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 匆匆 何捷

合集下载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范文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范文

《匆匆》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匆匆》,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课文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懂得时间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作者的表达手法。

(2)如何引导学生珍惜时间,懂得时间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时间的相关话题。

(2)提问学生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引发学生对时间的思考。

2. 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匆匆》。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学生朗读并记忆。

(2)学生通过语境练习,运用生词和短语。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朗读和练习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课文理解与运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生词和短语的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匆匆》。

(2)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话。

2. 拓展作业:(1)让学生思考自己如何珍惜时间,做一份关于时间管理的计划。

(2)鼓励学生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培养文学兴趣。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直观、生动的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课文《匆匆》的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的教案设计

《匆匆》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匆匆》,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运用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文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匆匆,从而更加珍惜每一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和思考。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匆匆》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流逝。

(2)简要介绍课文《匆匆》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难点句子。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互动环节:(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回答问题: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匆匆》,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学会抒发感情,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的情感。

(2)学会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3)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4. 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匆匆》,提问:“匆匆”一词在课文中的含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大意。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作文。

3. 欣赏一篇美文,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4. 思考课后问题,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匆匆》课文教案

《匆匆》课文教案

《匆匆》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时间流逝的匆匆。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时间的珍惜和思考。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的感悟。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时间”、“匆匆”等。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写作。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生活,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的时候?能不能举个例子?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时间的感受,进而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教师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这些场景给你什么感受?四、感悟课文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时间匆匆的词语和句子。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时间匆匆给你什么启示?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课文描绘了哪些场景吗?二、深入分析1.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对比、排比等。

3.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三、课堂实践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时间匆匆”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1.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3.布置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时间珍惜的作文。

五、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时间珍惜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间匆匆,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时间的珍贵。

在课堂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写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关注和引导。

重难点补充:第二课时二、深入分析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课文中看到了哪些对比鲜明的场景?这些对比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对比手法让场景之间的反差更加明显,让我们感受到时间流逝的无情。

教案设计匆匆何捷

教案设计匆匆何捷

教案设计匆匆何捷时尚圈 2011-03-26 21:23:15 阅读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分享:银川的教案,请大家评点!作者:何捷老师?? 2010-10-23 22:19 星期六晴教案设计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

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

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朱自清的散文,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按大赛主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

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匆匆》教学设计_教案(五篇范文)

《匆匆》教学设计_教案(五篇范文)

《匆匆》教学设计_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匆匆》教学设计_教案2 匆匆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文,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怜惜之情,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唤起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

2.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的表达手法及紧扣主题的写作方法。

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段,进一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如诗一样的散文《匆匆》。

它的作者是朱自清,写的是关于时间的一篇文章。

那么,你们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和警句?(学生自由说。

)板书:匆匆朱自清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社会背景。

(播放录音)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

他的作品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而著称,读后能引人无限的遐思,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成就极高。

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

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贫穷落后,受人侵略欺辱,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没有取得成功。

作者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看到日子在匆匆流逝,想要有所作为,但又苦于找不到出路。

文章反映出旧时代的年轻人虽有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苦闷的复杂心情。

2.播放本课朗读录音。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利用工具书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指名回答,老师小结,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感知的能力。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学生甲: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返(2)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学生乙:作者用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表达出作者无奈的愁绪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发展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

(2)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感悟。

(3)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阅读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图片或视频。

4.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美妙。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记忆。

(2)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竞赛,激发学习兴趣。

3.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

(2)学生讨论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4. 品味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情感等方面品味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互动交流。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匆匆》最终版教案

《匆匆》最终版教案

《匆匆》最终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想象和创造。

(3)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培养自己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感悟作者对时间的珍惜。

2. 学会从多角度去分析和理解课文,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 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验。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匆匆》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录音机、音响设备4. 教学课件或黑板5. 学生作业本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层次。

3. 讨论与思考(1)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课文的表达技巧。

(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4. 课堂练习(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匆匆》,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运用板书,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匆匆”的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2)引导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匆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与韵味。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通过组内交流,巩固学习成果。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匆匆》,巩固所学知识。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时间的小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交流能力。

指向表达的新设计_人教版六下_匆匆_教学案例及点评_何捷

指向表达的新设计_人教版六下_匆匆_教学案例及点评_何捷

一、古往今来谈时光师:(板书:匆匆)预习过课文,你们应该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匆匆?生:说的是时光匆匆,也可以说是时间匆匆。

师:是的。

说到时间匆匆,古往今来,许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说法。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表达的。

(板书:表达)请大家读一读课件中出现的几句话。

(背景音乐为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课件出示)语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诗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明日歌》俗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关汉卿《窦娥冤》中“蔡婆婆”开场词名言警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莎士比亚(生读句子)【点评】慨叹时光匆匆的文学作品自古有之,但同一题材用不同文体去表现,会各具特色。

开课伊始,教师从内容入手,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同一主题,让学生感受“相同”中的“不同”,从“表达”的角度,为学习“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做了铺垫。

这样的教学直接指向文体特点,指向课文的表现手法——语言文字内部的思维意义,指向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但具有鲜明的年段教学特征,而且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二、听读,发现散文的表达特点师:看,不论哪一种表达方式,目的都是让读者清晰地了解、明白。

(板书:清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匆匆》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

散文,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板书:散文)让我们通过学习,感受这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吧。

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请大家拿起笔,边听边动笔,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师播放朗诵音频,生听读并做记号)师:我发现每个孩子都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我们来交流交流。

哪些地方让你有感觉?哪怕只是一个标点、—个词、一句话,或者一段话都可以。

(生汇报交流,过程略)师:非常了不起,你们都很善于倾听,甚至发现了散文的特点。

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零散地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

教案设计 匆匆 何捷

教案设计 匆匆 何捷

教案设计匆匆何捷时尚圈2011-03-26 21:23:15 阅读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分享:银川的教案,请大家评点!作者:何捷老师2010-10-23 22:19 星期六晴教案设计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

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

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朱自清的散文,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按大赛主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

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匆匆》的教案设计

《匆匆》的教案设计

《匆匆》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推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时间的态度。

(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恩之情。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匆匆》,熟悉课文内容,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课文理解:通过讨论、回答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4. 思考与推理: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去思考和推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写作练习: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熟悉课文,掌握正确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推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朗读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朗读的熟悉程度和朗读技巧。

2. 生字词测试:测试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回答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4. 写作展示:展示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价其写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匆匆》,了解课文内容,准备生字词的学习。

2. 课堂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匆匆》,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组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匆匆》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多媒体课件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匆匆》的作者朱自清及其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匆匆》,引发对时间的思考。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朗读,互相交流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引导补充。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6. 拓展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

7. 小结课堂:8. 布置作业:(1)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写一篇以“珍惜时间”为主题的作文。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作文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表达技巧。

(3)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运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匆匆》的作者朱自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各小组选取一两个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分享和讨论。

4. 探究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匆匆》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评价。

3. 学生对作者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匆匆教学设计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匆匆教学设计教案 匆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匆匆教学设计教案匆匆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教案名称:《匆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体会时间的流逝,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歌曲《匆匆》,引导学生感受时间的流逝。

2.学生分享自己对时间的认识和感受。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其意思。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探讨(10分钟)四、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设计意图:重难点补充:一、自主学习环节1.教师提问:“你们觉得时间是怎样匆匆而过的?”引导学生思考时间流逝的感受。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描绘时间匆匆的?”二、合作探讨环节1.教师提问:“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间流逝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时间流逝原因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环节1.教师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如“匆匆”、“流逝”等,并提问:“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教师分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时光老人的脚步”、“日子像小溪一样流去”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四、课堂练习环节1.教师设计练习题:“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你眼中的时间流逝。

”2.学生完成后,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1.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如“我学会了如何描绘时间流逝”、“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等。

设计意图:注意事项:1.针对学生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匆匆》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匆匆》,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学会欣赏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者多媒体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分段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生字词,尝试组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3)用生字词造句,巩固记忆。

4. 分析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美的元素。

(3)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5.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匆匆》的教案设计

《匆匆》的教案设计

《匆匆》优秀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的感悟和珍惜时间的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匆匆》。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时间的感悟和珍惜时间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炼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匆匆》的幻灯片或课件。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的时间珍惜故事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利用课件或幻灯片,展示课文《匆匆》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提炼出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5.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时间珍惜相关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

(2)各组汇报表演,其他学生和老师给予评价。

6. 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7. 作业(1)背诵课文《匆匆》。

(2)写一篇关于珍惜时间的小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生字词掌握评估:通过默写或口头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匆匆》版教案

《匆匆》版教案

全国第八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专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语文素养为魂——《匆匆》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何捷评析: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国才何捷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二小学语文教师,福建省语文学会小学专委会副秘书长,对作文教学颇有心得,发表专业文章近千篇,已出版多部作文教学专著。

解题导入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生:朱自清。

师:关于他,能简单地说一句话吗?(生用简短的话说朱自清的简介)师:来,请看大屏幕,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

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荷塘月色》《背影》等等。

咱们今天学习的也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

(板书:散文。

)师: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什么是散文呢?散文就是读者与作者的悄然对话与共同的思考(板书:对话,思考)。

那么,既然是与作者对话,就让我们先来倾听吧(板书:倾听)。

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著名艺术家孙道临朗诵的《匆匆》,注意听要求,大家拿起笔,一边听一边做记号,在凡是能让你感受到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

看看谁最善于倾听。

(播放朗诵音频)点评:面对六年级的学生,面对学生第一次接触“大家”散文,怎么把学生“带到高速路入口”,让学生自己在“高速路”上奔驰?何老师牢牢把握“方向盘”——读书、有思考地读书,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走几个来回”,在简洁的入题、了解作者之后,拎出“散文”、提出“对话”、要求“倾听”和“思考”,可谓独出心裁。

从文体特征入手,整体把握师:老师刚才看了一下,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孩子真善于倾听,每个孩子几乎都在课本上做满了记号,交流一下。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教案设计

课文《匆匆》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匆匆》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1.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匆匆》,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珍惜时间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匆匆》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有效的表达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匆匆》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3.2 互动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4.2 讲解教师对课文《匆匆》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词汇、句子和主题思想等方面。

4.3 练习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4.4 交流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表现。

5.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5.3 课堂交流评估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匆匆》中的深层含义和个人感悟,促进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6.2 创意表达学生可以选择一种艺术形式(如绘画、写作等),将课文《匆匆》的主题思想表达出来。

第七章:作业布置7.1 课后作业为学生布置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表达能力。

7.2 作业要求明确作业的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提醒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

第八章:教学反思8.1 课堂效果评估教师对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交流情况等方面。

8.2 改进措施根据教学反思的结果,提出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九章:教学资源9.1 教学材料整理和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课文文本、参考资料、多媒体资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设计匆匆何捷时尚圈2011-03-26 21:23:15 阅读2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分享:银川的教案,请大家评点!作者:何捷老师2010-10-23 22:19 星期六晴教案设计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课匆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作者朱自清是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的大家。

文章开篇寄兴于燕去燕来,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

全篇文字清隽洗练,思路缜密,情景交融,表达生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内涵的阅读能力,学习作者感悟生活和表达感悟的方法,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应有效利用课文的有利资源,充分体现单元的学习重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是第一次接触朱自清的散文,文章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表达方式,积累语言,并尝试表达。

3.体会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按大赛主委会统一要求,学生准备如下:1、读读课文,查找并筛选相关资料。

2、借助课后思考题或阅读提示把握课文大意。

3、针对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拟定问题。

教师准备:1、摸清文脉,细读文本。

2、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设计教学环节。

教具准备:幻灯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检查预习。

(一)揭题。

1、板书课题,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正确,督促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2、围绕文题谈话:学生交流自己对文题的理解。

教师了解学生对课文大意的把握情况。

(二)初步了解作者,为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1、学生谈谈预习中对作者朱自清的了解。

2、出示幻灯:朱自清,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

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

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

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三)鼓励学生提出预习中的问题。

二、初读全文,初步感知。

(一)听读课文。

1、听课文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表达听课文配乐朗读后的初步感受。

(二)自读全文。

1、学生轻声地,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并在读中印证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围绕“匆匆”,作者做了哪些思考?3、学生交流,关注是否有新的问题产生。

三、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一)尝试读段,指导学法。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

1、学生默读自学第一自然段,想想:从文章的第一自然段中读懂了什么。

在感受深的或喜欢的词句旁批注,和同桌交流。

2、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

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读句子,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师生互动,读议结合。

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引导发现这些问句的特别之处,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反复朗读。

3、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4、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二)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选择感受最深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2、根据学情,确定全班交流的句段。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体会作者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时间在不经意间匆匆而去;关注“茫茫然、凝然、伶伶俐俐”等词语以及“挪移、跨过、飞去、溜走”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照课文的写法说一说,加深体验,学习作者如何捕捉细节,感悟生活。

3、朗读句段。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一)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1、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收获。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二)布置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2、搜集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3、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1}按照课文后的第3题要求写几句话。

{2}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时间的感受。

第二课时(简案)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一)学生展示朗读。

(二)听写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三)师生议定本课研读目标和学习方法。

二、重点研读,体会感情提出问题,研读文本。

(一)围绕问题:在课文中朱自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重点语句交流,重点研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再次带着情感朗读全文。

三、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深化认识“匆匆”。

(一)展示交流诗文、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展示交流学生写话作业,组织评议。

(三)推荐朱自清的相关作品永恒的美丽美丽的永恒——《跨越百年的美丽》(人教版六下)课堂教学评析执教: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何捷时尚圈2011-03-26 21:38:25 阅读7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永恒的美丽美丽的永恒——《跨越百年的美丽》(人教版六下)课堂教学评析执教: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何捷评析: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黄国才这是何捷老师参加首届福建省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荣获特等奖的课堂实录。

课文节选自梁衡的同名散文。

全文以优美的笔调叙述了居里夫人发现镭这一生动翔实的事件,赞美居里夫人对科学执著追求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

文章在充分表现她对人类科学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展示居里夫人独特的美丽。

何老师以“美丽”为线,和学生一起挖掘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探索居里夫人“美丽”的奥秘,引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课堂教学设计精巧、学思结合、语文味浓厚,展现何老师语文课堂的“独特美丽”。

一、巧读课题,初识“美丽”师:请看老师书写一个词(板书:美丽),生活中,美丽的人和事有许多,请你用上“美丽”说一说。

生:美丽的世界。

美丽的老师。

美丽的教室……师:就像哲人说的那样“美丽是这世间最大的遗憾”。

的确,美丽太短暂了。

不过老师要在“美丽”前添加一些内容,弥补这一缺憾。

(板书:跨越百年)请大家连起来读一读。

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

(生:读课题。

)师:一份美丽可以跨越百年,必定能够跨越千年、万年,最终达到永恒。

(板书:永恒)这是为什么呢?这篇课文所说的这份永恒之美是关于谁的呢?请完整地说出她的名字。

生:玛丽?居里。

[点评:这是一个别开生面的入题。

何老师巧妙地利用课题,设置悬念:美丽—遗憾—永恒,一波三折,激发阅读兴趣,挑动阅读期待,引发积极思考,快速进入阅读情境。

] 师:课文用了三个词语来向我们介绍她这份永恒的美丽,读一读课文,能发现么?生(读书):美丽。

极美丽。

美名。

师:这里的“极美丽”指的是居里夫人么?生:不是,指的是镭发出的光。

师:为什么它也能用以说明居里夫人的美丽呢?生:这是居里夫人的伟大贡献,是她所从事的科学研究。

师:原来人的美丽和他的工作、对人类的贡献息息相关。

这样的美有内涵,不空洞,这美名也不是空穴来风啊。

请一个孩子串联三个词语,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美丽的居里夫人发现了极美丽的镭,留下了千古不变的美名。

[点评:什么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何老师此设计和实践是一个范例,启示有三:一是细读书;二是抓关键词;三是理思路(文路)。

]二、品读语句,深解“美丽”师:让我们逐一品读这三个词。

先看“美丽”。

请大家再读课文,把文章中写描写玛丽居里美丽的语句画出来。

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我们怎么能看出她的美丽?生:我画的是“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

”这句话中的“年轻漂亮”直接说明她的美丽。

师:这份美丽极具震撼力!我们能从这句话的一对反义词中看出,请大家把它们找出来。

生:“人声鼎沸”和“肃然无声”。

师:先来理解“人声鼎沸”。

请大家大声地自说自话。

(生:各自说话。

)师:这就叫做“人声鼎沸”。

你能结合刚才大家的表现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么?生:说话声音很大,很吵。

师:就像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嘈杂的声音。

这里的“鼎”就是古时候的“锅”。

现在请大家再来合作表现“肃然无声”。

(生:全体不说话。

)师:为什么这么表现?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很安静,很严肃,不说话,没有一点儿声音。

[点评:词语有时是不需要“解释”的,或心领神会之、或想像感悟之、或表现描摩之。

此处学生对“人声鼎沸”和“肃然无声”的理解是领其义会其神的。

]师:好,大家真会学习,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来理解。

法国科学院由人声鼎沸到肃然无声,可见这份美丽的庄严和震撼力。

还有描写她美丽的句子么?生:我画的是“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这句话。

师:这句话中说到居里夫人的美可不单调。

大家读一读,想一想共有几个层次的美?生:衣着美,神态美,眼睛很美。

师:一袭黑色长裙。

这里的数量词“一袭”,相当于哪个词?生:一身。

一件。

一条……师:为什么作者选用“一袭”呢?用上你们说的这些词好么?读一读,有什么感觉?生:我觉得不好,好像不够美。

师:是啊。

知道么,数量词也是有色彩的。

“一袭”用做量词时,带有高贵,典雅,端庄的意思,是能够体现居里夫人的美。

看来作者的选词很讲究,也看得出作者对居里夫人很崇敬。

因此,作者才会在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时,写下这样一篇纪念文。

大家继续聊吧![点评:“一袭”,看似平常却奇俏。

何老师抓住看似不起眼的数量词“一袭”,引导学生体会词的色彩意义,进而读出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敏锐学生的语感。

]生:我不明白什么叫做“淡泊”?师:把它和“名利”联系在一起理解就容易多了。

生:淡泊名利就是不看重,不重视名利,在荣誉面前很平静。

师:是啊,居里夫人就是这样一个淡泊名利的科学家,所以她的神情中有淡泊之美。

试想一下,当你通过刻苦和努力,拿到钢笔字比赛的优秀成绩单时;当你用一学期的汗水换来一张“三好生”奖状时;当你手捧参加竞赛而获得的奖杯时;当你获得进步奖章、表扬卡时……你何等地珍惜。

可居里夫人却把自己获得的、别人做梦都希望获得的荣誉看得那么平淡。

这就是淡泊名利之美,这种境界真难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