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苗圃的建设与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苗圃的建设与管理
目前园林绿化的规模和规格逐步向大型化发展,苗木现存量远不能满足绿化的需要,从外地长途运输不仅增加绿化造价,而且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也大受影响。因此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育所在地区需要的各种苗木。
一、园林苗圃的种类
园林苗圃按使用年限长短,有固定和临时苗圃之分。固定苗圃的年限较长,有一定基础建设和投资,苗木种类较多、规模较大。临时苗圃是为绿化而临时设置的或耕地已被征用但在短期内不能开发而租给他人短期经营的苗圃。
园林苗圃按栽植形式分为地栽苗圃、盆栽苗圃和综合性苗圃。地栽苗圃的面积较大,年限较长,排灌条件较好,土壤肥沃,起苗能带土球的地栽乔木和灌木。盆栽苗圃的面积较小,年限可长可短,要有充足的水源。综合性苗圃既经营地栽大型乔木,也经营各种盆栽灌木、时花和地被植物。
二、园林苗圃地的选择
苗圃地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苗木的产量、质量和育苗成本。因此,苗圃地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条件:土壤是苗木生长的基础,土壤的质地、结构、肥力和持水力对苗木的生长影响极大。具有团粒结构的壤土类土壤是最理想的土壤,土壤中的腐殖质把矿质土粒互相粘结成0.25—100mm的小块,具有泡水不散的水隐性,能协调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养料之间的矛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地栽苗圃应选择具有团粒结构的中壤土—轻粘土土壤,有利于圃地保水保肥,起苗能带土球。盆栽苗圃应选择具有一定团粒结构的砂壤土—中壤土土壤,有利于盆土的集中、上盆、浇水和追肥。
2.水源条件: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于降雨、灌溉和地下水。苗木所需水分主要靠人工灌溉来供应。因此,苗圃地应选择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源附近,以利于引水灌溉,若无天然水源或天然水源不足,也可选择地下水源充足,可打井或挖水池蓄水的地方作为苗圃地。
3.交通条件:道路良好、交通方便,有利于运输。盆栽苗圃最好选在主要公路两侧或苗圃较为集中、能集市经营的城镇附近。地栽苗圃选择的位置,只要交通便利,安全环境较好即可满足要求。
4.地形条件:苗圃地选择具有一定坡度、土壤和水湿条件稍差的坡地或农田弃耕地,有利于排水快,通气好和自由灌溉,节省劳力,降低费用。土壤较粘的地方,坡度可大一些,可采用梯田种植,防止水土流失。下坡种植对土壤和水湿条件要求较高的苗木;上坡种植抗性较强的苗木。坡向选择南坡,南坡日照长、温度高、有利于苗木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积累,生长快、质量好。易被水淹的洼地、重盐碱地、寒流汇集地、林中空地、受污染的农地都不宜选作苗圃地。
三、园林苗圃的建立
1.准备工作
(1)踏勘在确定的圃地范围内,进行实地踏勘和调查,了解圃地的现状、历史、地形、地势、土壤、植被、水源、交通、病虫害、主要杂草以及周围自然环境等情况,并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利用和改造各项条件的措施。
(2)测绘地形图平面地形图是进行苗圃规划设计的依据。用测绘仪器进行地形、地貌、地物的标定,要求比例1:500—1:2000,等高距2O~50cm。应尽量绘人与设计有关的地形地物,标清圃地土壤分布和病虫害情况。
(3)土壤调查在圃地选取典型地点,采集土壤剖面,对土层厚度、结构组成、pH值、
全盐量和地下水位等进行分层采样分析,研究圃地内土壤的种类、分布和肥力,并绘制出土壤分布地形图,以便合理使用土地。
(4)病虫害防治主要对圃地内的地下害虫进行抽样调查和统计,并通过前茬作物和周围树木情况,了解病虫感染程度,以制订出防治措施。
(5)气象资料的搜集向当地气象部门搜集有关气象资料,如生长期、早晚霜期、晚霜终止期和全年平均气温等,还应向当地居民了解圃地特殊小气候情况。
规划设计图绘制和说明书编写在各有关资料搜集完整后,应对具体条件全面综合,确定大的区划设计方案,绘出主要路、渠、沟、林带和建筑区等位置,再依其自然条件和机械化条件,确定最适宜的耕作区,并根据各育苗要求和占地面积安排育苗场地,绘出设计草图,修改后确定正式方案,绘出图纸。设计说明书是苗圃设计的文字材料,主要说明该区的经营条件、自然条件育苗工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改造措施,同时还说明设计内容的苗圃面积计算、各个功能区的设计和配置、育苗技术设计、建圃投资和苗木成本计算等。
2.生产用地的规划:
生产区用地规划原则是充分利用土地、合理安排生产,进行圃地的合理区划。通常耕作区是苗圃进行育苗生产的基本单位,一般长100—300m,宽40—100m,长边采用南北向。若遇坡度较大时,耕作区长边应与等高线平行。生产用地不低于苗圃总面积的75%。
将生产育苗用地根据用途,划分为多个功能区。这些区可以是1个或多个耕作区,主要包括:
(1)播种区。培育播种苗地区,要求地形地势平坦、坡度小于2‰、土层深厚、灌排方便和背风向阳等。
(2)营养苗繁殖区。培育扦插苗、压条苗、分株苗、嫁接苗和组培苗等,要求与播种区相似,但不严格。
(3)移植区。培育各种移植苗的地区,是培养较大苗木的区域,但要根据各种苗木生长情况进行移栽,扩大行距,同时也要依据苗木不同习性进行合理安排位置栽植。
(4)大苗区。培育植株的体形、苗龄均较大并经过整形的各类大苗耕作区,要求土层较厚、地下水位较低,苗木出圃时运输便利。
(5)母树区。为苗圃提供优良的种子、插条和接穗等繁殖材料,应设立采种和采条母树区。
(6)试验区。主要用于引种驯化或新品种栽培等。
(7)大棚温室区。苗圃生产场所,但同时也是投资较高的育苗设施。
(8)棚室苗木展示区。
3.非生产用地的规划:
非生产用地又称辅助用地主要包括道路、排灌系统、管理房、场地、围墙、防风林等,面积一般不大于苗圃总面积的20%一25%。非生产用地虽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对苗木的生长和苗圃的经营管理影响极大,在建圃时要作出最适的规划,达到省地、省钱、方便、有效的目的。
(1)道路系统。需设一、二、三级路和环路。通常设置一条或互相垂直的2条路为一级路,路宽6—8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20em;二级路与一级路相垂直,与各耕作区相接,路宽4m,其标高应高于耕作区10em;三级路是沟通各耕作区的作业道,路宽为2m。
(2)灌溉系统。包括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水源,宜根据苗圃需要选择不同规格的抽水机作为提水设备,引水设施有地面渠道和管道。
(3)排水系统。排水沟是排水系统基本组成单位,其宽度、深度和设置应根据苗圃地形、土质、雨量和出水口位置等因素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