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指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名人传》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指导《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名人传》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作者简介: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
业余作家。出生于乌克兰小镇舍佩托夫卡,并在那里度过了
一个没阳光的少年时代,后参加革命,1929年,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眠的情况下,用自己的战斗经历素材,以顽强的
意志,历时三年创作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后又开
始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只完成了第一部,就与
世长辞,年仅三十二岁。
2.主要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
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
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
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
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到1930年前后,苏俄
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3、题目的含义:钢铁”是信念、意志、毅力的象征,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释这部作品的标题时说:“钢是在烈火
里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
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并学会了在生活中不灰
心丧气。”
3、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保尔柯察金
保尔是一个无产阶级英雄的形象:他敢于向命运挑战,
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他有崇高的革命思想、
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
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这些精神都是我们应该
学习的。
4、经典段落背诵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
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
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二、《名人传》
1、名著背景:
作者罗曼?罗兰,20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作家。1915年
因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
著名的反战主义者。《名人传》是《贝多芬传》、《米开朗
基罗传》、《托尔斯泰传》的总称。
2、中心思想:
本书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
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他们
面对家庭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排斥,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
真实苦难使他们直面人生,而与苦难的搏斗,则造就了他们的伟大。)
3、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
(1)贝多芬(1770-1827),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
性格:桀骜不驯,普通乖僻,不幸孤独,自强不息,伟大的音乐之神,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贝多芬的故事主要侧重“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以他的意志,以一种不可抵挡的力量扫空忧郁的思想,战胜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2)米开朗琪罗(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主要作品有《酒神巴库斯》、《哀悼基督》、《大卫》、《摩西》、《被缚的奴隶》、《垂死的奴隶》和《末日审判》。他的艺术创作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顶峰,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
性格:慈祥,博爱,善良,孤独,多疑,懦弱,有毅力,身体力行,家庭富有自己却贫穷,屈服于教皇势力。
米开朗琪罗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悲剧,展示了一个天才为了征服世界,为了创造不朽的杰作而流出惨痛的鲜血。内容主要分为上篇“战斗”,下篇“舍弃”和尾声“死”。
(3)托尔斯泰(1928-1910),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改革家和道德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安娜?卡列宁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性格:博爱,敏锐,自我完善,具有虔诚的宗教观点。
托尔斯泰的故事主要的内容是:童年,高加索纪事,哥萨克,塞白斯多堡纪事,爱情与婚姻,对社会的忧郁等等,是三篇故事中最长的一篇,也是对主要人物的生平和所创作的东西描写最详细的一篇。
4、阅读感受:
(1)、人生难免会遇到磨难,生活也并非充满了鲜花和欢乐。
(2)、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克服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3)、评价人物要看人的品质和价值,而不能以貌取人,以偏概全。
5.主要人物事迹:
(1)贝多芬,他的音乐受到欢呼,他的困难却几乎无人问津,在生命的末曰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
(2)米开朗琪罗,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同贝多芬一样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传世杰作。
(3).托尔斯泰,要面对整个贵族上流社会,以至被教
会开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下定了摆脱贵族生活的
决心。
三、《童年》
1、背景及作者简介:
本书成书于1913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
大学》)的“童年生活”部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
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
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
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
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
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
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2、主要内容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
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
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
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
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