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本科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二、课程简介
曲式与作品分析是音乐学专业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方向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音乐创作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之一。
其目的旨在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基本的曲式结构,理解曲式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应用的基本形态,掌握并应用较系统的曲式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音乐鉴赏力,提高音乐修养。
三、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讲授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并以传统曲式体系作为课程进行步骤的依据,目的是培养、训练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思维、分析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辨力、想象力,使学生具备分析音乐作品结构的基本能力,扩展学生在音乐基本规律方面的知识,使之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音乐作品基本的曲式结构,理解曲式在不同风格音乐作品中应用的基本形态,掌握并应用较系统的曲式知识,对各类音乐作
品进行分析与揭示,从而达到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准确揭示音乐作品内涵,运用一般曲式结构创作小型音乐作品以及具备曲式基础知识教学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实际分析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传统曲式体系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四、课程进度表
理论教学进程表
五、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
曲式基础教学大纲
曲式基础教学大纲一、引言A. 简介B. 目的C. 目标受众二、曲式概述A. 什么是曲式B. 曲式的重要性C. 曲式的分类三、常见曲式A. 二部曲式(AB)1. 结构解析2. 示例欣赏B. 三部曲式(ABA)1. 结构解析2. 示例欣赏C. 进行曲式(ABAC)1. 结构解析2. 示例欣赏D. 变奏曲式(AA'A''A''')1. 结构解析2. 示例欣赏E. 轮进行曲式(ABABA)1. 结构解析2. 示例欣赏四、曲式创作技巧A. 主题的构思1. 音乐风格与主题2. 旋律构思技巧B. 曲式的选择与应用1. 根据曲目目的选择曲式2. 曲式的变化与转化五、演奏与表演A. 曲式对演奏的影响1. 高潮部分的表现技巧2. 过渡部分的处理方法B. 舞台表演技巧1. 利用曲式的起伏和节奏感2. 合理运用肢体语言与曲式相呼应六、曲式的发展与变革A. 曲式的历史演变1. 古典音乐时期的曲式2. 浪漫主义时期的曲式3. 现代音乐中的曲式创新B. 曲式对音乐风格的影响1. 不同音乐风格中的曲式特点2. 曲式创新对音乐发展的推动七、结论A. 总结曲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B. 强调曲式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作用C. 鼓励学习者积极探索曲式的变化和创新八、参考资料以上是关于曲式基础教学的大纲,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曲式的基本概念、常见类型以及曲式在音乐创作和表演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曲式基础,学习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音乐作品,并在自己的创作和表演中灵活运用曲式,展现出更丰富的音乐表达能力。
曲式分析基础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曲式分析基础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掌握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曲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曲式分析在实际音乐作品中的应用,曲式分析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节奏、旋律、和声等特点。
(2)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2. 讲解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1)介绍曲式分析的定义、目的和意义。
(2)阐述曲式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 讲解曲式分类(1)介绍常见的曲式类型,如乐段、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
(2)分析各类曲式的特点和结构。
4. 实例分析(1)选取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1)提问学生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检查学生对曲式分析基本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深入讲解曲式分析方法(1)讲解曲式分析的具体步骤,如划分乐段、分析调性、研究和声等。
(2)介绍曲式分析常用的术语和符号。
3. 实例分析(1)选取一首较复杂的音乐作品,进行曲式分析。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4. 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分析一首指定的音乐作品。
(2)每组派代表进行曲式分析成果展示。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1)提问学生曲式分析方法的应用。
(2)检查学生对曲式分析技巧的掌握情况。
2. 曲式分析与音乐审美(1)讲解曲式分析与音乐审美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从曲式分析的角度欣赏音乐作品。
3. 课堂讨论(1)选取一首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曲式分析的角度进行讨论。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doc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Multi par t Music Analysis and Composing总学时:120学时学分:8学分先修课程:乐理与视唱练耳适用专业:音乐学开课单位:音乐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音圧学专业(音圧教育)的学生,继《乐理与视唱练耳》之后所开设的专业技术理课程,属专业基础集体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讲授主调音乐纵向结构(四声部和声)的基本形态、构成材料、组织原则以及和声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讲授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基本原则和形式、和声运用以及音乐陈述方式与音乐结构的对应关系、表现作用等内容;讲授分类对位与二声部复调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技法;介绍中、西管弦乐队概况和总谱的识读与简化等基本常识以及现代音乐创作的观念、结构特征。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基础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配器法常识》及《作曲》中的基本内容有机整理,掌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创作的基本规律。
本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是: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创作辅导相结合;大课讲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例分析相结合。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单元(一)一单元绪论(4学时)教学内容:1.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2.多声部咅乐的纵向结构形态3 •多声部音乐的横向结构4. 一段完整音乐的横向结构教学要求:通过了解多声部音乐的概念、范畴,掌握多声部音乐的纵向结构形态及音乐的横向结构;学会分析多声音乐作品的旋律、织体、音乐展开的段落划分和音乐情绪转换等内容的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作品实例分析+写作示范+课堂写作辅导(二)四部和声写作(16学时)教学内容:1・四部和声常识2.声部进行与功能续进的原则3.为旋律配和声4.多声部音乐的调性识别与和声分析教学要求:掌握连接和弦(处理声部进行)的方法、和声基本材料与旋律的一般关系(陈述的过程与方法、终止式、和弦外音);学会分析音乐作品中纵、横结构的组成关系,将四部和声写作中的技术现象与实际作品中的应用规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掌握多声部音乐作品的调式识别、和声分析等方法。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传达情感和思想。
而曲式作为音乐的基本结构,对于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和美学意义至关重要。
因此,曲式分析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一、课程目标曲式分析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和理解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辨识和分析不同类型的曲式,并从中发现音乐作品的美学特点和表达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能力:1. 掌握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2. 理解不同曲式类型的特点和演变过程;3. 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曲式结构,包括主题、变奏、发展和再现等部分;4. 掌握曲式分析的常用术语和符号。
二、课程内容1. 曲式基础知识a. 曲式的定义和分类;b. 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c. 音乐作品的结构和发展。
2. 常见曲式类型a. 二部曲式:A-B;b. 三部曲式:A-B-A;c. 三段曲式:A-B-C;d. 变奏曲式:A-A'-A'';e. 发展曲式:A-B-C-D;f. 总结曲式:A-B-A-Coda。
3. 曲式分析案例a. 巴赫的赋格曲式;b. 莫扎特的奏鸣曲;c. 贝多芬的交响曲;d. 柴可夫斯基的舞曲;e. 现代音乐中的曲式创新。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让学生对曲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曲目分析:选取经典音乐作品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听觉分析和阅读乐谱,深入了解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3. 学生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演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曲式的理解和分析,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4. 实践演练:通过乐器演奏、合唱或创作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曲式的表达和创新,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四、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演示,展示对曲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实施构想
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掌握知识 、 陶冶心灵 。因此 , 高校音乐学
教 师的业务 素质 和学术水 平的要求却提高 了。有些教 师常年从
事音乐技术 理论 的一至两“ 大件 ” 教学工作 , 面对突然的变革 , 一 时难 以适应 。 因此 , 大部分试点 院校可能使用 两套解决方案 :. 1 具
深化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全面提高基础教 育师资的音乐文化素
《 声部音乐 析 与写作》 多 分 课程的实施构 想
画 马小 鸣 孙 乐 平
摘
要 : 据教 育部提 出的 《 国普通 高等学 校音 乐学 ( 师 教育 ) 科专 业课 程设 置指 导方 案》 根 全 教 本 和 《 国普 通高 等学 校 音乐 学 ( 师教 育 ) 科 专业 必 修课 程 教学 指 导纲 要 》 示 , 国 全 教 本 指 我 各试 点院 校将 实 施 由原 有“ 大 件 ” 合 后 形成 的 一 门专业 必 修课 《 声 部 音 乐分 析 与 四 整 多 写作 》 。本 文 论 及 笔 者 在 此 次 课 程 整 合 中 所 产 生 的 实 施 构 想 。
合为一门专业必修课《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与其 配套 的《 全
国普通高等学 校音乐学 ( 教师教育 )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 学指 导
各科合一 , 总学时大为缩短 。2《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在一定
程度上保持原和声 、 复调 、 曲式 、 配器各科 自身 的系统性 , 并加 以
纲要 》 中《 ③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中课程 内
关 键词 : 声部 音乐 分析 与写作 多
音 乐技术 理论
课程 整合
融合
交叉
为适应高 等院校音乐学 ( 教师 教育 ) 专业改革 的需要 , 育 教 部近年颁 布了《 全国普通 高等学校音乐学 ( 师教育 ) 教 本科 专业 课程设置 指导方案》 , 中明确提 出培 养 目标 :本 专业培养 德 ①其 “
关于普通高校本科音乐专业《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2 4 4 0 2 0
8
l 2 l 6 4
1
3 6 5 6 2 4
l 0
短 ,对于这门课程在教学进度 、教 学手段及知识结构更新等方面的探 讨还有待深入。因此 ,笔者基于几 年来担任作 曲技术理论教学工作的 实践 ,谈 一下 自己的几 点思考 。
一
现 代 音 乐
门学科历史久远 ,而诸如音乐分析等新作 曲技术理论课程没有 引入 。 而《 多声部音 乐 分析 与写作 》 是普通 高等 学校音 乐专 业本科 的
一
门专业 必修 课 程 ,是顺 应作 曲技 术 理 论2 世 纪 下 半 叶 以来 学 科 综 合 0
与 交 融 的发 展 趋 势 ,将 原 作 曲技 术 理 论 课程 中 的和 声 、 复 调 、 曲式 与 配 器“ 大 件 ” 以有 机 整 合 和 拓 展 , 而 形 成 的一 门综 合 性 的作 曲理 四 加
◎ 乐教 音 学
关于普 通高 校本 科音乐 专业
《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学的几点思考
■ 李 洋
[ 摘要 】 普通 高 校本 科 音 乐专 业 作曲 技 术理 论 “ 大 件 ” 和 声 ,配 器 曲 式 、复调 ) 四 ( 的传 统 课程 设 置 在 很 多 方 面 已 很 难 适 应 现 阶 段 人 才 培 养的 要 求 。而 作 为 “ 大 件 ”的 演 进 课 程 一 一 《 声部 音 乐 分 析 与 四 多
= .关于教学手段 课时量 的减 少并不 意味着 一般 意义 上 的作 曲技 术理 论课程 简
化 ,而 是 原有 基 础 上 对 教 学提 出 了更 高 的 要求 。如 有 些课 程 的教 学 内
曲 复
式 调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PPT教案
第五课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一 Nhomakorabea第六课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二
第七课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三
第五、六、七课的作业:
第八课 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一
第九课 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二
作业:
第十课 和声进行
第十一课 为旋律配和声
第十二课
什么是多声部音乐? 4、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的区别是什么?
第二课 和弦
作业:
第三课 四部和声
作业:
第四课 键盘和声
作业:
1、分别用右手及左手弹奏第二课作业中第1题写出的和弦 (在钢琴各音区分别弹奏)
2、双手同时弹奏第二课作业中第2、3题写出的和弦(在 钢琴各音区分别弹奏)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会计学
1
第一课:导论
知识点:
1、音乐的种类、单声部音乐与多声部音乐 2、多声部音乐织体、主调音乐与复调音乐 3、和声与和声学 4、和声的作用
作业:
1、和声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 2、旋律是什么 3、举出你熟悉的音乐作品为例,说明什么是单声部音乐?
作业:
谱例4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2)、(3)称为内声部 (1)、(4)称为外声部 (1)、(2)、(3)称为上方声部
2. 各声部记谱法
四部和声记谱法(谱表、声部分配、符杆朝向): (谱例1.8)
键盘和声记谱法: (谱例1.9)
3. 各声部音域
(谱例1.10)
4. 四部和声中三和弦的重复音
正三和弦:原位一般重复根音,六和弦可重复根音、五 音,四六和弦常重复五音; (谱例1.11-12)
(二)旋 律 连 接 法
没有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的连接方式,其基 本特点是上方声部与低声部反向进行;根据根音 关系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 四五度根音关系的; 2. 二度根音关系的。
六、单元小结
和声连接法的声部进行: 共同音保持、其余两声部同向级进 旋律连接法的声部进行: 上方声部与低声部呈方向平稳进行 和弦连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声部超越等
七、本单元作业
T-D、T-S之间的和声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K、M排 列方式,常用调); T-D、T-S之间的旋律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K、M排 列方式,常用调); S-D之间的旋律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K、M排列方 式,常用调); T-D-T、T-S-T、T-S-D-T之间的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 K、M排列方式,常用调); 在钢琴上弹奏键盘式正三和弦的连接(常用调)。
开放排列:上方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度、不超 过8度; 密集排列:上方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不超过4度; 混合排列:上方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有不小于5度、不 超过8度的,也有不超过4度的。 (谱例1.15)
五、单元小结
和声初级阶段所涉及的调式:自然大调、和声小调; 调式和弦的功能分组; 各调正三和弦; 原位正三和弦重复根音; 原位正三和弦的排列方式:开放、密集; 和弦排列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八度、声部交错等; 旋律音位置。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琦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4期【摘要】“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是一门整合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信息化教学手法的实施、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理论与音乐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分析写作;信息化教学;微课;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是一门整合课程,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受众面是全体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全面介绍了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法,包括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配器等。
本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颁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与文件精神组织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新颖实用,将以往分科教学的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四门课程融为一体,体现出作曲理论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以加强学生对音乐整体理解、分析能力,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简单易行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技术性与实用性较强。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的多声部音乐分析和写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多声部音乐的思维方式,具备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基本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多声部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声手法与复调思维,理解作曲家写作音乐的思路和意图;能够结合其音乐风格特点,对音乐进行结构分析和描述,从而建立起具有结构感的音乐听觉能力,在进行音乐活动时能够有意识地同步进行音乐分析,并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
一、内容整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为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课程顺应了20世纪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综合与交融的发展趋势,体现西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在我国民族文化环境中的新创造,而将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及部分配器法常识中的基本教学内容,加以適当整合和拓展后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师或教学团队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课程名称(英文):Multi-voice Music Analysis and Composition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0610050周学时:2总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基本乐科》《和声》授课对象:音乐学(师范)专业三、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音乐学(师范)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一门音乐技术理论课程。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及音乐表现的基本手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判断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艺术特性的能力。
同时,也为其进行音乐教育、音乐鉴赏、音乐创作及音乐表演等活动提供对音乐本体的理性认识与分析能力。
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传统音乐结构整体表现特征及音乐语言各要素(音高旋律线、节奏节拍、调式调性、织体、和声、复调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四、课程目标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以相关知识的传授、学习以及分析、判断音乐作品的结构特征、表现手法与艺术特性为依据。
(一)知识领域的目标学习和掌握音乐要素的基本表现手法及其相互关系,了解音乐结构的典型性和多样性,准确掌握在民间与专业音乐中形成的传统、常见曲式结构的知识。
(二)技能领域的目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乐谱、音响、表演等方面的分析,判断其曲式结构类型,书写音乐结构图示,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较为全面地归纳总结出作品的基本表现手法、整体结构特征以及艺术特性。
(三)素养领域的目标1.提高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2.提高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3.通过学习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加深对多元艺术文化的理解。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405310(本科) 一、课程的
《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7405310(本科)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开课对象(一)《曲式学》属于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曲式学》的教学目的曲式学是音乐理论领域中一项带有技术性、创造性的重要学科。
通过分析不同体裁、不同规模、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来规范各种曲式的结构概况;并研究与音乐内容的关系及表达音乐的作用与价值,从而继承传统曲式结构的艺术成就;并为曲式的发展及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曲式学的学习,了解并掌握曲式中的各种体裁形式;学会分析古今中外名曲及现代小曲的曲式结构,并为作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是音乐教育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理论专业课程。
(三)开课对象《曲式学》的开课对象是音乐系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时间为四年制本科教育的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
二、先修课程《乐理》、《和声》三、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一)教学方法由于本课是专业理论课,上课时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以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法、示范法、自学指导法。
(二)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为考查、考试。
第六学期考查,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算成绩。
第七学期考试。
按百分制计算成绩。
笔答占70%。
平时占30%。
四、时数分配总学时:56学时第六学期36学时第七学期20学时五、教学内容与学时绪论一、关于“曲式”概念二、关于内容与形式三、关于曲式与风格四、西方传统曲式与现代音乐及我国传统音乐五、关于曲式与体裁六、关于曲式学与其他作曲技术理论的关系七、关于学习方法第一章基本乐思第一节基本乐思——音乐主题的核心第二节基本乐思的特征第三节基本乐思的创作第四节基本乐思机构的类型第五节基本乐思的发展方法重点难点:基本乐思的发展方法学生掌握要点:重复、变奏、对比、展开、再现的发展方法复习题:1 基本乐思的发展有几种?各自对发展基本乐思的作用是什么2 对比方法主要有哪两类?各自对基本乐思的发展又何不同?3 再现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有哪两类再现方法第二章一段曲式——乐段第一节一段曲式定义、图式及特征第二节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第三节方整乐段的乐句布局结构形式第四节乐段的复杂化第五节一段曲式类型第六节曲例分析重点难点:一段曲式的内部结构学生掌握要点:乐句、乐节、动机、副动机、方整乐段复习题:1 一段曲式的定义及图式各是什么?2 乐段内部结构有哪些?3 大乐句、乐句、乐节、动机、副动机用单拍子小节数划分,其比例关系是怎样的?4 乐段的内部与外部扩充有哪些方法?5 解释:内部扩充、外部扩充、前奏、间奏、尾奏第三章二段曲式第一节二段曲式的定义、图式及特征第二节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第三节不带再现的二段曲式第四节其它类型的二段曲式第五节二段曲式第一与第二乐段对比方法重点难点:二段曲式的对比方法学生掌握要点:再现;音区、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对比作业:用一个四小节乐句,分别写出再现、不再现的二段曲式,并说出中段的音乐内容及曲式的情况。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doc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601100190课程名称:曲式分析英文名称:Form analysis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总学时:64学分:4理论学时:37实验学时:0实践学时:27指导自学学时: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治疗)适用层次:本科先修课程: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承担院部:人文学院学科组:音乐学二、课程介绍(-)课程目标及地位本课程是作曲技术理论课程,适用于音乐学(音乐治疗)专业的本科学生,是音乐治疗专业本科学生理论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
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结构的基本原理和传统曲式的基本类型,并能运用一定的方法分析传统音乐作品的结构规律,进一步加强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能运用不同结构的音乐达到音乐治疗的目的。
(二)教学基本要求1.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思考与总结能力。
养成在职业生涯中严谨、实事求是的作风,能根据一定的现象推理、分析并表达出其相关内容的能力。
2.知识目标:本课程以曲式为主要研究对象,讲述音乐的逻辑结构和其经典的范式类型。
同时在曲式分析中运用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对音乐构成的各种表现手段及相互关系进行有指导的研究,以达到尽可能深刻,全面的理解作品的目的,并从中学习到创作的多种手段和形式与内容结合的各种技艺。
3.技能目标:1)专业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传统曲式中从乐段到奏鸣曲式的主要类型, 结构原理,主要特点及其表现意义。
在曲式分析的过程中还需掌握所涉及到的旋律、节奏、调式、和声、音响等分析的知识。
2)方法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具备音乐结构分析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曲式分析为主兼及和声分析、旋律分析、节奏分析、调式分析等方法分析音乐作品。
通过对音乐结构的熟练把握为今后的音乐治疗职业中选择曲目、即兴演奏式治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五、六学期,本课程重点是从一段曲式到奏鸣曲式的结构原理;掌握这些曲式的结构规律以及相应的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以曲式分析为主兼及调式、和声、旋律、节奏分析等手段进行音乐作品分析的能力;难点是三部曲式结构以上的大型曲式结构的分析。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曲式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曲式分析英文名称:Music Form课程编码:X2120132学时数:64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 0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一、课程简介《曲式分析》是音乐表演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包括学习对音乐作品进行结构的划分、运用曲式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对作品的整体及部分进行各级各类别的分析。
学习中外音乐作品的具体分析,讲述音乐作品中形成与内容的辩证关系、乐思的产生极其发展的整体结构原则等。
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课程,运用范围广泛。
通过《曲式分析》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作品中曲式结构的原则极其特征,掌握分析音乐作品的必要知识与基本技能,并通过分析音乐作品的各种结构类型与表现因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通过一定曲式结构模式的教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外音乐作品整体框架以及作曲家在音乐创作的整体构思,从而提高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能力。
理解并表现音乐作品的内涵及能力,是音乐表演专业在演唱、演奏实践环节以及一系列社会音乐类相关工作实践的必备技术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一)绪论1 .教学内容曲式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基本结构原则。
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曲式的定义及概述;(2)理解部分:有关曲式结构的一些基本术语概念;音乐作品中的形式和音乐作品的曲式不同含义;(3)掌握部分: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4)熟练掌握:内容和曲式的关系;重点和难点(1)重点:音乐作品内容的含义。
(2)难点:无。
(二)音乐语言的表现作用1 .教学内容音乐语言的基本表现。
2.基本要求(1)了解部分:整体性表现手段的几个要点;(2)理解部分:音乐语言的表现作用;(3)掌握部分:音乐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段;(4)熟练掌握:旋律线;音调;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调性、调式;织体;重点和难点(1)重点:表现手段的在音乐作品中的呈现及运用。
《曲式》教学大纲
《曲式》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曲式》2、课程代码:BZB3125043、课程管理: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4、教学对象:音乐表演专业(钢琴、声乐、作曲、音教方向)5、教学时数:总时数7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实训 0 学时。
6、课程学分:47、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8、课程衔接:(1)先修课程:《乐理》、《和声学》(2)后续课程:无二、课程简介本课程适用于音乐学专业的本科学生,是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理论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
改课程通过讲解分析不同体裁、不同规模的音乐作品,掌握各种曲式的结构;从而继承传统曲式结构的艺术成就,为曲式的发展及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教学目标明确曲式的概念,曲式课程的重要性,了解音乐构成的要素、主题及音乐形象、单位与句法、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音乐的陈述类型。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关于“曲式”概念2、音乐的要素3、主题及音乐形象4、单位与句法5、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6、音乐的陈述类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音乐的要素、单位句法(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与实例分析(五)教学时数6学时第一章乐段(一)教学目标掌握乐段的概念,明确乐段的内部结构、乐段分析的要点、乐段的分类,熟悉乐段分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乐段的定义及意义2、乐段的内部结构3、乐段分析的要点4、乐段的分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乐段的分析要点、分类(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与实例分析(五)教学时数6学时第二章一段曲式(一)教学目标掌握一段曲式的结构特征及图式,明确内部结构、乐段的复杂化,一段曲式的类型。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1、一段曲式定义、图式及特征2、一段曲式与乐段3、一段曲式分析要点4、曲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段曲式分析要点、曲例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教学与实例分析(五)教学时数6学时第三章二段曲式(一)教学目标掌握二段曲式的结构特征及图式,明确不同类型的二段式,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对比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师范大学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教学大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和声、复调
总学时:48学分:3
理论学时:48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
大纲执笔人:王自东大纲修订时间:2007.8.28
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音乐技法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对各种典型曲式有明确的认识,基本掌握传统调性音乐曲式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对共同写作时期的中、小型作品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20世纪音乐的音乐和音乐分析法有初步了解。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依据在长期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曲式结构理论体系,对西方共同写作时期的典范音乐作品进行一般的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提倡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学习音乐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音乐作品的和声、调性以及曲式基本结构,具备分析中等规模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难点是运用分析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作和分析实际的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