a580217fcfe0d.png)
2019年精选高中历史必修2 经济成长历程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岳麓版课后练习七十第1题【单选题】《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对中国认识加深B、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落C、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记述:“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工业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B、奴隶贸易C、工业革命D、交通发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1853年,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荒凉山庄》的开篇描述伦敦的雾:“烟雾从烟囱管帽降下,形成浅黑色的毛毛雨,中间带着煤灰烟尘,像成形的雪花那么大……让人觉得太阳已经死去”。
这一描述反映出19世纪中期的伦敦( )A、工业化带来环境污染B、城市拥堵人口膨胀C、重工业成为经济主导D、化学工业污染严重【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A、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与否B、工业化水平不同C、垄断组织发展程度不同D、城市的布局不同【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全球通史》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量”不包括(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B、英国圈地运动的进行C、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D、资本主义大工厂诞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以下各项,对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①日益扩大的海外殖民地②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③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④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世纪,在妇女争取“工作权利”时,西欧社会普遍倾向于妇女们留在家里生育孩子。
荷兰安姆斯特丹的独特狭窄房屋
![荷兰安姆斯特丹的独特狭窄房屋](https://img.taocdn.com/s3/m/62ca63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6c.png)
荷兰安姆斯特丹的独特狭窄房屋荷兰安姆斯特丹是一个以其独特的狭窄房屋而闻名的城市。
无数游客涌向这座城市,目睹并亲身体验着这些令人着迷的房屋。
本文将介绍安姆斯特丹狭窄房屋的独特之处,并探讨它们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城市的影响。
一、狭窄房屋的历史安姆斯特丹的狭窄房屋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
当时,安姆斯特丹是一个繁荣发展的城市,贸易和商业活动蓬勃发展。
然而,由于城市土地有限,人口增长迅速,安姆斯特丹的居民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建造了这些狭窄的房屋。
二、狭窄房屋的特点安姆斯特丹的狭窄房屋通常有三到四层,外观独特,呈现出垂直挤压的形态。
这些房屋的宽度通常不超过5米,深度较长。
为了节省空间,房屋的楼梯通常很窄且陡峭,楼层高度较低。
此外,这些房屋顶部常常有一个特殊的陡坡屋顶,被称为“荷兰屋顶”,在雨水收集和排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屋顶设计既美观又实用,成为了安姆斯特丹狭窄房屋的标志之一。
三、狭窄房屋的功能尽管安姆斯特丹的狭窄房屋在外观上看起来似乎十分局促,但它们在功能上却相当实用。
这些房屋在垂直方向上的布局设计非常巧妙,能够最大限度地提供居住空间。
狭窄房屋通常都有一个窄小的门廊,通向一个狭长的走廊。
门廊的尺寸通常是为了适应人们进出房屋和存放自行车等物品而设计的。
走廊会通向一个或多个房间,房间的布局相对于房屋的宽度来说很长。
虽然每个房间的面积有限,但由于房屋的高度通常较高,人们在布置装饰和使用空间时能够灵活地利用垂直空间。
许多房屋在底层还拥有地下室,用于额外的存储空间或其他功能。
四、狭窄房屋对城市的影响安姆斯特丹的狭窄房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也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狭窄房屋反映了荷兰人民对土地的珍视和有效利用。
尽管土地资源有限,但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规划,城市能够容纳更多的居民和商业活动。
其次,安姆斯特丹的狭窄房屋成为了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它们带给安姆斯特丹独特的城市氛围和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家。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素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最新整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素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3811811dd88d0d233d46aea.png)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病”一、工业革命与“城市病”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国家。
在英国,工业化和与之俱来的城市化如此迅速,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它所带来的福祉和祸患同样使人们感到措手不及,特别是在一个奉行自由放任和唯利是图的国家,这种迅速到来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不可避免地引至一系列灾难。
因此,英国经济史学家哈孟德夫妇用“迈达斯灾祸”来形容这段历史,(注:迈达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梦想点石成金,但是目的达到后却几乎饿死。
)而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城市病”。
根据对各国城市化史的研究,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可能受三种因素的限制。
首先,城市化可能受农村人不愿离开家园的限制。
这种限制既可能是社会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社会心理方面的。
其次,城市化可能受城市建设费用的限制,就是说,建设城市要耗费大量资源,而在整个工业化阶段,工业发展也要大量投入,因而,这里是一个资源配置问题。
第三,即使撇开费用问题,城市发展也要受到缺乏组织城市生活的能力的限制。
城市越大,管理就越困难。
如果没有逐步积累的经验和系统的组织,要管理迅速兴起的大规模城市是有困难的。
(注:关于城市化限制因素的论述,可参见刘易斯《增长与波动》,第六章第五节“城市化”,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就英国的情况来说,农业人口主要不是由农民构成,从而在感情上与土地没有很密切的联系,所以,城市化的第一个限制因素,在英国事实上是不存在的。
这反倒可以部分地说明,为什么英国城市化能较早地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至于第三个因素,在英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确不同程度地起到了限制作用。
不过,从英国的具体情况看,由于工业化的迅速进行,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表现为限制城市化的速度,而是通过城市设施的不足和组织的混乱表现出来,即表现为“城市病”:一方面,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离开农村涌入城市,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给早期的城市人口特别是工人阶级造成极大的苦难。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1)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00ffe592453610661fd9f49f.png)
一、选择题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表2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表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3.在1750—1850年间欧洲的人口从1.4亿增加到2.65亿,到1900年猛增到4亿。
这主要是由于A.欧洲城市扩大与发展B.欧洲开放的移民政策C.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联合的结果4.《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A.人口问题B.环境问题C.毒品问题D.战争问题5.下列国家中,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①英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意大利⑤日本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6.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维新变革,所宣传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来源于()A.爱因斯坦的科学理论B.牛顿的科学理论C.达尔文的进化论D.伏尔泰的启蒙思想7.诗人拜伦在《唐璜》中写道:“牛顿与亚当,一个解决了物体的坠落,一个解决了精神的堕落,而且都源于一个苹果”。
“解决了物体的坠落”的原理是A.光学分析B.微积分学C.万有引力定律D.进化论8.1840—1920年英国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变化表年份1840187019001920百分比2214.88.47.1导致表格中农业人口百分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蓬勃进行B.殖民帝国开始建立C.工业化进程的影响D.资产阶级革命成功9.某历史学家认为“19 世纪 80 年代,世界交通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源于一种新动力的发明”。
【寒假作业】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寒假精品作业 5 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
![【寒假作业】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寒假精品作业 5 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https://img.taocdn.com/s3/m/546bbf3ef8c75fbfc67db24d.png)
【寒假作业】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历史寒假精品作业5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1.17世纪末,印度丝绸取代了中国丝绸的国际地位,孟加拉成为丝绸生产国。
这导致输入欧洲的亚洲纺织品结构发生变化。
169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从亚洲进口的商品总值约540万盾,这些产品来自于从日本到也门摩卡的一系列代理点。
其中,孟加拉产品所占份额不低于1/3,而这其中1/2都是孟加拉丝绸和棉织品。
这反映了当时的荷兰()A.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B.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C.为国内工业生产掠夺原材料D.对丝绸和棉织品的要求发生变化2.下面为伦教、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人为单位),对该示意图分析合理的是()A.19世纪初伦教城市化快速发展得益于重商主义推行B.19世纪8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迅猛发展促进纽约城市化C.伦数、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是国家人口政策的反映D.1842年《南京条约》上海开埠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原因(一)选择题1.下图是唐代某时期长安城的商业分布图,这反映了当时长安城的商业活动()A.打破“日中为市”的陈规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D.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2.罗马帝国时期,金融交易场所设立在由国家出资建造的广场上,成群的人拥挤在这里,买进和卖出包税公司的股票和债券,进行各种各样的现金和信用交易。
据此推知当时的罗马帝国()A.金融业比较发达B.是世界贸易中心C.商业契约应用普遍D.国家垄断金融行业3.收养是古巴比伦人一种常见的社会行为。
收养关系发生时他们一定要签订契约,并在泥板上盖上双方的印章。
如果收养没有签订契约,那么收养关系便得不到法律的保证。
据此可知()①古巴比伦人具有很强的契约观念②契约在古巴比伦受到法律的保护③古巴比伦人任何事情都订立契约④契约有利于明确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和利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下表为19世纪以来主要大国GDP 在世界所占百分比简表(世界总量=100)。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练习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
![高中历史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5.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练习 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d0b9d3c74b73f242326c5fb1.png)
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一、选择题1.右图是17世纪欧洲银行业的中心——阿姆斯特丹,关于其所在国的评说,正确的是( )A.拥有庞大的“无敌舰队”B.是17世纪的国际贸易、金融中心C.曾窃取了中国的澳门D.18世纪中期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阿姆斯特丹”,可知其所在国家是荷兰。
17世纪荷兰凭借“海上马车夫”的地位在全球进行商业活动,因此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心,故选B 项。
A项属于西班牙,D项属于英国,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B2.1651年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英国殖民地……”此规定主要是为了( )A.拓展海外殖民地B.拓展海外市场C.打击荷兰的海上势力D.加紧与荷兰争夺投资场所解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拓展的相关知识。
17世纪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航海条例》的颁布是为了打击荷兰的海上势力,故选C项。
答案:C3.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人均糖消费量(磅)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发展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英国逐步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18世纪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占有了广阔的殖民地,糖的人均消费量也随之急剧增长。
答案:C4.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媾和、夺取外国船只、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
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 )A.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了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了商业帝国答案:A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归根到底,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
云南省保山市2020年(春秋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C卷
![云南省保山市2020年(春秋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C卷](https://img.taocdn.com/s3/m/f38c79ef87c24028915fc3da.png)
云南省保山市2020年(春秋版)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7题;共56分)1. (4分) (2020高一下·连平期中)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长到92亿。
读某国人口占世界的百分比和人口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国可能是()A . 中国B . 美国C . 印度D . 俄罗斯(2)根据预测,从2015年到2050年,该国()A . 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B . 人口数量增长较快C . 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D .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有关2013年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明显降低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 夫妇推迟生儿育女B . 对移民吸引力的下降C .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D . 经济的衰落、失业率上升2. (2分) (2019高一下·通榆期中) 在下图中,横轴代表时间自1970至1990的变化,纵轴代表产量,能反映我国城郊农业变化特点的是()A .B .C .D .3. (2分) (2019高一下·武威月考)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A . 城市的数量B . 城市人口数量C . 城市的规模D .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4. (2分) (2018高一下·邢台期末) 读中国、德国、日本和印度四国的城市化水平变化过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980—2000年城市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是()A . 德国B . 日本C . 中国D . 印度(2)现阶段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①城市热岛效应显著②城市交通拥挤严重③城市内涝严重④逆城市化现象突出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②④D . ①③④5. (2分)下图为某地一河流流域面积和径流变化示意图,流域面积约400平方千米。
4.高频考点四 城市体系与城市化.pptx
![4.高频考点四 城市体系与城市化.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043ddbeb90d6c85ec3ac6e7.png)
高频考点四 城市体系与城市化 [2019 陕西一模,9—11]阿姆斯特丹是一座临海临河的城市,为了克服城市扩建中的不 利自然条件,当地不断开挖运河;16—18 世纪,随着海上贸易通道的开辟,阿姆斯特丹运 河体系和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时期;在此之后该城市不断发展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城市 空 间结构和运河体系。下图为阿姆斯特丹城市空间结构图。读图,回答 1—3 题。
4.由示意图可以推断( ) A .广东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 .上海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 C .安徽劳动力的需求量增加
学无 止 境
D.辽宁省人口迁入大于迁出 5.北京、上海、天津常住人口增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B.严格的房地产政策 C.人才引进政策变化 D.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2019 河北衡水中学模拟,6—8]面临城市无限制低密度向外扩张的问题,美国规划师 协会(APA)于 2003 年提出城市“精明增长”的理念,推行高效、集约、紧凑的城市发展模式。
的规模结构示意图。读下图,回答 9—11 题。
9.2015 年,与涟水、泰兴相比,张家港( ) A.镇区面积大 B.聚落等级高 C.城区面积大 D.聚落数量多 10.1995—2015 年三个典型县域城乡聚落体系演化的主要特征是( ) A .聚落总量不断增多 B.村落规模不断扩大 C.城镇用地不断扩张 D.聚落位置不断优化
1 .阿姆斯特丹在扩建初期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可能是( ) A.地势起伏较大 B.人口迁移量大 C.沼泽湿地广布 D.水源不足 2.16—18 世纪,促使阿姆斯特丹城市扩张进入黄金发展期的根本原因是( ) A .大规模移民迁入 B.地理位置优势 C.运河体系不断完善 D.政策优势 3.影响早期阿姆斯特丹城市内部道路格局特点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 .文化传统 B.运河发展 C.宗教信仰 D.经济因素 [2019 四川成都一诊,1—2]下图为 2017 年我国部分省(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以及近 一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情况示意图,实心圆圈表示人口增加,空白圆圈表示人口减少,圆圈 的 大小表示增减的多少。据此回答 4—5 题。
第3章 第1节
![第3章 第1节](https://img.taocdn.com/s3/m/66719c1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f.png)
第三章第一节一、单项选择题读下面两个区域略图,完成第1~2题。
1.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土流失严重③水资源丰富④重化工业为主要工业部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两区域采取的共同措施有()①植树造林②大力发展新兴工业③完善交通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1.D 2.B【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左图为山西,右图为德国鲁尔区,这两个地区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此基础上,这两地都形成了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区域特征。
第2题,两地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特征,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今后要调整产业结构,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同时要结合当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积极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20世纪60年代,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大量天然气,政府将天然气作为支柱产业,出口剧增,经济立现繁荣,却也埋下隐患,其他工业遭到削弱。
10年过去,当天然气资源开始趋向枯竭,荷兰政府不得不面对出口下滑、收入下降、失业人口陡升的困境。
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后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兰病”。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城市会出现“荷兰病”的是()A.株洲B.桂林C.拉萨D.大庆4.如果这类城市要避免“荷兰病”的出现,可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关停资源型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B.完善交通网,加强对内对外联系C.合理规划,保护环境,完善基础设施D.因地制宜,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答案】3.D 4.A【解析】第3题,大庆属于资源型城市,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可能会出现“荷兰病”。
第4题,关停资源型产业不是资源型城市避免“荷兰病”的措施。
(2019年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期末)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是鲁尔区独特的开发模式。
鲁尔区的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位于杜伊斯堡,原为著名的蒂森钢铁公司所在地,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现在被改造为一个以煤—铁工业景观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如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的很多城市政策认识到在处理多重匮乏(M u l t i p l y Deprivation )地区的城市复兴问题时,需要统一的、以地区为基础的方法。
然而,欧盟各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历史条件各异,地方和中央政府结构以及城市组成的成分也不尽相同,实现统一方法的途径可能大相径庭。
在英国,对多重匮乏地区进行改造的焦点是对社区的保护,以及让现有居民加入到城市更新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Ginsberg, 1999; Social Exclusion Unit, 1998; 2001)。
而荷兰的想法恰恰相反,认为英国这样的国家采取的方法在多重匮乏区内保留了一大部分的低收入家庭,带来的是实质和社会意义上的千篇一律,社会凝聚力较低。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出现,1997年以来荷兰的住房政策把重点放在了城市重构上(Priemus,1998)。
这项政策实行多重匮乏区内的住宅存量多样化,鼓励社会混合,减少低收入家庭的数目。
实施这项政策的理由是,新入住的居民比现有居民富裕,能够作为社会和经济的催化剂,破除以低收入占压倒性基础的经济状况带来的同质化(van Beckhoven 和van Kempen, 2003)。
本文分析了城市重构对阿姆斯特丹郊区一大片多重匮乏区带来的冲击,以及现有居民受到的影响[1]。
Bijmermeer :背景和来龙去脉此次研究的重点是一片名叫Bijmermeer (或Bijlmer )的区域,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东南数公里外的Z u i d o o s t 的城郊。
Bijlmermeer 是一个大型的住宅项目,1960年代修建在围海低地上,缓解了荷兰战后住宅严重短缺的问题。
这些年来,Bijlmermeer经历了数次行政管理方面的变化,目前归阿姆斯特阿姆斯特丹一个多重匮乏地区在城市复兴过程中涌现出来的问题Emerging Problems of Urban Regeneration in the Multiply Deprived Area of Bijlmermeer (Amsterdam)Karen Leeming Tasleem Shakur 著 许玫 译作者:Karen Leeming ,英国边山大学(Edge Hill University )地方政策研究中心。
leemingk@ Tasleem Shakur ,英国边山大学国际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shakurt@ 译者:许玫,《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1] 文章的结论基于2001年至2004年的三年间,对Bijlmer 中心区和东部的居民进行的一系列非正式的、半正式的(semi-structured )访谈,人类地理学的实地调查以及一些研究访问(由个别学生和EdgeHill 学院进行)。
丹市管理,1987年以来成为东南都市区的一部分。
Bijlmermeer 力图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一座现代化的卫星示范城,在设计上利用了瑞士建筑师勒·柯布西埃(S t a d s d e e l Zuidoost, 1994)的“功能城市”概念,居住人口可达5万人。
勒·柯布西埃提倡清晰地划分居住、生活、娱乐和交通区域,因此Bijlmermeer 被设计成无车区,高耸的建筑坐落在公园般的周边环境中(见图1、2)。
车辆通过高架路(raised road )分流,停车场设在外围或屋顶上,人们可以利用内部走廊和外部步行桥来到停车场(Kwekkeboom, 2003)。
Bijlmermeer 基本上是高层带平台的公寓楼建筑(10层),住宅区呈蜂窝状布局,中间点缀绿色空间、自行车道和步行道,街区之间设置了购物中心。
不幸的是,因为预算上的限制,Bijlmermeer 的最初规划作了更改,很多旨在营建舒适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细节不得不放弃或做了妥协。
例如,由于安装了更大(但数量更少)的电梯,只好增加了长长的走廊和步行道;设计中的带顶棚的街道被抬高了一层,底层成为储藏空间(Kwekkeboom, 2003; Projectbureau Vernieuwing Bijlmermeer,1987)。
Bijlmermeer 的住宅本来是为了阿姆斯特丹占主流的白人中产阶级设计的,但只有一小部分白人—有些人至今居住于此——确实搬了进来。
到项目完成之际,阿姆斯特丹中产阶级的大部分人把注意力从Bijlmermeer 这样昂贵的通廊式公寓(gallery apartment )转向Almere ,Lelystad 和Purmerend 等新城郊区地带修建的价格和楼层更低的开发项目(Luijten, 1997; ProjectbureauVernieuwing Bijlmermeer, 1987; Webbink, 2000)。
逐步走向衰败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Bijlmermeer 的主要问题就显现出来。
例如,住宅区周围的大片停车场不但维护起来费力费钱,而且逐步变成垃圾倾倒场,到处丢弃着毒品交易中的用具。
居民们不再把这里当作休闲场所。
此外,事实证明住宅区很难管理,部分原因是由于公寓楼的规模不加限制。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了增加未来的租金收入,公寓单元的数目一再增加。
采用的方法包括添加额外的楼层等(Projectbureau Vernieuwing Bijlmermeer, 1987)。
项目完工后,住宅单元有1.8万套,其中1.3万套在高层公寓里,而正式的居住人口不到5万人(Dukes, 2002)。
但是,把“非正式”居民算在内,预计居住人口超过10万人(Markovic, 2000)。
街区难以管理的另外原因是对原规划做出的改动。
例如,电梯太少,无法满足服务需求;现有的电梯太大—可以容纳100人。
这意味着一旦电梯坏了或失灵了,数量众多的居民将受到影响。
同样,通往停车场的走廊和走道光线不足,幽暗晦涩,成了贩毒吸毒和抢劫事件多发之地,而且开阔的停车场为罪犯迅速逃脱提供了条件(Webbink, 2000)。
另外,该地区高昂的租金导致公寓房空置率较高,负责管理的公司预算发生问题,相应的维护和安保费用也不得不降低,加剧了现有问题的恶化。
因此,Bijlmermeer 没能成为阿姆斯特丹的现代化卫星示范城,反而成为集中了多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地区,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到此居住。
种族背景最初,Bijlmermeer 地区是1975年苏里南独立后逃到阿姆斯特丹的移民的落脚之地。
2001年7月,据Bijlmermeer 的一位项目经理估计,苏里南移民占居住人口的25%到30%。
但是,RESTATE (Aalbers, van Beckhoven, van Kempen, Musterd and Ostendorf, 2003)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这个比例略高于31%,其中Bijlmer 中心区的比例是40%,东区的比例是33%。
后来加入到Bijlmermeer 的居民包括来自其他荷兰殖民地的移民,如安德烈斯群岛和北非,最近还有亚洲和东欧的移民进入。
该地区人口的种族如此多样化,以至于无法获取可靠的统计数据。
例如,一位项目经理称为了确定居民的种族类别,1990年代末进行过居民调查。
这份调查显示,该地区只有80多个种族,但是负责提升和改善Bijlmermeer 形象的社区项目经理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接近150。
第三份非官方的调查则显示出种族数量超过了160个,尽管每个种族可能只有一两个人做代表。
参与本文研究的居民和官员提出,官方和非官方调查之所以差别那么大是出于四个因素。
第一个因素是合法性。
假如非法居住在Bijlmermeer —如与人合住或擅自搭建住房,那么这些非法居民是不可能对官方调查做出回应的,否则会引起住房管理方的注意而被驱逐。
关于这个因素有证据可以支持。
1991年10月4日,一架以色列El Al 运输机坠毁在两个公寓组团中,造成机组人员、一名身份不详的乘客和地面上至少43人死亡。
调查人员发现,由于该地区的非法移民太多,遇难居民的确切数字很难查清(Smith, 2000)。
这次坠机事件也促使一些居民离开Bijlmermeer 。
第二个因素是说荷兰语的能力。
很多移民—尤其是最近进入的移民—不会说荷兰语,无法准确地回答调查表上的问题。
第三个因素是居民中文盲的比例很高,他们往往对书面或投递的调查表置之不理。
第四个因素是对提问的官员不信任。
因而居住在Bijlmermeeer 的居民可能是合法的,也会说荷兰语,但因为无法接受调查或者是担心提供的信息挪作他用而拒绝参加详细的调查。
Bijlmermeer 不仅居住着在文化、语言、经历和需求上有巨大差异的人口,而且存在着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例如,直到最近,该地区的犯罪率和劳工市场的停顿性均排在荷兰前列Karen Leeming Tasleem Shakur图1 Bijlmermeer 最初的规划,地方城市规划,1968年资料来源:Bruijne, D., van Hoogstraten, D., Kwekkeboom, W. & Liutjen, A., 2004: 10图2 1971年施工中的Bijlmermeer资料来源:Bruijne, D., van Hoogstraten, D., Kwekkeboom, W. & Liutjen, A., 2004: 10(Catling, 1998; Markovic, 2000)。
尽管这两组数字有所下降,但相对于阿姆斯特丹的平均水平仍然偏高(Aalbers等, 2003)。
此外,毒品问题日趋严重,这是因为阿姆斯特丹红灯区的贩毒活动转入到Bijlmermeer的部分地区(Aalbers等, 2003)。
这些问题的恶化和愈演愈烈,迫使大部分白人居民—尽管不是全部—把搬离此地摆在突出位置来考虑。
但是,很多苏里南和圭亚那的居民不这么想—假设他们居住在一个低犯罪率的住宅区—他们相信即使这些问题解决了,该地区还是会有许多其他的问题(Catling, 1998)。
那些不愿意离开的白人居民,大体上是开发初期进驻的居民。
这部分人有时被称作“Bijlmer信徒”,他们试图让官方注意到勒·柯布西埃最初设计方案的优点,促使官方解决造成该地区衰败的问题(Webbink, 2000)。
Bijlmer的复兴1992年,政府认定Bijlmermeer的问题需要解决,新阿姆斯特丹住宅协会、东南城区(Zuidoost区议会)和阿姆斯特丹市成立了Bijlmermere复兴指导委员会以及Bijlmermeer复兴项目署(Bijlmermeer Renewal)。
复兴战略建立在三个要素上:空间复兴、管理复兴和社会复兴(P r o j e c t b u r e a u V e r n i e u w i n g Bijlmermeer,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