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花的作用及其神韵和品格,体会作者想象的奇特。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花的爱恋与赞美。
2、想象文字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花的美丽。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奇特的.想象。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人们都喜欢花,那五颜六色、清香四溢的鲜花装点了人们的生活。
我们随时随地可见那些美丽的鲜花:生日宴会上的康乃馨,婚礼现场的红玫瑰,校园花坛里的白牡丹……人们赋予鲜花许许多多的含义。
今天我们就来加深对花的认识,让我们来看看黎巴嫩的纪伯伦是怎样看待鲜花的。
(板书课题:花之歌)2、纪伯伦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苍穹坠落、孕育冠冕、赠予祭献摇曳旖旎、馥郁凝视、琼浆婆娑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1、在文中,作者将花比作了什么?(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板书: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婚礼的冠冕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2、在这首为花儿唱的赞歌里,花儿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花儿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它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同学自由朗读,注意读出文章的感情和节奏,感性体会纪伯伦散文诗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教师范读课文。
①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馈赠,春天发芽,夏天生长,秋天变黄,冬天枯萎。
等到春天来临,鲜花又重新开放。
在自然界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优质课教案教材解析《花之歌》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表达了诗人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教学建议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
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结合学习提示,读懂作者描绘的花的各种形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交流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感受《杨柳与水莲》一文中想象奇特之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文中花的各种形象。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并阅读相关的美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品悟,继续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花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学习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诗人笔下花的不同形象。
2.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难点继续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喜欢?谁能背一背描写花的诗词或文章片段?(学生自由说)有一位著名的黎巴嫩诗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喜欢花,那他对花又有哪些独特的感受呢?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花之歌》,走进花的世界。
(板书课题)1.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交流资料,介绍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六上部编教程《花之歌》教案
六上部编教程《花之歌》教案花之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花卉的种类和特点;(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用导读法、讲探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头表达的准确性;(3)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感悟花卉的生命力和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对花卉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视。
二、教学重点:(1)认识和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的深层意义;(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多媒体设备;(2)学生准备:课文、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介绍,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预热课堂气氛。
2.学习新课(20分钟)(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2)学生分组互相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3)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语和课文中的难点。
3.拓展学习(20分钟)(1)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花卉的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2)学生观察花卉的图片,并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花卉的养护方法;(3)学生小组讨论,总结花卉养护的重要性。
4.合作探究(25分钟)(1)学生分组阅读阅读理解题目,讨论答案;(2)学生展示答案,进行互评。
5.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自学下节课的课文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悟和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有效、高效地学习课文《花之歌》。
通过对花卉的了解和阅读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中,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部编版六上语文4《花之歌》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4《花之歌》优质精品课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诗歌《花之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能够运用合适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感受鲜花的美丽和神秘。
3. 能够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形象描述鲜花的形态和特点。
4. 能够感受并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表达出来。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词语和形象描述鲜花的形态和特点。
教学准备:教材《花之歌》的诗歌内容。
诗歌《花之歌》的相关图片或视频素材。
鲜花的样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鲜花的样本,让学生观察鲜花的形态和特点,并引导他们描述鲜花的美丽和芬芳。
2. 教师播放与诗歌《花之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激发学生对鲜花的兴趣和好奇。
呈现与讲解(10分钟):1. 教师朗读诗歌《花之歌》,并解释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对鲜花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师讲解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比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艺术表达方式。
分组朗读(8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朗读诗歌《花之歌》。
2. 每个小组朗读完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点评,比较不同小组的朗读效果,让学生体会诗歌朗读的韵律和情感表达。
感受与表达(12分钟):1. 教师提问:你们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什么?鲜花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动和思考?2. 学生进行思考并回答问题,自由表达对鲜花和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3. 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
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总结诗歌《花之歌》的意境和情感。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思考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拓展练习(5分钟):1. 学生可以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喜欢的花朵的形态和特点,并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悦。
2. 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如绘画、摄影等,表达对鲜花和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诗歌《花之歌》的意境和情感,并能够表达自己对鲜花和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课堂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案:《花之歌》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中花卉的种类和特点,了解花卉的形态、颜色及其寓意。
2. 学习赏析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和意境。
3.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花卉的美丽和特点。
二、教学重点1. 确定花卉的种类和特点。
2. 学会欣赏和感受诗歌的韵味。
3. 增加课文的阅读理解,提高写作表现。
三、教学步骤1. 热身让学生观察一朵花,大声说出这朵花的特点,如它的形态、颜色等。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说出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名称以及理由,用2024小学生最爱的话题:表达自我。
2. 导入板书“花之歌”。
讲解诗歌的构成要素,如诗歌的韵律、节奏、语言等。
通过板书或PPT展示花卉的图片,让学生想象花卉的美丽和特点。
3. 阅读进行小组阅读,让学生尝试理解课文的内容。
给每一组一份课文复印件,让学生自己阅读。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段文字的意思,解释不懂的生词,让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内容。
4. 课堂讲解讲解花卉的种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花卉的习性、生长环境、颜色和寓意,通过互动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花卉的兴趣。
5. 诗歌赏析让学生欣赏诗歌,发现其中的诗歌韵味和意境,口头解释和理解。
随后,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整首诗歌,体验诗歌的美妙之处。
学生可针对诗歌的意境进行个性化解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味和鉴赏水平。
6. 互动讨论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花卉的看法和想法。
组织学生进行花卉分类的互动游戏,提高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7. 写作指导分组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花卉的短文,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花卉的特点和美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按照课堂学习的内容、逻辑思路、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思考,写出自己的看法和体验。
四、课后作业完成写作任务后,在家里采集自己最喜欢的花朵照片,并将自己写的文章配上照片成册子。
让家长陪同着参观一个公园,并观察花卉的生长、特点和形态等,将观察到的内容填写在单页作业上。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花之歌》教案教案标题:《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花之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花之歌》这篇诗的作者和内容。
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3.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等。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表达形式和畅想的意境。
2.掌握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PPT、课文教材、画板、图片、花卉样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出示一幅花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花朵的美丽与特点。
2.谈论尝试:教师:你们经常见到的花朵有哪些特点?为什么我们会说它有春的气息?学生回答。
二、课文学习(20分钟)1.呈现课文标题《花之歌》和作者程抱一,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诗歌整体意境。
2.呈现第一部分《喜讯传花中》,学生齐读课文,了解花卉的传花现象、意义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15分钟)1.呈现第二部分《烈阳下的花》,请学生按课文内容,将花朵暴露在烈阳下的情景描绘出来。
2.分析诗句“并不输给寒冬的白雪,可她们会被忍受吗?”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这是诗人通过花卉来抒发对困境坚韧不拔的讴歌。
四、修辞手法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并解释有关修辞手法的知识,如比喻、拟人等。
2.请学生试着寻找和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羞红了脸”等。
五、诗歌翻译与仿写(10分钟)1.学生借助课本和课件,及时着重复习并理解生词和词组的意义。
2.引导学生仿照《花之歌》的诗体,创作自己的“动物之歌”或“植物之歌”。
六、小结与反思(5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展示学生创作的“动物之歌”或“植物之歌”。
教学延伸:1.教师可以在下节课进行连接教学,将学生的“动物之歌”或“植物之歌”进行比较,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外出采集花朵样本,通过实物观察与测量,启发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花卉的结构与特点。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优秀4篇)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优秀4篇)教学目标: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的用法;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
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板书:语文园地)二、学习“交流平台”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要想。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举例子的时候,要选择本单元中的内容,可以换成“草原”那一课的例子。
6.总结:阅读文章时,要由课文内容往外想,这样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够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哟!三、学习“词句段运用”1.出示排比句课件。
A.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B.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C.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2.朗读,理解句子意思。
3.认识排比修辞手法以及特点。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4* 花之歌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1.预习提纲(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部编版六上语文4《花之歌》优质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上语文4《花之歌》优质精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感悟作者通过花儿的视角抒发的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感悟作者通过花儿的视角表达的生活哲理。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生字词卡片3.花儿图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花草,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花草有什么特点吗?(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名朗读,纠正学生发音,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其意思。
(四)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花儿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的?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3.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课文中感悟到的哲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花之歌》,你们对课文有什么印象?(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拓展活动1.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花儿图片,让学生用课文中的句式来描述这些花儿。
2.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每个写三遍。
2.家长签字确认。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深入分析课文、拓展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了课文《花之歌》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优秀教案第【1】篇〗4* 花之歌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感悟花的形象,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花入课,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各种花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同时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芒,给人以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能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
学生参与收集作者资料的过程,能激发他们对于文本内容及创作背景的兴趣。
一起感受花的美好吧!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纪伯伦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总结。
二、交流预习,提问检查1.互相检查生字的读写。
2.同桌互看,对方提出的课堂探究能不能解决。
3.选择一两位同学的问题在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交流指导。
(1)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碰到不会读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
(2)预设难词,教师相机指导。
苍穹:天空。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这里泛指帽子。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很浓。
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
朋,伦比。
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
(3)朗读展示:①指名个人朗读。
②小组合作朗读。
③老师学生对读。
2.再读课文,引导思考。
(1)默读课文,一边思考一边简单批注: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2)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的句式,学生小组内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以物喻人、寄托诗人心中美好情感的写法。
4.把课文与“阅读链接”中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播放以花为主题的音乐片段(如民歌《茉莉花》、世界名曲《花之圆舞曲》等),让学生静静倾听,并谈谈听曲的感受。
导语:同学们,老师刚才给你们播放了几段乐曲,它们都是以花为主题的,有民歌,有流行歌曲,还有西方的古典音乐。
你们的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曾经见过的花朵的模样呢?这些都是名副其实的“花之歌”。
今天我们要学习纪伯伦的《花之歌》,这是一首散文诗,是一首花的赞歌。
学习这篇文章,也需要我们发挥想象力,就像刚才大家听那些美妙的音乐一样。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题并引发思考。
思考:“花之歌”,单从字面上看,我们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它会唱些什么呢?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中的《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另四首是《美之歌》《幸福之歌》《雨之歌》《浪之歌》。
纪伯伦的散文诗充满浓郁的诗情和深刻的哲理,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2.听音频朗读,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标注读不通顺的地方。
部编六上语文《花之歌》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花之歌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一、教学目标(一)借助预学单,读准难读字词,理解难懂字词。
(二)朗读课文,借助重点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文意。
(三)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奇特的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体验情趣,导入新课1.猜字谜,揭示课题。
(1)自由读字谜。
(2)你能猜出句子中的“我”是谁吗?(3)学生反馈。
(4)揭示课题。
这不仅是谜语,还是一首诗呢!选自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的《花之歌》。
(板书课题:花之歌)2.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明确阅读任务。
(1)请学生读课前“提示语”,明确要求。
(2)课件出示阅读任务。
(二)交流反馈,学习字词1.反馈交流预习情况,指导读准难读字词。
2.指导理解“祭献”“苍穹”“旖旎”等词意。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要求。
自由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用横线画下来。
2.梳理文脉。
(1)指名读句子。
(相机板贴“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摇曳”“呼吸”“微睡”等词语或短语)(2)请学生给这些词分分类,并说说理由。
预设:“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婚礼的冠冕”是把花比作什么,“摇曳”“呼吸”“微睡”是写花在干什么。
(3)学生根据分类,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
(4)小结。
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写“我”是什么,(板书:“我”是什么)第五至第七自然段写“我”每天干什么。
(板书:“我”每天干什么)(四)研读第一部分,学习方法1.默读课文,批注句子。
默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找到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关键词在句子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2.交流反馈,重点品析。
(1)句子一。
①指名读,谈感受。
②理解词句意思。
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说出来”指的是什么?“收回去”又指什么?“又”字说明了什么?③想象说话。
花开放了,仿佛对大自然说着什么?④小结。
花开花落,仿佛是大自然周而复始地在说话和沉默。
⑤有感情地齐读。
4《花之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2
4《花之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花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我永远仰目向阳"这句话的体会。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悟花的积极乐观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花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今天,老师把许许多多美丽的花儿聚集在这里,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这份美丽。
同学们有兴趣吗?(出示各种美丽的花儿图片)学生谈感想。
揭示课题《花之歌》,并板书课题。
21教育网二、初读课文1. 提出要求: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自学情况。
3.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全文按内容可分几段?三、再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读懂了什么?1. 本文主要内容是:(花朵)孕育于(绿茵)之中,(一旦)开放,(便)独立于大地之上。
我还知道第二段用反复的手法,把花比作依次亮相的“一组歌手”、“一个个诗人"。
2. 课文用多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既展示了一个自然之舞的生动画面,又凸显出本课的抒情性特征。
按“尚衣”“开会"“谢世”的顺序大致分成三段。
第一段用多种花来描写场景,第二段描写了花的成长与芬芳,第三段写花谢幕。
3. 课文展示了花的本性:美丽芬芳,积极乐观,充满活力。
花的美是她最基本的特征。
从某种意义上讲,本课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咏三叹的艺术手法来展示花儿的美丽,来表达自己对花儿的赞美之情。
而花的成长与芬芳,正是人生“积极面对,永往直前"光阴的真实写照!抓住这首诗表现的主题应该是教育我们珍惜时光,“仰目向阳”,使自己的生命如花一样绚丽多彩,教育我们要用爱心去创造美满的生活与世界!这是从这首诗中表达出的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通过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对文中的“只要他们彼此答应为爱情而生死相依了……再遥远的距离也挡不住吧"“秋雨过后……叶子和花就在风中起舞吧”“在这幽幽山谷……让人们心旷神怡"等句子进行品析,来理解诗歌的主旨。
六年级语文花之歌教案(3篇)
第1篇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的美好品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花的美好品质。
2.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 理解花在不同季节的不同特点。
2.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的美好品质。
教学准备:1. 课文《花之歌》2. 生字卡片3. 彩色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鲜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花的美丽。
2. 提问:你们喜欢花吗?为什么?3. 引出课题:《花之歌》。
二、朗读课文,感知内容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重点讲解生字词。
3.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
三、分析课文,体会花的美好品质1. 提问:课文中的花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花有美丽、芬芳、坚强、无私等特点。
3.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花在生活中的美好品质。
四、深入探究,拓展延伸1. 提问:为什么说花是春天的使者?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因为花在春天盛开,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心情。
3.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花一样,给人们带来美好?4.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朗读表演,展示成果1.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表演。
2.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 教师总结:课文《花之歌》通过赞美花,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大自然。
七、布置作业1. 课后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家长协助,收集有关花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了花的美好品质,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优质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优质教案【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的丰富的哲理。
3.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4.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
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在诗人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充满了智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感受作者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进而体会花的精神。
(板书课题:花之歌。
齐读课题)1.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2.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将课文读通顺。
(2)用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交流学习情况,教师适时指导。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简要说一说作者将花比作什么。
(学生讨论后发言)(提示:大自然的话语、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的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找出文中体现奇特想象的句子。
(学生自由说一说)3.分小组讨论: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派代表交流)预设:(赏析句子)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三、细读品析,合作探究1.师:同学们齐读课文第1~3自然段。
思考:作者将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一个什么样的自然现象?(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花之歌》教案(广东省录像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
《花之歌》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教材解读】本单元的主题是“触摸自然”,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一篇略读课文《花之歌》。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在本单元中,有学生熟悉的文体如散文、古诗,而《花之歌》是黎巴嫩的纪伯伦所写的散文诗。
散文诗在小学阶段鲜有出现,第一次出现是在三年级,无独有偶,同样是关于“花”的主题,是印度诗人泰戈尔所写的《花的学校》。
纪伯伦和泰戈尔并称“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花之歌》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以“我”的视角描绘了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精神追求,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独特感悟。
这首散文诗兼具散文的自由形式,诗歌的想象空间和音韵之美,且富含哲理,极具文学欣赏价值。
文后的“阅读链接”是宗白华的散文诗《杨柳与水莲》。
这篇短文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学情分析】【教学理念】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对花的各种形象的理解。
2. 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第一板块读进去:读懂花之语一、单元回顾,聚焦“想开去”(一)单元导入天地万物,皆有灵气。
人间四季,如画如诗。
同学们,写景的文章我们读过不少,四年级,我们在想象中感受到景物的画面之美、变化之序;五年级,我们在想象中感受到景物的静态、动态之美;而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学会了联想,在阅读时想开去,和作者一起触摸自然,感悟人生。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花之歌》教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花之歌》中内容和情感,在语言表达中加强感性体验和情感交流。
(2)加深对花的认识,学习诗歌的韵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参与感性体验活动,留下心得,交流体验感受,增强阅读理解。
(2)进行口语朗读、文学创作、情感激发等多种活动,提高学生对文字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花之歌》内容和情感,感性交流,加强口语表达与创作。
(2)学习诗歌的韵律,强化对花的认识,提高语言翻译能力。
2.难点(1)提高诗歌朗读和表达的能力。
(2)诗歌审美教育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灯光效果展示花卉、花瓶、花瓣等元素,使学生产生感性联想,自由谈论心中最喜爱的花。
2.阅读理解(1)听读评述《花之歌》。
(2)展示图片,介绍每种花的颜色、形态和寓意。
(3)为学生分发带注释的课文,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并结合自己的理解给出简短评价。
(4)鼓励学生朗读课文,体验诗歌美感。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针对每一种花进行深入阐述。
3.情感交流(1)指导学生在课文中选择一个角色,体验和表述角色的内心感受。
(2)组织学生加入语文阅读协会,与同龄人共同分享阅读心得。
(3)邀请花艺师,讲述大自然中花朵的那些秘密。
4.语言表达(1)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花朵,写一篇简短的诗歌,包含花的形态、颜色、香气等。
(2)让学生用普通话,详细解释所选的花朵的各种特征,引导他们掌握专业词汇。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醒学生要加强阅读,感性体验和情感交流,增强对花和诗歌的认识。
四、思考题1.《花之歌》中写的花都有哪些寓意?2.如何更好地体会诗歌美感?3.如何培养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4.学习诗歌,有哪些好处?五、教学评估1.提高诗歌朗读和表达的能力。
2.加深对花的认识,学习诗歌的韵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增强阅读理解,提高语言翻译能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花之歌教学设计第1篇】《花之歌》教案一、欣赏《花之圆舞曲》1、师:花是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它带给我们美丽与芬芳!诗人用美丽的诗句赞美它,画家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它,音乐家用优美的旋律表现它。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柴可夫斯基所创作的交响乐《花之圆舞曲》。
2、播放音乐《花之圆舞曲》(片断)。
师:你们能听出这是几拍子的音乐吗?几个部分?(引子、第一圆舞曲、第二圆舞曲)3、这首圆舞曲是三拍子的。
它选自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是克拉拉随着王子来到童话王国,百花仙子为欢迎她而跳得一段舞蹈的伴奏音乐。
4、再次聆听,同时用动作(花儿开放状)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
当乐曲情绪变得热情洋溢时,动作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做花儿怒放状。
动作幅度要大。
二、学习歌曲《五月的夜晚》1、师:柴可夫斯基的这部表现百花仙子舞蹈的音乐作品《花之圆舞曲》不仅使我们陶醉,还唤醒了正在沉睡中的紫丁香。
看一簇簇一丛丛紫色丁香花在这个五月的季节尽情地开放了。
2、多媒体出示紫丁香的,并且配《五月的夜晚》这首歌的伴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
3、师:听这段背景音乐是一首匈牙利民歌《五月的夜晚》,它将我们带入欧洲五月的夜晚那浓浓的春意,那晚风吹来的舒适,那花儿绽放瞬间的惊喜。
同学们想听这首歌曲吗?4、听《五月的夜晚》,听一听,歌曲中红色色块的两句旋律用了旋律()的创作手法。
5、师总结: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相同,这种创作手法我们称为旋律重复。
这首歌里还有相同手法的运用吗?学生边说老师边用色块表示。
6、学唱歌曲(1)跟老师唱歌谱,用接唱的方法,即学歌谱有体会旋律重复的手法。
(2)学生用“啦”哼唱。
这么短小的一首歌却有这么多重复的地方,你可以跟着老师的琴轻轻用“啦”来唱一遍吗?并用手势表示旋律线。
(3)唱歌词。
解决音准问题。
7、完整唱歌曲8、歌曲处理(1)保持音记号师:同学们睁大眼睛,看看老师在音符下面做了什么变化?师:同学们认识这个记号吗?那让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一记号叫做“保持音”,顾名思义,保持音的作用就是把音保持住,同学们看看老师这么唱对不对?(师故意用顿音唱旋律)师:那这样唱呢?(师示范正确的保持音唱法,学生比较一下,加了保持音效果更好)师总结:保持音记号我们要唱的连贯、饱满,一起再来把这两句唱一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之歌》教学设计
1.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整体把握这首散文诗独特精巧的构思。
3.体会诗人运用以物喻人来寄托内心美好情感的写法,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重点
在朗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1.字词教学
字音方面,强调“硕、啭”是翘舌音;“娑”是平舌音。
词语解释方面,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苍穹、冠冕、旖旎、馥郁、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阅读理解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重点,让学生多读几遍,体会作者的情感,以此不断摸索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指导,让学生在大声朗读和实践中,把文本读通,读熟,感受散文诗独特的音韵美。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生活和阅读经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笔下的花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花,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最后引导学生联系背景知识,交流“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这句话的含义,领悟作者是在以花自喻,借花来表达他坚持追求光明和理想,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表达运用
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仿写一首散文诗。
学生习其言,悟其法,仿写他物,可谓是读写联动,相得益彰。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纪伯伦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鲜花,引出课题。
(课件出示多幅鲜花图。
)
同学们,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
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介绍作者。
(1)学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纪伯伦的资料。
(2)教师简介作者。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
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
这位诗人是谁呢?他就是——纪伯伦。
课件出示: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他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都是推动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者。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来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教师用赏花的方式引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又为接下来理解文本做了铺垫。
此外,本环节对作者的介绍,也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段并概括段意。
(1)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讨论后归纳。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花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本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
(一)读想结合,发现隐喻。
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①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写出了自然界中循环往复的花开花落。
“大自然说出来”比喻花开,“又收回去”比喻花落。
③指导朗读,读出花开花落的韵味。
(2)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①想象画面。
生:我仿佛看见绿茵茵的草地上,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天空坠落。
②看图片(草地上的鲜花盛开),直观感受。
③读出美的感受。
男女生比赛读,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
(3)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①“诸元素”指什么?
生:四季,即春、夏、秋、冬。
②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生:这句话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秋天凋零的过程。
③指名读,读出花的四季变化。
(4)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1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这句话写了花的功用,可以作为表达情意的礼物,也可以作为婚礼的装饰,也还可以作为葬礼的祭献。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花的用处。
③展示图片(花适用的不同场景及用处),引导学生感知花的作用。
④分小组比赛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4.齐读第一部分,教师小结。
这部分写花是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及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
(二)联系背景,读懂诗情。
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花的形象,然后说一说哪一个形象最
能打动自己。
1.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1)“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
)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
)
2.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
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1)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关键词:总是、心驰神往、从不……也不……)
(2)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小组交流讨论。
(3)指名汇报。
(花的精神就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
(4)读出花向往光明、积极向上的精神。
3.师生合作,教师引读第二部分。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问题精而不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
四、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芬芳以及凋谢,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五、表达运用,拓展延伸
找出阅读链接《杨柳与水莲》中想象奇特的地方。
1.品读中感悟花的形象。
这是一篇很适合朗读的文章。
在纪伯伦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教学中我主要以“读”为主:听读想象,默读思考,朗读悟情,品读欣赏。
在读中引导学生去寻找“花”的形象,寻找人生的启迪。
2.讨论中体会花的精神。
我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花的精神是什么?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领悟到花的精神就是: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