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重庆市北碚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研究”

研究报告

北碚区复兴镇中心校课题组

“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研究”系重庆市北碚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XX年度课题(课题批准号:XX-01-04)。自XX年9月开题至今,历时两年,完成预定研究任务,现作研究报告如下:

“留守儿童”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村教育对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推进,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多,他们走南闯北去打工赚钱,为的是谋求更好的新生活,但他们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多。导致了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还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于普遍存在的隔代监护、父亲或母亲单亲监护、亲戚监护等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教育的问题也成了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这些孩子也成了倍受社会关注的农村“留守儿童”。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强调,做好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要在完善法律政策、保障农村

留守流动儿童权益;强化政府主导、源头解决问题;扩大宣传倡导、动员社会关爱等三个方面下功夫。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义务教育法》,把做好留守流动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在资金、设备、师资等方面对留守流动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倾斜和支持,为留守流动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同时,要在留守流动儿童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重庆大足县实验小学课题组开展的《城镇留守儿童情感教育策略研究》,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教育。

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主要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研究、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研究、心理健康实践活动研究、心理健康个性品质研究。

四川泸洲白节镇三华小学开展的《农村地区小学留守儿童品德养成教育探索》。对留守儿童品德养成教育进行探索与总结,寻求可操作的机制和方法。

北碚区龙凤桥小学刘冬梅老师主持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此项研究旨在有效解决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指在体力和智力

上各自充分和自由发展的人,认为具有主动性、自主性、社会性及高度的创造性等基本属性。并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内因起作用。可见,一个只有具有健康的心灵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关注对具有特殊背景的留守学生正确的行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全社会都在呼吁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的同时,更应该多关注对留守儿童的品行是否真正起到了教育指导作用,是否真正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特别要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发展,而留守儿童因其背景的特殊性和教育的特殊性更应受到关注。

2.儿童教育心理学关于儿童品德行为形成理论

小学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指小学儿童身体发展的一般特点,小学儿童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别强调小学儿童的个体差异如认知差异、人格差异和性别差异等。因此,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定量与定性研究结合的原则,不断探索和研究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形成良好品行的规律和方法。

《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研究》符合农村学校德育管理的实际,校社结合的运行模式填补了学校德育管

理的空间;通过研究使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得以解决,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小学“留守儿童”品行指导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课题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文明习惯、卫生习惯、遵章守纪、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心理健康”六个方面进行品行指导,旨在通过研究,矫正留守儿童特别是重点对象留守儿童的不良品行,成为品行优良的儿童,让学校放心,家长放心,社会放心。

“校社一体化”——指学校与社区、街道融为一体,协同配合共同开展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研究。

“留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六至十三周岁以内的儿童。

“品行指导”——指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文明习惯”、“尊敬师长”、“卫生习惯”、“遵章守纪”、“乐于助人”、“心理健康”六个方面的品行指导。

(一)研究目标

总体研究目标和任务是通过两年研究,紧紧把握学校工作和社区工作的特点,探索出适合于其它学校可借鉴的运作模式,从而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留守儿童存在的品德行为偏差及其对儿童成长造成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向上的科学

的行之有效的品行指导方法;形成有利于农村小学生品行健康发展的管理职责和办法。

2.研究社区在留守儿童品行指导方面应该履行的职责,建立起一种长效的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的管理模式。

3.构建校社一体化农村留守儿童品行指导的运作模式,形成留守儿童品行指导评价细则。

(三)研究方法和原则

1.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强调科学的研究态度和科学的操作过程,在研究中践行校社结合,真正做到科学求真。

(2)实效性原则。研究与工作紧密结合,学校与社区紧密结合,把研究工作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中,讲究实效,不走过场。

(3)过程性原则。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重在过程,强调落实,关注发展。学校要坚持把留守儿童的品行指导研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并要有延续性的研究。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思考、发现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偏差的问题并确立“文明习惯”、“尊敬师长”、“卫生习惯”、“遵章守纪”、“乐于助人”、“心理健康”六个方面的研究方向;

(2)文献法——深入探讨有关文献及其对该课题研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