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教育目的
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2、教育目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指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有的一种倾向
3、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4、课程一体化
课程的编制应当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反应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的信仰、理想与意志。
5、教学
教学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力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6、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7、特朗普制
美国学者劳伊德特朗普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试图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
实行大班上课,即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结合在一起上课,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每个小班20人左右,由教师或优秀的学生领导,研究、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主要有学生独立作业,部分作业指定,部分作业自选。
其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时间40%,小班研究20%,个别教学40%。
8、班级上课制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
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
9、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使人根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举动、行为、思想、意图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10、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坚
持精神,是道德行为的调节和维持力量。
二、简答题
11、简述人的发展发展规律性
(一)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二)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三)阶段性
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
(四)个别差异性
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扔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五)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1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四)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三)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二)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13、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二)谈话法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通过问答、对话的形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获取或巩固知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方法。
亦叫回答法。
(三)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四)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或解决某类作业与习题,以加深理解和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五)演示法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试验或播放有关教学内容的软件、特制的课件,是学生认知事物、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六)实验法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和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物的规律,以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七)实习作业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
(八)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未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其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九)研究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方法
14、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二、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2)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15、我国学校的德育原则
一、理论与生活相结合
(1)理论学习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
(2)注重实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二、疏导原则
(1)讲明道理、疏通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长善救失原则
(1)“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
(2)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3)引导学生自觉批评自己,进行自我教育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1)尊重和信赖学生
(2)严格要求学生
五、因材施教原则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1)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
(2)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
(3)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2)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3)正确认识和发挥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学生的教育影响到最佳状态
1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
(一)说服(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说服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是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二)榜样(典范、示范、评优)
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三)锻炼(练习、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锻炼是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四)修养(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慎独)
修养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
(五)陶冶(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陶冶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六)奖惩(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奖惩是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包括表扬、奖励和批评、处分两个方面。
(七)制度
制度是指通过构建良好的学校制度来引导规范和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首先,学校制度为学生构建合理、有序的学校环境
其次,学校制度为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行为规范要求
再次,学校制度为学生规定了特定的价值导向
17、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1)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
(2)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
(3)教育过程是复杂的
(4)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
二、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带有严格的示范性。
三、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活动必然会有创造性。
教师要创造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经历艰苦的劳动和长期的积累。
四、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这种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于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固然学历达标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它仅仅是教师劳动专业化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条件之一。
在我国现阶段,我们还要防止把教师的劳动的专业性仅仅理解为教师学科教育的训练和专业化的偏向。
18、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获取参与探索的经验
2、提高发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意识
4、培养科学态度和意识
5、培养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感
6、培养搜集、分析、处理信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社会,参与社区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学习领域。
(三)劳动与技术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直接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目的,一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其开发与实验应遵循以下基本理念:
1、注重手脑结合的进行技术探究和技术学习,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2、以制作项目或产品活动为载体开展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
3、立足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逐步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技术含量
4、拓展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经历,追求工具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
(四)信息技术教育
它有四方面任务与内容
1、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
2、全面启动中小学“校校通”工程
3、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素养
4、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三、论述题
19、联系实际,试论述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
我国现代与古代的生产力水平可谓是天壤之别,其教育事业发
展水平比起古代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要优于古代。
(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教育要与社会需求相契合。
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就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需要培养劳动者,而到了现代工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培养各方面的执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三)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更新,也必然促进着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
14世纪学校一般只教算术、几何、天文等,到了16世纪,增加了地理和力学。
再到了17世纪以后,出现了代数、三角、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是一样,如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产生,多媒体教学的产生,改进和推广,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
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着教育的性质
教育具有什么样的性质是由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阶级社会的教育都反映统治阶级的利益和需要。
(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培养他所需要的人会提出特定的教育目的和宗旨。
(三)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谁掌握了政权,谁就支配者精神生产的资料,掌握着教育的领导权。
(四)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社会中,让哪些人受教育,受什么样的教育都是,都是由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让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五)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
为了实现不同的教育目标,不同社会经济政治条件下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教育内容。
三、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一)文化知识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主要资源。
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丰富程度制约着教育发展水平和丰富程度。
(二)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和教育模式
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特定的背景。
如东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和谐、崇尚德性、关注整体;西方文化模式的核心是追求征服、崇尚理性、关注个性。
(三)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改革
文化传统越久,对教育传统改革的制约性越大。
一个百年传承的名牌学校为保证自己的名誉和升学率是不会轻易作出教育上的改革。
20、联系实际,试论述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活动中的人的发展是一种在人的有目的的参与、干预下所发生的变化过程。
二、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文化知识是滋养人的生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和资源。
文化知识蕴含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多方面价值。
(一)知识的认识价值
学生掌握知识,意味着他对知识所指的事物的认识,弄清事物是什么,把握住事物的特性。
(二)知识的能力价值
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经历知识的展开过程和知识的发展过程,对知识进行心里操作和行为操作。
(三)知识的陶冶价值
知识蕴含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正是构成人生智慧的基本要素。
(四)知识的实践价值
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特性,也就获得了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
三、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
与古代相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和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这在人的现代化发展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21、联系实际,试论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一、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实现的
(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二、德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1)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2)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三、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1)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2)自我教育能力的构成因素
(3)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22、试论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它不是一门学科课程,而是有着不同于学科课程的规定性。
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经验型课程
经验型课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课程的设计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经验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它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组织形式,以任务为取向,注重学生亲历实践的活动形态的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型课程
(1)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突出课程整合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