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健康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害(public nuisance)——严重的环境污染。
公害病——与公害有因果关系的地域性疾病。
(二)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自然污染
人为污染
生产性污染 工业生产:工业“三废” 农业生产:农药
生活性污染: 粪便,垃圾,污水,废气
其他污染: 交通运输、通讯设备等产生噪声, 废气,电磁辐射等
[慢性危害]
•概念: 是环境中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
的危害。 •发生条件:
物质蓄积、功能蓄积
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危害
[环境污染与致突变危害]
突变(mutation):是指机体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然 的变异。
①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即DNA分子上一个或几个碱基对发生变异。
二、 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归:
污染物转归——指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在环境物理化学 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迁移转化等作用的全部过程。
转归过程可使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发生变化。
1. 分布(distribution)或迁移(transference):
特点: (1)梯度性:在非生物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处→低
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 染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化学性污染物 物理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污染源直接 进入环境,其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排入到环 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理 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②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即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突变
体细胞→致癌 生殖细胞→致畸
[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环境致癌物
物理性致癌物 化学性致癌物 生物性致癌物
占5% 占90% 占5%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类别
确认致癌物 可疑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
依据
动物 流行病 试验 学调查
+
+
+±
+-
措施
禁用,代用 尽量减少接触
加强研究
举例
砷,氡 亚硝胺类
氯仿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出生缺陷,又称为“先天缺陷”或“先天畸形”,主要是指出生时发现的人类 胚胎在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方面的异常。
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
•敏感期: 胚胎器官发育形成阶段是致畸因子作用的敏感期。 人类:妊娠第21-56天; 大鼠:第7-16天; 兔子:第6-18天; 猴子:第20-45天。
物理作用:稀释,扩散,沉降,吸附,蒸发, 等。
化学作用:中和,氧化,还原和水解,等。 生物作用:吸收,分解,降解,转化,等。 注意: 环境自净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作用对象广泛性:→个体差异大。 •低剂量长期性: →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 •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多因素、多渠道作用于人体。 •作用结果的多样性: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损害;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等。
•急、慢性危害 •致癌危害 •致畸危害 •致突变危害 •其它危害
非特异性损害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急性危害]
•概念: 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致的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发生条件: 有一个比较严重的污染源或事故性排放,同时有不良的气象条件或特殊
的地形存在。
烟雾事故 核电站事故
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 急性传染病
3.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生物浓集。
指某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逐渐蓄积和(或) 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逐级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逐渐提高的过程。
生物浓集系数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 该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污染物浓度
4. 自净作用( self purification):
指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 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中污染 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 机理:
浓度处迁移。 (2)广泛性:污染物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中均可分布。 (3)多向性:非生物环境间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环境与非生
物环境之间均可互相迁移。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指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其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 问题:污染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均可降低? 例: 汞→水体→底泥→微生物酶系统作用→甲基汞。 BaP→人体→MFO作用→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存在种属差异性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前获得的大多是描述性流行病学资料。
•反应停事件 •甲基汞与先天性水俣病 •2、4、5-T与致畸 •孕期过量饮酒与胎儿畸形 •吸烟与先天缺陷 •环境激素效应
(四)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公害病 职业病 传染病 食物中毒
公害病——广义的概念:是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 性中毒性疾病。 狭义的概念:具有法律意义。
(二)环境污染的毒效应
➢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死亡 疾病
剂量
临床 前期
健康
正常调节 代偿 失代偿 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健康效应谱)
➢生物标志(biomarker)
生物标志物——指机体由于接触环境因子而产生的可在生物介质中测定到的细胞、 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的改变。 分子生物标志物——环境因子与机体细胞(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 的一切分子水平上的改变。
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1. 接触生物标志物:
包括内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
2. 效应生物标志物: 指在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或其它方
面的改变。包括确证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或疾病的标志。
3.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指在机体接触某种特定环境因子时,
其反应wenku.baidu.com力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的指标。
(三)健康损害作用的表现
特异性损害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论
章节
大纲要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
第1节 人类与环境
第2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学时数
自学 2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 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 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公害病——与公害有因果关系的地域性疾病。
(二)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自然污染
人为污染
生产性污染 工业生产:工业“三废” 农业生产:农药
生活性污染: 粪便,垃圾,污水,废气
其他污染: 交通运输、通讯设备等产生噪声, 废气,电磁辐射等
[慢性危害]
•概念: 是环境中有毒、有害的污染物低浓度、长期、反复对机体作用所产生
的危害。 •发生条件:
物质蓄积、功能蓄积
环境污染与致癌、致畸和致突变危害
[环境污染与致突变危害]
突变(mutation):是指机体的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突然 的变异。
①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即DNA分子上一个或几个碱基对发生变异。
二、 环境中污染物的转归:
污染物转归——指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在环境物理化学 和生物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迁移转化等作用的全部过程。
转归过程可使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发生变化。
1. 分布(distribution)或迁移(transference):
特点: (1)梯度性:在非生物环境介质中,污染物由高浓度处→低
环境污染物(pollutant)——进入环境并能引起环境污 染的物质。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化学性污染物 物理性污染物 生物性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从污染源直接 进入环境,其理化性质未发生改变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排入到环 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理 化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②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即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突变
体细胞→致癌 生殖细胞→致畸
[环境污染与致癌危害]
环境致癌物
物理性致癌物 化学性致癌物 生物性致癌物
占5% 占90% 占5%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对化学致癌物的分类:
类别
确认致癌物 可疑致癌物 潜在致癌物
依据
动物 流行病 试验 学调查
+
+
+±
+-
措施
禁用,代用 尽量减少接触
加强研究
举例
砷,氡 亚硝胺类
氯仿
[环境污染与致畸危害]
出生缺陷,又称为“先天缺陷”或“先天畸形”,主要是指出生时发现的人类 胚胎在结构和生理生化功能方面的异常。
致畸作用的基本特征
•敏感期: 胚胎器官发育形成阶段是致畸因子作用的敏感期。 人类:妊娠第21-56天; 大鼠:第7-16天; 兔子:第6-18天; 猴子:第20-45天。
物理作用:稀释,扩散,沉降,吸附,蒸发, 等。
化学作用:中和,氧化,还原和水解,等。 生物作用:吸收,分解,降解,转化,等。 注意: 环境自净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一)环境污染的特点
•作用对象广泛性:→个体差异大。 •低剂量长期性: →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较难。 •多因素影响的复杂性:多因素、多渠道作用于人体。 •作用结果的多样性: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损害;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等。
•急、慢性危害 •致癌危害 •致畸危害 •致突变危害 •其它危害
非特异性损害
环境污染对人群的急、慢性危害 [急性危害]
•概念: 大量毒物短时间内进入机体所致的不良反应、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发生条件: 有一个比较严重的污染源或事故性排放,同时有不良的气象条件或特殊
的地形存在。
烟雾事故 核电站事故
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 急性传染病
3. 生物富集(bioconcentration):生物浓集。
指某些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逐渐蓄积和(或) 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逐级转移,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 逐渐提高的过程。
生物浓集系数
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 该生物体所处环境的污染物浓度
4. 自净作用( self purification):
指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 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中污染 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 机理:
浓度处迁移。 (2)广泛性:污染物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中均可分布。 (3)多向性:非生物环境间生物体之间以及生物环境与非生
物环境之间均可互相迁移。
2.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
指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在其酶系统的催化作用下 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 问题:污染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均可降低? 例: 汞→水体→底泥→微生物酶系统作用→甲基汞。 BaP→人体→MFO作用→7,8二氢二醇9,10环氧化物。
•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存在种属差异性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目前获得的大多是描述性流行病学资料。
•反应停事件 •甲基汞与先天性水俣病 •2、4、5-T与致畸 •孕期过量饮酒与胎儿畸形 •吸烟与先天缺陷 •环境激素效应
(四)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
公害病 职业病 传染病 食物中毒
公害病——广义的概念:是严重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 性中毒性疾病。 狭义的概念:具有法律意义。
(二)环境污染的毒效应
➢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死亡 疾病
剂量
临床 前期
健康
正常调节 代偿 失代偿 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
➢人群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健康效应谱)
➢生物标志(biomarker)
生物标志物——指机体由于接触环境因子而产生的可在生物介质中测定到的细胞、 生物化学和生物分子的改变。 分子生物标志物——环境因子与机体细胞(尤其是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 的一切分子水平上的改变。
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1. 接触生物标志物:
包括内剂量和生物有效剂量。
2. 效应生物标志物: 指在机体内可测定的生化生理或其它方
面的改变。包括确证的或潜在的健康损害或疾病的标志。
3.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指在机体接触某种特定环境因子时,
其反应wenku.baidu.com力的先天性或获得性缺陷的指标。
(三)健康损害作用的表现
特异性损害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概论
章节
大纲要求
主要内容
第一章 环境与健康
第1节 人类与环境
第2节 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学时数
自学 2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一)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 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 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对人类的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