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之乡 河南美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文化小论文
家乡河南戏曲之乡
作者:雷帅利
辅导教师:王向前
单位:巩义市鲁庄镇第三初中
家乡河南戏曲之乡
河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灿若晨星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可以说河南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文物、戏剧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数量众多,门类丰富,都具有浓郁的中原地方特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河南人向外地人介绍河南的时候,都会说起豫剧,往往眉飞色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外地人对河南人提起豫剧,也大都跷指称赞。
可以说,豫剧是河南人的骄傲,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
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戏剧。
明清以来,在河南有据可查的曾经流行的剧种有45种之多。
到了80年代,有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七品芝麻官》、《朝阳沟》等剧目风靡全国,家喻户晓。
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宝岛台湾到鸭绿江畔,无处不有“豫剧迷”。
谈起豫剧剧目,除深受人们喜爱的《花木兰》、《大祭桩》、《七品芝麻官》等古代戏外,现代戏也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和赞誉。
《游乡》、《扒瓜园》、《斗书场》、被观摩演出大会推荐北京汇报演出,《人欢马叫》被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为戏曲艺术片。
接着,观摩演出大会又把河南的《人欢马叫》、《李双双》、《朝阳沟》、《游乡》、《红管家》、《好媳妇》、《卖箩筐》、《扒瓜园》、《斗书场》、《夫妻俩》诸多现代戏剧目作为优秀剧目向全国推荐。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作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给花家带来荣耀。
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徵召上战场,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
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
迪士尼第36部年度长篇动画钜片,首次采用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花木兰”,在600位多位迪士尼动画师,孜孜不倦历时四年的时间,将传说内容幻化为令人目不暇给的动画场面,其中当然不乏优美的配乐与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
豫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艺术造诣很深的表演艺术家。
常香玉、阎立品、马金凤、牛得草、申凤梅、王善朴、魏云、马琳、高洁都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底、精湛的表演艺术为人们所称道。
其中常香玉、马金凤、申凤梅等在全国有着较大的影响。
常香玉老师逝世后还被国务院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为河南戏剧界带来了极大的荣誉。
近些年来,又有许多青年豫剧表演艺术家,象汤玉英、王清芬、王希玲、虎美玲、谷秀荣等渐渐成长起来,走向成熟。
近年来,我们围绕精品生产,采取了许多措施,如:连续多年举办全省戏剧、杂技、舞蹈、声乐、器乐等各类赛事,开展征集优秀剧本活动,形成抓实今年、准备明年、考虑后年、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艺术生产机制;对重点剧目加大投入,打磨提高,提升艺术水平;对艺术新人采取送入高校进行学历教育、担当剧目主角等措施,重点培养,发掘潜力,逐步建立新的艺术人才方阵。
这些措施,使全省艺术创作、生产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在全国重大艺术赛事活动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
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豫剧《程婴
救孤》荣获全国专业舞台政府最高奖“文华奖”第一名和新剧目、编剧、导演、表演、舞美、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戏剧共6个单项奖,实现了河南省在全国文华大奖评选中零的突破。
该剧在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又以其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和谐统一以及较高的演出场次,在30多台剧目中脱颖而出,荣登十大精品剧目榜首,实现了河南精品文艺生产的又一次新飞跃;现代豫剧《村官李天成》、曲剧《惊蛰》等一大批精品剧目不断在全国各项赛事中披金挂银,河南舞台艺术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影响逐步扩大,城乡艺术舞台呈现繁荣发展的喜人气象。
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因为这里有光辉灿烂的戏剧文化。
丰富多采的戏剧种类,在河南戏剧园地争奇斗妍。
豫剧,这个河南人引以为骄傲的剧种,已经创造了辉煌的过去,它也必将有着辉煌的未来。
在祖国戏剧的百花园中,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教师点评:
阅读本文,是一种享受。
读者仿佛徜徉在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中,满目繁华,满目锦绣;读者宛若在欣赏花团锦簇的一幅画,且耳边传来悠远铿锵的咿呀之声,那是深厚久远民族的呼号-------小作者对戏曲是情有独钟,经常在课余时间欣赏戏曲唱段,阅读戏曲方面的资料,他对花木兰尤其感兴趣,曾搜集了大量的有关花木兰的资料,并分门别类制作了小档案和知识卡。
在班级举办的“戏曲知识之多少”语文综合性活动中,曾获得小冠军。
对于小作者的突出的实践动手能力我们要给予表扬,要保护他这种勇于实践、勤于探索的精神。
该生平时对家乡河南一直都比较的关注,在平时的学习中一直都保持着积极认真的态度,还注意去搜集有关河南的各种资料。
可以说,对于河南,她还是非常了解的,也充满着热情。
难能可贵的是,她对于河南的了解并不是简单的停留在表面的认识,而是有自己的见解,并且还有值得关注的地方,这在这一篇文章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薛兴瑞同学觉得河南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光大,让这种优秀的成系统的文化更好地流传下去。
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新时代主人翁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热切关注着河南的发展,关注与河南有关的报刊杂志、书籍、电视,努力学习吸收河南文化的精华,并把它与已有知识相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河南文化体系,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容。
本文就是一个很好的典范。
文章中,作者怀着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的自豪之情,介绍了河南的几个方面,对河南做了一个初步的介绍。
文中,不管从河南的地大物博,河南人的精神面貌,河南书法艺术,河南戏曲艺术还是河南的美丽风景,都可以看出作者对自己故乡——河南的无限爱意和敬意,也展示了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
文章还为我们展现了一副河南的风土人情山水画,没伦没奂,让读者对河南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
读完这篇习作,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从心灵深处体悟到: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小作者从书本开到野外,开到历史的天空、人类的未来。
我喜欢她的好奇与探究精神,真心实意的和她交友、谈心,谈生活、谈兴趣、谈人生,引导她“扬长避短”,增进她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对中原戏曲的理解不止停留在表面上,而是把她当作了一种文化来揣摩,在无形中也陶冶了自己的灵魂。
并且在文中提出了一些鲜见的个性的见解,值得我们一读。
不足之处是,由于小作者的年龄和阅历有限,文中的真知灼见还是有限,专业味道和政治味道太浓,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努力,不断地修正。