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3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四《雨霖铃》教学设计

海门天补中学沈尹

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

2、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并领会它的作用。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认真审视诗中意象和情感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那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游子吟〉〉等等。透过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听马嘶”中的呆望,母亲送别儿子时的泪眼愁眉,可以感受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江淹)中包含的至理。今天,我们来学习〈〈雨霖铃〉〉,一起走近词人的心灵世界,去感受情弦的脉动。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忭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二、作者简介: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qi)卿,排行第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三解题:

《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鸡漫志》卷五《雨淋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倚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作者在倾诉难以割舍的离愁中,同时也抒发了生平遭遇不幸的感慨,所以深感前途黯然无色。通篇层层铺叙,上下阕通过衬托、点染,浑成一片。写景抒情都用白描,形容尽致。这是吸取了民间词的特点,在艺术上予以加工提高而形成的。

四、诵读、感悟

学古诗词贵在诵读。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验词人的情感,进入词的意境,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

1、视频诵读

学生感受全词的感情基调,并注意句子的节奏

(诵读提示:首先注意词的低沉基调,还要保持乐句的完整性,例如“寒蝉凄切”是一个乐句,应有稍长的停顿;以下“都门帐饮无绪”“今宵酒醒何处”皆独立乐句,亦应这样处理。有些乐句中有“豆”,如“留恋处”“念去去”“杨柳岸”“便纵有”等之后皆有“豆”,“豆”相当于八分或十六分休止符,读时应声断气不断)

2、根据诵读提示,学生朗读全词,总体上体会全词离别之情,概括上、下片的内容

上片:离别情形

下片:想象别后情景

柳词善于铺叙。为把个人的离别之情写得缠绵悱恻、哀婉动人,不仅写了离别之际,而且写了离别之前,甚至还设想了离别之后;不仅写了眼前之景,而且写了想象之景。

3、学生再次集体朗诵全词,体会全词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

1、全词情景分合,学生分组讨论全词那些是情语,那些是景语。并指出那些是实

景,那些是虚景?

寒蝉、长亭勾勒环境

景语

骤雨歇渲染气氛实写

都门帐饮情事

情语

执手相看情态

烟波暮霭别后去向景语

清秋伤别点旨情语

晓风残月别后情景景语虚写

良辰好景别后生活情景

千种风情合说

2、理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体会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

明确:起头三句,交代了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天气(骤雨初歇),烘托了“都门帐饮无绪”的悲苦凄凉气氛。同时也写出将别未别之际的痛苦心情的复杂变化:白日登程,延挨至“对长亭晚”表现了不忍离别,唤起下句的“留恋处”;“骤雨初歇”,无论如何也该启程,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在写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场面时,“寒蝉”“骤雨”却又起着相反相成的作用。寒蝉声凄欲断,但总还能发出鸣叫;而人当离别,理应是“语已多,而情未了”,倒反成了“无语凝噎”悲痛之极。“相看泪眼”“雨已止而泪不止”。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与词人的愁绪有何联系?

明确:浩淼无际的江面上的粼粼水波---词人心头愁绪荡漾

傍晚云雾浓重---词人愁绪浓重,心情沉重压抑

楚地的天空空阔辽远---愁绪的无边无际

五、名句赏析

历来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学生讨论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学生小组讨论后,明确:“杨柳”和别情有关,“年年柳色,灞陵伤别”。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后,杨柳和离别似乎已具有必然性的联系了。“晓风残月”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古时要赶远程的人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动身,因而也经常在这个时候送别。如温庭筠《菩萨蛮》“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就是把别情与这个时候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来说的。

“清醒”后的惆怅(离人饮酒,是作为麻醉剂来消减愁怀的,酒醒无异于愁醒,经过麻醉后醒来的愁,就越发地使人感到无法排遣了)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岸上的杨柳,晓风吹拂,残月微明)交融在一起,这情景确实凄凉难耐。可见,这两句中词人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东西入词,构成凄凉的意境,淋漓尽致的

抒发了伤离别的悲凉情怀。

视频诵读,再次体验词人情感。

(六)归纳艺术手法。

离别,不是“别时容易见时难”,而是“相见时难别亦难”。这本是柳永在彼地的个人情感,却让世世代代的读者为之动情,为之流泪。除了与与柳永的自身的特殊情感经历有关之外,还与他采用的艺术手法相关:

(1)善于铺叙,告别过程逐层展示,离别之痛渐次加深。

(2)融情于景,“伤离别”与“清秋节”重笔倍写,便有了双重悲剧性。

(3)虚实相济,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与别后虚景虚事实情相结合

七:总结

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自此,他开始了“从别后,忆相逢,几会魂梦与君同”的痛苦相思。“天涯地角有时尽,只有相思无尽处。”此时,无边的痛苦与未来无尽的相思在强烈的折磨着他,对此,就让我们一起用苏轼〈〈水调歌头〉〉的名句来祝愿与柳永一样的分离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赏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恋人的缠绵别离;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跨过江河,不知不觉来到我们身旁: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同学们,把你最动情的别离写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吗?

板书:

离别之前景语

实写

离别时刻情语

烟波暮霭景语

清秋伤别情语

别后想象晓风残月景语虚写

良辰好景情景

千种风情合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