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钟声千年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年的钟声千年的文化
——《枫桥夜泊》教学实录
王崧舟
《小学语文教师》09.01
启:枫桥钟声越千年
师:当代诗人陈小奇写过一首歌,歌名叫《涛声依旧》,大家听过吗? (生答“听过”)
师:好听吗? (生答“好听”)
师:看来,这首在上个世纪末非常流行的歌曲,至今还受到大家的欢迎。它不但曲子好听,歌词也写得相当出色。大家看,这是其中的两句。(大屏幕出示陈小奇《涛声依旧》歌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歌词)
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得更是好听!大家注意看,歌词中有一个词叫“无眠”,谁知道“无眠”的意思?
生:睡不着,失眠。
师:说得好! “睡不着”是大白话,“失眠”呢,是近义词。一俗一雅,意思就说得明明白白了。其实,“无眠”还可以找出很多近义词来,比如,不能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不眠。
师:难以人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难眠。
师:未曾入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未眠。
师:因为发愁而无法人眠,合成一个词就是——
生:愁眠。
师:一口气,找到了五个近义词。无眠,就是“失眠”,就是“不眠”,就是“难眠”,就是“未眠”,就是“愁眠”。一句话,就是睡不着觉啊!好的,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歌词,感受“无眠”的滋味儿。(生齐读歌词)
师:那么,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生1:钟声。
生2:钟声。
生3:钟声。
师: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那么,这是从哪里传来的钟声呢?大家看——
(大屏幕出示【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师:其实,早在两百多年前,清朝诗人王士祯就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读? (生读)
师:注意,这是古诗。读的时候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来,谁再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有了古诗的节奏和味道。)
师:读得好!那么,从诗中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生:寒山寺的。
师:没错,这是寒山寺的钟声。为了独听寒山寺的夜半钟声,诗人盼啊望啊、梦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生答“十年”)
师:十年,整整十年,可见这钟声的魅力!那么,这钟声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明】高启《泊枫桥》)
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
师:其实,早在五百多年前,明朝诗人高启就在一首诗中写过这样的钟声,谁来读一读? (生朗读诗句)
师:高启所写的钟声,也是寒山寺的钟声。让人奇怪的是,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高启总会想起一个人,谁?
生:张继。
师:张继?张继何许人也?为什么几度经过都要忆张继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宋】陆游《宿枫桥》)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诗人陆游就写过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从诗中看,七年前陆游曾经到过哪儿?
生:枫桥寺。
师:没错,寒山寺又名枫桥寺,因为它就在枫桥边上。他到过寒山寺,听到过什么呢?
生:钟声。
师:七年之后,诗人陆游又到了哪儿?
生:又到了寒山寺。
师:又听到了什么? (生答“钟声”)
师:七年不变是钟声啊!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陆游的这番感慨。(生齐读诗句)
师: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变的是南来北往的客人,不变的却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枫桥寺,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十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诗人还会怎样写呢?
生:百年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生: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师:十年不变是钟声,百年不变是钟声,千年不变的还是钟声。
师:听!陈小奇的笔下有钟声,我们一起读——(生齐读陈小奇的歌词)
师:听!王士祯的笔下有钟声——(生齐读王士祯的诗句)
师:听!高启的笔—下也有钟声——(生齐读高启的诗句)
师:再听!陆游的笔下还有钟声——(生齐读陆游的诗句)
师:问题来了!问题来了!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写钟声?
生:钟声的魅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呢?
生:张继是谁?
生:钟声为什么能够留传这么长的时间?
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师: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息息相关,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
诗紧紧相连。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大屏幕出示【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请大家打开课文,读一读这首诗,自由读,反复读,一直读到清爽了、顺口了为止。(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师:读得很专心、很投入,很好!读书要的就是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清清爽爽地读。(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不错!比如,“愁眠”的“愁”是翘舌的,“寒山寺”的“寺”是平舌的,真是读得一丝不苟!谁再来读一读,不但清清爽爽地读,而且有板有眼地读。(生读)
师: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全场掌声。)
师: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全诗)
师: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渎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道。(生齐读诗歌)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涛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
生:愁绪满怀。
师:好!这是你的感觉,你可以把这个词写在课文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