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轮EVI压缩机介绍 (NXPowerLit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四通阀 制热
室内盘管
制冷
D
VRI1 VRI108K
125K EVI 开 (W) 27572 3.14 27287 2.74 28809 2.41
增加量 (W) 1520 -0.02 1792 -0.02 2193 -0.02
增加量 (%) 5.8% -0.8% 7.0% -0.7% 8.2% -0.7%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最大负荷测试
环境温度43°C, 90% 额定电压 环境温度 – 最大负荷实验 – 通过 环境温度46°C , 80% 额定电压 环境温度 – 严于最大负荷实验 – 通过 环境温度48°C, 85% 额定电压 环境温度 – 严于最大负荷实验 – 通过
电子膨胀阀 毛细管 -7 -10 优化效果 电子膨胀阀 毛细管 优化效果 电子膨胀阀 -15 毛细管 优化效果
EXV 仅增加 1-2%制热量
方案一 优化制热
2°C 除霜试验
采用传统的除霜逻辑 – 进入除霜循环 制热时间 40 分钟 制热时间>= 并且室外盘管中部温度 并且室外盘管中部温度<–10C – 结束除霜 除霜时间约 分钟 除霜时间约6 或室外盘管中部温度 或室外盘管中部温度>11C 平均制热能力为21059W (没有 没有EVI为19442W) 平均制热能力为 没有 为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系统部品更改
没作改变项目: 没作改变项目 – 室外箱体 室外盘管 室外风扇和风扇电机 气液分离器 室外箱体, 室外盘管, 室外风扇和风扇电机, – 室内箱体 室内盘管 室内风扇和风扇电机 分配管 室内箱体, 室内盘管, 室内风扇和风扇电机, 改变项目: 改变项目 – 室内机 移走原毛细管 – 室外机 加一 加一250mm长, 100mm 外径的闪蒸器 长 使用 使用EXV 模拟毛细管,为减少闪蒸器中制冷剂量,在制冷剂 模拟毛细管,为减少闪蒸器中制冷剂量, 流出闪蒸器管路上并联单向阀, 流出闪蒸器管路上并联单向阀,采用进口节流 – 压缩机 VRI125KC-TFD 压缩机:
方案一 优化制热
四通阀 制热
内机盘管
制冷
D
VI
VRI125K
S
分配头 制热毛细管 闪蒸器 单向阀 制冷毛细管
电磁阀 制热毛细管
外机盘管
气液分离器
方案一 优化制热
系统标准性能 (1) 系统标准性能 标准
测试工况 标准制冷 标准制热 增加量 能力 (W)
25495 31443 + 2519W
耗功 (W)
方案一 优化制热
VRI125K试验总结
制热性能: 制热性能 显著的制热能力增加: 时增加2519W, 在最重要的 -4°C增加 显著的制热能力增加 7°C时增加 时增加 增加 达3756W 极好的制热COP: 从2.47W/W(-15°C) 到 3.29W/W(7°C) 极好的制热 显示出非常好的压缩机可靠性能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系统部品更改
没作改变项目: 没作改变项目 – 室外箱体 室外盘管 室外风扇和风扇电机 气液分离器 室外箱体, 室外盘管, 室外风扇和风扇电机, – 室内箱体 室内盘管 室内风扇和风扇电机 分配管 室内箱体, 室内盘管, 室内风扇和风扇电机, 改变项目: 改变项目 – 室内机 移走原毛细管 – 室外机 加一 加一250mm长, 100mm 外径的闪蒸器 长 使用 使用EXV 模拟毛细管,为减少闪蒸器中制冷剂量,在制冷剂 模拟毛细管,为减少闪蒸器中制冷剂量, 流出闪蒸器管路上并联单向阀, 流出闪蒸器管路上并联单向阀,采用进口节流 – 压缩机 VRI108KC-TFD 压缩机:
喷气增焓 增焓技术应用方案 喷气增焓技术应用方案
喷气增焓技术应用方案介绍 喷气增焓技术应用方案介绍 增焓
方案一: 方案一 优化制热 – 北方热泵 – 提高低环境温度应用时制热量和制热效率 – 保持原系统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 – 更高的冷热比 方案二: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 同时提高制冷和制热能力 – 更高的制冷能力并减少制冷效率的损失 – 同”方案一 一样优秀的制热效果 方案一”一样优秀的制热效果 方案一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 利用小排量的带蒸气喷射技术的压缩机来替代大压缩机 – 更高的制冷效率 – 更高的制热效率
喷气增焓技术应用方案介绍 喷气增焓技术应用方案介绍 增焓
方案一: 方案一 优化制热 – 北方热泵 – 提高低环境温度应用时制热量和制热效率 – 保持原系统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 – 更高的冷热比 方案二: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 同时提高制冷和制热能力 – 更高的制冷能力并减少制冷效率的损失 – 同”方案一 一样优秀的制热效果 方案一”一样优秀的制热效果 方案一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 利用小排量的带蒸气喷射技术的压缩机来替代大压缩机 – 更高的制冷效率 – 更高的制热效率
方案一 优化制热
o 室外温度 C
电子膨胀阀与毛细管对比
制热能力 23111 22928 1% 21596 21177 2% 18665 18497 1% 输入功率 8226 8109 1% 8076 7873 3% 7563 7494 1% 制热效率 2.81 2.83 -1% 2.67 2.69 -1% 2.47 2.47 0%
0.40/1.89 + 0.05 0.29/1.83 + 0.13 0.49/2.37 +0.07
温度 Ts/Td (C)
7.2/85.7
出风温度 DB/WB (C)
13.1/12.2 - 0.5K
-6.3/79
42.9/23.1 + 2K
14.4/101
17.6/16.5 -0.59K
标准型 标准制冷 (W) 标准制热 (W)
8.7% 17.9% 16.9% 17.6% 18.8%
方案一 优化制热
对低温制热性能的改善 对低温制热性能的改善
室外环境温度 标准型制热能力 (W) 强热型涡旋制热能力 强热型涡旋制热能力 (W) 能力增加量 (W) 能力增加量 (%) 出风温度增加 (K) 耗功增加量 (W) 能效比改善 (%) - 4oC 20957 24713 3756 17.9% 2.8 1081 +2.8% - 7oC 19606 22929 3323 16.9% 2.5 940 +3.3% - 10oC 18010 21177 3167 17.6% 2.4 898 +4.3% - 15oC 15554 18479 2925 18.8% 2.2 729 +6.0%
测试工况 标准制冷 增加量 标准制热 增加量 43oC最大制冷 最大制冷 (90%电压 电压) 电压 增加量
耗功 (W)
9965 + 718W 9573 + 925W 12058 1055
能效比 (W/W)
2.74 -0.7% 3.29 - 1.7% 2.36 -1.3%
压力 Ps/Pd (Mpa)
25495
强热型涡旋
25495 31443
增加 0% + 8.7%
与普通系统相同 增加来自强热型涡旋
28924
方案一 优化制热
系统制热性能 (2) 系统制热性能 制热
35000
30000 Heating Capacity W
25000
强热型涡旋制热能力 强热型涡旋制热能力 型制热能力
20000
制 热 能 力
方案一 优化制热
最大制热
90% 額定电压 額定电压 在最大制热工况, 室外风扇进入开关循环以维持冷凝温度<65°C 在最大制热工况 室外风扇进入开关循环以维持冷凝温度 采用传统的风扇逻辑, 采用传统的风扇逻辑 用室内盘管中部温度来控制室外风扇的开关 58°C断开 断开/48°C接通 断开 接通 冷凝温度在50°C到60°C间变化 到 冷凝温度在 间变化 系统运行正常
125K EVI OFF 125K EVI ON
15000
10000 -20 -15 -10 -5 Outdoor Ambient 0 5 10
环境温度 C
方案一 优化制热
系统制热性能 (3) 系统制热性能 制热
环境 温度 C 7 -4 -7 -10 -15 制热 能力. 能力 W 31443 24713 22929 21177 18479 功率 W 9573 8414 8109 7873 7494 3.29 2.94 2.83 2.69 2.47 COP 吸气 压力 MPa 0.30 0.19 0.17 0.15 0.11 排气 压力 MPa 1.83 1.51 1.43 1.37 1.28 喷气 压力 MPa 0.60 0.55 0.52 0.49 0.42 吸气 温度 C -6.3 -14.2 -16.3 -18.5 -22.3 排气 温度 C 79 69 69 68 68 出风 温度 C 42.9 37.7 36.4 35.1 33.1 +% 与普通系统 比较增加 W 2519 3756 3323 3167 2925
制冷性能: 制冷性能 能力相同; 能力相同 EER相同 相同 下的最大制冷, 額定电压 要求. 在43°C下的最大制冷 压缩机通过低电压 下的最大制冷 压缩机通过低电压(90%額定电压 要求 額定电压)要求
喷气增焓技术应用方案介绍 喷气增焓技术应用方案介绍 增焓
方案一: 方案一 优化制热 – 北方热泵 – 提高低环境温度应用时制热量和制热效率 – 保持原系统的制冷能力和制冷效率 – 更高的冷热比 方案二: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 同时提高制冷和制热能力 – 更高的制冷能力并减少制冷效率的损失 – 同”方案一 一样优秀的制热效果 方案一”一样优秀的制热效果 方案一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方案三 优化系統制冷效率 – 利用小排量的带蒸气喷射技术的压缩机来替代大压缩机 – 更高的制冷效率 – 更高的制热效率
方案一 优化制热
系统部品更改
没作改变项目: 没作改变项目 – 室外箱体 室外盘管 室外风扇和风扇电机 气液分离器 室外箱体, 室外盘管, 室外风扇和风扇电机, – 室内箱体 室内盘管 室内风扇和风扇电机 分配管 室内箱体, 室内盘管, 室内风扇和风扇电机, 改变项目: 改变项目 – 室内机 移走原毛细管 – 室外机 加一 加一250mm长, 100mm 外径的闪蒸器 长 使用 使用EXV 模拟毛细管 ,并将制冷 并将制冷EXV与闪蒸器并联 并将制冷 与闪蒸器并联 制冷时用 制冷时用EXV关闭闪蒸器进出口,模拟单向阀功能 关闭闪蒸器进出口, 关闭闪蒸器进出口 – 压缩机 VRI125KC-TFD 压缩机:
方案一 优化制热
2°C 除霜试验
采用传统的除霜逻辑
标准型 分钟) 制热时间 (分钟 分钟 分钟) 除霜时间 (分钟 分钟 除霜时间 / 周期时间 平均制热能力 (含除霜周期 (W) 含除霜周期) 含除霜周期 出风温度 (C) 40.5 6.2 13 % 19442 35.5 强热型涡旋 40.2 5.8 13 % 21059 36.9 比较 相近 相近 相近 + 1617W or 8.3 % + 1.4 K
25495
强热型涡旋
27287 31443
增加 +7% + 8.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8924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制冷性能的改善 制冷性能的改善
o
室外环境温度 C 29 制冷量 EER 35 制冷量 EER 43 制冷量 EER
125K EVI 关 (W) 26052 3.16 25495 2.76 26617 2.42
9247 9573 + 925W
能效比 (W/W)
2.76 3.29 - 1.7%
压力 Ps/Pd (Mpa)
0.42/1.84 0.29/1.83 + 0.13
温度 Ts/Td (C)
8.4/84 -6.3/79
出风温度 DB(C)
13.7/12.7 42.9/23.1 + 2K
标准型 标准制冷 (W) 标准制热 (W)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四通阀 制热
室内盘管
制冷
D
VRI125K
VI
S
分配头 制热毛细管 制热毛细管 单向阀 制冷 毛细管
制冷 毛细管 制热毛细管 制热毛细管
室外盘管
方案二 同时优化系统制冷和制热
系统性能
能力 (W)
27287 + 1792W 31443 + 2519W 28413 +213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